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古今图书集成

>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1228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二十八卷目錄
 寶慶府部彙考二
  寶慶府山川考二水利附
職方典第一千二百二十八卷

寶慶府部彙考二

寶慶府山川考二    府縣《志》合載

新化縣

梅山 距治南四里,按《舊志》:相傳是山無草木,一夕忽有梅枝插石上,日就榮茂,歲久涸枯根榦幾盡,晝猶見影於石,人皆以為仙跡故名,宋吳致堯開遠橋記云:介荊湖之間,有兩梅山焉,新化為上梅山,安化為下梅山,及考《安化志》有是名,而實未嘗有是山,則宋熙寧時章惇所開梅山,即新化也惇有詩。

崇陽山 在縣東一里,《舊志》:崇陽夕靄為八景之一。

福景山 在治南四里,赤石層巒菁蔥,南峙有關聖廟。

馬鞍山 在治南十五里,里人取其形似故名。火旗山 在治南四十里永寧四都,一名火溪峭,拔擁峙,狀若綴旗為邑之文筆峰云。

石槽山 在治南六十里,崔巍壁立半山飛泉瀑布千尺,章惇有詩。

牛山 在治南一百里大楊鄉,舊邵州界為控扼之要險。

羅洪山 在治西南八十里,避兵者置寨焉。文仙山 在治南一百里永寧三都,山高嵯峨聳翠,上有長龍洞,迸出雙泉,半山有石室,又有石榻高一丈餘,世傳晉高平令文斤以宋,劉裕將代晉遂,棄官修煉於此,白日乘鶴上昇,見存丹鑪石,故後人名此山曰文仙山。牛頭山 在治西南八十里高平置寨處,戊子土人避亂其上,袁宗第兵攻圍,彌月卒不能破。黎山 在治南四十里,山麓有崖,清泉涌出,每日三潮,涌時高出數尺,時刻不爽。

維山 與火旗並峙,聳入層霄為邑名景。清虛山 在治北百餘里,四面陡絕嶺乃平衍,白日煙雲迷暗,上有三清殿,昔有女仙修煉於此。

望雲山 在治西南一百里永寧一都,高峻凌空,昔傳盧慧真人居此修煉,武岡州有雲山相距數百里,登此山望見之,故名前山屬邵陽。首望山 《水經注》云:高平水出武陵郡沅陵縣。首望山

金鳳山 在治南一百里永寧一都,形如飛鳳,上有雷神廟,歲旱祈禱,輒應丁亥戊子置寨避兵獲全。

花山 距治西五里,立石崚嶒,列如花瓣,藤蘿繚繞,奇異參差,登者心目俱怡。

仙姑山 在城西五里。

南山 在治西三十里洋溪,元末避兵獲全,近戊子冬,袁兵數攻久不能登,遙見一金甲神巡繞寨間,兵懼禱之,與寨和寨仍堅守,卒不敢近。黃楊山 在治西四十里大陽三都,峙壁高聳,上有九井十三峰,峰似蓮花,其嶺平廣,元末置寨,元兵復寶慶破之,擄掠甚慘,近戊子袁兵復誘破,慘亦如之。

壺瓶山 去治西五十里,三山並出,其一山內峙名曰雲裏觀音,左一山有石人,右一山有石旗、石鼓宛然。

靈原山 去治西八十里,在白旗峰下,如雙鳳飛翼,朗月入懷,禪僧呆也,選勝至此建剎焉。西山 去治北七十里,一名清虛山,諸山蜿蜒,一峰突出,四面陡絕,山巔平衍,白日煙嵐如晦。獨山 在治北一百里石馬二都,眾山羅列,惟此巍峨特起故名,劉吏部家於此因號獨山。熊山 在治東北一百里石馬三都,按《封禪記》:黃帝南伐楚於邵陵,登熊山蓋即此也,考《史記本紀》稱:黃帝凡天下有不順者,從而征之,未嘗寧居南,至於江登熊湘,則江南之熊與湘并稱其非,熊耳明矣。

青雲山 去治東二十里,巉巖屹立,石徑盤旋,上建二庵,前一山秀峭擬於列炬。

盤山 在治西三十里,溈山與峰,禪師置院其上。

三雲島 在縣治東七十里過花橋,北去地名崖口山島並峙,大可數十畝,異石參差,高或二三丈許,縣令陳治安愛其勝,名曰:三雲島,中曰屯雲,南曰回雲,北曰:起雲。又於其間作亭,榭池館橋梁。自為文以記之,自兵燹,後遊人鮮至鞠為茂草矣。

