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学,至不欢而散。

输入历史事件:

学,至不欢而散。

公元1693年 九月
学,至不欢而散。

又谓炎武之学,详于事而疏于理,精于史而忽于经,皆切中其病痛(详卷四《与徐公肃司成书》)。盖顾氏之学,根柢在史,故于经学无专门著述。而澄之颇以经学自负(卷十《西庄记》有云:‘吾所望于子孙者,但能明白义理,通达古今之事势,传吾之经学,以不愧为田间子孙足矣。')观其平生专力致精,足践所言。治经之功,似非顾氏所能逮。不知近人考论清初学术者,何以忽之?”袁行云《清人诗集叙录》卷三著录钱澄之《藏山阁诗存》十四卷(光绪三十四年排印本)、《田间集》十卷(康熙元年乐易堂刻本):“钱澄之撰……所著《藏山阁诗文存》有康熙原刻本,当时所见者已稀,自《四库》列入违碍书目,尤为罕觏。此光绪三十四年龙潭室据萧穆抄本排印,凡诗存十四卷、文存六卷、尺牍六卷。又宣统二年钱氏振风学社本别附钱撝禄撰《年谱》一卷。诗分《过江集》《生还集》《行朝集》《失路吟》《行脚诗》,为明崇祯十一年迄顺治九年诗。记甲申国变及南明各朝见闻,足可征史。其中《传疑诗》记假亲王、假后、假太子《三吴兵起纪事答友人问》《闻道奔江右发横坑即事》《哀绍武》《留发生》,蓄目时艰,悲伤荆棘。凡身经乱离,均寄诗以暴之。《哀江南》自注江南死者多人,各赋一章,以备异日野史采择。《南京六君咏》自注:‘南京陷,死者寥寥,得乞与卒而六焉。’愤懑极深。至悼念抗清义士,尤有佚出史外者。《悲湘潭》《悲信丰》《悲南昌》《桂林杂诗》《行路难》以永历时事寄于诗。亦多愁恨之音。而半生厄运,不读此集无以知之。《田间集》为分体诗十卷,一名《西顽道人近诗》,乐易堂刻本。有康熙元年姚文燮序略云:‘钱子游十年归,归十年始有庐,庐在先人墓傍,废瓜田盈亩,为之环庐田也,故名田间。其未有庐前,往来鸠兹、白下、天柱、龙眠间,足迹不出五百里。所至有诗,诗且千数百首。既居田间,则覃心学易,故又名其居曰乐易堂。’所收殆晚近十年诗,其中《田园杂诗》《感怀诗》《咏史》《杂诗》《田园杂诗》等成组诗歌,多见于诸家选本。澄之晚年究于性命之理,而于当世之故,仍托以声歌。《乌栖曲》《雉将雏》《空仓雀》《孤雁篇》《燕巢行》《捉捕行》《丈洲行》《催粮行》《水夫谣》《获稻词》《乞儿行》《泣象行》《痴羊行》《老狐行》《青楼女》《绿林豪》《县门行》《泥鳅行》《北风行》《捉船行》《野鹤篇》《打旗船行》《老驴行》《捕匠行》《苦寒行》《秋水叹》《捕鱼歌》状写率兽食人,而民众流离无告之惨状,情景逼肖。此前后两集,各寓兴意。同时诗家,罕可比埒。生平经历,杜甫无逾之,以为专得力于陶(朱彝尊《静志居诗话》),斯言非是。”


诏进士试加读经史一部。
长孙皇后从幸九成宫,疾笃,太子请度人入道以求福,皇后不从。
李义府作《咏乌》诗。
徐惠八岁,已能属文。
父孝德试拟《楚辞》,云‘山中不可以久留’,词甚典美。
曹宪因扬州长史李袭誉荐,被征为弘文馆学士,以年老不应。
高祖置酒未央宫,命胡、越首领起舞咏诗。
卢照邻(634?—683?)生。
虞世南献《狮子赋》。
庚子,高祖李渊卒。
戊午,太宗赐萧瑀诗。
陈叔达(574?—635)卒,年约六十二。
长孙无忌与欧阳询以诗互嘲,无忌云询形似猕猴。
义净(635—713)生。
骆宾王(635?—684?)生。
二十日,房玄龄、魏徵等撰周、隋、梁、陈、齐五代史成,奏上,周、齐、隋史并有文学专论。
为宗。
太宗命魏王李泰置文学馆,得自招学士。
慧赜(580—636)卒,年五十七。
杨师道代魏徵为侍中,退朝辄为宴集文会。
退朝后,必引当时英俊,宴集园池,而文会之胜,当时莫比。
太宗皇后长孙氏卒。
长孙皇后葬于昭陵,李百药、朱子奢为作《挽歌》。
刘孝孙迁吴王友,为王撰《古今类序诗苑》。
杜嗣先为蒋王李恽撰《兔园策府》三十卷。
诏崇道教,令当供斋行立及讲论时,道士女冠位在僧尼之前。
至于称谓,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
太宗至洛阳,猎于广成泽,有诗作。
道恭等奉诏至洛阳宫,太宗召见,令赋诗咏衲袈裟,赐以绢。
魏徵上《十思疏》。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