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古今图书集成

>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1235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三十五卷目錄
 寶慶府部彙考九
  寶慶府驛遞考
  寶慶府兵制考
  寶慶府物產考
  寶慶府古蹟考一
職方典第一千二百三十五卷

寶慶府部彙考九

寶慶府驛遞考        《府志》

府總

協濟辰州府,屬沅陵遞運所。紅船水夫七名,每名銀六兩,帶閏銀一錢,共銀四十二兩七錢,派邵陽縣三名,武岡州、新寧縣各二名。

船溪驛馬,銀二十兩四錢七分一釐六毫,帶閏銀二錢九分七釐九毫,共銀二十兩七錢六分九釐五毫,派武岡州。

山塘驛馬,一十二疋,每匹正銀三十一兩,帶閏銀五錢一分六釐六毫,又零銀二十二兩六分一釐六毫,帶閏銀三錢六分七釐四毫,共銀四百兩六錢二分八釐三毫,派武岡州城步縣。懷化驛馬,一十五疋,每匹三十一兩,帶閏銀五錢一分六釐六毫,又零銀一十四兩四錢六分六釐六毫,帶閏銀二錢四分八毫,共銀四百八十七兩四錢五分六釐四毫,派武岡邵陽新寧三州縣。

羅舊驛馬,一十三匹,每匹銀三十一兩,帶閏銀五錢一分六釐六毫,又零銀二十六兩八錢六分六釐六毫,帶閏銀四錢四分七釐四毫,共銀四百三十七兩二分九釐八毫,派邵陽、新化二縣。

晃州驛馬八匹,每匹三十一兩,帶閏銀五錢一分六釐六毫,又零銀二十兩六錢六分六釐,帶閏銀三錢四分四釐一毫,共銀二百七十三兩一錢四分二釐五毫,派新化縣。以上六項解費共銀八兩三錢八釐六毫七絲四忽九微。各鋪司兵徭編四百三十九名,正閏工食銀二千二百八十六兩二錢三分五釐五毫,永充一十七名,共銀二十六兩七錢一分八釐,共銀二千三百一十二兩九錢五分三釐五毫。

州縣排夫共二百六十一名,正閏共銀一千七百五十一兩九錢二分二釐二毫,除編府廳縣應役轎傘夫五十四名,改扺經制外實走差,排夫二百七名,共銀一千三百九十二兩二分一毫。

腳馬九十六匹,正閏共銀二千三百三十四兩一錢七分六釐六毫。

邵陽縣附郭

急遞鋪 在城曰府前總鋪。

石井鋪   蘭江鋪   鵲塘鋪

洪橋鋪   山塘鋪   雙泉鋪

黑田鋪   白馬鋪   楮塘鋪

長塘鋪   金仙鋪   鄰湘鋪 以上十二鋪,東去湘鄉縣界,每鋪十里。

冷水鋪   楓林鋪   長煙鋪

板橋鋪   巖口鋪   車塘鋪

高田鋪   女仙鋪   蘭橋鋪

雙井鋪   土橋鋪 以上十一鋪,西去武岡州界。

玉橋鋪   長沖鋪   石馬鋪

新田鋪   白雲鋪   巨口鋪 以上六鋪,北去新化縣界。

楓木鋪   檀江鋪   巖頭鋪

錫嶺鋪   達嶺鋪   泉口鋪

弔井鋪   洞田鋪 以上八鋪,南去祁陽縣界。

石橋鋪   雲水鋪   甘棠鋪

官橋鋪   南市鋪   皂塘鋪

三洲鋪   檀木鋪   黃桐鋪

余田鋪   漿山鋪   石灣鋪 以上十二鋪,東南去衡州衡陽界。

羅山鋪   木兜鋪   歐陽鋪

屯田鋪   黃塘鋪   塘田鋪 以上六鋪,西北去新寧界,每鋪二十里。

山口鋪   穀洲鋪   花橋鋪

石腳鋪   田心鋪 以上五鋪,南去永州府東安界,每鋪二十五里。

協濟辰州府沅陵縣遞運所,水夫三名,每名工食銀六兩,帶閏銀一錢,共銀一十八兩三錢。

懷化驛馬七匹,每匹銀三十一兩,帶閏銀五錢一分六釐六毫,又零銀二十九兩六錢七分七釐三毫,帶閏銀四錢九分四釐六毫,共銀二百五十兩七錢八分八釐一毫。

羅舊驛馬一十二匹,每匹正銀三十一兩,帶閏銀五錢一分六釐六毫,又零銀四兩一錢三分三釐三毫,帶閏銀六分八釐二毫,共銀三百八十二兩四錢七毫。三項解費,每兩五釐該銀三兩二錢五分七釐四毫。

