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吴地纪 唐 陆广微

2-吳地記
  吳地記        唐 陸廣微 撰

  按史記及吳越春秋自禹治水已後分定九州禹貢揚州之域吳國四至東亘滄溟西連荆郢南括越表北臨大江盖吳國之本界也今郡在京師東南三千一百九十里當磨蝎斗牛之位列婺女星之分野從秦始皇併吞六國之後至漢順帝永建四年有山陰縣人殷重獻策於帝請分江置兩浙詔司空王襲封從錢唐江中分向東為會稽郡向西為吳郡至陳朝貞明元年改為吳州隋文帝開皇九年改郡邑至橫山東新立城郭【一云隋開皇十三年却為蘇州】唐武德七年移新州却復舊址升為望管縣七鄉一百九十四戶一十四萬三【本作二】千二【當作三】百六十一 稅茶鹽酒等錢六十九萬二千八百八十五貫七十六文

  吳縣九萬九千九百六十三貫七十三【本無三字】文長洲縣九萬八千五百七十六貫五百七十六文嘉興縣一十七萬八千七十六貫一百二十文崑山縣一十萬九千五百三貫七百三十八文常熟縣九萬七百五十貫七百七十四【本無四字】文華亭縣七萬二千一百八十二貫四百三十一文海鹽縣四萬六千五百八十一貫五十八文

  續添

  吳江縣三萬六千二百六十九貫一百文

  使司割隸醬菜錢一十萬七千七百二十貫二百四【作二】十六【作八】文

  留蘇州軍事醬菜衣糧等錢一十七萬八千三百四十九貫九十八文【當作九百二文】

  團練使軍資等三十【本無十字】萬六【當作七】千八百三十貫文送納【本無納字】上都

  地名甄胃水名通波城號闔閭臺曰姑蘇隩壤千里是號全吳昔周太王三子長泰伯次仲雍次季歷歷生子昌有聖瑞太王有疾泰伯仲雍以入山采藥乃奔吳文身斷髪示不可用以讓季歷子昌立是為西伯即文王也吳人義泰伯歸之為王泰伯三讓弟仲雍仲雍立號勾吳【所居地名】卒葬梅里【又名番麗今横山】而仲雍立仲雍生季簡季簡生釋達釋逹生固章固章卒其後至夀夢始别築城為宫室於平門西北二里自泰伯至壽夢十九世壽夢生四子長諸樊次餘祭次餘昧次季札季札賢壽夢欲立之札讓不可乃立諸樊諸樊卒吳人固立札札棄室而畊之野乃止封札延陵季子而餘祭立四年吳使季子行聘諸國餘祭卒授弟季子讓逃去餘昧之子曰僚立為諸樊之子公子光所弑在位十三年僚好炙魚非專諸炙不食諸樊之子光潜以百金令專諸進魚上僚置匕首於炙魚中刺僚死子光簒立是為闔閭王又令刺客要離袖劒殺吳公子慶忌即王僚子也季子歷三年囘聞僚被殺乃匍匐往其墳號哭於是子光謝過於季子季子曰苟先君無廢祀民無廢主社稷有奉乃吾君也哀死事生以待天命耳

  闔閭城周敬王六年伍子胥築大城周迴四十二里三十步小城八里二百六十步陸門八以象天之八風水門八以象地之八卦吳都賦云通門二八水道六衢是也西閶胥二門南盤蛇二門東婁匠二門北齊平二門不開東門者為絶越之故也

  閶門亦號破楚門吳伐楚大軍從此門出陸機詩曰閶門勢嵳峩飛閣跨通波又孔子登山望東吳閶門歎曰吳門有白氣如練今置曳練坊及望舒坊因此胥門本伍子胥宅因名石碑見存出太湖等道水陸二路今陸廢門南三里有儲城越【疑作吳】王貯糧處十五里有魚城越王養魚處門西五里有越來溪