大凌峰 在邑南四十里西溪,峰高十餘里,岩石、丘壑、瀑布、茂林相接,一古鐘自空飛來。上勒大凌峰因以名,寺絕巘一池,廣數畝,泉流清碧,經夏愈溢;中有飛來煉丹鍋,登之極目空曠,可望白雲岩下梅諸山。

三尖峰 在治南四十里下八都,三峰相接,峭聳十餘里,丁亥王進才兵,望之卻步。

滿琱鐘峰 在治東二十里,平原一望為琱四十有八中,一峰亭亭靜峙,聳如覆鐘,諸峰或為冠為髻,若擁若持一覽不盡云。

古青峰 在鄉約坪,《舊志》載:東大陽一都興廢無考。

月照巖 在治東五里臨江,石壁形如弦月故名,《舊志》:有月照碧潭,為八景之一。

青峰巖 在治東南十里,石岩峻絕,下臨資江,有一孔高九丈,闊一丈八尺寬,平明淨可容百餘人。

馬蹄巖 在治南十五里,峭壁臨江懸,一石如馬蹄因名。

鴻雲巖 在治南四十里潘溪,岩高數百丈,上洞懸絕鳥,道盤旋高敞,可容千人,下洞深邃,有像宛然大士,左有庵,右有石乳,如蚌蓋,光景萬千。

蕭巖 在治東五十里,宋周惠有詩。

石筍岩 在治北一百二十里,山巔突出,小石尖削似筍。

八字巖 在治西五里,岩石聳峭壁立如八字,溪流其下,可供遠眺,上有問石庵,林樹幽邃。潮源洞 在治南八十里,傍通一徑寬平可入,中有石乳類人見十景。

芙蓉洞 在連溪禱雨立驗。

青雲洞 在大金溪內,有石觀音可供遊賞。福壽洞 去治三十里,門僅容人,中則高廣,光如磨礱,小溪經其內,石激有聲。

土洞 距治西二十五里禱雨立驗。

山泉洞 距治西五十里在大陽二都。

陽關洞 距治西八十里在大陽一都。

雷鳴洞 距治西九十里在石馬三都,可以避兵。

舟石 在縣南六十里,有石長丈餘,橫道左,形宛如舟。

三汲江 在治南十五里石獐山。

澬江 距治東半里合澬邵都,梁夫彝四水瀠洄,治左下達益陽,入洞庭,舟楫絡繹不絕,澬水出綏寧,邵水出邵陽都,梁水出武岡,夫彝水出新寧,而獨名澬者,蓋以《禹貢》九江孔殷而澬處,其一故統名澬。