各鋪司兵徭編二百二名,每名工食正銀五兩一錢五分一釐,帶閏銀八分七釐八毫七絲,共銀一千四十兩五錢,帶閏共銀一十七兩七錢五分,永充一十一名,每名銀一兩八錢,帶閏該銀三分,共銀一千七十八兩三錢八分,內府前總鋪徭編八名,洪橋鋪徭編六名,石井、蘭江、鵲塘山、塘雙泉、黑田六鋪,各徭編五名,白馬鋪四名,永充一名,楮塘鋪徭編五名,永充一名,富盛、楓林、長煙、板橋、巖口、車塘、高田、女山、藍橋、雙井、土橋一十一鋪,各徭編四名,長塘、金仙二鋪各徭編三名,永充二名,又鄰湘鋪徭編二名,永充三名,楓木、檀江、巖頭、錫嶺、泉口、弔井洞、田玉橋、長沖、石馬、新田、白雲、巨口、羅山、木兜鋪一十六鋪各徭編三名以上,徭編每名每年工食銀六兩,閏銀一錢。石橋、南市二鋪,永充各一名,徭編各二名,雲水、甘棠、官橋、皂塘、山洲、檀木、黃桐、余田、漿山、石灣、山口、谷洲、花橋、石腳、田心鋪一十五鋪,每鋪各徭編三名,每名工食正銀二兩五錢,閏銀五分。以上四項,俱徵銀給領。

排夫一百二十三名,每名正閏銀七兩三錢二分,除本府應役六名,又本縣應役六名外實止。走差一百一十一名,共銀八百一十二兩五錢二分,內原撥武障、紫陽二巡司夫未扣除。腳馬五十二匹,正閏共銀一千三百七十兩三錢七分七釐。

城步縣

巡警鋪   急遞鋪   三望鋪

太平鋪   白水鋪   真良鋪

茅坪鋪   石井鋪   靈龜鋪

西巖鋪 以上八鋪,北至武岡,每鋪十里,各設司兵。

山口鋪   九溪鋪 以上二鋪,西至綏寧,每鋪十里,各設司兵。

協濟辰州府各屬,山塘驛馬一匹,銀三十一兩,帶閏銀五錢一分六釐六毫,又零銀四兩八錢五釐,帶閏銀八分,共銀三十六兩四錢一釐六毫,解費銀一錢八分二釐。

各鋪司兵,二十四名,正閏工食,共銀一百六兩四錢。內山口、九溪二鋪各四名,每名正閏銀六兩一錢。縣前一鋪四名,太平、京良、石井、西巖,四鋪各三名,每名正閏銀三兩六錢。

排夫一十二名,除撥轎傘夫六名外實,止走差六名,每名正閏銀五兩八分三釐三毫,共三十兩五錢一毫。

腳馬四匹,正閏銀五十六兩九錢三分二釐,此項銀兩,解驛糧道充用開銷。

新化縣

水驛 在城東,臨江,洪武六年創立,正統六年鼎革。

巡警鋪 城內三所,城外二所。

總鋪 在縣前左。

清水鋪   石笥鋪   南煙鋪

潮水鋪   山水鋪   石檀鋪

中元鋪   潮源鋪   龍溪鋪

牛山鋪 以上十鋪,南至本府。

協濟辰州府屬,羅舊驛馬一匹,銀三十一兩,帶閏銀五錢一分六釐六毫,又零銀二十二兩七錢三分三釐三毫,帶閏銀三錢七分九釐二毫,共銀五十四兩六錢二分九釐一毫。

晃州驛馬八匹,每匹銀三十一兩,帶閏銀五錢一分六釐六毫,又零銀二十兩六錢六分六釐六毫,閏銀三錢四分四釐一毫,共銀二百七十三兩一錢四分二釐五毫。二項解費,銀一兩六錢三分八釐九毫。

各鋪司兵徭編三十四名,每名銀六兩,帶閏銀一錢,共銀二百七兩四錢。內縣前總鋪四名,冷水、石筍、南煙、潮水、木山、石槽、中原、潮源、龍溪、牛山,十鋪各三名。蘇溪巡司弓兵二十名,每名銀六兩,帶閏銀一錢,共銀一百二十二兩。順治十四年,裁銀六十一兩,存銀六十一兩。

排夫三十八名,內除本府糧廳及本縣應役轎傘夫一十二名,實存二十六名,每名工食正閏

銀六兩一錢,共銀一百五十八兩六錢。

腳馬一十二匹,每匹銀二十兩,帶閏銀三錢三分三釐三毫,共存銀二百四十四兩。此項銀兩,解驛糧道充用開銷。

武岡州

巡警司   急遞鋪   赤竹鋪

赤溪鋪   石羊鋪   雙井鋪

斗溪鋪   荊竹鋪   橫塘鋪

山塘鋪   西橋鋪   平林鋪

黃橋鋪   龍潭鋪   古塘鋪

長水鋪   紫陽鋪 以上十六鋪,東至邵陽縣界。

惟塘鋪   獨力鋪   浪石鋪 以上三鋪,西至綏寧界。

太平鋪   芰塘鋪   船頭鋪

新安鋪 以上四鋪,南至新寧縣界。

協濟辰州沅陵遞運所,紅船水夫二名,每名銀六兩,閏銀一錢,共銀一十二兩二錢。

船溪驛馬,銀二十兩四錢七分六釐一毫。閏銀二錢九分,共銀二十兩七錢六分九釐五毫。山塘驛馬一十一匹,每匹銀三十一兩,帶閏銀五錢一分六釐六毫,又零銀一十七兩二錢五分六釐六毫,帶閏銀二錢八分七釐五毫,共銀三百六十四兩二分六釐七毫。

