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古今图书集成

> 曆象彙編 歲功典 第010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歲功典
 第十卷目錄
 歲功總部雜錄
 歲功總部外編
歲功典第十卷

歲功總部雜錄

《易經·乾卦》:夫大人者,與四時,合其序。

《繫辭》:日月運行,一寒一暑。

變通配四時。

揲之以四,以象四時。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
有六十,當期之日。

變通莫大乎四時。

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詩經·王風·采葛章》: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年有四時,
時皆三月。三秋謂九月也。設言三春三夏,其義亦同。
《禮記·曲禮》: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禮運》:天秉陽垂日星。地秉陰竅于山川。播五行于四
時,和而後月生也。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闕。

夫禮必本於太一,分而為天地,轉而為陰陽,變而為
四時。

禮器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
下之大端矣,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

禮也者,合於天時。

故作大事必順天時。

《樂記》:春作夏長,仁也。歛收冬藏,義也。

動之以四時。

終始象四時。

古者,天地順而四時當。

夫歌者,直己而陳德也。動己而天地應焉,四時和焉。
《鄉飲酒義》:四面之坐象四時也。

三月則成時。

《喪服·四制》:喪有四制,變而從宜,取之四時也。

《公羊》:隱公元年春,王正月傳春者何,歲之始也。
上繫元年在王正月之上,知歲之始也。春者,天地開
闢之端,養生之首,法象所出。四時,本名也。昏斗指東
方曰春,指南方曰夏,指西方曰秋,指北方曰冬。歲者,
總號其成名之稱。尚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是也。
隱公七年秋七月,傳春秋,雖無事,首時過則書。春秋
編年四時具,然後為年。首,始也。時,四時也。過,歷也。
春以正月為始,夏以四月為始,秋以七月為始,冬以
十月為始。歷一時,無事則書。其始月明,王者當奉順
四時之正也。

《左傳》:隱公五年春,公將如棠觀魚者。臧僖伯諫曰:春
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農隙以講事也。蒐,索也。蒐
索禽獸之不孕者。苗主除禽獸為苗害者。獮,殺也,取
殺為名,順陰氣也。狩,圍守也。冬物畢成,獲則取之,無
所擇也。

桓公五年秋大雩,書不時也。凡祀啟蟄而郊,龍見而
雩,始殺而嘗,閉蟄而烝,過則書。此發雩祭之例。欲
顯天時以指事,言凡祀通下三句,天地宗廟之事也。
啟蟄,夏正建寅之月。祀天南郊,龍見建巳之月。蒼龍
宿之體,昏見東方,萬物始盛,待雨而大。故祭天遠為
百穀祈膏雨。建酉之月,陰氣始殺,嘉穀始熟。故薦嘗
於宗廟。建亥之月,昆蟲閉,萬物皆成,可薦者眾。故
烝祭宗廟卜日。有吉凶過次節,則書以譏慢也。
僖公三年春,不雨。夏六月,雨。自十月不雨。至於五月
不曰旱,不為災也。周六月,夏四月於播種。五稼無
損。

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視朔,遂登
觀臺以望而書禮也。凡分至啟閉必書雲物為備,故
也。分,春秋分。至,冬夏至。啟,立春立夏。閉,立秋立冬。
古人於此皆望雲氣而書之,欲察妖祥而預為之備
也。

文公元年,閏三月,非禮也。先王之正時也。履端於始,
舉正於中,歸餘於終。履端於始,序則不愆。舉正於中,
民則不惑。歸餘於終,事則不悖。歷法以十一月甲
子朔夜半冬至為歷元。其時月日五星皆起於牽牛,
初度更無餘分。以此為步占之端。故云履端於始。每
歲有二十四氣,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
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謂之節氣。雨水、春分、穀雨、
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謂之
中氣。每月皆有中氣。惟閏月獨無中氣,閏前之月則
中氣在晦日。閏後之月則中氣在朔日。舉中氣而正
月則置閏不差矣,故云舉正於中。置閏之法,以氣盈
朔虛,而歸日月之餘。分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
之一,日之行也。日一度,自今年冬至至明年冬至方
一周天,貫計三百六十五日零三箇時辰。而一歲十
二箇月,止有三百六十日,更有五日零三箇時辰。無
所歸著,是為日行之餘分。每歲只均分在二十四氣,
上所謂氣盈者也。月之行也,日十一度十九分度之
七,常以百十九日中,強而與日合于朔。是每月又有
半日弱。無所歸著,是為月行之餘分,故月不滿三十
日而有大小盡焉。所謂朔虛者也,積日月之餘分,每
歲常餘十一日弱,故十九年而置七箇閏月。是為一
章之數,故云歸餘于終。開端不差,故時序無愆。過寒
暑不忒,故民心無疑惑。置閏得宜則圖為得所,故作
事無悖亂。

