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经学

输入关键字:

经学

训解、阐述儒家经典之学。最早见于《汉书·兒宽传》:“见上,语经学。上说之,从问《尚书》一篇。”起源常被追溯至孔子弟子子夏。自汉武帝独尊儒术,立五经博士,经学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两汉经学极盛。今文经学以孔子为政治家,以经书为孔子政治思想所托,着重阐发经书中的“微言大义”,讲求五行谶纬。自董仲舒始,把阴阳五行说与《春秋公羊传》相结合,为巩固皇权服务。古文经学以孔子为史学家,以经书为孔子整理的古代史料之书,偏重于“名物训诂”。西汉末年刘歆大力倡导,自王莽利用古文经《周礼》作为改制的依据后,古文经学逐渐勃兴。东汉末,融合经今、古文学,偏向于古文学的郑玄之学盛行。三国魏王肃反对郑学,后王学逐渐取代了郑学的地位。南北朝时,南朝的经学受玄学和佛学影响,陆续编出比经注更详细的“义疏”,是称“南学”。北朝的经学以章句训诂为主,墨守东汉旧说,是称“北学”。唐初,孔颖达等奉唐太宗之命,编《五经正义》,作为科举取士的依据。唐代经学兼南学和北学的特点,形成义疏学派,成为宋明理学的思想渊源。宋代经学发展为理学。它虽以儒家经典立论,但也吸收佛、道二家思想,志在阐述义理,兼谈性命,义理性命之学成为当时经学中的一股潮流。元仁宗时,以宋儒经注取士,理学遂占统治地位。明清之际顾炎武等主张通经致用,反对理学,提倡朴学。清乾嘉时期,学者继承古文经学传统,以训诂考据方法治经,形成“乾嘉学派”。清中叶以后,以庄存与、刘逢禄等为代表的“常州学派”,复兴今文经学。清末康有为著《新学伪经考》全面抨击古文经学,又作《孔子改制考》等书,借用今文经学议论时政,提倡变法维新,使清代今文经学发展到高潮。至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以宣传“科学”与“民主”为旗帜,经学为正统的时代才告终结。经学的历史长达二千余年,不仅它的思想内容而且它的思想形式都给予各个学术流派以影响,其间产生出不少重要的经学论著,仅《四库全书总目》经部著录之著作即达一千七百七十三部,二万零四百二十七卷。是研究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政治思想以及哲学、史学、文学艺术的重要资料。


【检索经学 ==>】 古籍全文检索:经学     全站站内检索:经学

辽文萃
辽世宗
辽东志
辽东郡
辽东盐
辽东镇
辽玄祖
辽圣宗
辽西郡
辽夷略
辽兴宗
辽阳县
辽阳苑
辽阳府
辽阳路
辽实录
辽宣宗
辽海卫
辽景宗
辽道宗
辽简王
辽德宗
辽德祖
辽穆宗
辽艺文志
辽东兵变
辽东都司
辽东属国
辽史拾遗
辽史语解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