懷化驛馬三匹,每匹銀三十一兩,帶閏銀五錢一分六釐六毫,又零銀一十四兩四錢六分六釐六毫,帶閏銀二錢四分八毫,共銀一百九兩二錢五分七釐五毫。

四項解官盤費銀每兩五釐,共銀二兩五錢三分二釐二毫七絲四忽九微,原解辰州府給發各役。

各鋪司兵徭編一百一十七名,該銀六百六十三兩二錢,帶閏銀一十一兩五分三釐,正閏共銀六百七十四兩二錢五分三釐。

州前總鋪六名,赤土、赤溪、石羊、雙井、斗溪、金竹、大塘、三塘、西橋、車林、黃橋、龍潭、古塘、長水、紫陽、浪石,一十六鋪各五名。屯田、塘田、歐陂,三鋪各三名,以上每名銀六兩,閏銀一錢。惟塘、獨力,二鋪各五名,每名銀五兩,閏銀八分三釐三毫。大坪、塘、船田、新安四鋪,各三名,每名銀三兩六錢,遇閏加銀六分。

排夫六十四名,該銀三百九十一兩二錢,帶閏銀六兩五錢二分,共銀三百九十七兩七錢二分。內除本府清軍廳應役六名,本州應役六名,每名工食銀七兩二錢,閏銀一錢二分。

實走差五十二名,每名工食銀六兩,帶閏銀一錢,共銀三百一十七兩二錢,俱聽本州一應過往差使答應,康熙十二年,裁一十名。

腳馬二十三匹,每匹銀二十四兩,帶閏銀四錢,共銀五百六十一兩二錢,俱徵銀給領。不許另派里甲、私幫等弊,康熙十二年,裁馬一十二匹。新寧縣

巡警司   總鋪 俱在縣前。

楊溪鋪 在縣北十里東南至東安界,為鋪十四。

白沙鋪   黃龍鋪

檀山鋪 今移清江橋鋪,舍九間,明沈文系建。赤水鋪 去縣五十里。

香溪鋪 去縣北六十里。

油頭鋪 去縣北七十里。

山口鋪 去縣東八十里。

西喉鋪 去縣東九十里。

垣源鋪 去縣一百一十里。

赤竹鋪 去縣一百三十里。

梅田鋪 去縣一百里。

鎖頭鋪 去縣一百二十里。

三山鋪 去縣一百四十里。

石井鋪   高坪鋪   赤竹鋪

蔣家鋪 以上四鋪,北至武岡州界。

石山鋪   木山鋪   玉田鋪

楊田鋪 以上四鋪,東北去邵陽縣界九十里。協濟辰州府屬沅陵遞運所,紅船水夫二名,每名銀六兩,帶閏銀一錢,共銀十二兩二錢。懷化驛馬四匹,每匹銀三十一兩,帶閏銀五錢一分六釐六毫,又零銀一兩三錢二分二釐七毫,帶閏銀二分二釐,共銀一百二十七兩四錢一分一釐一毫。二項解費銀六錢九分八釐一毫。各鋪司兵徭編六十二名,該銀二百三十六兩,帶閏銀三兩九錢三分二釐五毫。永充六名,每名一兩八分,帶閏銀一分八釐,共銀二百四十六兩五錢二分五毫。

縣前總鋪徭編五名,楊溪、白沙、黃龍、赤木、香溪、油頭,六鋪各徭編三名,檀山、鋪徭編二名,永充一名,以上徭編每名銀五兩閏銀八分三釐三毫。山口、西侯、梅田、垣源、石山、高坪、蔣家、赤竹、木山、楊田、鉎田十一鋪,各徭編三名,瑣石徭編二名,永充一名。赤竹坪、三山二鋪,各徭編一名,永充二名。以上徭編每名三兩閏銀五分,照數徵銀支領。

排夫二十四名,除撥本府刑廳及本縣應役轎傘外,實走差夫一十二名,每名正閏工食,銀六兩一錢共銀七十三兩二錢。

腳馬五匹,每匹銀二十兩,帶閏銀三錢三分三釐三毫,共銀一百一兩六錢六分六釐六毫,此項銀兩解驛糧道充用開銷。

寶慶府兵制考        《府志》

府總

順治四年間,寶慶設城守參將一員,中軍守備等員,并置寶慶衛守備一員,千總等員,

七年,定南王題武岡州協。

十二年,經略閣部洪承疇題改寶慶府為協,以副總兵領之。武岡設遊擊一營,並立城守統領制官兵。十七年奉

旨裁寶慶衛所及武岡城步守禦千戶所。

寶慶衛 順治六年,開闢原設城守都司一員,兵二百名。七年,定南王題武岡協。設馬步兵一千員名。十二年,經略閣部題改寶慶為協,武岡設遊擊一營,寶慶府設立城守副總兵一員,中軍都司一員,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經制官兵一千名,戰守各半馬二步八。康熙七年,奉文裁減戰三守七馬一步九。