高平水 《水經注》云:高平水出武陵郡沅陵縣首望山。

龍池 在治東二里青澤,昔有人以杖卓地陷為池,化龍而居焉。

游家灣 在縣治之西五十里黃楊山。

青峰溪 距治東十里。

化溪 距治東二十五里。

蓮溪 距治東南三十里。

求溪 距治東南六十里,水自潮源經石槽。麻溪 距治東南六十里。

龍溪 距治南九十里。

珂溪 距治南三十里,水自西溪龍泉至龍公橋入資江。

女溪 距治西南十五里,水自茶盤垛,經桃林入三江口。

鼎溪 距治西南十五里,溪上有仙井閬亭。金家溪 距治西二里。

洋溪 距治西三十里,水通小舟,出三江口,經大洋江,達資江。

思澧溪 距治西三十里,水自霧溪、龍溪至此南流三十里合隆回,鄉水又十里入三江口,達澬江。

輦溪 宋理宗為防禦使入繼大統,輦宿於此。故名,距治北三十里。

邵家溪 距治北五十里。

油溪 距治北六十里。

白溪 距治北八十里石馬鄉,地名白溪,白石坪,宋紹聖初,遷治於此,遺址尚存,至今名舊縣。

澧溪 距治北一百里。

橫溪 距治東北一百一十里,水自熊山出,蘇溪以上溪皆匯於澬江,沿岸設筒車,擁壩水激之,使自環轉挹水以灌田,雖旱不涸。

南門外井 水清冽甘美,晝夜汲之不窮,舊云:彭家井,每水上溢,則有中式者,僕數皆應。風井 在中源浦五里,風自井出,昔人多題詠鐫石。

石灘 黃楊灘 蘆埠灘 柳葉灘

耐灘 浪系灘 孃意灘 黃會灘三洲灘 謝公灘 中渡灘 接續灘

大洋灘 小洋灘 長風灘 丹灘

赤石灘 新黃灘 舊縣灘 白沙灘

扦篙灘 煙田灘 上崇勝灘 下崇勝灘以上灘即澬水、石屹,中流波濤涌急,上水以繩攬牽挽,下水以抬竿撥之,旋轉石間其險過於呂梁諸洪。

武岡州

鰲山 在城內儒學右,群石礸矹,一峰雄峙。俯瞰渠流,世傳有龍藏石湫下,明同知蒙大賚昌應時建,有書院今廢,又學正李繼東題詠刻石。武岡山 在城北五里,東漢伐五谿蠻,與民同保此山故名,同保兩岡倚峙,重阻奇秀一名武岡。

誥軸山 去城東八里,世傳州多誥軸本,此山毓秀,又一在西北二十里為渠度祠,主山每嵐氣,瀰布則晴。明可卜為,州名景州,新城發脈祖此。

雲山 去城南五十里,自麓至頂,盤磴而上,又十餘里,有七十一峰,相傳為七十二峰,一峰飛去靖州城外,遂成勝景,餘峰名多失考,惟紫霄日華月華芙蓉香罏最著,列道書六十九福地,昔盧侯二生避秦來此,與本地譚真人合為修煉,後同昇舉有煉丹池,掃壇竹,兩竹立壇側,每風至,則一出,一入,對掃杏花塢,投龍洞猿藤水盧,仙岩侯公祠,侯仙跡盧仙影道者巖,瀑布泉起雲洞,仙人橋水龍頭飛昇臺,演經臺將軍石諸蹤峰,巒簇峙為州,雄鎮第一景,舊有勝力寺,盧侯譚三真祠,宋郡守汪立中建,七十一峰閣于寺上,明嘉靖壬寅,知州王暄建,萬壽宮郡人潘應斗,有雲山別志。

古山 去城南五里,有瀑布飛掛數十丈,為州名景。

寶方山 去城東南五里,舊名寶勝。又名法相,外阜一山,中聯八洞,曰棲真上屏,大保朝陽迎陽芙蓉、隱仙花、乳石室,玲瓏門,徑幽異,冬燠夏寒,內有奕坪,龍床首尾鱗甲,畢具石田,阡陌奇形怪狀,深入莫測遊者必秉炬,始達上有天窗可通立石,有碧玉簪獅象筍笏,外建有法相寺亭,臺樓閣為州名景。