  盤門古作蟠門嘗刻木作蟠龍以此鎭越又云水陸相半沿洄屈曲故名盤門又云吳大帝蟠龍故名門内有武烈大帝廟在祀典東北二里有後漢破虜將軍孫堅墳又有討虜將軍孫策墳

  蛇門南面有陸無水春申君造以禦越軍在已地以屬蛇因號蛇門前漢梅福字子貞為南昌尉避王莽亂政稱得仙棄妻子易姓名有人見福隱市卒即此門也匠門又名干將門東南水陸二路今陸路廢出海道通大萊沿松江下滬瀆闔閭使干將於此鑄劒材五山之精合五金之英使童女三百人祭爐神鼓槖金銀不銷鐵汁不下其妻莫邪曰鐵汁不下寜有計干將曰先師歐冶鑄劒之頴不銷親鑠耳以【闕】 成物【闕】 可女人聘爐神當得之莫耶聞語投入爐中鐵汁出遂成二劒雄號干將作龜文雌號莫耶鰻文餘鑄得三千竝號【闕】文劒干將進雄劒於吳王而藏雌劒時時悲鳴憶其

  雄也門南三里有葑門赤門有赤欄將軍墳在虵門東陸無水道故名赤門東南角又有魴鱮門吳曾魴鱮見因號竝非八門之數也婁門本號疁門東南秦時有古疁縣至漢王莽改為婁縣東南二里有漢吳郡太守朱梁墳本名趙避後漢和帝諱改為梁今吳郡朱氏皆梁之後塘北有顧三老墳見存

  齊門北通毗陵昔齊景公女聘吳太子終纍闔閭長子夫差兄也齊女喪夫每思家國因號齊門後葬常熟海隅山東南嶺與仲雍固章等墳相近葬畢化白龍冲天而去今號為母塜墳門東二里有廬江太守關臻墳平門北面有水陸通毗陵子胥平齊大軍從此門出故號平門東北三里有殷賢臣申公巫咸墳亦號巫門西北二里有吳偏將軍孫武墳西北三里有醬醋城漢劉濞築東北三里有潁川太守陸宏墳

  吳縣在望下秦始皇二十六年置漢王莽改秦德縣陳貞明元年後主復為吳縣隋開皇九年越國公楊素移郡及縣於横山東五里今復移城内管鄉三十戶三萬五千三百六十一坊三十

  吳公子慶忌墳在縣東北三十五里今呼慶墳

  步隲墳在縣東北三里隲仕吳為驃騎將軍代陸遜為丞相有石碑見存臨頓橋西南

  周瑜墳在縣東二里瑜字公瑾廬江舒人仕吳大將軍南郡太守美姿貌時年二十四吳中皆呼為周郎及孫權稱號謂公卿曰非周公瑾不帝矣瑜少精思音樂雖三爵之後樂有闕誤必知之則囘顧時人謡曰曲有誤周郎顧

  顧野王墳在横山東平陸地遺言不起墳野王字休倫仕陳武帝為門下侍郎博綜羣書廣搜經籍撰梁瑞應圖七十卷御覽三百六十卷宫人各念一卷常隨駕行内人謂之著脚御覽

  姑蘇臺在吳縣西南三十五里闔閭造經營九年始成其臺高三百丈望見三百里外作九曲路以登之射臺在吳縣横山安平里

  鴨城在吳縣東南二十里匠門外沙里中城東五里有豨墳是吳王畜豬之所東二里有豆園吳王養馬處又有雞陂闔閭置豆園在陂東

  織里今織里橋在麗娃鄉俗呼失履橋利娃鄉訛也澹臺湖在吳縣東南十里孔子弟子澹臺滅明字子羽宅陷為湖湖側有墳

  夏駕湖壽夢盛夏乘駕納涼之處鑿湖池置苑囿故今有苑橋之名

  蔡經宅在吳縣西北五十步經後漢人有道術鍊大丹服菖蒲得仙今蔡仙鄉即其隱處也

  馮驩宅在吳縣東北二里五十步驩平原君門下客今有彈鋏巷其墳在側石碑見存

  長洲縣望在郡下貞觀七年分吳縣界以苑為名地名茂苑水名僊山鄉東一百里有秦時古疁王莽改為婁縣北三里有角溪廣八里深四丈西入太湖北四十二里有湖廣四里深三丈縣北二十七里有岑陂夏駕陂馬的陂【吳囤古有此】管坊三十鄉三十戶二萬三千七百華池在長洲縣大雲鄉安昌里