副將一員,每季支俸薪等銀一百零七兩四錢零。

中軍都司一員,每季支俸薪等銀五十四兩三錢零。

中軍守備一員,每季支俸薪等銀三十二兩八錢零。

千總二員,每季共支俸薪等銀二十二兩。把總二員,每季共支俸薪等銀九兩。

經制官兵一千名,馬二步八,戰守各半。

有馬戰兵二百名,每季支餉銀一千二百兩,米一百八十石。

無馬戰兵三百名,每季支餉銀一千三百五十兩,米二百七十石。

守兵五百名,每季支餉銀一千五百兩,米四百五十石。

康熙七年,奉文裁減經制官兵一千名,馬一步九戰三守七。

有馬戰兵一百名,每季支餉銀六百兩,米九十石。

無馬戰兵二百名,每季支餉銀九百兩,米一百八十石。

守兵七百名,每季支餉銀二千五百兩,米六百三十石。

武岡州 設守備一員。

額經制馬步戰守兵丁五百名,於康熙二十二年奉文為各省保泰,案內奉汰三十二名不得頂補。

實在有馬戰兵五十名,無馬戰兵九十名,守城兵三百一十四名。

經制官兵六百名,內一百名,康熙十一年八月奉總督部院蔡憲牌,為備述全楚形勢等事抽裁辰州協兵一百名,撥補本營缺,分防城步縣之茅山、徭山、隘口。

城步縣 分武岡城守兵與新化、新寧俱輪撥駐防官未專設。

按《通志》:寶慶府城守副將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武岡營城守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二員。寶慶衛 順治十七年歸併武岡、邵陽、新化、新寧四州縣。

武岡所 歸併武岡州。

城步所 歸併城步縣。

《城步縣志》

本縣原於要路,內立千長,以統百長,百長以統款丁,順治十七年奉

旨裁守禦千戶所,分武岡城守兵輪撥駐,防官未專

設,然時多剽竊擄掠。康熙十九年庚申,知縣王謙申詳,上憲團練鄉勇村立團練長什長各銛器械,二十二年癸亥,粵妖周大聖率黨薄城,鄉勇四起,悉殲滅之。

《武岡州志》

皇清初闢仍以守備蒞事,順治十年正月楚督張具

題設將耑防於路中,鎮存汛兵內抽出五百名,即以該鎮見在存汛遊擊。孫國柱守備孫起鳳並,率外委千總一員,把總二員,張起鳳等就近移駐立為武岡營,給以武岡遊擊關防會,同沅撫湖南按臣議妥,具覆於十七年十二月奉

