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洞霄图志 宋 邓牧

3-洞霄圖志卷二
  洞霄圖志卷二

  宋 鄧牧 撰

  山水門

  浙右山水之勝莫如杭杭山水之勝莫如天目天目之勝莫如大滌洞天盖大滌山水發源天目風氣盤礴岡巒糾纒相望幾百里然後藴靈毓秀於此經以苕川之紆餘匯以南湖之蕩莽九鎻外鍵一柱中屹豈非天地之奇觀仙靈之奥區哉郡志載登【闕】  憑天壇石屋見山皆西南馳雙溪並趍而合于於潛縣岝㟧似少駐回望天目層雲中如沈雄古大將按轡其後大勢不可遏少决驟已扺臨安縣大官山者直培塿爾循而至九鎻盖爲罘罳環以天柱諸峯若止息者巳而矗矗赴餘杭下武林北高峯而特起爲南高峯鍵以八蟠慈雲嶺翼爲七寶鳳凰諸山昂頭妥尾若翔而集前界大江乃止吁亦異矣杭之山川大較以是觀之真實録也叙山水第二

  天目山

  太平寰宇記云天目山高三千九百丈周五百五十里多美石甘泉有數百年古木山上兩湖若左右目故名古有東山銘畧曰列岳霞上標峯霧裏翠滴煙巒名不可紀有蛟龍池上中下三潭源脉相接徐伍仙故居在石室峯西又漢天師舉家於此上昇兹盖天柱之鼻祖而錢唐所謂龍飛鳳舞又其雲礽也

  黄山

  在宫西北是山最高爲衆山之祖雖百里外亦望見之左發爲大滌右發爲天柱其趾長水灣伏虎巖在焉

  九鎻山

  自餘杭西郭外行十有八里逆溪水上左右合七峯皆拔地數百尺其趾犬牙相錯行路並溪屈折者九故曰九鎻好事者悉命以名一曰天關二曰藏雲三曰飛鸞四曰凌虚五曰通真六曰龍吟七曰洞微八曰雲璈九曰朝元

  大滌山

  在宫北凡四峯於九鎻内最爲巨山西洞據其領石室出其半天壇冠其顛皆山中勝處也是山以洞名之舊志謂大可以洗滌塵心故名大滌雖山川得名未必咸有說而故老相傳當不誣也玄同先生劍履瘞山下

  天柱山

  在宫西南凡三峯與大滌對峙高足相敵由宫外望之屹然若柱又絶頂有石柱高丈餘圍兩合抱此山所以名者盖五十七福地地仙王伯元主之按傳記所載天有八柱其三在中國一在舒州一在夀陽洎今在餘杭者是已洞霄以爲主山故古名天柱觀舊志以爲風清氣和土腴泉潔神蛇不螫猛獸能馴自漢武標顯靈跡建立宫壇歷代祈禳皆在此處也山下產茶爲淛中名品

  乳山

  即宫前案山錢氏所增培者

  香爐山

  在宫前乳山後其峯甚銳

  青檀山

  在宫東南東天柱右偏其勢不甚高而泉石奇秀爲諸山甲今湧翠石壁與試劍來賢二巖氷壺鏡潭皆在此

  青梓山

  在宫西黄山趾狀如屏幛與白鹿山相對其地平處即上塢

  青苕山

  在宫西青梓山下東達上塢路西逹棲真洞側

  白鹿山

  在大滌山即今中峯是因許真君上昇於此天降白鹿下迎故名詳見本傳及山房記

  丹山

  在黄山外極高廣綿亘十餘里楊村在其下後有響水石溪流至此輒逢逢有聲

  觀嶺

  在宫西南自上塢過大滌洞前所必由者或云古天柱觀路在此故名

  西天柱嶺

  在宫左偏路口扁棲真洞蓋洞在嶺首自嶺趾【闕】入支逕約一里則至石室循大路直上左折則至洞有亭曰採芝越嶺則爲楊徐諸村

  東天柱嶺

  在宫右偏青檀山後道飛玉泉以陟又名九曲盖自山趾歷九折乃逹其巔有亭可憩亦曰九曲越嶺則爲山南循東溪亦逹邑中道間溪山清勝有足觀者

  馮村

  在冲天觀前舊多馮姓者居之故名田畦寛平嘗爲公厨菜地亦呼爲菜園頭

  嶺上

  在清真道院前高山平陸居者恍與世隔

  麻車塢

  在仙跡巖前由是入飛玉亭

  下塢

  自棲真洞牌門入居民所聚

  上塢

  入下塢至石府君上廟登嶺即是府君廟凡三一在冲天觀前一在東天柱嶺下此塢有居民十數家有泉一派民皆賴之

  大塢

  自東天柱嶺趾東折度小嶺循小溪出石上菖陽甚多平路逹入邑途中

  紫竹塢

  在青梓山西古多紫竹故名

  苦竹塢

  在青苕山下地多苦竹故名

  雲根石

  在東天柱嶺首去宫一里許與仙跡巖相並狀如片雲從地湧出欲飛而未起也

  仙跡巖

  來賢巖

  伏虎巖

  撫掌泉

  已上見古跡門

  苕溪

  山海經云天目山一名浮玉苕溪出焉今由於潛臨安縣界經餘杭及錢塘界然後入湖州逹於震澤郡志以爲夾岸多苕花每秋風飄散水上如飛雪然因名苕溪又輿地志云自餘杭西亦名泠溪乘舟到此輕若凌虚蓋取清泠之意溪兩涘有琴鶴翁姥四山皆有居民在其下今自宫抵溪口五里名天柱步道旁有井亦名天柱泉蓋天柱流泉循九鎻山東行逹是溪也