南山 去城東南十里,山下有泉,冬夏不竭,上二石連疊,里稱巴石之神,有禱輒應巔,建元帝祠為州偉觀。

雷霆山 去城南二十里,舊有石壇、雷神殿,水旱禱焉。

連山 去城南十二里,峻壁平頂,昔人避兵於此。

禮仙山 在城南,上有空洞莫測淺深。

天尊山 去城西二十里即誥軸山,高千丈許,中有石室,修煉遺跡。山下出泉流為渠水,經治城內與東濟川水相合;山下有山曰玉屏,老城發脈祖此。

黃茅山 去城西二十五里為金紫廟,主山中起一峰如鳳沖舉,俗呼為狀元峰。

紫陽山 去城一百五十里,宋諫議周儀讀書於此,中有百室。

金城山 去城東南一百五十里,道書六十八福地,石真人所居,宋李思聰有詩。

太原山 去城西四十里,岡原平衍,源流不絕,沃田極廣。

楓門山 去城西五十里,入綏寧驛道極為險要,亂楓林立,夕陽返照,為州名景。

唐糾山 《水經註》云:唐糾山蓋路山之別名。路山 《漢書》云:都梁有路。山注云路山澬水所出。

都梁山 去治西南百里,漢以此山名,縣有水發源會澬水。

小山 《水經注》云:縣西有小山,山上有淳水。竹坪山 去治西南一百八十里,山勢峻絕為州巨觀。

廣福山 去治北三十里,峰巒峭拔,中有石洞

名曰雲霽深邃莫測。

白馬山 去治北三十餘里,時有雲氣似白馬。望鄉山 去治北一百四十里。

大小角尖山 去治北一百八十里,狀如角,近辰沅按此及白馬望鄉,四山近以分縣屬城步。法相岩 見寶方山。

盧仙岩 見雲山。

道者岩 亦見雲山,道者高數十仞,前幔水簾,風珠錯落,瑩映石室,仄徑罕到。

同保岩 即武岡山,昔人避兵處,明嘉靖壬戌同知蒙大賚建樓於,前後圮,其麓曰:仙院怪石攢簇有仙橋、仙關、仙峽,隱伏靈湫,時見巨魚浮游,人以為龍岷,簡王曾鑄金簡繫而沉之,龍起湫,中方旱,而雨益稱神異。萬曆中修撰張元汴以使至往,遊建石亭於仙關之前,顏曰:栖仙鐫記樹亭內,其左去百步許為侍御,曾一夔讀書處,亦甚幽奇。

麟趾岩 在城南四里,三洞相連,中區敞闢從,石下一趾如麟,岩門隸書麟趾岩三大字,莫知其始,至梅花凝雲,兩洞奇狀更多,明萬曆中宗室冰梅修亭榭寺樓為郡,勝景今燬。

穿石岩 在治西十里。

桃花岩 去治北十五里,高敞如室。

金鐘岩 去治東南二十里,中有滴乳如鐘俗傳飛來。

銅鼓岩 去治北三十里,中深入可容千人昔避兵處。

雙璧岩 去治北九十里,入湖北隘路,水從小坪一澗出,洞口兩山峭削,右凌絕巘為小橋,以通人行,左高與右等,有仙人掌犀牛跡,中開石洞,無徑可躋,從洞後石竇入,嵌龍王閣於中,下為深潭,舟過其處望之如島。

都梁石 在治南城下數十步,高圍丈餘,嶄然獨峙凝秀可觀,舊建社學於其側。

和合石 在城內東關,高二丈許,兩石並偶間止容指,下承平臺,上有侯仙跡,相傳甚靈不可褻踐。

賓陽石 在法相洞前,郡守蔣明謨題,郡人劉文箕有記。

天柱石 雲根石 俱在法相岩上。

碧玉簪石 在法相岩上,宋樓鑰題三大字於上。

將軍石 在雲山五里,庵道左武偉傑然。帽子石 在高沙市東,道側獨踞,上圓下磬儼然如帽。

圓通洞 在治東三十里,其景甚勝,翠乳交結如寶蓋。

侯公洞  投龍洞  起雲洞 以上三洞俱在雲山。

棲真洞  上屏洞  迎陽洞  朝陽洞隱仙洞  芙蓉洞  花乳洞  大保洞以上八洞俱在寶方山。

澬水 《漢書注》云:路山澬水所,出東北,至益陽,入沅,過郡,行二千八百里。

大谿水 《水經注》云:即澬水。

濟水 發源於城,步經城南,有巨洲橫截,湍流轉激,清波瀠洄,為郡名景,東流與澬水合。渠水 即都梁水,從天尊山發源,西南流至城西,又從城東門出為渠江,與濟水合。

淳水 《水經注》云:縣西有小山,山上有淳水,既清且淺,其中悉生蘭草,綠葉紫莖芳風藻川蘭馨遠馥,俗謂蘭為都梁山,因以號受名焉,今稱都梁水。

威溪水 在治西三十里,源從巫水綿衍達西延橋,與濟合,按《一統志》載:谿中有白香湖、岩峒諸蹟景致幽異。

龍潭 在治東一百二十里有洞,洞外建有寺閣為州府驛路,遊者吟詠甚多,為名景之一。荷花池 在王城內東側,徑方一楹四時不溢不涸,舊亭甚麗今圮。

明月池 在城內。

墨池 在儒學外,右街方廣近三畝,賓雲山俗傳池為硯,山為筆架,應文脈之盛時,萬曆庚申州守侯世延詢,諸父老令通學,濬淨掘出一碑,上有古墨池三字仍立池上。

武陵井 在州治前百步凌渠江,相傳與武陵溪通,春深有桃花從源泉中浮出,為州名景。龍井 在城南五里,土阜突如中虛,莫測深,靜混混冬燠夏寒,相傳源通廣西,有龍藏焉,旱取水至法壇中便雨,井旁通一竇衍,流溉田千餘畝,竇口寬平近可一畝,若池藻芷交,翠小石蘆