  華林園在長洲縣華林橋

  南宫城在長洲縣干將鄉長樂里

  嘉興縣本號長水縣在郡南一百四十三里周敬王十年置在谷口湖秦始皇二十六年重移改由拳縣景龍二年嘉禾野生改嘉禾縣吳赤烏【闕】年避吳王太子名改嘉興縣前有晉妓錢唐蘇小小墓東五里有天心池二里有會稽太守朱買臣墳西五百步有晉兵部尚書徐恬宅捨為靈光寺縣北三十里有雋里池是吳越戰敵處縣南一百里有語兒亭勾踐令范蠡取西施以獻夫差西施於路與范蠡潜通三年始逹於吳遂生一子至此亭其子一歲能言因名語兒亭越絶書曰西施亡吳國後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闕】二十五里有長谷亭入華亭縣西北行七十里有震澤今升縣望管鄉五十戶一萬七千五十四

  崑山縣在郡東七十里地名全吳水名新陽貞觀十三年分在吳縣東置縣南一百九十步有晉將軍袁山松城隆安二年築時為吳郡太守以禦孫恩軍在滬瀆池濱半毁江中山松能楷書梁武帝評其書云山松書如深山道者見人便欲縮退卒贈司空將軍葬横山東二里會昌四年升縣管鄉二十四戶一萬三千九百八十一

  常熟縣在郡北一百里晉建安二年分吳縣海虞置本號海虞縣至唐貞觀九年改常熟縣北一百九十步有孔子弟子言偃宅中有聖井闊三尺深十丈傍有盟【即壇也】盟北百步有浣紗石可方四丈縣北二里有海虞山仲雍固章竝葬山東嶺上闔閭三子長曰終纍婚齊女蚤亡亦葬此山山有二洞穴穴側有石壇周迴六十丈山東二里有石室太公呂望避紂之處山西北三里有越王句踐廟郭西二里有夫差廟拆姑蘇臺造管鄉二十四戶一萬三千八百二十

  華亭縣在郡東一百六十里地名雲間水名谷水天寶五年置蓋晉元假陸遜宅造池亭華麗故名有陸遜陸機陸瑁三墳在東南二十五里横山中有鶴鳴鶴唳玄鶴管鄉二十二戶一萬二千七百八十

  海鹽縣在郡東南二百二十里地名殷水水名福見秦始皇二十六年置陷為柘湖又改武元縣湖為當湖隆安五年改東武洲移在故邑上咸康七年改禦越復號海鹽縣陳貞明元年割屬鹽官廣德七年隸歸嘉興景龍二年重置先天二年廢開元五年刺史張廷珪奏請重置縣東十一里有晉穆公何皇后宅十五里有公孫挺陳開疆顧冶子三墳俱事齊景公勇烈有功於景公為晏子【闕】以桃二顆令言功三人同日而死葬於此縣東南三十里有秦柱山有五百童女避秦始皇難於此後竝得仙縣西五里有會稽山是陸華兄弟尋金牛之處管鄉一十五戶一萬三千二百會昌四年升為縣虎丘山避唐太祖諱改為武丘又名海湧山在吳縣西北九里二百步闔閭葬此山中發五郡之人作塚銅槨三重水銀灌體金銀為坑史記云闔閭塚在吳縣閶門外以十萬人治塚取土臨湖葬經三日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山吳越春秋云闔閭葬虎丘十萬人治葬經三日金精化為白虎蹲其上因號虎丘秦始皇東巡至虎丘求吳王寶劒其虎當墳而踞始皇以劒擊之不及悮中于石【遺跡尚存】其虎西走二十五里忽失扲今虎疁唐諱虎錢氏諱疁改為滸墅劒無復獲乃陷成池古號劒池池傍有石可坐千人號千人石其山本晉司徒王珣與弟司空王珉之别墅咸和二年舍山為東西二寺立祠於山寺側有貞娘墓吳國之佳麗也行客才子多題詩墓上有舉子鐔銖作詩一絶其後人稍稍息筆