旨允行。

寶慶府物產考     府縣《志》合載

府總

穀屬

盤穀早   五十日粘  六十日粘夜齊早   雞婆早   祁陽早

赤鬚早   桐子白   沙粘 以上皆熟於六月中。

鯽魚白   火燒粘   油粘

桂陽粘   蘇州早   大穀粘

思南粘 以上皆熟於七月中。

福德粘   亂麻粘   北風粘

深田紅 以上皆熟於七月中。

乾禾    乾禾糯 俱種於山。

南木秈   下馬看   香田禾

荷包粘   馬尾粘   臨武粘

靖州禾   道州禾   廣西禾 以上皆熟於九月、十月。

芥菜粘   銀莖粘   金包銀

烏鴉黑   四香禾   六月白

江西早   八風粘   隴裏粘

鬚粘    割根秈   扁砂糯

蓋茅粘   同人粘   栗子順風拖   蛇牙粘   冷水紅 以上早晚種熟有候。

裏田紅   矮婆糯   紅殼糯

銀莖糯   蝦公糯   冷水糯

思糯    蠻子糯   麻糯

響糯    木禾糯   桂陽糯

蓋茅糯   巴仔糯   雞婆糯

油糯    刷把糯   蜜蜂糯

銀絲糯 以上俱糯早晚種熟有候。

拋糯 出邵陽縣。

百日粘   麻穀粘   夜齊粘

呆粘    雲南紅   杉木紅

赤米紅   老來白   南流根

野豬鬃   大白禾   香白禾

矮糯    黃絲糯   水菅糯

穀麥    麥 以上俱出城步縣。白莖糯   黑糯    粟糯粟    米粟    木粟

晚姑娘麥 以上俱出新寧縣。

火粟 出邵陽縣。

糯粱    粳粱    黍糯黍    米麥    燕麥

蕎麥 有苦有甜,春秋可二種。

芝麻 有黑、白、黃三種。

酥麻    四月苧   六月苧

八月苧。

豆屬

黃豆    菉豆    六月黃

八月白   水白豆   皂角豆

羊眼豆   茶豆    粟稿豆

飯豆    豇豆    袞豆

冬豆    蠶豆    硃砂豆

青皮豆   烏豆    蛾眉豆

龍爪豆   裙帶豆   泥豆

線豆    扁豆    刀耙豆

粽豆    五月黑

蔬屬

坎菜 生於水石邊。

蕨 歉歲掘根成粉,可以療饑。

芥菜    春不老   白菜

薑     薯     蔥

韭     薤     蒜

芋     莧菜    菠菜

莙薘    芫荽    芹菜

白花菜   決明菜   茭筍

茼蒿    萵巨菜   石耳

木耳    香蕈    刀豆

     油菜    苦菜蘿蔔    茄子    大禾椒

海椒    馬齒莧

歐陽菜 味辛,生冷澗中。

罕菜 味甚辣,產冷谷中,二菜俱出新化縣。剌菜    菌 出新寧者佳。

王瓜    金瓜    南瓜

西瓜    北瓜    線瓜

菜瓜    銀瓜    甜瓜

餅子瓜   白瓜    牛腿瓜

瓠瓜    冬瓜    葫蘆瓜

苦瓜    勺杷瓜   寸金瓜

絲瓜    大瓜    豬頭瓜

橘瓜 二瓜出新寧縣。

果屬

桃 有矮桃、扁桃、碧桃。

金橘 有大、小二種。

棗 有塘棗、長棗。

栗 有板栗、茅栗、寸栗、椽栗、旋栗。

楛株 出城步縣。

杷柚    香柚    蓮房 俱出武岡州。

六月桃   毛桃    冬桃

薑麥李   豬血李   金珠李

麥李    苦李    五月李

青梨    香水梨   棠梨

大栗    榧子    接梨 以上俱出新寧縣。

朱李    胭脂李   桐子李

牛心李   水白李   黃蠟李

楊梅    杏     枇杷

木瓜    葡萄    柿

銀杏    石榴    杬株

林檎    梨     黃梨

藤梨    梨    柑橘     柚     橙

香櫞    菱     藕

芡實    蒲薺    葛

柰     半春    丁香柿

花屬

紅梅    臘梅    白梅

綠萼梅   金梅    玟瑰

荼蘼    蓮     蘭

菊     丹桂    葵

木樨    四季桂   雪花

牡丹    薔薇    瑞香

海梔子   金鳳花   鳳尾

海棠    醉芙蓉   桃

山茶    芍藥    弔蘭

高梔子   粉團    水仙

羅漢松   茉莉    繡毬

向日蓮   金銀花   辛彝

玉簪    雞冠    芭蕉

月月紅   春桂    八仙花

罌粟花   一丈紅   鳳仙花

剪羅紅   紫金花   木槿

榴花    紫荊    石竹花

剪春羅   百合花   鶴頂紅

紫薇花   映山紅   杜鵑花

夜合花   滴滴金   竹系花

木屬

雞木 木密,詩所謂檍也。

白花樹 俗以為玉蘭。

松     柏     槐

楓     杉     柳

椿     梓     株

栝     白楊    樟