蓉雜出水面,明宗室禋黎臨流,闢一園植松竹梧,梅構亭於上題曰清音。

石井 在州西四十里。

木頭井 在州北七里。

黃木井 在福緣寺後。

鹽井 在南莊里舊產鹽今無。

止水洲 在城南濟川上一里,平衍二十餘畝,水分兩界,周圍皆柯木叢竹,明萬曆中宗室禋黎庵閣,延僧接眾門、達小橋,闌桅如畫。近以兵燹廢,然地仍踞其勝。

紫菀洲 在濟水中,產紫菀今衝去。

朱公港 州有渠濟二水,濟之經,流自西,遶南而東,會資水,其支流自渡頭橋分脈,轉北數十丈許,西入水鞏,東流至武陵橋,入渠水,明岷藩及州守朱從北直開一港,約數百丈,至清渠門入渠水。

新寧縣

金城山 在縣南十五里,道書稱六十八福地,涵雲積翠青蔥插天,《輿地志》云:石真人選勝修煉於此,白日沖舉號曰仙都,由邑渡江至巔可二十里鳥,道紆迴度三天門,直上其頂,洞巖高敞石巷幽迥,左右腋有泉,二煉丹池,一天半有七星橋,一石橫亙絕,頂突兀磴道攲,斜有棋盤,石方平如砥,石子八石磴,二有古樹犄蹲槎枒曲蔭如蓋,前則危巖峭壁,一望神戄松杉,一派時作茶鐺鼎,沸聲遠,則芙蓉一峰秋花丹赤,金峰尖秀霞絡雲囊近,則一石空竇名曰鈴子,為登眺憩止地,元張問行有詩鐫壁邑令,林繼顯斬荊闢,徑構亭,其上額曰乾坤,一覽邑人依巖建剎覆以鐵瓦亂,後隨燬年來荊榛塞道碑,悉苔蘚,為新邑十景之一。

崀笏山 在縣西十五里,四山環集獨,此峰高逼雲霄,頂廣數尺矗千尋,一石突起峭削如笏,從盆溪而下,左右顧如人、如劍、如桐柱、如金莖狀,復不一里,人劉屆構一亭於隔岸崖頂。筆架山 在治南二里,三山連峙,尖秀如指,眾山排闥如几、如屏,作邑前案,山其下有石塔、石洞,可容五六人。

紫雲山 在縣北四十里介武岡之東,南孤插雲;表多產紫芝。

花溪山 在縣西七十里,粵徭居其南,盆溪介其北,兩岸春花簇錦,一溪迴遶風雨驟至溪花,點綴因以是名。

八十里山 在縣南三十里,綿亙八十餘里,萬山攢簇,難容車馬,介粵楚之交分界,有登雲庵為行人憩息地,前有一泉,冬溫可浴,夏涼可飲,明末為潰卒所廢。

崀山 在縣西二十里,笏山之左。

樟木山 在縣西四十里滑溪盆溪之間,明初建堡於此,粵地楚官攝服峒猺遏,其《剽掠志》云:民猺雜處多鳥,言今堡址尚存。

紫羅山 在縣東九十里西,喉司之下,其狀如螺,林木蓊蘙,中有陳馬二公祠像,前有獅象,山為謝崀笏寢所,右有天馬,山為蔣瑢幽壙,其山四時紫翠如錦故名。

鬢子山 在縣南十里,青碧如髮故名。

紗帽山 在縣東十餘里,一名小金峰。

三欄山 在縣西二十里,一山突出三山環拱。高掛山 在縣東百餘里,高三十里,層崖絕巘之下為無量壽佛,駐錫處石坡有劫灰,狂風拂之不去,以手摸之則沾滯盈掌,元至正二十一年建剎其上,旁有捨身崖,壁立萬仞,明楊氏母以繼媳妒,攜二孫投崖下,母死孫存,僧徐聞崖下小兒啼聲,覓之詢二子,云:見空中有金甲神捧足而下,煙霧濛濛一瞬輒散,鄉人異之以為妒戒,明末有僧素晏修行於此,順治二年高僧漚和復談經其地,石上有泉可供百餘人。大雲山 在縣南三十里在金城山,南地界楚粵,山頂有天台庵,古樹離奇煙嵐蒼翠。