  花山在吳縣西三十里其山蓊鬱幽邃晉太康二年生千葉石蓮花因名山東二里有胥葬亭吳王闔閭置亭東二里有舘娃宫吳人呼西施作娃夫差置今靈巖山是也晉太尉陸玩舍宅置寺宫傍有石鼓大三十圍吳志云其鼓有兵則鳴晉隆安二年賊孫恩作亂鼓鳴山上有池旱亦不涸中有蒓甚美夏食之則去熱吳中以為佳品

  支硎山在吳縣西十五里晉支遁字道林嘗隱於此山後得道乘白馬升雲而去山中有寺號曰報恩梁武帝置

  岝㟧山在吳縣西十二里吳王僚葬此山中有寺號思益梁天監二年置

  餘杭山又名四飛山在吳縣西三十里有漢豫章太守陸烈墳東二里有漢山陰縣令陸寂墳山有白土如玉甚光潤吳中每年取以充貢號曰石脂亦曰白堊白磰東三里有夫差義子墳十八所

  横山又名據湖山在吳縣西南十六里中有朱植墳及晉門下侍郎陸雲公墳

  雞籠山在吳縣西三十里以形似雞籠因名晉太康二年司空陸玩葬此山掘地得石鳳飛去今鳳凰墩是也陸玩字君瑶為左僕射蘇峻之難與兄隨帝在石頭城以玩吳民之望不敢加逼遷旣登公輔嘗歎息謂賓客曰我為三公是天下無人其謙抑若是疾薨以佐命之勲特置七十家守墳子納字祖言【訥玩之弟子納誤也】清操絶俗不改素業為吳興守至郡不受俸禄征討大都督謝安詣訥殊無供辦茶果清談而退終尚書令亦葬此山

  昇猶山在吳縣西二十里吳太宰嚭所葬嚭楚伯州犁之孫楚誅伯州犂奔吳吳以為大夫讒佞夫差而誅子胥后句踐㓕吳誅嚭以其不忠也

  女墳湖在吳縣西北六里越絶書曰夫差小女字幼玉見父無道輕士重色其國必危遂願與書生韓重為偶不果結怨而死夫差思痛之金棺銅槨葬閶門外其女化形而歌曰南山有鳥北山張羅鳥旣高飛羅當奈何志欲從君讒言孔多悲怨成疾歿身黃坡又趙吳越春秋云闔閭有女哀怨王先食蒸魚乃自殺王痛之厚葬於閶門外其女化為白鶴舞於吳市千萬人隨觀之後陷成湖今號女墳湖流杯亭在女墳湖西二百步闔閭三月三日泛舟遊賞之處

  太湖按漢書志云爾雅十藪曰吳越之間有具區郭璞云今吳縣西南太湖即震澤也中有包山去縣一百三十里其山高七十丈周迴四百里下有洞庭穴濳行水底無所不通號為地脈又有大小二雷山按越絶書曰太湖周迴三萬六千頃亦曰五湖虞翻云太湖有五道之别故謂之五湖國語曰吳越戰於五湖在笠澤一湖耳張勃吳錄云五湖者太湖之别名以其周行五百里以五湖為名周處風土記曰舜漁澤之所也揚州記曰太湖一名震澤一名洞庭今湖中包山有石穴其深莫知其極即十大洞天之第九林屋洞天也洞庭山記曰洞庭有二穴東南入洞幽邃莫測昔闔閭使令威丈人尋洞秉燭晝夜而行繼七十日不窮而返啓王曰初入洞口狹隘傴僂而入約數里忽遇一石室可高二丈常垂津液内有石牀枕硯石几上有素書三卷持囘上於闔閭不識乃請孔子辯之孔子曰此夏禹之書竝神仙之事言大道也王又令再入經二十日却返云不似前也唯上聞風水波濤又有異蟲撓人撲火石燕蝙蝠大如鳥前去不得丈人姓毛名萇號曰毛公今洞庭有毛公宅石室并壇存焉

