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长安志 宋 宋敏求

21-長安志卷二十
  長安志卷二十     宋 宋敏求 撰縣十

  三原  雲陽  同官  美原

  三原

  三原縣【唐次赤西南至府一百一十里】本漢池陽縣之地按池陽縣惠帝四年置應劭曰在池之陽前秦苻堅於嶻孼山北置三原護軍以其地南有酆原西有孟侯原北有白鹿原是為三原後魏太武太平真君七年罷護軍置三原縣属北地郡周地圖記曰孝明孝昌三年蕭寶寅逆亂關右毛洪賓立義柵捍賊莊帝永安元年於此置北雍州洪賓為刺史俗謂之洪賓柵其故城在縣北一十五里又徙縣於清水莊又按魏書毛遐洪賓兄也亦有功於魏孝明詔析北地郡之三原縣為建忠郡属北雍州以旌其兄弟功也周武帝建德二年郡廢以三原縣隸馮翊郡今縣治西北三十一里三原故城是隋開皇三年以縣隸雍州唐武德四年徙治清父南故汪城改為池陽縣六年又徙故所改為華池縣仍分置三原縣隸北泉州貞觀元年廢三原縣改華池為三原縣隸雍州後唐同光年隸耀州

  縣境【東西四十七里南北四十里】

  一十二鄉管一百三十四村【唐二十鄉開成五年析仁化鄉隸富平縣奉章陵會昌元年以高陵縣清平鄉來属奉莊陵有太平鄉餘不傳】

  豐元鄉在縣北管村一十

  萬夀鄉在縣北管村八

  清水鄉在縣西北管村一十九

  常平鄉在縣西南管村一十八

  萬福鄉在縣南管村一十八

  從化鄉在縣西南管村一十三

  脩真鄉在縣西南管村一十四

  務高鄉在縣東南管村七

  神泉鄉在縣東管村七

  龍池鄉在縣東管村六

  新樂鄉在縣東管村九

  奉節鄉在縣南管村五

  縣城周二里餘一百二十步崇一丈

  嶻孼山在縣西北六十里

  堯門山在縣西北三十二里一

  天齊原在縣西北二十里連嶻孼山上有天齊祠清水谷河自縣西北華原縣界來經縣西南入白渠東漑民田【十道志曰一名鬼谷晉太康地記扶風池陽縣有鬼谷先生所居今按此地即舊池陽之境而司馬彪云鬼谷在嵩山虞喜志林在隴關裴秀雍州記云在池陽諸說不同未知孰是】

  濁谷河自縣西北華原縣界來經縣西一十五里谷口有大堰其水東流溉民田

  六輔渠漢書元鼎六年倪寛為左内史奏請穿六輔渠【師古曰在鄭谷渠之裏今尚謂之輔渠亦曰六渠也】以益漑鄭國旁高卬之田【師古曰素不得鄭國之溉灌者也卬謂上向也讀曰仰】圖經曰此則於鄭國渠上流南岸更開六道小渠以輔助漑灌耳今雲陽三原兩縣界此渠尚存鄉人名六渠亦號輔渠

  中白渠北白渠兩渠水自正西雲陽縣界來經縣通流過富平縣界溉民田兩白渠下斗門二十八【北白渠四中白渠二十四】

  黄白城在縣西南十五里後漢李傕亂獻帝幸長安三輔飢歉欲徙帝於池陽黄白城永安故城亦名洪賓柵在縣北十五里後魏北雍州城也孝武永熙元年徙北雍州於宜州仍於城中置永安鎮今在富平縣界秦曲梁宫在黄白城内

  寶應金輪寺唐寶應年置在縣東北一里餘二百四十七步唐景皇帝永康陵在縣西北十八里豐原萬夀兩鄉大澹村封内二十五里【唐陵廟記在縣西北三十里】

  高祖獻陵在縣東一十八里龍池鄉唐朱村封内二十里下宫去陵五里陪葬諸王一十六【河間王孝恭 襄邑王神符 道王元慶 鄭王元懿 清河王該 韓王元嘉 彭王元則 滕王元嬰 虢王鳳 酆王元亨 徐王元禮霍王元軌 鄧王元裕 魯王靈夔 江王元祥 密王元曉】公主一【館陶】功臣六【楚將】

  【軍 吴興公 彭城公 賀蘭公 錢巢公 丘將軍】

  敬宗莊陵在縣西北五里太平鄉胡村封内四十里下宫去陵八里陪葬一【悼懷太子】

  武宗端陵在縣東一十里神泉鄉騰張村封内四十里下宫去陵四里陪葬一【賢妃王氏】

  雲陽

  雲陽縣【唐次赤西南至府一百一十里】本漢縣昭帝置属左馮翊古有雲陽宫因以為名亦為美原縣地蓋匈奴金人祭天之所也後漢末省縣今縣西北六十里古城即漢縣也魏志曰司馬宣王以撫慰關中罷雲陽縣置撫夷護軍及晉趙王倫鎮長安復罷護軍後氐羌反又立護軍後魏太平真君七年罷護軍别置雲陽縣属北地郡後周置雲陽郡隋開皇初郡廢唐武德元年析雲陽縣置石門縣三年於石門縣置泉州領石門温秀二縣徙雲陽縣於南十五里治水衝域貞觀元年廢泉州省温秀縣改石門縣為雲陽縣改雲陽縣為池陽縣属雍州八年省雲陽以其地入池陽而改曰雲陽天授二年以雲陽置鼎州領雲陽三原涇陽醴泉四縣大足元年州廢縣隸京兆府後唐同光元年析隸耀州

