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傅与砺诗文集 元 傅若金

16-傅與礪文集卷七
  傅與礪文集卷七    元 傅若金 撰題跋

  書安南使求書卷後

  安南使至京師之一月阮飛卿持紙即余求書大紙六十二番為一帙其作大字者三十七紙紙可四十字書醉翁喜雨二亭及岳陽樓嚴先生祠堂記次者十七紙紙六十字則書前後赤壁賦又其次者二紙紙百四十餘字則書克巳銘既悉為書之又如克巳銘字者六紙求書弔古戰塲文而余意不欲書也夫兵者聖人不得已而用今天子方以文德懷四裔苟不得已伐罪之師則有矣豈若好功之主窮兵以毒天下者哉余不欲稱古戰塲於今日也且其求書於余亦以余嘗使其國而見知乎吾聞伐國不問仁人有問焉君子且恥其對今而求書古戰塲文於余將以余為不仁是余前日不足見知其國余又恥而不欲書之藉曰文以弔古有風利之義而其辭則已戚矣自余幼既不忍誦焉况書之乎若紙不可虚反則請書漢文帝賜南粤王佗書以歸之嗚呼余書不足稱也遠人之求及此蓋篤好於文者矣豈不深可尚哉

  書鄧敬淵所藏大明歷後

  右鄧君敬淵所藏至元十四年丁丑歲大明具注歷一本蓋國朝混一天下始頒正朔之制也其十二月下所注與今授時歷小異而加詳焉有長星短星往亡公辟俟大夫卿六十四卦七十二候自金正隆戊寅迄大元至元丁丑百二十年咸屬而建國革命之始改元置閏之次燦然具見若八門占雷五鼔卜盗十干推病八卦勘婚凡以使民勤事力業趨吉避凶者亦莫不備至嗚呼古者聖人順天道敬人時所以重民事也今觀我元受命頒朔之初而敬天勤民若此其至兹國之所以興歟嘗聞先輩言國初歷庚午歲閏十一月而宋歷誤置閏十月今驗之果然夫閏月以定時成歲者也置閏差則時不定歲不成矣宜宋之將亡也是故歷象之制有國者不可不慎

  跋章存誠所藏楊妃齒痛圖後

  孔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關雎之樂淑女雞鳴之思賢妃後世無畫之者若唐貴妃楊氏病齒而玄宗視之當時未知果有此否即有之亦常情爾非若捫乳之浴洗兒之賜為大可怪而畫者爭傳之以啟天下後世之議何其薄哉然使玄宗之勤政恒如初年時勵精求治不躭于樂不溺于愛此亦何自而至焉嗚呼宫闈之内可戒者多矣古之人君左史記動右史記言夫有以哉

  題宋尚義所藏宋馬麟畫皇都春色圖後

  宋高宗皇帝以飛白書唐吏部侍郎韓愈早春詩一首其臣馬麟以其意作皇都春色圖一卷進之今流傳人間為新喻宋氏所葆藏余惟此圖合韓吏部詩宋君臣書畫為三絶宋氏葆之宜也獨因是有感焉唐之都至汴宋已墟宋南渡汴之都亦墟矣當時君臣能無黍離之歎耶今距宋南渡又二百餘歲宋故都之墟益可感矣而書畫獨傳其流風猶可想見然國之所恃以久遠者有大於此豈徒書畫足傳哉

  書程子亷諸人詩後

  右五言古詩共四十六首魏郡程子亷及豫章王敏文張伯貞之所作也清江傅若金曰自國風不作而古詩之道熄矣五言詩莫尚乎漢魏學之者鮮至焉而世之能好是者亦往往罕見何其難耶觀三子之作不求苟合于世好蓋汲汲乎漢魏之詩而力焉者也若伯貞又時時能出入晉陶阮諸人間三子所至豈易得哉然吾聞昔者齊人好竽客有操瑟立于門者三年不得入以所求非其所好也吾懼夫三子之於世其操瑟而求齊者歟雖然非瑟之罪也

  跋趙學士所臨蘭亭叙

  吾聞善書若畫畫之妙者豈徒以形哉故臨書非形似為難得風神為難爾晉王右軍之蘭亭序世之臨者不少即唐諸人以書名家者勿論其他得稱善于天下幾何人耶趙吳興學書一世其胷中皆右軍全書故其所臨譬之輪扁斲輪得之心應之手故能極風神之妙豈若區區以形似求者哉雖然此非一日之力也夫書一藝爾苟日力不至不足以深諳矧君子之學有大於是者乎

  跋王武所叙譚濟川戰功後

  余讀史愛司馬遷叙李陵戰獨奇因撫卷歎曰何遷之能言也亦遷能知陵耳非遷文後世誰復傳陵事哉然世之事若此類者當不少無遷其人亦湮而已矣譚君事及其所遇非陵比而余知君如遷頃余在京師每為京師之人言輒撫臂不平獨恨不能如遷叙陵事以傳後世耳余南歸終不忍其遂冺因以授余友王武傳之君歸與余會長沙以武所為傳示余武雖非遷亦能言者也而朝廷文章之士復緣武而得君君之事果因武而遂傳哉余無復恨矣

  跋李以聲所藏范先生墨蹟

  范先生人品重一時而文章之高古神妙名公作者莫不服之稱其必傳後且不朽其書亦精勁有韻神氣清朗無毫髪倦惰苟且之思類其為人此詩和答鄉人李君以聲所遺長句即是雖不足以盡見先生所得之藴而其委曲温厚要非世俗之作之比且先生平居行甚峻潔不妄與人交而於鄉黨姻友則未有不曲盡其情者觀於是可見矣亦以聲之為人有以致之哉當先生在時鄉人之不知者猶有視若東家某者焉及先生殁文章益可貴重於是夫人知其不易得矣若余家居去先生之舍不廿里恒晨往夕還有得於先生蓋多而今不可復見獨於辭翰恒若先生之存焉則以聲之寶是帖有可起敬者已

  跋廖敬亮所藏乃祖字說

  右新喻廖敬亮所藏故宋太常丞太山蕭先生所為乃祖幼聲字說及諸賢題跋一卷嗚呼逃虚空者聞足音而喜矣故人之不忘其先者雖琴瑟書策無所不敬焉况名若字本乎先哲之言可以訓者乎觀太常當幼聲始冠切切焉責之以成人期之以相業使大其嗚然幼聲值宋之季積學而未試于用卒隐聲以沒是有非人力所能也吾聞蓄之盛者其發閎鳴之大者其振遠發而未閎振而未遠其必有餘聲者矣夫能益盛其蓄大其鳴以振發其先世者將不在後之人乎今去咸淳且七十餘歲敬亮能葆藏其先祖之手澤以傳于後幼聲之令聞固未已也記稱君子反古復始不忘其所由生敬亮能不忘其所由生矣乎詩曰無念爾祖聿脩厥德敬亮尚脩其德而勿替乎將見聲之遠者益閎于後矣題新淦監郡忽都哈剌公所藏大小學二圖後

  新淦監郡忽都哈刺公至州之始首進多士訪民俗利病而論政所宜先遂出舊所藏大小學二圖使共訂之將掲諸座右以為學則示人知所嚮方嗚呼可謂識為政之本者矣昔者子游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故欲化民而不由學徒區區簿書期會之急是豈知當務者哉於二圖之作可以觀政矣

  傅與礪文集卷七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