桐          檀柞     漆     椆

栗     柘     榆

皂莢    夜    梧桐水桐    蠟樹    染紙花樹皮樹    黃楊    線桐

石檀    畫香    烏黃牙樹   榞     凍青

橡     黃栗芽   杉榔

水冬瓜木  爆木    夜花木

菴杉    猴栗木   板栗木

黃荊木   楮     櫟

竹屬

南竹    實竹    桂竹

方竹    觀音竹   叢竹

苦竹    荊竹    紫竹

鳳尾竹   水竹    烏竹

箭幹竹   廣竹    湖竹

冬竹    茭竹    孝順竹

麻竹    柚竹    綿竹

苗竹    筀竹    煙竹

草屬

風生草 倚木而生,附土即死。

萬歲草 如藤之類。

白茅    黃茅    雞冠茅

絲茅    蘆茅    焟燭茅

鳳尾茅   蓽茅    筆筒茅

虎耳草   三稜草   墨筆草

夏枯草   白花草   萱草

馬鞭草   菖蒲草   羊尿草

車前草   牛舌草   虎鬚草

長命草   蒲草    萍

馬絆纜   狗尾草   蓼草

茭草    魚腥草   鳳尾草

彙草    回面青   魚絲

蘋     谷精    龍牙

銅錢草

禽屬

錦雞    白鷴    雉

鴛鴦    水鴨    黃鸝

練雀    蛇雀    烏鴉

鳩     鴟     杜鵑

鶉     鷓鴣    布穀鳥

禾雞    田鳥   鷺鷥信天翁   鷹     鷂

隼     竹雞    鴿

翠鳥    魚公鳥   喙木鳥

麻雀    雪鳥    黃桐鳥

畫眉    白頭翁   鸕鶿

鸛     鸝     燕

鶺鴒    八哥    雞

鵝     鴨     白鳥

郭公鳥

獸屬

虎     豹     鹿

獐     麂     兔

野豬    野牛    豺

狐     狸     獺

豪豬    獮猴    棲鼠

飛虎    麝     五爪虎

穿山甲   野狗

鱗屬

鯉     鰱     白鯉

排錢魚   月月鯉   鯽

草魚    青魚    青波魚

     蝦魚    鯰魚烏魚    魚    白鮮鱔魚    標竿魚   鰍

貴魚    蝦     草鯉

橫魚    石鯽魚

藥屬

黃精    前胡    水通

乾葛    紫蘇    薄荷

桔梗    荊芥    香附

天門冬   麥門冬   蒼朮

厚朴    黃柏    槁本

地骨皮   獨活    黑牽牛

萆薢    茯苓    桑白皮

木瓜    南星    半夏

續斷    天麻    威靈仙

大戟    芫花    勾藤

金銀花   五加皮   五倍子

烏藥    何首烏   益母草

夏枯草   精草   天花粉苦參    赤芍藥   白芍藥

石菖蒲   百合    百部

蓽麻子   土山藥   茱萸

香薷    海金沙   茵陳

青木香   枳殼    枳實

穿山甲   梔子    山查

如意草   桂皮    款冬花

乾菊    薏苡仁   土川芎

瓜蔕    黃連    牛膝

楓寄生   金櫻子   葛根粉

左纏藤   仙遺飲   山茨菰

鐘耳    兔絲子   貝母

射干    黃芩    寒水石

芫荽    土參    紫草

小茴香   木賊    石斛

黃皮    枸杞子   五味子

香草   青皮香   瓜蔞貨屬

茶 出新化、武岡。

葛 新寧出不及祁陽製者為佳。

漆 近時稍希。

棉花    棉布    苧布

桐油    生鐵    紫棉

煤炭    木炭    皮張

土絹    石灰    蠟

蜜     棕     麻

絲     茶油    菜油

寶慶府古蹟考一    府縣《志》合載

本府邵陽縣附郭

甘棠渡 在縣東南三十里,周召伯巡行處。《舊志》據詩傳中,今興元府湖北等路諸州為古南國大全註,湖北等路諸州即今辰沅等府也,故老相傳,百年前,樹猶存,歷建有祠。

白公城 即今治楚公族大夫白公善築。建州城 去縣北二里,隔澬水,隋時移治改建州,未幾復,今治。

新城廢縣 去縣東九十里,吳置晉并,入邵陽縣。

建興廢縣 在縣境,晉置屬邵陽郡,唐省入武岡縣屬邵州。

昭陽廢縣 漢平帝封長沙剌王子,賞食邑,後廢。

唐隆道寨 在郡東一里,元守將屯此。

宋十五寨 在邵陽縣,宋初蠻寇擄掠邵陽,命將討平,置十五寨守之,管土丁弩手其寨。曰武岡、真田、水竹、界岡、三堂、羅尾盆、溪塘兒、古根查、木新興、安定三門硤口今遺跡俱存,見《一統志》。漁父廟 在縣東佘水傍,相傳漁父遇屈原處。見《荊州記》又有招屈亭,胡曾有詩:武岡滄浪水,亦有漁父亭。