  縣境【東西七十里南北一百二十里】

  五鄉管七十四村【唐二十鄉金龜平泉古鼎三鄉今析置淳化縣有谷口鄉餘不傳】流金鄉在縣東南管村一十二

  嵯峨鄉在縣北管村一十八

  萬善鄉在縣東管村一十二

  武康鄉在縣西管村一十八

  青龍鄉在縣南管村一十四

  縣城周二里餘一百一十步崇九尺壕深二尺

  孟店鎮在縣東北一十里

  梨園鎮在金龜鄉王褒雲陽宫記曰車箱坂下有梨園漢武築之大一頃數百株青翠繁密望之如車盖鎮因名之唐李克用以并師討邠岐駐軍梨園寨皇朝淳化四年建為淳化縣以雲陽金龜平泉古鼎三鄉仍析山後甘延温豐威遠三鄉属焉【按太子舍人黄觀言此地山林深僻多聚賊盗遂建為縣】

  折衝府水衝府【在縣西南三里】 仲山府【在縣西北四十里】

  嵯峨山一名嶻孼山在縣東北十里東西二十五里南北二十里漢書嶻孼山在池陽縣北師古曰俗呼嵯峨山是也音截齧雲陽宫記曰東有慈峨山盖又名慈峨四夷郡縣圖記曰山頂有雲起即雨人以為候昔黄帝鑄鼎於此山小仲山在縣西北四十里史記漢武帝獲寶鼎於汾隂迎鼎至甘泉從行上薦之至中山晏温【如淳曰三輔謂日出清濟為晏晏而温也】有黄雲盖焉徐廣云關中有中山非冀州者也雲陽宫記曰宫南三十里有仲山未詳古之何山山有竹箭生焉俗傳高祖兄仲所居今山有仲子廟積旱祈之圍此射獵則風雨暴至廟有一泉未曾水竭

  甘泉山一名石皷原俗云磨石嶺在縣西北九十里周六十里關中記曰甘泉宫在甘泉山上漢書單于烽候以應甘泉即此山也又有甘水經縣西十道志曰甘泉水出石皷西原

  車箱坂在縣西北三十八里縈紆曲折單軌纔通上阪即平原宏敞樓觀相属即趨甘泉宫道也

  涇水在縣西南二十五里水經注曰涇水東流歷峽謂之涇峽

  冶谷河水自縣西北淳化縣界來經縣嵯峨武康青龍等鄉溉民田雲陽宫記曰冶谷去雲陽宫八十里封禪書所謂谷口是也其山出鐵有冶鑄之利因以為名入谷便洪潦沸騰飛泉激射兩岸皆峭壁竪横盤冶谷凛然凝深常如八九月中朱明盛暑當晝暫暄凉秋晚候緼袍不暖所謂寒門者也又曰入冶谷二十里有百里槐樹樹北有泉名金泉谷中有毛原監

  五龍谷水水經注曰五龍水出雲陽宫西南

  鄭泉在縣西四十里雲陽宫記曰漢鄭朴字子真隱於谷口高節不屈耕於巖石之下名震京師時人因子真所居名為鄭泉

  金泉雲陽宮記曰泉出數穴清徹無底雍州記曰有人飲此泉水見有金色從山中照水往取得金故名金泉【隋志有走馬泉】鄭國渠

  太白渠自西南四十里涇陽縣界取涇河水洪門六明三明來經縣入三原縣界漑民田

  六輔渠

  流金泊在縣東北一十里

  古石蛇在縣西北四十里

  漢故縣城在縣西北六十里

  雲陽宮在縣西北八十里今在淳化縣界

  通天臺在縣西北八十里

  振錫寺在縣北一十五里嵯峨山上唐元和七年置徑路神祠在甘泉山下漢書雲陽縣有休屠金人及徑路神祠三所越巫□□祠三所孟康曰□音辜磔之辜越人祠也□音穰屠音除音義曰匈奴祭天處本雲陽甘泉山下秦奪其地後徙休屠右地郊祀志徑路神祠祭休屠王也

  漢武帝廟在縣西

  漢昭帝趙太后雲陵【文穎曰婕妤先葬於雲陽是以就雲陽為陵師古曰在甘泉宫南今俗人呼為女陵】在故縣南漢書鈎弋趙婕妤昭帝母也史記曰鈎弋夫人死雲陽暴風揚塵三秦記曰鈎弋夫人居甘泉宫三年不反遂即葬之名曰思后墓昭帝即位追尊為皇太后發卒二萬人起雲陵邑三千戶列仙傳曰鈎弋夫人齊人姓趙少好清淨病卧六年右手拳飲食少望氣者云東北有貴人推而得之召到姿色甚佳武帝展其手得玉鈎而手尋展遂生昭帝後武帝害之及殯尸香一月昭帝即位更葬之棺空但有絲履雲陽記曰鈎弋夫人從至甘泉而卒尸香聞十餘里葬雲陽武帝思之為起通靈臺於甘泉宫有一青鳥集臺上往來至宣帝乃止

