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后汉书·冯鲂列传》

输入关键字:

《后汉书·冯鲂列传》


后汉书
原文
    冯鲂字孝孙,南阳湖阳人也。其先魏之支别,食菜冯城,因以氏焉。王莽末,四方溃畔,鲂乃聚宾客,招豪桀,作营堑,以待所归。是时湖阳大姓虞都尉反城称兵,先与同县申屠季有仇,而杀其兄,谋灭季族。季亡归鲂,鲂将季欲还其宫,道逢都尉从弟长卿来,欲执季。鲂叱长卿曰:“我与季虽无素故,士穷想归,要当以死任之,卿为何言?”遂与俱归。季谢曰:“蒙恩得全,死无以为报,有牛马财物,愿悉献之。”鲂作色曰:“吾老亲弱弟皆在贼城中,今日相与,尚无所顾,何云财物乎”季惭不敢复言。鲂自是为县邑所敬信,故能据营自固。时天下未定,而四方之士拥兵矫称者甚众,唯鲂自守,兼有方略。光武闻而嘉之,建武三年,征诣行在所,见于云台,拜虞令。为政敢杀伐,以威信称。迁郏令。后车驾西征隗嚣,颍川资贼群起,郏贼延褒等众三千余人,攻围县舍,鲂率吏士七十许人,力战连日,弩矢尽,城陷,鲂乃遁去。帝闻郡国反,即驰赴颍川,鲂诣行在所。帝案行斗处,知鲂力战,乃嘉之曰:“此健令也。所当讨击,勿拘州郡。”褒等闻帝至,皆自髡剔,负鈇锧,将其众请罪。帝且赦之,使鲂转降诸聚落,县中平定,诏乃悉以褒等还鲂诛之。鲂责让以行军法,皆叩头曰:“今日受诛,死无所恨。”鲂曰:“汝知悔过伏罪,今一切相赦,听各反农桑,为令作耳目。”皆称万岁。是时每有盗贼,并为褒等所发,无敢动者,县界清静。中元二年,帝崩,使鲂持节起原陵。永平四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听任奸吏策免削爵士鲂性矜严公正在位数进忠言多见纳用。建初三年,以老病乞身,肃宗许之。元和二年,卒,时年八十六。
(选自《后汉书·冯鲂列传》)
【鈇锧fū zhì1.亦作“ 鈇质 ”。古代斩人的刑具。借指腰斩之罪。锧,垫在下面的砧板。】

译文
    冯鲂字孝孙,是南阳湖阳人。他的先祖是先秦时魏的一支,封在冯城,就以冯为姓了。王莽末年,天下分崩离析,冯鲂便召集宾客,收养豪杰,建造营垒壕堑,等待形势发展决定将来的归宿。这时湖阳大姓虞都尉据城拥兵而反,他以前就跟同县的申屠李家有仇,就杀了申屠季的兄长,并想灭了申屠家族。申屠季逃亡归附冯鲂,冯鲂带着申屠季回营垒,路上遇到了虞都尉的堂弟虞长卿,虞长卿想抓走申屠季。冯鲂怒斥虞长卿说:“我与申屠季虽不是老相识,但他遭难了来投奔我,自当用生命来担保,你有什么说的?”就带着申屠季一起回来了。申屠李感谢说:“蒙您大恩得以保全,无以为报,家中的牛马财物,我愿全部献给您。”冯鲂气愤地说:”我年迈的父母和幼弱的弟弟都在贼人占据的城里,今日援手,尚且无所顾忌,还说什么财物?”申屠李惭愧地不敢再吭声。冯鲂从此受地方上所崇敬。所以能据守营垒保全自己。当时天下未定,而四方的人拥兵称王称帝的特别多。只有冯鲂仅求自卫,而且很有心计谋略。光武帝听说后很赞赏,建武三年,征召他来自己的临时住地,在南宫的云台见了面,任命他为虞县县令。冯鲂为政杀伐决断很有威信。改任郏县令。不久光武帝西征隗嚣.颖川一带盗贼群起,郏县强盗延褒等人拥众三千人,围攻县府,冯鲂带领官吏随从们七十多人力战好多天.箭头射光了,城池丢失了,冯鲂才逃跑。光武帝一听郡国反叛,立刻奔赴颍川,冯鲂到光武帝住处拜见。光武帝检查冯鲂战斗之处,知道冯鲂是尽力作战的,就表扬他说:“这可是一位强有力的县今。所该讨伐的,不要拘于州郡界限,一律追讨。”延褒等人知道光武帝来了,都自己剃去头发,背着斧头铡刀,带着部下来请罪。光武帝且先收降了他们,派冯鲂转巡各地收降各部落,县中平定下来,光武帝便下诏把延褒等人都交给冯鲂处置。冯鲂严厉斥责他们,要执行军法,(他们)都叩头说:“今日受到严惩,死了也不怨恨。”冯鲂说:“你们知道服罪悔过,现在可以全部赦免你们,听任你们各自回家种田务农,希望你们做县令的耳目。”他们齐呼万岁。这以后这一带只要一有盗贼,都被延褒等人告发,没有人敢任意作乱,县内很清静。中元二年,光武帝去世,派冯鲂持节砌造原陵。永平四年.因为负责陇西太守邓融的考核。犯听任奸吏之罪,被罢免,削去爵位封地。冯鲂性格威严而公正,在职常进忠言,多被采用。建初三年,以年老多病请求离职,肃宗同意了。元和二年,冯鲂去世.享年八十六岁。

《后汉书·冯鲂列传》    


《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
《晋书·王羲之传》
《晋书·王浚传》
《晋书·列女·羊耽妻辛氏传》
《晋书·慕容垂妻段氏》
《二人并走》
《晋书·贺循传》
《晋书·李密传》
《晋书·刘伶传》
《宋史·庞安时》
《宋史·苏洵传》
《宋史·苏洵传》(二)
《宋史·苏洵传》(三)
《宋史·苏洵传》(四)
宋史《侯可》
宋史《辛弃疾传》
宋史·列传第二十二《张昭》
《刘安世为谏官》
《魏晋士人轶事四则》
三国志之《亮自表后主》
《三国志·华歆传》
《司马芝传》
《司马朗》
魏书十八之《阎温传》
《李丰传》
《三国志·张嶷传》
《三国志·魏书·邢颙传》
《三国志·虞翻传》
《三国志·陆逊传》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