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元史·何玮传》

输入关键字:

《元史·何玮传》


元史
原文
    何玮,何伯祥之子,袭父职,知易州.从围襄樊,宋将夏贵率舟师来救, 玮时建营于城东北,当其冲.贵兵纵火焚北关,遂进逼玮,万户脱因不花等呼玮入城, 玮曰: “建功立业,此其时也,何、避焉!”乃率其众,誓以死战,开营门,以身先之,贵败走。
    至元十一年,丞相颜伯受名伐宋,辟玮为帐前都镇抚。师次阳罗堡,夏贵率战舰列江上下,玮从元帅阿术,率众先渡,诸军继之,贵复败走。宋丞相贾似道率舟师拒于丁家洲,玮将勇敢士出战,夺舟千余艘,似道遁去。三十一年,拜中书参知政事。时宰执凡十一人,玮曰:“古者一相,专任贤也,今宰执员多,政出多门,转相疑忌,请损之。”不从,遂乞代。
    大德四年,授侍御史,以母病辞。七年,授御史中丞,陈当世要务十条,成宗嘉纳之。京师孔庙成,玮言:“唐、虞、三代,国都、闾巷莫不有学,今孔庙既成,宜建国学于其侧。”从之。赛典赤等还自贬所,复相位,玮言:“奸党不可复用,宜选正人以居庙堂。”帝深然之。监察御史郭章劾郎中哈剌哈孙受赃,具服,而哈剌哈孙密结权要,以枉问诬章。玮率台臣入奏,辨论剀切,章遂得释。成宗崩,丞相阿忽台奉皇后旨,集廷臣议袱庙用摄政事,玮难之,阿忽台变色曰:“中丞谓不可行,独不畏死耶?”众皆危惧,玮从容曰:“死畏不义耳,苟死于义,夫复何畏!”未几,以疾去位。武宗即位于上都,授太子副詹事,遣使促使就职,复遥授平章政事,商议中书省事。武宗至自上都临朝问曰孰为何中丞玮出拜帝曰朕知卿以忠直为国朕有不逮卿当勉辅。
(节选自《元史•何玮传》)

译文
    何玮,何伯祥之子,承继父职为易州知州,随蒙古大军围攻襄樊时,宋将夏贵率水军来援救,何玮的军营位于城东北,首当其冲。贵兵纵火烧毁北关,进逼何玮军营。万户脱因不花召玮退入城内,玮回答说:“建功立业正在此时,为何退避。”率众誓死战斗。将夏贵军击溃。
    至元十一年(1274),丞相伯颜受命伐宋,以何玮为帐前都镇抚。大军至阳罗堡,夏贵率战舰封锁江面。玮在元帅阿术指挥下率所部先渡江,诸军随后,夏贵败走。宋丞相贾似道率水军在丁家洲进行抵抗,玮率军出战,夺舟千余艘,贾似道逃跑。
    三十一年,拜中书参知政事。当时宰相共十一人,玮曰:“古时只有一个宰相,素以贤者任职,现在宰相多,政出多门,相互猜忌,请减少。”此意见未被采纳,请求更换他自己职务。
  大德四年(1300),授侍御史,因母病辞职。七年,授御史中丞,奏陈当时要务十条,成宗嘉奖并采纳了。京师孔庙建成,何玮上书说:“唐、虞、三代,国都、闾巷都建有学校,今孔庙既成,应在其旁建立国学。”朝廷同意了。赛典赤、八都马辛从被贬谪的地方回来恢复丞相之职。玮上书道:“奸党不可再用,应选正人在朝廷为官。”成宗深以为然。监察御史郭章弹劾哈剌哈孙受赃,已完全服罪。但哈剌哈孙又暗中勾结权贵,诬告郭章是冤枉了他。玮率台臣陈奏皇上,辨清事实,使郭章免于诬陷之罪。
  九年,成宗崩,丞相阿忽台奉皇后懿旨,召集廷臣讨论将成宗列于祖庙附祭及仁宗代理朝政的事,何玮提出反对意见。阿忽台对他声色俱厉地说“:中丞认为不可行,难道你不怕死?”众皆畏惧,而玮从容回答说:“怕死就是不义,如果为义而死,又有何畏。”不久称病辞职。
  武宗即位于上都,授何玮为太子副詹事,遣使催他就职,并遥授平章政事,商议中书省事。武宗从上都回到京师,临朝问谁是何中丞。玮出班拜见。武宗道“:朕知卿忠直为国,如朕有不到之处,卿当勉力辅佐。” 

《元史·何玮传》    


《史记·晁错传》
《史记·陈豨传》
《萧相国世家》
《史记·五帝本纪·虞舜者传》
《史记·董仲舒传》
《史记·贾生传》
《史记·吕不韦列传》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史记·公子光》
《史记·乐书》
《史记·乐毅列传》
《史记·魏世家·魏王以秦救之故》
《史记·外戚世家·窦太后》
《史记·南越列传》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史记·朝鲜王卫满者》
《史记·商鞅变法》
《史记·吕太后本纪第九》
《史记·汲黯传》
苏轼《子思论》
苏轼《宝绘堂记》
苏轼《稼说送张琥》
苏轼《伊尹论》
苏轼《答毕仲举书》
苏轼《盖公堂记》
苏轼《超然台记》
苏轼《牧童评画》
苏轼《范景仁墓志铭》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