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十三经义疑 清 吴浩

4-十三經義疑卷三
  十三經義疑卷三

  華亭吳浩撰

  詩經

  采蘋

  禮記歌於斯疏曰禮大夫祭無樂而春秋或有之然則采蘋非祭祀之樂歌也此詩特大夫妻能奉祭祀而其家人序而美之耳

  摽有梅

  摽梅刺淫奔也禮男先乎女而此之求士者如此其急焉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頃筐暨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其刺淫奔奈何賦摽梅惜春去也求賤詞也庶士非夫也我庶士非夫而已親之也首曰迨吉繼即曰迨今終且相謂而約遂可定矣何其急也亦可刺也王化流行而獨處汙下則尤可刺

  蠶月

  註治蠶之月當兼三四月而言月令季春之月后妃勸蠶事蠶事既登分繭稱絲效功而謂蠶月非季春歟孟夏蠶事畢后妃獻繭乃收繭税以桑為均而謂蠶月不兼孟夏歟蓋謂之三月則非蠶之終謂之四月則非蠶之始是以謂之蠶月耳或疑邠風缺三月然乎哉

  曰為改歲

  呂氏云十月而曰改歲三正之通於民俗尚矣周特舉而迭用之耳按周自不窋失官至公劉時立國於邠服事有夏故七月一詩用夏正厥後事殷則用殷正也必矣其言一之日者以陽復剛反有亨道焉故以為紀月之始而正朔則未敢改也

  索綯

  爾雅釋言綯絞也郭璞註云糾絞繩索朱子註孟子本此蔡虚齋云索綯謂索是絞也詩註不符殆傳寫之訛歟

  四之日其蚤

  秋官羊人職疏引四之日其蚤而云四之日者謂用建子為正至建卯四月夏之二月之日公始用氷是邠風已改正朔也果爾何不云四月而云四之日乎不言月而言日蓋公劉正當夏時所用者夏正曹粹中之說然也若用周正則九月建申霜未嘗肅十月屬酉場未能滌

  䲭鴞

  愚按尚書周公居東在流言後為詩貽王在居東二年得罪人主名後管叔以武庚畔在成王迎公後蓋管叔自以有才且為公兄而公獨秉政故及其羣弟流言以撼之詎知冲人感悟迎公以歸能無懼乎懼則叛叛則不可以不討作大誥徂東山奉王命也䲭鴞專咎武庚大誥諱言三叔及蔡仲克庸祗德命諸王而邦之蔡公之情可見矣朱子註詩因孔氏書註勿辟之說後與九峯辨其不然以為當從鄭氏則詩註特未及改定耳義關君臣兄弟之倫愚故按當年情事次第以白周文公不白之苦衷如此

  良馬五之

  毛萇以為驂馬五轡按三馬曰驂馬三則轡六即納兩轡于觼亦當四而乃五轡云乎哉

  良馬六之

  毛傳四馬六轡此特可為六轡在手註耳然四馬實八轡非六轡也鄭氏云六之者見之數也謂六見之也此說可從蓋大夫見賢不止再三而四之五之六之殷勤之甚也

  猗重較兮

  猗毛鄭作倚蓋較崇五尺五寸在軾之上無事而立則倚較有所敬則式按衛世字武公將兵平戎有勲周平王命武公為公小序亦云入相于周是武公曾為卿士倚重較其實事也乃朱子存其音而另解為嘆辭何居纂序以為非真在重較之上衍義亦以為卿士之車鳴鸞清奏從容安舒武公氣象宛然在重較無事之規模非即在重較之上然也二說何去何從將以質之博雅之君子

  上已

  應氏劭曰周禮女巫歲時以祓除釁浴禊者潔也已者祉也邪疾已去祈介祉也張衡南都賦於是莫春之禊元已之辰盧植曰辰子至亥也蔡邕曰辰支也按此則以已為己者非

  居居究究

  唐風羔裘集註居居未詳究究亦未詳爾雅則云居居究究惡也郭景純註皆相憎惡按此則羔裘當為刺其大夫之詩言此羔裘豹袪者自我人居居不和衷也豈無他人之可交維子之故舊而不忍遺耳此羔裘豹袪者自我人究究不協恭也豈無他人之可交維子之肯改而式相好耳于此可想見溫柔敦厚之情禮書亦云晉羔裘刺時也豹武而有文不善用之則為暴此豹袪豹袖所以興居居究究也或曰此美其大夫之詞居居親炙其光輝也究究窮究其言論也未知何據

  無非無儀

  惡不可有善不可無釋無儀為無善太姒何以稱淑女也若哲婦傾城乃智巧之稱與善自當有别如其無别將以褒姒為善矣乎大易所謂無攸遂孟母所謂無境外之志戒自恃其哲耳不恃其哲則可以為善矣然則無儀之義將奈何毛傳云儀容儀也詩人之刺宣姜也曰胡然而天胡然而帝其斯之謂歟士也而習于容止謂之辟女也而習于容止謂之冶冶容誨淫易戒之矣是以君子貴誠也

  三事大夫

  周書立政篇云任人凖夫牧作三事註云三宅之官以職言故言事

  樂只君子

  左傳引采菽篇此句只作旨孔疏云旨美也蓋義與嘉樂同

  有棧之車

  此非士所乘之棧車也唐傳云庶人木車單馬賈氏云此役車亦名棧車以其同無革鞔故也然則鄭以役車釋詩而朱子因之與周禮自不相背

  不長夏以革

  夏以革朱子既未詳矣而或以夏為夏楚革為木末垂革之鞭呂祖謙則以夏為侈大而革為變革後說本毛公良是蓋侈大變更與聲色之化民相類知識用事則不順矣帝則不順德不明矣前說單主用刑似欠包括况夏楚用于學鞭刑用於官說刑又偏也若訓革為兵革見伐崇之非得已則以夏革分兵刑以字猶稍有着落

  三單

  箋云邰后稷上公之封大國之制三軍以其餘卒為羨今公劉遷于邠民始從之丁夫適滿三軍之數單者無羨卒也先儒亦以其說為然而子朱子云未詳者殆慮其有竭作之弊耶惟田與追胥竭作軍不應爾耶田人所同欲追胥人所同惡軍則人所憚且竭作則國空虚而易為敵所襲也

  閟宫

  第四章集註云脱一句蓋秋而載嘗至籩豆大房廟祭之禮也萬舞洋洋廟祭之樂也說樂處太少氣頗廹促集傳云大房下當脱一句如鐘鼓喤喤之類按樂兼聲容其說良是

  公車千乘公徒三萬

  讀禮疑圖云司馬法言通十為成成百井革車一乘士十人徒二十人則一乘搃三十人也一乘搃三十人則千乘當為三萬人與魯頌正合此可見萬人為一軍矣但百里之國為井者萬當以十井起乘而不當以百井起耳以百井起乘此萬井之所以止得百乘而禮家遂增國三百一十六里之方賈氏因以司馬此法為畿地之制歟管子作内政而寓軍令三分齊國以為三軍萬人為一軍與魯頌合

  十三經義疑卷三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