芙蓉山 在縣南二十里,一峰尖秀,中有石室可容數十人。

天馬山 在縣南二里,雙峰雄峙,形似駿馬,為學宮案山。

玉屏山 在縣南三十里大雲山之右,孤峰突兀,儼若玉屏,中一石如魚,飛躍狀故俗名鯉魚石。

桃源山 在縣北三十里。

少延山 《水經注》云:夫水出零陵縣界少延山。扶陽山 在縣東十五里,《水經注》云:夫水東北流逕扶陽。

獨石嶺 在縣南二十里,孤峰屹立為邑,前文

筆鱗甲森森煙嵐涌浪故又名魚峰。

插旗嶺 在縣東二十里,斜翻如幟昔人避亂置壘其下。

赤木嶺 在縣東五十里,多楓柏秋杪望之如赤霞。

獅子嶺 在縣北三里,蹲踞如獅雌雄互顧草木飛動如毛。

雷霹嶺 在縣東五十里,奇峰峻屹阻絕行人,明時偶然雷霹成衢可通商賈。

金子嶺 在縣東南五里,上產雲母石,日暮望之如冰鏡懸,空照燿人目故名。

摩訶嶺 在縣北後龍土阜凸起,登其巔一邑風景咸在指顧,右有放生閣,左有青蓮庵,前則鎮龍蘭若魚磬不絕,梵語常聞,後有蓮潭寺,疊嶂迤層巒起伏昔,傳土有剎奉摩訶迦葉,危樓百尺形家云:北方不宜火星逼城隨毀之。今址猶存。

扇坡嶺 在治西三十里,在盆溪南一石,廣數百畝,攲斜如紈扇多生,芝草細樹春晴望之儼然如畫。

河北嶺 在縣東九十里,五峰連峙,高出雲霄,迢遞千里,前結邵郡及衡州,南岳為邑,東外障其上即龍崖。

香山嶺 在縣東九十里,產異花香草。

香溪嶺 在縣東南六十里。

螺螄嶺 在縣東北五里,突起一岡如螺螄,然中有一窟,上窄下寬,樵牧採野藤續二十餘丈垂下尤深不可測。

鷂子嶺 在治西十里江口村,山狀若飛鷂。潮水巖 在縣東九十里巖內,廣淵千尺,每晨夕水湧如潮灌溉百畝。

嘯巖 在縣東百餘里,天門高敞光透數畝,宋末廣寇叛沿村焚殺,居民壘石為城橫截洞口,三面皆石險不可攀,寇攻經旬料其乏水內以生魚投之,寇一笑而去,故名。明末復避土寇中集萬人,寇攻五日堅不能破遁去,居民建庵其中,溪逕盤曲永陽別駕有詩鐫壁。

石腳巖 在縣東九十里靖位司北,崖懸千仞樹覆一村,磴道曲折石門斜攲,由竇深入傴僂而上出石坡寬二丈,居民構樓於上,旁有一石仙人腳跡指掌分明。

紅石巖 在縣東九十里,與武岡接壤,捕魚者於此分界。

燕子巖 在縣南十五里,三冬燕巢於石驚之則群起飛鳴。

鬼子巖 在縣東二十里,壁立千仞,踞白沙西岸,洞有三石形似鬼子,避兵者架木構樓其中數百戶賴以生全。

石幕巖 在縣東七里,巨石覆空如幕綿亙里許,中有神仙掌跡彝水經其下,每風清月白扁舟輕泛不減赤壁。

桃仙巖 在縣北四十里,相傳許公圍碁於內,樵牧時聞落子聲,又名下碁嶺,昔人有詩鐫壁,今為苔蘚所掩,惟餘桃樹。

石鶴巖 在縣東二十里,一石如鶴立於江滸,又名召鵝塘。

穿巖 在縣東百里,拱橋兩巖相對,東名天巖,外築石城,由小竇登巖上,一洞如樓窗櫺俱備,西名地巖,深入土窟石坡,廣數十丈,洞隔二里中通一溪,深不可度。

滴水巖 在縣南三里,中虛一洞四時泉滴如雨。

羅洪巖 在縣北三十里金家村,洞門高迥水從巖底流出,中有小孔拳曲可入,內如樓閣三層皆可容數十人,丁亥寇秉炬入即滅以水復,以煙熏竟不能破,後人尋覓水源過板橋數度炬屢易,猶未達源甚為幽邃。