  南湖

  此湖每歲梅雨苕水盛時必聚此而後洩於大溪長堤小橋出其上髣髴類杭西湖餘時皆涸靡望豐草而已所直爲嶽祠道院間有田疇在焉

  丹泉【一名天柱泉】

  是泉發源最高歷天柱山半初但聞有聲殷殷若雷至大滌洞西百餘步始出地上既清且甘大旱不竭有方池瀦焉天宇清明則有赤光四旁苔蘚時作紫暈東坡居士詩云一庵閒寄洞霄宫井有丹砂水常赤故扁丹泉池上亭曰清音取左太冲山水有清音之句除引供厨堂及十八齋之外一境田疇咸仰灌溉云

  厨院方池

  唐大歷五年令尹范公愔與道士坐磐石上俯見泉脉浸潤因命鑿池以便庖厨李玄卿有記

  三池

  在洞天福地門裏路左二路右一若品字然唐乾寧年間錢武肅王開鑿由大滌洞前疊石爲暗溪約里許接天柱流泉瀦畜其中澄澈可愛於池口復爲暗溪曲折五六深合地理

  翠蛟亭

  宋高宗臨幸步月至此愛之賜錢造水閣在宫門外三十餘步自門内三池流注入澗撤池上一二板洶湧若雷變化飛舞山林䕃映作紺碧色故扁翠蛟取坡仙詩亭下流泉翠蛟舞之句仍奉坡像祠事於後亭前有坡羅列坐石游者必登憩焉

  冷泉

  在宫門外會仙橋之東路旁石罅間泉脉甚微四時不絶行者掬取飲之寒甚氷雪故名

  桃花泉

  在龍洞西數十步其泉自石罅横注入溪昔人每見有桃花片流出莫知從來故名

  洗藥泉

  見洞府門

  小石門

  自來賢巖東五十餘步歷坡陀而上即青檀山路右依岩石左臨深坎旁有巨石與岩對峙號小石門

  泂酌

  在青檀山越小石門有泉一綫水自石罅出注石穴穴狀如仰盂而方曰泂酌

  月窟

  洞酌之旁有巨石圓竅玲瓏廣二尺許深五六尺許曰月窟

  氷壺

  月窟之西有石竇貯泉甚寒而甘曰氷壺

  鏡潭

  泂酌之下有石竇其泉清可鍳物曰鏡潭

  以上四條悉舊志所載而氷壺鏡潭今泉脉湮没遂失其處

  試劍岩

  自來賢東行可二百餘步有石裂為兩如劍所斷故名試劍旁有巖隙可憩數人

  湧翠石壁

  自試劍巖復三十餘步有峭壁面北從地湧起高可一二丈廣二三十丈其上蒼翠玲瓏奇怪萬狀莫可形容盖兹山秀氣發自來賢至此半里餘始盡呈露上有石乳焚之芳香有巖對峙相去僅數尺不容並行若以人力開闢尚可作亭盡意觀覧爾巖外向有亭曰翠微

  石步障

  自石室歷數折上有蒼石沿徑聯屬可百餘步名石步障今半在山房後

  通仙橋

  在餘杭入宫大路去通真門四里宋建炎年間建舊號石門橋今大德巳亥八月知宫事楊清一重建

  道士橋

  與通仙橋相去半里昔本宫祖師建忘其姓氏咸呼爲道士橋宋景定甲子住山貝大欽與其徒徐應庚重修刻石爲記

  朝元橋

  在宫外四里由天柱步入宫大路俗呼爲湖塘橋舊小每爲山水所壞宋咸淳癸酉增構高廣凡二所最大者名爲朝元橋

  雙仙橋

  在宫外三里俗呼爲雙橋頭昔郭真君與葛仙翁倚杖對談於此故名

  玉泉橋

  在東天柱嶺下石府君祠左去宫二里俗呼爲麻車橋宋建炎年間建飛玉泉由此出澗故名

  鳴鳳橋

  在雲根石左俗呼爲袁家橋宋建炎年間建與鳴鳳巖相近故名

  會仙橋

  在棲真洞牌門前入宫大路跨澗為橋宋淳熙甲辰道士江安著以早游湖海晚歲歸隱山中捨衣鉢錢重造

  玄同橋

  在洞天福地門裏下通池水出翠蛟亭昔玄同先生與錢武肅王相度地理鑿池架橋故名宋淳熙甲辰錦城盛氏施錢重造

  洞霄圖志卷二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