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丽泽论说集录 宋 吕祖谦门人杂录其说 吕乔年 编

10-麗澤論說集録卷九
  麗澤論說集録卷九

  宋 呂喬年 撰

  門人所記雜說一

  敬而無失此言甚好但體此理便見得中便見得易鳶飛魚躍皆在

  學者莫先遜悌遜悌則心下心下則平平則至公大同之理自見矣

  左右廂起於唐本用李靖兵法諸軍各分左右廂統之自府兵法壞京師變為彍騎謂之禁兵諸道變為長征謂之鎮兵昭宗之亡禁旅盡矣朱全忠以方鎮建國遂以鎮兵之制用之京師是後京師軍有四廂而諸軍兩廂其廂使各掌城郭烟火之事而軍旅漸有廂軍之名自周世宗散於方鎮寄招禁軍别立營部由是州郡始有禁軍太祖作階級法專治禁軍而天下鎮兵通謂之廂軍教閲疎略浸廢為役卒矣本朝承平時尚有教閲廂軍浙西尚有水軍

  漢武帝用兵始有費闕已後不聞唐有長征兵而闕乏至于今

  孔子防範寛孟子嚴孔子如覆幬孟子拔本塞源孔子只言放於利而行多怨孟子言上下交征利不奪不饜

  人言孟子師道嚴孟子却是寛孟子答問有比為管晏者陋如彭更者孟子必為委曲說數百言却是寛

  孟子去孔子方百餘歲羣弟子便無能承當者孔門高弟是顔子孟子高弟只樂正子孔子語顔子曰吾以汝為死矣相期如此孟子語樂正子曰子亦來見我乎氣象可見只為戰國蘇張之徒富貴煽逼得人如此

  孟子教人最於初學為切如第一章說利字自古至今其病在此

  國語釋詩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執事有恪古曰在昔民曰先民先聖王之傳恭如此此是自古聖人以心相傳處非一人之私言也如孔子告顔子曰克己復禮為仁告仲弓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亦不是孔子自說左氏云志有之克己復禮仁也又云出門如賓承事如祭仁之則也曰志曰則皆是古人相傳乃知三代中此氣脉不曾斷

  古人初不知為學如王湛年三十不為叔父所知兄弟宗族皆以為癡王述年三十尚未知名人或謂之癡此只是質厚尚能韜晦如此今欲為學亦須質厚始得

  子路管仲孰賢固是子路擇術正管仲主功利然須見得子路力量不同子路只孟子與明道特拈出來古人論人直是事理俱到

  孔門諸弟子若論趨向固非管仲可比使它見用却恐未必有仲事業學者看古人要須看得至此

  警敏恐害事

  坐談比臨事不同

  王子直前知客來只是靜後如此如一盆清水無物不照若濁後便不見然亦須用力方如此若到聖人却不要這箇

  吉凶禍福之徵驗無不可見如聽笏聽聲聽鼔角聽田中水觀人形色皆可以知之乃知這箇道理無不貫屬惟流滯於一途者則為技術故有驗不驗若理會得統體者却不肯如此

  只是一箇敬字隨大小都用得正容色整衣冠就此推而上之即易行乎其中矣

  易傳若人看得他無長語雖未為精亦稍得

  讀書無疑但是不曾理會

  有病須是尋他病根磨治始得【須是主客之勢分】

  伊川中夜以思不知手舞足蹈不是歡喜正是生生之本

  君子義以為質一段工夫無窮一字該他不盡信以成之貞固之謂

  今人說著一邊便倒著一邊學者要得他務趨平實故指他日用中踐履處令分明有箇依據然於引而不發躍如也這裏却欠若是易傳便無此病

  得主則定【王弼解利建侯】

  君臣之間不是不可說話此皆士大夫愛身太重量主大淺

  秦之亡只緣李斯患失學者須是消利欲

  殺百萬生靈亡數百年社稷皆生士大夫之患失魚鳥本自親人王韶初下西邊魚皆水面上行彼人不食故也

  五十年前好話在衆中說不好話在屏處說五十年後乃反此

  陶靖節詩云代耕本非望所業在田桑今人立于天地之間甚可愧怍彼歷叙飢凍之狀僅願免而不可得乃云人皆盡獲宜拙生失其方此意甚平若近道者末句云且為陶一觴却有一任他底氣象便是欠商量處此等人質高胸中見得平曠故能如此此地步儘不易到