  松江一名松陵又名笠澤【闕】   越伐吳禦之笠澤其江之源連接太湖一江東南流五十里入小湖一江東北二百六十里入於海一江西南流入震澤此三江之口也咸仲云松容也容裔之貌尚書云三江旣入震澤底定是也晉張翰仕齊王冏在京師見秋風起思松江鱸魚鱠遂命駕東歸俄而冏敗人皆謂之見機卒葬橫山東五里

  唐曹恭王廟在松江恭王太宗第十四子調露元年則天皇后出為蘇州刺史

  百口橋後漢郡人顧訓家有百口五世同居鄉人效之共議近宅造百口橋以彰孝義也

  乘魚橋在交讓瀆郡人丁法海與琴高友善高世不仕共營東皋之田時歲大稔二人共行田畔忽見一大鯉魚長可丈餘一角兩足雙翼舞於高田法海試上魚背靜然不動良久遂下請高登魚背乃舉翼飛騰冲天而去

  琴高宅在交讓瀆法海寺西五十步法海寺濟陽丁法海舍宅所置法海盖丁令威之裔殿【闕】浮圖下有令威煉丹井也

  臯橋在吳縣北三里有五十步漢議郎臯伯通字奉卿所居因名伯通卒葬胥門西二百步號伯通墩高士梁鴻隱居伯通廡下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舉桉齊眉伯通察而異之曰彼傭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舍於家鴻濳閉門著書十餘篇疾困告主人曰昔延陵君葬子嬴博之間不歸鄉里愼勿令我子持喪歸去乃卒伯通等求葬地於吳要離塚傍咸曰要離烈士伯鸞清高宜令相近葬畢妻子歸扶風

  都亭橋壽夢於此置都驛招四方賢客基址見存炭渚橋吳時海渚通源後沙漲為陸基址見存

  定跨橋闔閭於行苑内置游賞之處基址見存

  重玄寺梁衛尉卿陸僧瓚天監二年旦暮見住宅有瑞雲重重覆之遂奏請舍宅為重雲寺臺省誤寫為重玄時賜大梁廣德重玄寺

  乾元寺晉高士戴顒舍宅置乾元初蘇州節度採訪使鄭桂清書額奉敕依年號為乾元寺

  通玄寺吳大帝孫權吳夫人舍宅置晉建興二年郡東南二百六十里有滬瀆漁人夜見海上光明照水徹天明日覩二石神像浮水上衆言曰水神也以三牲日祝迎之像背身泛流而去時郡有信士朱應及東陵寺尼率衆香花鐘磬入海迎之載入郡城像至通玄寺前諸寺競爭數百人牽拽不動衆議玄像應居此寺言畢數人舁試像乃輕舉便登寶殿神驗屢彰光明七日七夜不絶梁簡文帝制石佛碑曰有迦葉佛維衛佛梵字刻於像背唐東宮長史陸柬之書碑載初九年則天皇后遣使送珊瑚鏡一面鉢一副宣賜供養兼改通玄寺為重雲寺開元五年兼賜金魚字額舊通玄寺移鹽官縣東四十里鮑郎市其後像失一軀後人造一軀以竝之龍光寺梁天監二年金紫光禄大夫【闕】 舍宅置陸柬之書額

