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谢缙送别盛寅。

输入历史事件:

谢缙送别盛寅。

公元1425年 春
谢缙送别盛寅。

《兰庭集》卷上《客金陵送盛寅还吴》:“宫柳笼阴半已青,俄闻归棹发金陵。秦淮雪尽春潮长,楚甸云开晓日升。先我还家缘客久,如君多艺更谁能?莫辞同醉长干酒,明日相思恨不胜。”明史盛寅传:“盛寅,字启东,吴江人。受业于郡人王宾。初,宾与金华戴原礼游,冀得其医术。原礼笑曰:‘吾固无所吝,君独不能少屈乎?’宾谢曰:‘吾老矣,不能复居弟子列。’他日伺原礼出,窃发其书以去,遂得其传。将死,无子,以授寅。寅既得原礼之学,复讨究《内经》以下诸方书,医大有名。永乐初,为医学正科。坐累,输作天寿山。列侯监工者,见而奇之,令主书算。先是有中使督花鸟于江南,主寅舍,病胀,寅愈之。适遇诸途,惊曰:‘盛先生固无恙耶!予所事太监,正苦胀,盍与我视之。’既视,投以药立愈。会成祖较射西苑,太监往侍。成祖遥望见,愕然曰:‘谓汝死矣,安得生?’太监具以告,因盛称寅,即召入便殿,令诊脉。寅奏,上脉有风湿病,帝大然之,进药果效,遂授御医。……寅与袁忠彻素为东宫所恶,既愈妃疾,而怒犹未解,惧甚。忠彻晓相术,知仁宗寿不永,密告寅,寅犹畏祸。及仁宗嗣位,求出为南京太医院宣宗立,召还。”《吴都文粹续集》卷二《城池人物》:“谢孔昭讳晋,号兰庭生,一号深翠道人。晚年遂称葵丘翁。与金耻庵、陈怡庵同里闬,为髫年交。善诗,有唐人格律。作画,初师王蒙、赵原,既精诣,则益以烂慢,千岩万壑,愈出愈奇。奋袂挥毫,无所凝滞,寻丈之轴,不日而成。其画遂名世。性乐,易与人交,人人得其欢心。稠人广坐,谈诗论文之余,变为谑浪,满座为之绝倒。所著有《兰庭集》二十卷行世。”《列朝诗集小传》乙集《谢葵丘晋》:“晋字孔昭,吴县人。号葵丘。工画山水,重叠烂慢,寻丈之间,不日而就。尝自戏为谢叠山,吴原博诗云:‘风流前辈杳难扳,谑语空传谢叠山。’为此也。性耿介,里人疾之。以绘工起贡京师,侨居金陵廿余年,以目青放归。亦能诗,有《兰亭集》。”《静志居诗话》卷六《谢缙》:“孔昭画入能品,予尝见其山水真迹,华亭尚书称为胜国名流。然其诗集刊于永乐中,汝南周传、浚仪张肯序之,卷末有《送盛启东还吴》诗,并写《云阳早行图》以赠,题云‘永乐丁酉十月’。徐用理选其诗入《湖海耆英集》,不得谓之元人矣。”《明诗综》卷二二《谢缙》存诗五首:《修竹坞访萧隐士》《春思》《寄王廷桂》《寒食村中》《漫兴》《明诗纪事》乙签卷六《谢缙》陈田按:“孔昭画流传甚少。诗特蕴藉,在宋人中似陆游一派。”


王世贞为欧大任《浮淮集》作序,赞其于书无所不读,而大要以汉、魏古诗、盛唐律诗为宗。
衡阳欧希稷以行人奉使朝鲜,返国,朝鲜辛应时等有诗赠行。
辽王宪㸅以罪降庶人,国除。
邓世芳为杨向春《皇极经世心易发微》增订本作序。
熊过《熊南沙文集》八卷由严清刊行。
徐师曾修订、重刻《今文周易演义》一书。
邢侗入太学。
高拱以大学士掌吏部事。
王世贞南下赴任,与北上赴任之李攀龙会于齐河。
王锡爵为郑若庸(1489一1577)《北游漫稿》作序。
姚山人以吴国伦诗一帙赠俞宪。
吴维岳(1514一1569)卒。
归有光抵顺德通判任,实司郡之马政,以承奉太仆寺上下文移为主。
苏志皋(1979—1569)卒。
张时彻辑《皇明文范》成,作自序。
俞宪编秦金(1467—1544)《秦端敏公集》入《盛明百家诗》。
高应冕(1503一1569)卒。
俞宪编金鸾(1494一约1583)诗集《金白屿集》入《盛明百家诗存后编》。
徐枢为欧大任《旅燕集》作后序。
俞宪编徐渭《徐文学集》入《盛明百家诗》。
高拱复入阁,以大学士兼掌吏部事。
戚继光作《盟忠楼》诗。
李攀龙编定《古今诗删》。
沈孟柈《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不分卷)现存最早版本于今年刊行。
王世懋由南京礼部仪制司主事升比部仪制员外郎。
王世贞《凤洲笔记》由黄美中刊行。
汤显祖始读《文选》,颇以六朝情寄声色为好。
陈耀文《正杨》成书。
俞大猷《洗海近事》成书。
浙江布政使司右布政使莫如忠(1509一1589)辞官归,自此绝意荣进,不再出。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