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王绂遗稿《王舍人诗集》将付梓,其子求序于王琏。

输入历史事件:

王绂遗稿《王舍人诗集》将付梓,其子求序于王琏。

公元1425年 二月
王绂遗稿王舍人诗集将付梓,其子求序于王琏。

王琎《王舍人诗集序》:“其子默裒辑遗稿,得诗若干首,汇次成帙,题曰《友石先生诗集》。将寿诸梓,求余序之。余自弱冠,与孟端交处,虽中更契阔,后复同仕朝著,情好尤深。今孟端不可复作,有子表章其所著述以传于久远,可谓能继志者矣。兹承其请,宁可以芜陋辞?余闻诗以理性情,贵乎温厚和平,固不以葩藻富丽为尚也。今观集中长篇短章,舂容尔雅,无斧凿痕,而理趣兼至,盖其心志坦夷,故词语浑成而不假于雕琢也。然非学识之超迈,曷能臻于此哉?孟端名绂,友石盖其别号云。洪熙元年龙集乙巳,仲春朔日,翰林院侍讲承直郎吴门王琎汝嘉书。”都穆南濠诗话:“王孟端舍人作诗清丽。尝有人作客京师,乃别娶归,孟端作诗寄之云:‘新花枝胜旧花枝,从此无心念别离。可信秦淮今夜月,有人相对数归期?’其人得诗感泣,不日遂归。”王舍人诗集卷首提要:“王舍人诗集五卷,明王绂撰。绂字孟端,无锡人,别号友石生,又日九龙山人。洪武中征至京师,寻坐累戍朔州永乐初,用荐以善书供事文渊阁。久之,除中书舍人。卒于官。事迹具《明史•文苑传》。集为其子默所编,又名《友石山房稿》。前有曾棨、王琎序,后附章昞如、胡广等所作行状、墓表。绂博学,工书画,所作山水竹石,风韵潇洒,妙绝一时,说者谓可继其乡倪瓒。其诗虽结体稍弱,而清雅有余。盖其神思本清故。虽长篇短什,随意濡染,不尽计其工拙,而摆落尘氛,自然合度。周亮工书影曰:‘王绂诗画双美。近见其诗集百余篇,声律不在高、杨、张、徐之亚。如“旧业暂归翻似客,异乡重到即为家”,“通仙要得悬壶术,遗世聊存荷锸风”,“草色池塘看细雨,杏花帘幕动轻寒”,“邻家酒熟邀春社,钓艇鱼来助晓餐”,“鸟从万木阴中响,人在乱山深处行”,皆对偶精工,意新而调逸。绝句《题静乐轩》云:“前溪冰洋绿生波,好雨催花向晚过。宿酒未醒眠未起,半窗红日鸟声多。”“竹几藤床小砚屏,熏风帘幕篆烟青。闲斋几日黄梅雨,添得芭蕉绿满庭。”“秋声早已到梧桐,露气凉生湛碧空。独倚阑干待明月,紫箫吹散玉樨风。”“斗帐藏春日醉眠,静中惟与懒相便。寻常甲子无心记,看得梅花又一年。”又《画竹寄友》云:“我昔寻君扣竹扉,醉中曾写竹间诗。别来几度空相忆,多在青灯听雨时。”不独笔墨工竹石而已。此孟端之画所以贵重于后世也。’盖其集传本颇稀,故亮工录其佳句存之。其品题颇允。至都穆南濠诗话,独称寄别娶妇者一绝,则伧父面目,不足以见绂之长矣。”


十三日,梅尧臣序林逋《林和靖诗集》。
天圣中,闻钱塘西湖之上有林君,崭崭有声。
《和靖诗集》四卷,宋林逋撰。
著录: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别集类下》、尤袤《遂初堂书目•别集类》、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诗集类下》、《宋史•艺文志七》、高儒《百川书志》卷一五、焦竑《国史经籍志》卷五、赵琦美《脉望馆书目》、陈第《世善堂藏书目录》卷下、钱谦益《绛云楼书目》卷三、《四库提要》卷一五二、金檀《文瑞楼藏书目录》卷六、耿文光《万卷精华楼藏书记》卷一〇九、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二六、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卷二、李盛铎《木犀轩藏书书录》、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一三、邵懿辰《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卷一五、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台湾《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
版本:明正德十二年韩士英等刻本、明万历四十一年何养纯等刻本、清康熙四十年吴调元刻本、清嘉庆二年顾广圻影宋钞本、清道光四年南海叶梦龙刊本。
十五日,欧阳修自颍州护母丧归吉州,葬沙溪泷冈。
辛未(四日),徙知青州文彦博知秦州,知秦州张昪知青州。
壬申(五日),户部侍部、平章事庞籍以本官知郓州。
癸酉(六日),徙判许州贾昌朝判大名府。
戊子(二十一日),诏礼部贡院:“自今诸科举人,终场问大义十道,每道举科首一两句为问,能以本经注疏对而加以文辞润色发明之者为上,或不指明义理而但引注疏备者次之,并为通;若引注疏及六分者为粗;其不识本义或连引他经文意乖戾、章句断绝者为下。
辛卯(二十四日),以尚书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吴育知陕州。
壬辰(二十五日),降翰林侍读学士、刑部郎中吕公绰为龙图阁学士、知徐州。
戊申(十二日),观文殿大学士、吏部尚书、新知秦州文彦博为忠武节度使、知永兴军、兼秦凤路兵马事,始用孙抃之言也。
己酉(十三日),命新知青州张昪复知秦州。
壬子(十六日),太子太傅致仕杜衍为太子太师,资政殿大学士、礼部侍郎、知河阳富弼为户部侍郎、观文殿学士,资政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侍郎、知陕州吴育为户部侍郎、资政殿大学士,皆以二府旧臣特迁之。
二十四日,晁仲衍卒,42岁。
著有:《文集》二十卷(王珪《晁君墓志铭》)、《汴阳杂说》一卷(王珪《晁君墓志铭》)、《事类后集》三十卷(王珪《晁君墓志铭》)、《两晋文类》五十卷(王珪《晁君墓志铭》)、《侍雍杂编》(王珪《晁君墓志铭》)、《河内唱和集》(王珪《晁君墓志铭》)、《史论》三卷(王珪《晁君墓志铭》)、《史记文通》二十卷(王珪《晁君墓志铭》)。
辛酉(二十五日),御崇政殿,策试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太常寺太祝赵彦若。
壬午(十六日),权三司使、翰林学士、兼龙图阁学士、给事中田况为礼部侍郎、三司使。
乙酉(十九日),御崇政殿,召近臣、宗室、台谏官、省府推判官观新乐。
庚寅(二十四日),光禄寺丞、国子监直讲胡瑗为大理寺丞。
晏殊自永兴军徙知河南,兼西京留守,迁兵部尚书,封临淄公。
己亥(四日),户部侍郎、知郓州庞籍为观文殿大学士,龙图阁学士、刑部郎中、集贤殿修撰、知徐州吕公绰复为侍读学士。
戊午(二十三日),河北转运使、礼部郎中、集贤殿修撰陈升之为天章阁待制、都转运使。
郑戬卒,62岁。
著有:《郑戬集》五十卷。
庚子(五日),端明殿学士、兼龙图阁学士、给事中张方平加翰林侍讲学士、知秦州,代张昪也。
二十一日,仲讷卒,55岁。
余读仲君之文,而想见其人也。
黄庶自编《伐檀集》,并为之序。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