  有聚則有散理之常也須是將來統體看不私這一箇身如此始得言語不濟事死生

  生生不窮者則未嘗亡也散則氣耳

  了得者都了得不了得者不獨一事

  正獻公奏疏言語有力又却無鋒芒

  人於日用中細加觀察要得動靜語默皆知此地位甚難到

  不保其往未須言他人

  天命匪諶匪常直是無可倚泊

  致知與求見不同人能朝於斯夕於斯一旦豁然有見却不是端的易得消散須是下集義工夫涵養體察平穩安帖釋然心解乃是

  周家封國八百固是大小相維本末相制有道而王室尊安雖無道亦便未能兼并得其中自有總攝處如上卿命於天子如貢財於王甚多如此非一故易控制自東遷之後此法漸漸不存矣

  獲賊改官若是依他格法無緣得然亦不可冒獲賊不改官之名須依實供去若是馬前三步捉得雖改官亦無嫌

  子弟有不率教當如何曰只當反求諸己直是如此始是教之之道

  浩然之氣須有集義工夫則自生矣今人一事無愧於心胸中覺休休然彼亦未必俱合於義而况集義久而熟者安得不浩然乎

  漢武帝窮侈淫刑黷武比秦隋無幾然秦隋亡而漢不亡者要須深思二世煬帝只以下情不通故亡漢武下情却通只輪臺詔可見外面利害武帝具知之國之存亡只看下情通塞

  人須恭默思道恭默是降下沈濳之意降下便實人心惟危人心是私心道心惟微道心是本心精一是子細之意既能精一則信能執中矣言此便說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可愛非君可畏非民精粗本末一衮說了古人之言皆如此

  何處非道理如中庸九經言祭祀亦是

  問心與性何以别答曰心猶帝性猶天本然者謂之性主宰者謂之心工夫須從心上做故曰盡其心者知其性又問如何盡心答曰心無不善今人何嘗能盡須是與天地同

  或問量可改否曰何故不可但言量字尚有量在若聖人則不言矣

  弘毅二字最好今寛緩者必不能毅發強者必不能弘古人言大率如此如言晉公子廣而儉儉須是廣不廣不成儉臯陶謨言九德直而温之類不是相濟如此方是德不然却是病

  仲虺言天生民有欲無主乃亂惟天生聰明時又成湯言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克綏厥猷惟后意雖無異觀此可見聖賢氣象不同

  國是二字乃不祥之語

  看書不可失於穿鑿唐文宗言得美泉而止此言却是顯諸仁者此理無所不在視聽言動之間以至於風雨霜露庶物露生風霆流形無非教者是之謂顯是無非仁即此便是奥義故曰藏諸用

  顔淵問為邦既告以四代禮樂又曰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便是健而無息之謂乾與舜之罔遊于逸罔淫于樂同

  德是實有之理是箇體段

  為學須識義利遜悌亷恥六個字於此守之不失為善人於此上行之而著習矣而察便是精義妙道

  遜悌最切便是堯之允恭舜之温恭禹湯文武皆然詩曰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執事有恪傳曰古先聖王之傳恭如此言古而曰在昔言人而曰先民傳恭二字最好如堯以是傳之舜

  自唐宇文融言利急於辦事增置諸使而正官皆閒了如置轉運使便奪了金部倉部權後來如劉晏身兼二十餘使唐亦欲罷諸使但才罷不多時又復置此弊直至元豐改制始革之且如當時吏部閒了事却歸審官院及流内銓戶部閒了事却歸三司禮部閒了事歸禮院刑部閒了事歸審刑院兵部閒了事歸樞密院六部名存實亡諸司紀統不正故元豐不得不革

  或問湖北廣西比來錢荒但日納於都下都下却以法去救之當如何曰莫若以粟帛為賦而不稅錢此事極則須有人變之無人變則其勢自變前代固有數路不用錢者只為錢荒之極至此錢本助粟帛以通濟有無爾不是全仰他救之本莫若力農錢非所急也古之為國者於要害都會之處必貯穀粟亦貯錢萬一有方數千里之旱則資錢以致粟於它郡則民不告病矣粟帛為賦不可以尺寸裂也曰大都用粟帛其零細則以錢轉而行之

  管仲才高亦不是無學只是辦不得箇不做左氏載得它事筆力甚高儘有意左氏亦才高看得它親切且如拈出他辭鄭太子華及平戎于王辭上卿禮兩事出來則仲蓋有聞者也與後來狐趙之流甚不同初用在高國之間不與他爭權二十年而後有召陵之盟全是養其氣燄大而服楚又服晉但辦不得不做故就小規摹上去聖人言小哉一句道盡

  漢黨錮之獄唐白馬之禍生於相標榜立崖岸

  讀實録須看累朝相承其間有大綱目一二十條前後以此氣脉相承不絶如不嗜殺人如卹力役如賑凶荒如納諫諍如幸大臣第其中仁厚寛卹固結人心維持國勢處皆是此是大綱目更五六朝雖有升降汚隆此氣脉却不絶迨至熙寧王氏用事引用後生皆不知此意是祖宗相傳家法故此等事蕩然掃去盡矣