龍宮巖 在縣東九十里,由江口溯流而登危橋數度,徑出象王峰,蒼松翠竹為僧漚和具冶說法處,右旋石磴約三十里,一樹跨石枝戟根虯名騎虎石,仰望崇墉峻遶從城闉直透崖下,昔建有層樓疊閣,在崖頂上憑欄遍覽,見翼虎競飛,池蛤雙吼,一泉從空中瀑下,如簾復於剎,後入一小洞,可容數人,石上有仙人趺坐指爪跡,云係宋善友修真處,去三五里地名露滴,宋元豐間五丁夜構一樓於巉巖石上,左右二閣斗拱旋轉,頂覆金盆人不敢取,舉念則雷震,後角用杉皮湊疊,一柱以示神異置善友色身於中,明正德間頒敕命賜號,龍公善友敕命尚存,最稱靈顯祈禱輒應。

汆水巖 在縣西二十里雲壁寺後,洞扉低窄

水從石壁涌出,成溪邇來避兵者乘竹筏而入,內廣闊深邃,必秉炬方能進,熄則莫知所之,或聞歌笑鼓籥聲,且其水時消時漲,而沙倏浮倏沉人亦不敢深入,遇旱巫師以犬血污之,則大雨鄉人目為神巖。

半天巖 在縣東二十五里白沙村石鶴塘上,壁立百千尋,中有一祠,避亂者從石壁橫徑攀援而上,中可容數百人其中瓦缶鐵器,猶有存者或云先代避兵之所遺。

石田洞 在治西二十里,洞口多石,田畝磽确故名石田。

石門洞 去治三十里,兩崖對峙如門,鳥道中通小溪漱石,明末避亂者砌石塞路以為壘內,即麻林等猺峒。

溫泉洞 在縣東五里,明邑令汪紹英構亭,題曰接仙洞,內寬廣可容數人,一泉清澈可鑒鬚眉四時溫燠。

風洞 在治東八十里,四時風從洞出,大旱禱之輒應。

籟枝石 在縣西三十里,踞楊柳沖,山頂,秀矗如燭,上接雲霄,昔人比為一柱擎天,風雨之夕古樹虯屈有聲。

仙人石 在縣西新寨村,飛山橋之上游,一石中流砥柱,與波浮沉,上下晏如漁樵,觸之則動從莫知其變幻,故呼為仙人,岸畔置一大士閣內,有龍潭水光宕漾,深不可測,潭上一山如飛鳳臨池狀。

香爐石 在治東十里太白村,涌疊溪岸,上方下圓,形似香爐。

將軍石 在治東九十里,二石倚嶂如對奕狀,腹有小孔可容百人,鄉人云有龍居其中。水從澗出時作劍戟聲。

龜蛇石 在治東五里,瀑布之下有石如龜,旁一小石長丈餘環繞其間,猶生龜活蛇故石為一邑水口。

龍口石 在治西十五里崀山之下,其石若龍張口。

牌樓石 在治東十五里太白村,江滸有石壁高數丈,五色相錯如坊柱,斗悉備,中有一門內可容數十人。

石和尚峰 在縣東九十里,由隘口入,其徑旁曲二里,一石由山麓突起,高百餘丈,蘿薜密布如袈裟狀。

夫彝水 在邑前環抱如帶,澄澈數里源從,粵西曲折百里,由邑左達大羅江,入澬水酈道元。《水經注》云:夫水出縣西南零陵縣界,少延山東北流逕扶陽縣南,本零陵之夫彝縣也,漢武帝元朔五年,以封長沙定王子敬侯義之邑也,夫水又東注邵陵水謂之邵陵浦口水。