  唐德宗崇陵在縣北一十五里【陵廟記在縣東北三十里】嵯峨鄉化青村封内四十里下宫去陵五里

  宣宗貞陵在縣西北四十里【陵廟記在縣西十五里】小王山谷口鄉鄧村封内一百二十里下宫去陵十里

  同官

  同官縣【唐畿西南至府二百一十里】本漢祋祤縣之地【上音地活反下虛羽反】属左馮翊晋為頻陽縣十六國春秋曰苻堅於祋祤城東北銅官川置銅官護軍後魏太武太平真君七年罷護軍置銅官縣属北地郡莊帝永安元年属宜君郡後周武帝建德四年自今縣東南十里同官故縣徙於今治同字舊從金至是除金止作同字隋開皇二年改宜君郡為宜州以縣属焉大業二年省宜州以縣隸雍州唐貞觀初又属宜州十七年州廢復來属天授二年又隸宜州大足元年還雍州梁開平二年自京兆府析隸同州後唐同光元年隸耀州

  縣境【東西一百三十里南北八十三里】

  四鄉管二百三村【唐六鄉】

  丹青鄉在縣東管村六十二

  神水鄉在縣北管村六十三

  永寧鄉在縣南管村四十一

  喜化鄉在縣西南管村三十七

  縣城周一里無城壁

  黄堡鎮在縣南三十里

  文王山在縣西四十里

  馬欄山在縣北

  三泉山在縣東南三十二里白馬山在西北

  女回山在縣境

  同官川水在縣北五十里自坊州宜君縣界來經縣南流入華原縣界水經注曰同官水出祋祤城東北而西南經同官川謂之同官水

  雄同川在縣東四十里西南與同官川水合流入華原縣界

  雷平川水在縣西北五十里入同官川水

  烏泥川水在縣東二十五里入蒲城縣界

  漢井泉水在縣東北三十里南合入烏泥川水

  大石盤川水在縣東北五十里馬欄山北東流入坊州宜君縣界

  亭子泉在縣東一里

  栢榆泉在縣西南一里

  弩臺二【一在縣北一里一在縣西南一里】

  高山女華神廟在縣北四十里其山層峯秀出每有大風雷多從華岳至此舊說華岳女君在此山上人因立祠每水旱禱祈有驗焉

  美原

  美原縣【唐畿西南至府一百八十里】本秦漢頻陽之地属左馮翊漢書頻陽秦厲公置應劭曰在頻水之陽舊縣在今縣南三里頻陽故城是周地圖記曰苻秦時於此置土門護軍後魏太武太平真君七年罷護軍地入同官縣宣武景明元年省頻陽縣分銅官縣置土門縣属北地郡因縣界頻山有土闕狀如門故曰土門元和郡縣圖志曰頻陽縣以縣西北十一里有頻山秦厲公於山南立縣故曰頻陽又頻山有二土闕狀似門故曰土門隋大業二年省義寧二年復置属宜州唐貞觀十七年省咸亨二年又析富平華原及同州蒲城縣置美原縣於土門縣【故龍圖閣直學士趙公師民以為王翦請美田翦頻陽人美原盖取美田以為名也】天授二年又置宜州縣仍隸焉大足元年還雍州天復中李茂貞墨制以縣為鼎州梁正明初改為裕州隸崇州後唐同光元年復為美原縣属耀州

  縣境【東西五十六里南北三十三里】

  四鄉管七十一村【唐十二鄉元和元年析義林旌義二鄉隸富平縣奉豐陵十五年析龍原鄉隸奉先縣景陵餘不傳】

  永定鄉在郭下管村二十一

  通關鄉在縣西二十里管村一十一

  勾龍鄉在縣西北一十里管村一十六

  頻陽鄉在縣西南一十五里管村二十三

  縣城周二里餘八十步崇一丈五尺

  頻山在縣北一十八里秦將王翦此縣人

  石疊山在縣北一十五里

  萬斛山在縣東北二十里

  金粟山在縣北一十五里

  玉鏡山在縣西北一十里

  明月山在縣西北二十里

  玉女山在縣西三十五里

  大石谷澗在縣北一十五里

  小石谷澗在縣北一十里

  勾谷澗在縣西北一十五里

  三泉谷澗在縣西北上三十里

  梁丘澗在縣西四十五里

  頻陽故城在縣西南五里周六里餘一百五十步廣武城南鹵原按後魏地形志属頻陽縣

  靈集觀在縣西三十五里

  鳴鳳寺在縣東門外二百步

  化城寺在縣西北二十里明月山上

  真寂寺在縣西四十五里邑子山上

  頻山神廟在縣西二十五里

  秦王翦廟在縣東南一百步

  長安志卷二十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