  學者推求言句工夫常多點檢日用工夫常少此等人極多然或資質敏利其言往往有可采者則不免資其講論之益而在我者躬行無力又無以深矯其弊

  楊炎變租庸調為兩税只取一時之便不知變壞古法最不可者租庸調略有三代之意至楊炎時只為暴賦横斂名色之多皆在租庸調之外故炎都併來均作二稅二稅之外不許誅求一錢它却不知如何保得後來不誅求且如租庸調之法尚在自是無害於民外有暴賦横斂只為軍興窘急及暴君汚吏所為使有賢君使無軍興則此等自可罷去却如何將舊法掃地壞了大凡治財最不可壞舊法最不可併省名目名目既省則後來復置容易矣孟子言粟米之征便是租布縷之征便是調力役之征便是庸此三件自來源流如此但古者或緩其二或緩其一至唐太宗都征了

  武后若越王貞事成必須殺中宗【中宗未有失德且天命未改不可廢】荀彧東坡所論殊不近事情許多時在曹操處豈不見得只為大功已為董昭雖不自殺操且殺之矣

  甯武子不是避事人為韜諱所以能周旋彌縫

  訓注之事若成渠亦自反

  自古淫亂必召夷狄【自幽王以下皆可數】

  不得於心勿求於氣可【可之為言猶云得也不是深可】

  配義與道配合也此論氣之體用

  從容則子房而正大則孔明

  寛大而縝密【孔明】

  性本善但氣質有偏故才與情亦流而偏耳

  為之兆也兆者卜其用否之謂也

  操舍便見真妄

  不愧屋漏則心安而體舒此言果是好此非但謂處於無人之地凡口然而心不然而念慮間有萌動處皆是

  顔真卿讓賀蘭進明此是書生頋辭讓為好事知是闇於事機

  項梁死後義帝便能收兵柄部署諸將亦未是了不得底人只是用宋義誤了

  項羽殺義帝正是為高帝做了不好底事

  高帝入關正是秦之重兵皆在趙故如入無人之境讀書且理會得文義未說道便到精微且得他心路教細不極

  辭受之際若不受更不須與人商量若受時却更商量人多是據他資質見定

  孫筞不死興固不可知亡亦未可知蓋不為保江東之計若使待得曹操死則可逞其志

  切須理會儉德

  己欲立己欲達立是立得住達是做得行無阻礙須是合道理立得達得不然私意欲立欲達以此待己待人則淪於自恕恕人入姑息委靡之敝矣何事於仁事者止之謂也是一句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聖猶有遺恨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成德者事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却是用功如施諸已而不願亦勿施於人也

  龜山論夫子為衛君一段甚未剖判分明公子郢當立無可辭者

  釋氏以一物認一物正是添了一物吾儒如開著眼行面前看見數十步行將去釋氏便須一步看一步極費力也

  昔人言白馬非白之說若無白馬在前則儘教他說適有牽白馬者過堂下則彼自破矣如三耳之說我若隨之而轉則必為所惑惟自守兩耳之說則彼不能眩矣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其說謂自一尺至一釐一忽無不有半推廣尋文以上皆如此所以謂萬世不竭此亦有理

  今人只在水中坐却說入水不濡在火中坐却說入火不熱古人說不濡却不曾入水說不熱却不曾入火

  釋氏只管說空說悟吾儒不道者政把做尋常事看了大抵人臣多顧一分之害壞國家十分之利

  聖人之心如處空谷之中靜室之内苟有一動一靜無不即知常人之心如處市井雖大聲疾呼亦且不聞

  語有力而不露鋒芒者善言也自孟子以後無如易傳言近而指遠者

  情便是性波便是水李翺却分作兩段看了宜乎當時釋氏之盛只緣吾黨與人反為釋氏所謾

  釋氏之學唐為最盛近日無其人焉蓋唐之釋氏皆有行門實地所以變易不窮連高明之士皆為引去後來却只傳其語言此其所以衰也

  論孟精義可以見伊洛各人工夫

  易傳最難看心氣稍不平意思稍不在便看不見直是易得蹉過

  韓愈讀墨少作也

  伊川易都不偏

  律令格式自本朝别律而出之曰刑統加以勑曰勑令格式【勑只是斷罪】人多言不可用法法是申韓深刻之書此殊未然今之法便是人情物理所在若會看得仁義之氣藹然在其中但續降者有時務快多過法耳

  謂六經不可不參釋文點檢如曾子聞之瞿然曰呼呼音虛呼與虛相去遠矣釋文作曰吁此決知呼字者誤又如言乘丘之戰馬驚敗績釋文作馬驚敗而無績字按乘丘之戰魯勝也無敗績之事但當時止是馬驚敗耳初不預軍之勝負也如此類皆是後人譔有增加又如言予有亂臣十人或者以為子無臣母之義按釋文止作予有亂十人無臣字

  麗澤論說集録卷九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