  永定寺梁天監三年蘇州刺史吳郡顧彦先舍宅置陸鴻漸書額

  宴聖寺梁天監三年司徒沈長史吳郡張融舍宅置右衛翊陸彦遠書額

  禪房寺宋建武元年蘇州刺史張岱舍宅置吳郡陸曾書額

  流水寺吳郡陸襄舍宅置三殿三樓高僧清閑建吳郡縣令田業伯葉書額

  唐慈寺宋建武元年高士將軍舍宅置

  朱明寺晉隆安二年郡人朱明孝義立身而家大富與弟同居弟妻言樹壞欲棄兄異居明知弟意乃以金帛餘穀盡給與弟唯留空宅忽一夕狂風驟雨悉吹財帛還歸明宅弟與妻羞見鄉里自盡明乃舍宅為寺號朱明寺

  般若臺晉穆侯何曾置内有水池石橋銅像一軀高一丈六尺高士戴顒建唐景龍二年有神光現數日不歇奉敕改神景寺東北有般若橋因寺而名

  崇福寺梁天監三年武帝置周朝廢之寶應元年重置龍興寺則天皇后置御書額八方開元五年再興此寺刺史張廷珪模勒御書于碑

  慈悲寺齊永明二年吳人薛曇舍宅置宋周曇卒遺言遷其靈柩於殿下

  陸卿寺梁庄舍宅置

  崇善玉芝二觀竝天監二年置

  右館八所

  全吳   通波   龍門   臨頓

  升羽【帶城橋二百步】烏鵲【在郡南高橋】江風【渇馬港是】 夷亭【養魚之亭】

  右坊三十六所

  通波   三讓   水浮   闔閭

  坤維   館娃   調啁   平權

  金風   南宫   通關   盍簪

  吳越   白賁   南記   長干

  望館   曳練   萇楚   處暑

  常縣   白華   卽次   甘節

  吳渝   洊雷   義和   噬嗑

  嘉魚   陋燭

  已上三十坊在吳縣

  遷善   旌孝   儒敎   繡衣

  太玄   黃鸝   玉鉉   布德

  立義   孫君   青陽   建善

  從義   迎春   載耜   開水

  麗澤   釋菜   和令   夷則

  南政   仲呂   必大   豸冠

  八貂   同仁   天宮   布農

  富春   循陔

  已上三十坊在長洲縣

  周太王三子長曰泰伯次曰仲雍次曰季歷季歷賢而生聖子文王昌昌必有天下故泰伯以天下三讓於季歷焉周與吳皆后稷之後姓姫氏吳國泰伯在位四十九年無子弟仲雍立

  周繇王在位三十七年【子熊遂立之】

  熊遂在位四十九年【子早軫立之】

  早軫在位五十九年【子款吾立之】

  □吾在位三十八年【子 兄夷處立之】

  夷處在位三十九年【姪璧羽立之】

  壁羽在位三十六年【子齊玄立之】

  齊玄在位五十年【子柯盧立之】

  柯盧在位二十七年【弟柯轉立之】

  柯轉在位二十四年【子嬌夷立之】

  嬌夷在位二十四年【姪鴟夷立之】

  鴟夷在位三十年【子界嗣立之】

  界嗣在位三十五年【子知濟立之】

  知濟在位二十七年【子諸樊立之】

  餘濟在位十七年【弟餘昧立之】

  餘昧在位二十一年【子僚立之】

  子僚在位十三年【堂弟子光立之】

  子光在位二十年【子光諸樊之子殺僚簒位號闔閭子夫差立之】

  夫差在位二十三年【為越王句踐所殺國㓕】

  已上計二十五王治國總六百二十四年

  羅城作亞字形周敬王六年丁亥造至今唐乾符三年丙申凡一千八百九十五年其城南北長十二里東西九里城中有大河三横四直蘇州名標十望地號六雄七縣八門皆通水陸郡郭三百餘巷吳長二縣古坊六十虹橋三百有餘地廣人繁民多殷富古蹤靈跡實異事後因王郢叛亂羅城乃以重修今姑纂成圖畫以俟後來者添修矣

  吳地記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