祭旗坡 三國蜀漢諸葛亮宴師於此。

卸甲池 在南城下,傳為張飛卓鎗於此,下有井水出成泉。

桃花源 《寰宇記》武陵地實在於斯,按《郡國志》:此源有夫人祠在焉。

曹婆井 在東城內,即呂仙投藥處,旁有楊女,仙渡花橋。

甘井 周濂溪攝州事於此,飲泉而甘之,一在大安門內,一在九龍嶺路旁。

呂仙遺跡 在縣城內白鶴觀太平寺。

愛蓮池 宋周濂溪先生觀蓮處,在邵著愛蓮說見本傳。

仙人橋 一在澧溪下,一在狀元洲下。相傳仙人驅石為梁,雞鳴遂輟。

六亭 在城內,六山宋理宗為邵州防禦,使各建寺其上。

衣錦坊 宋大理卿李傑舊址。

中丞嶺 明都御史唐鳳儀之里。

資陽驛 在資陽,井久裁廢。

鎮橋閣 天啟年間建,分守道潘瀾題曰觀瀾今廢。

吐秀岩 在資江上,明御史何太謙靜修地。法華臺 在東山寺,去城一里,唐無量壽佛藏法華經於此,下瞰長江為邵陵之勝,概宋琰有登臺詩,今為太平興國寺。

岳平樓 在愛蓮池右,明尚寶劉孔暉讀書處。鎮南樓 在南城上,即鎮邊樓,宋劉保建毛憲記,天順中指揮姚琮重修。

清遠樓 在大安門上。

橫翠樓 在城東北隅今圮。

息民樓 在城市中宋建今廢。

畫錦樓 在府治北,宋邑人李傑帥湖南建節,於茲建此樓,即今縣治。

賓日樓 在城東三里,原名箭樓,相傳為姜伯約習射處。

清風閣 在府治子城上,即譙樓也。

雲漢閣 在府學,宋徽宗御書雲,漢為章之閣,今廢。

登雲閣 在縣東雙清亭旁,都憲李實題為俯影亭。

囊螢閣 在城中,分守道前車大任讀書處,江陵張同廠有詩。

觀瀾閣 在城東青龍橋左,萬曆丁巳大水橋沒,同知吳仕昂構以鎮之,推官劉士登記。觀風閣 在縣學,右知縣劉登庸建之,以培文風,是科果捷三人。

會鄉紫閣 在南城上,舊稱回香,守道潘瀾易今名,今廢。

古槐堂 在府署,內知府熊茂松公暇吟詠其中,去任槐,摧熊寄懷有詩。

景濂堂 在府後堂,即宋希濂堂楊誠齋,萬里記朱晦菴書,今移在東山上。

惠政堂 在府治內,宋建其在府治者,又有進思鎮、雅荷恩、松桂等堂。

豐年堂 在府境內,宋建,《呂稽中記》云:其陸宜黍稷麻麥,其水宜稻。

議道堂 在府學內,宋建今廢。

清美堂 守道王志遠建於後衙。

思周堂 在府公署,知府劉奈建。

鎮邊堂 宋守劉保建毛憲有記,今廢。

子惠堂 在縣署內。

雙清亭 在縣北江心石上,澬邵二水匯流其下,故名。元貞元年,郡守三不都書天開圖畫四字,明顧璘書砥柱磯三字勒於亭左。

君子亭 在周子愛蓮池上,宋建,明大參潘瀾重修。

賓峰亭 在城南桃花洞後,嵬然一石,宋題古雲根三字,左書景定甲子右太守吳中等字。望楚亭 宋建,在府舊通判廳。

清輝亭 在狀元洲上,成化初,知府蔡朔建亭其上,有詩。

六一亭 六亭之一也,郡丞蘇民牧建,今廢。澄清亭 在行察院司後,綠蕉圍映,池水環繞。攬翠亭 在雙清亭右,洪武初,鎮撫姚士真書江山二字,故舊名江山亭。

望仙亭 在縣城南,元歐陽識詩澬水遠來兼邵水,龍山橫去際梅山。

一鑑亭 在桃花洞前,御史白士麟建濬池,置梁中,為亭大參史起元書桃花流水,知府熊茂松書憩石眠雲題詠甚多經歷,吳襲昌重修。拜石亭 在桃花洞古雲根側,明太守林雲寀建。

翠微亭 在邵陽縣境金華山上。

阜民亭 在縣東。

勸農亭 在城東大路旁七里。

風月臺 在府糧廳署內,明通判劉魁建。瑞華軒 在府署內,知府陶珙自為,記更東壁軒為之。

江南會館 在城東郭渡口,又名三元宮。江西會館 在城東下,一名萬壽宮。

六亭春色 六嶺之上,舊各有亭,春日登之,花柳遍映。

雙清秋月 即雙清亭遠瞰澬邵二水,下俯深潭,於秋夜觀月尤宜。

山寺曉鐘 即東山寺,舊有古鐘聲,極清遠。神灘晚渡 在澬水之上。

洛陽仙洞 在城東二里,今改桃洞流香。佘湖雪霽 佘湖山頂,四望曠遠,最宜雪後登眺。

石門獻翠 城北四十里,兩峰如門,下臨深潭。桃洞流香 桃花洞前有水,花落水中,瓣從山後洞中流出。

龍橋鐵犀 青龍橋墩上,昔時觀月甚佳,歌吹不絕。

白雲樵隱 山多奇勝,岩處其腹,幽幻異狀。岳平雲頂 即龍山也,雲時封其頂,游者未易窮其勝。

城步縣

諸葛城 即前儒學基址。

金牛坑 在縣南門外,昔人見一牛黃色如金,既入無跡,故名。

仙人掌蹟 在勸農亭左,指掌羅紋俱備,儼然

手模,題詠甚多,忽有狂人擊破之。

壺形馬蹟 在石井靈,應觀從石上題云仙去仙來不計年,壺形馬蹟尚依然,世上莫作尋常看,留取遺跡作話傳,言雖里俗,字蹟奇古,其壺形倒於石上,馬蹟宛然雙蹄,人工莫及。

普和寺山門 左右各三柱,其中一柱木屑合成,無文理,上覆以鐵瓦留,墨斗曲尺於中,盛夏無蛛網,歷宋元明,屹然特立,相傳為魯班所造,右側即楊讓碑記,山門下石鼓二面,光瑩如鏡。照徹對江,村落渾如圖畫。