襄公二十六年,聲子通使于晉,還如楚。令尹子木問:
晉大夫與楚孰賢。對曰:晉卿不如楚。其大夫則賢,皆
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雖楚有材,晉實用之。
聞之善為國者,賞不僭而刑不濫,賞僭則懼及淫人,
刑濫則懼及善人。若不幸而過,寧僭無濫,與其失善,
寧其利淫。無善人則國從之。古之治民者,勸賞而畏
刑,恤民不倦,賞以春夏,刑以秋冬。今楚多淫刑,其大
夫逃死于四方,而為之謀主,以害楚國,不可救療,所
謂不能也。勸賞,樂行賞也。畏刑,憚用刑也。春夏生
長故賞,秋冬肅殺故刑。楚多淫刑,妨賢害國,以成不
可治療之疾,此所謂楚人不能用其材也。

昭公元年,晉侯求醫于秦,秦伯使醫和視之曰:疾,不
可為也。天有六氣,陰、陽、風、雨、晦、明也。分為四時,序為
五節,過則為菑。今君不節不時,能無及此乎。六氣
之化分為春溫夏熱秋涼冬寒之時序,此四時以為
五行之節,計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春木夏火秋金冬
水,各主七十二日。土無定方,分主四季之末各十八
日,亦七十二日。受用六氣有過度者,則生六疾。
昭公四年,大雨雹。季武子問于申豐曰:雹可禦乎。對
曰:聖人在上無雹,雖有不為菑古者,日在北陸而藏
冰西陸,朝覿而出之。夫冰以風壯而以風出,其藏之
也,周共用之也。遍則冬無愆陽,夏無伏陰。春無凄風,
秋無苦雨,雷出不震,無菑霜雹,癘疾不降,民不夭札。
昭公七年,晉侯謂伯瑕曰:吾所問日食從矣,可常乎。
對曰:不可。六物不同。公曰:何謂六物。對曰:歲時日目
星辰是謂也。公曰:多語寡人辰而莫同。何謂辰。對曰:
日月之會是謂辰,故以配日。多,詳也。莫同,言辰以
名多也。一歲日月十二會,從子至亥,所會謂之辰,以
子丑配甲乙之十干,明非一所也。

昭公十七年秋,郯子來朝,公與之宴。昭子問焉。曰:少
皞氏,鳥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黃
帝氏以雲紀,故為雲師而雲名。炎帝氏以火紀,故為
火師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紀,故為水師而水名。太皞
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我高祖少皞摯之立也。
鳳鳥適至,故紀於鳥為鳥師,而為名。鳳鳥氏,歷正也。
元鳥氏,司分者也。伯趙氏,司至者也。青鳥氏,司啟者
也。丹鳥氏,司閉者也。摯,少皞名鳳鳥知天時,故以
名歷正之官。元鳥,燕也,以春分來秋分去,故以名主
二分之官。伯趙,伯勞也。以夏至鳴冬至止,故以名主
二至之官。青鳥,鶬鶊也,以立春鳴立夏止,故以名司
啟之官。丹鳥,鷙雉也,以立秋來立冬去,入大水為蜃。
故以名司閉之官。以上分至啟閉皆歷正之屬官。
九扈為九農。正扈,民無淫者也。春扈鳻鶞相五土
之宜,趣民耕種者。夏扈竊元趣民耘苗者。秋扈竊藍
趣民收斂者。冬扈竊黃趣民蓋藏者。棘扈竊丹為巢
居鳥者。行扈唶唶書為民驅鳥者。宵扈嘖嘖夜為農
驅獸者。桑扈竊脂為蠶驅雀者。老扈鷃鷃趣民收麥。
令不得晏起者,以九扈名農正之官。皆以教民事扈
止也,所以止民,使不淫放也。

《周語》:單襄公曰:辰角見而雨畢,天根見而水涸,木見
而草木節解,駟見而隕霜,火見而清風戒寒。先王之
教曰:雨畢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草木節解而備藏,隕
霜而冬裘具,清風至而修城郭宮室。夏令曰:九月除
道,十月成梁,其時儆曰,收而場功,偫而畚挶,營室之
中,土功其始,火之初見。期于司里,此先王所以不用
財賄,而廣施德于天下也。

王將鑄無射,問律於伶州鳩。對曰:六,中之色也,名之
曰黃鍾。所以宣養六氣九德也。十一月曰黃鍾。六
者,天地之中。天有六氣,降生五味。天有六母,地有五
子,十一而天地畢矣,而六為中。故六律六呂而成天
道。黃鍾,六律之首,故以六律正色為黃鍾之名。重元,
正始之義也。六氣,陰陽風雨晦明也。九德,水火金木
土穀正德利用厚生也。十一月陽伏於下,物始萌,於
五聲為宮。含元處中,所以遍養六氣九德之本。
二曰:太簇所以金奏,贊陽出滯也。正月曰:太簇,言
陽氣太簇達於上也。正聲為商,故為金奏。所以佐陽
發出滯伏也。