白水江 在縣東五里,對江即崖流瀑布。長湖江 在治西十里,發源都梁匯流為湖。新寨江 在城西二十里,發源花溪山經石門達澬水。

蓮潭 在縣北數武石崖下有潭,深千尺,瀠洄澄澈,奇石出沒,舊傳周茂叔採風入寧與紳士觴蓮於潭。蔣家灘 在縣西南十五里,平不甚險,舟楫可通。

高灘 在縣南三十里,水勢奮疾,舟師至此暗防石齒。

酒濾灘 在學前水勢環抱。

牛角灘 在縣東二十五里,一石彎細如角舟楫觸之則壞。

亂石灘 在縣東七十里在油頭廟之右。上樓灘 在縣東七十五里。

下樓灘 在縣東八十里。

楊梅灘 在縣東八十里,江岸多梅柳樹。雙灘 在縣東八十里,兩灘相續。

石羊灘 在縣東三十里,石高數丈,山頂有石如羊。

上洞子灘 在縣東三十五里。

下洞子灘 在縣東四十里。

惠民井 在城東。

李公井 在縣治西。

龍井 在縣西二十里。

義井 在縣東二里,水極清冽。

大安泉 在縣北二十里,流濟一方。

蓮潭泉  金峰泉  蕭家泉  白石泉黃龍泉  李家泉 以上六泉俱在城內。

水利附

本府邵陽縣附郭

龍潭壩  羅公壩 俱在三溪都。

趙家壩  譚家壩  烏紗壩 俱在溫和鄉。

飛天壩  汾洲壩 俱在富陽都。

歐家壩 在新寧都。

花灘壩  曹家壩  和尚壩 俱在安上都。

誨壩  黃土壩  水東壩 俱在上賢鄉。石塘 在城西門外。

瓦子塘 在溫和一都。

向日塘 在城內南隅。

野雞塘 按《通志》:在府城西。

彩塘 在城東南三十里彩山巖,溉田三千餘畝。

嚴塘 在開化一都。

塘  曲塘  孔塘 俱在安上一都。犀牛塘 在北城內塘中掘得鐵犀,移置青橋中墩一云在此冶鑄。

鐵塘陂 在城東安平鄉,溉田一千五百畝,洪武二十七年修。

代陂 在中鄉,溉田四千餘畝,洪武間修。

皇清順治十三年,偏院袁廓宇開濬城壕并令有司

開濬水利,康熙二十一二年,縣丞趙勉周奉上行部督老人築理堰壩儲水備旱。

城步縣

白蓼州陂 去城南半里。

候婆陂 去城北三十里。

官壩陂 以上俱《郡舊志》。

新化縣

虎里塘 在治西南二十里,灌田六十餘畝。白魯塘 在治南十里,灌田五十畝。

楓樹塘 在治西南四十里大陽六都,灌田三百餘畝。

古塘 在大陽四都,灌田二百餘畝。

河街坪塘 在治東廂外,灌田三十畝。

施家陂 在大陽五都,溉田三百餘畝。

橫港陂 在大陽七都,灌田三千餘畝。

大陂頭 在石馬二都,灌田五十畝。

大維山陂 在大陽上八都,灌田五十畝。武岡州

朱公堤 在城西南半里,滇黔孔道,且近負郭田數十頃,嘉靖十八年水發壞田,而城垣官署民舍橋梁俱毀,合州士民請於巡撫顧磷修築,後屢衝決,萬曆乙亥會巡撫趙來巡士民愬之,趙委知州宋純仁搜漏稅二千餘兩,申請以為費未幾,宋遷秩去,丙子知州朱諭詣堤審視,布置詳密,延袤數里,甃石築之,至今城郭民舍田畝皆有賴焉,御史曹一夔記,萬曆乙卯知州胡悅重修堅鞏。

蒙公堤 在城東孔道,水漲波嚙行道苦之,嘉靖辛酉,同知蒙大賚捐俸甃堤展百餘丈,至今利賴。

應公堰 在城內東渠水欲出處,堰之以培泮水,水澄清立石刻記樹學中。

都梁塘 在州東南半里。

鴛鴦塘 在濟江東十里。

懸羊塘 在濟江東流三十里,石壁流痕凸起如羊形,石羊鋪以此得名。

獅子塘 在濟江東下四十里,有石如獅狀,又南二十五里入咸溪口,深靜澄澈山踞於上。香爐塘 去城東五十里,岸左一石蹲坐,上一小石甚方如爐有庵當之。

黃塘陂 按《通志》:在州西。

城東陂  波頭壩  黃塘壩

新寧縣

金峰陂 在江岸。

泥溪陂  石灣陂  馬橋陂 俱在溪峒里。

大和田塘 王塘沖壩 大沖壩  粟江壩蕭家渡塘 塘頭沖塘 鐵爐沖塘 以上俱在溪峒里。

流溪陂  林家陂  飛仙塘  大牛塘小牛塘沖 以上係江口里。

王溪陂  赤塘陂  沙園陂  頭塘高灘塘  大灣塘  古牛塘  缽魚塘大瓜溪陂 阿伯塘 以上俱在赤塘里。小溪陂  柘田陂  橫溪陂  鉎田陂大陂   嘯巖壩  大勝壩  牛角塘塘頭塘 井頭沖塘  蘇里塘  孟婆塘菽水陂 以上俱在零陽里。

白沙陂  高板陂 石橋沖壩  大山塘

城塘  劉家坪壩  鳳塘 以上俱在沙田里。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