鐘鼓樓 在南街,明萬曆年建,今廢。

凌雲閣 在東南寺,崖之頂,後重建,改為文昌閣今廢。

回仙亭 在仙人石上,舊有寺額,今廢。

望江亭 在南城門上,知縣王國寧建。

浮石館 弟子員讀書於此。

圖南會館 在普和寺右。

潛龍書舍 在紫雲山兵燬。

秋江書舍 在舊學明倫堂後,久廢。

陽關亭 在治北三里。

迎曉樓 在城東,順治十六年,知縣凌萬程修建。康熙二十一年,知縣王謙捐資重修。

臨江樓 在城南,順治十六年,知縣凌萬程修建。康熙二十一年,知縣王謙重修。

天乙樓 在城西,順治十六年,知縣凌萬程修建。康熙二十一年,知縣王謙重修。

養心齋 在潩溪之上,邑人彭昇建,今廢。黔山合秀 在城東南,諸山攢萃,蒼翠入雲。巫水涵清 去治北二里,其水至此,環曲澄泓。南湖月照 在東門外,平闊有深潭。

東井龍蟠 即龍井,曾有龍見。

蔣村春渡 在南門外,蔣家團有大橋。

普寺晚鐘 在城內普和寺,有神鐘一口,其聲宏遠,相傳曾與龍潭相鬥。

石掌仙迴 即仙掌石,在縣東。

洞雲樵隱 即白雲洞。

新化縣

晉高平舊縣 在治南百里永寧鄉地,名石腳,晉屬邵陵,宋入新化,故址猶存。

梅林 梅溪鋗家於此,從吳芮隨漢高帝入關,有功,封十萬戶侯。

宋白溪舊縣 在治北八十里石馬鄉地,名白溪,白石坪。紹聖初,遷治於此,遺址尚存,今名舊縣。

古青溪鄉約坪 《舊志》載:東大陽十都,興廢無考。

石舟 城南六十里,有巨石,長丈餘,橫道左,形宛如舟。

大凌峰飛來鐘 在縣南四十里西溪,一夕,風雨鐘從空墜,聲聞數十里,鐘勒皇宋淳祐壬寅潭州衡山大凌峰,因建寺以名焉,邑侯欲致之治,必數十人始能舁,至則不鳴遣,歸則數人輕舉,而去響如初。

山塘寶塔 在治西五十里,宋伍光國任廣東瓊州府僉判,因驚海洋歸造此塔。

輦溪 宋理宗為邵州防禦使,入繼大統輦宿,於此故名。

文仙石塌 在文仙山上,有石床,高丈四尺,茂林修竹,蔭蔽左右,半山間有石室去地五尺,丹存焉。水晶閣 在南關上,對火溪山,知縣蕭岐建。梅山亭 縣南四里,秀峰環擁,隴畝四望,宋熙寧建,元燬,明永樂,知縣蕭岐重建。訓導楊世行有記。又圮嘉靖知縣余傑重建,劉軒有記。知縣姚九功題曰問農亭。

超然亭 在縣西南文仙山上,宋淳祐間建,昔文斤曾居此山,號超然子,故名,今廢。

勸農亭 在縣城北,景泰間,知縣全當農務方殷,時行勸課鄉耆,立亭以憩之,故名,訓導蔡珪有記。

澬江帶水 澬水自東西,迤邐而來,遶邑之左,環抱若帶,練影沉涵,為附郭佳景。

維山疊障 去治南四十里,層巒疊翠,峰峰相接,遠列治前,高出塵表,宛如屏障。

水晶高閣 即南城樓,永樂初,知縣蕭岐建,訓導蔣記。以邑治,面火旗山,多火災,故建水晶閣,祀水神以禳之,凌空高聳,一邑偉觀。

月照碧潭 石岩懸於澬江之上,有形如月之弦,水光一色,靜影沉碧,足供遊覽。

東澤龍池 濱於澬江之東,廣百餘丈,深莫可測,旱不竭水,不溢。昔傳有異人以竹杖插地,陷

池,化龍居之。

潮源仙洞 在潮源鋪右,石巖峭立,旁通一竅,寬平可入,人半里許,其曲徑深,不可窮,中懸石乳,象類人物。昔傳二女仙修,煉於此,白日飛昇,至今以為仙洞云。

黎山潮信 在潮水鋪,後黎山之麓有岩泉混混不竭,每日三潮涌,水高數尺,移時乃止,未嘗爽期。

崇陽夕靄 去治東一里,山形巍峨,平挹遠山,建崇陽觀,左臨澬江,當夕陽晚照,錦霞絢爛,瑞靄浮空,渾如圖畫。

瓊閣晚聲 層樓逼漢疏鐘徹遠秀,聳學宮之東,教諭龍子,甲置魁星,其上見奎,光燦爛時,戊午,陳君寵發解。

衡雲入望 去縣東十里,名矯雲峰,高插天半,嵐霧往還,天氣清明,衡岳之雲在望。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