三曰:姑洗所以修潔百物,考神納賓也。三月曰姑
洗,言陽氣養生,洗濯枯穢,改柯易葉也。正聲為角,是
月至物修潔,故用之宗廟,合致神人用之,享宴可以
納賓也。

四曰:蕤賓,所以安靖神人,獻酬交酢也。五月曰蕤
賓,言陰氣為主,委蕤於下。陽氣盛長於上,有似於賓
主,故可用之宗廟賓客,以安靜神人,行酬酢也。
五曰:夷則,所以詠歌九則,平民無貳也。七月曰夷
則,言萬物既成可法則也,故可以詠歌。九成之則,成
民之志使無疑貳也。

六曰:無射,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軌儀也。
月曰無射,陽氣收,藏萬物,無射見者。故可遍布前哲
之令德,示民道法也。

元閒大呂,助宣物也。十二月曰大呂。元,一也。陰繫
於陽以黃鍾為主,故曰元。閒以陽為首,不名其初,臣
歸功於上之義也。大呂助,陽宣散物也。天氣始於黃
鍾,萌而赤地,受之於大呂,牙而白成,黃鍾之功也。
二閒夾鍾,出四隙之細也。二月曰夾鍾。隙,閒也。夾
鍾,助陽鍾聚也。細也,四隙四時之閒氣微細者。春為
陽中,萬物始生,四時之微氣皆始於春,春發而出之。
三時奉而成之,故夾鍾出,四時之微氣也。

三閒中呂,宣中氣也。四月曰中呂。陽氣起於中,至
四月,宣散於外,純乾用事,陰閉藏於內,所以助陽成
功也。

四閒林鍾,和展百事,俾莫不任,肅純恪也。六月曰
林鍾。林,眾也。言萬物眾盛也。展,審。俾,使。肅,速。純,大。恪,
敬也。言時務和審百事,無有偽詐,使之莫不任其職
事。速其功大,敬其職也。

五閒南呂,贊陽秀也。八月曰南呂,榮而不實曰秀。
南,任也,陰任陽事,助成萬物也。

六閒應鍾,均利器,用俾應復也。十月曰應鍾,言陰
應陽,月事萬物,鍾聚百嘉,具備時務,均利百官,器用
程度,庶品使皆應其禮,復其常也。

《魯語》:社而賦事,烝而獻功,男女效績,愆則有辟,古之
制也。社,春分祭社也。事,農桑之屬也。冬祭曰烝。烝,
而獻五穀布帛之功也。

《易川靈圖》:陽氣出于東北,入于西北,發于孟春,畢于
孟冬。

易通卦,驗人君。冬至日使八能之士,鼓黃鍾之瑟瑟,
用槐木,長八尺一寸。夏至日,瑟用桑木,長五尺七寸。
槐,取氣上。桑,取氣下也。

王者,必五時迎氣者,以示人奉承天道,從時訓人之
義,故月令于四立,日及季夏土德王日,各迎其王氣
之神于其郊,其配祭以五人帝。春以太皞,夏以炎帝,
季夏以黃帝,秋以少昊,冬以顓頊。

凡六禮板長尺二寸以應十二月,四寸以象四時,
厚八分以象八節,皆真書。

冬至鼓用馬革,圓徑八尺一寸。夏至鼓用牛,圓徑
五尺七寸。馬,坎類。牛,離類。

《尚書》:帝命,期春鳥星昏中,以種稷。夏火星昏中,以種
黍菽。

《尚書·考靈曜》:主春者,鳥星昏中可以種稷。主夏者,心
星昏中可以種黍。主秋者,虛星昏中可以種麥。主冬
者,昴星昏中則入山,可以斬伐、具器械。王者南面而
坐,視四星之中者,而知民之緩急,急則不賦力役。
地與星辰俱有四遊升降。四遊者,自立春地與星辰
西遊,春分西遊之極,地雖西極,升降正中。從此漸漸
而東,至春末復正。自立夏之後北遊,夏至北遊之極,
地則升降極下,至夏季復正。立秋之後東遊,秋分東
遊之極,地則升降正中,至秋季復正。立冬之後南遊,
冬至南遊之極,地則升降極上,冬季復正。此是地及
星辰四遊之義也。

《尚書大傳》:夏以十三月為正,平旦為朔。殷以十二月
為正,雞鳴為朔。周以十一月為正,夜半為朔。

《詩紀曆樞》:陰陽之會,一歲再遇于南方者,以中夏遇
于北方者,以中冬。

樂動聲儀時。元氣者,受氣于天,布之于地,以時出入
物者也。四時之節,動靜各有分職,不得相越,謂調露
之樂也。調露,調和致甘露也,使物茂長之樂。
樂緯坎。主冬至樂用管艮,主立春樂用塤震,主春分
樂用鼓巽,主立夏樂用笙離,主夏至樂用絃坤,主立
秋樂用磬兌,主秋分樂用鐘乾,主立冬樂用柷敔,此
八方之音。

《本草經》:上藥一百二十種,為君主,養命以應天。中藥
一百二十種,為臣,養性以應人。下藥一百二十五種,
為佐使,主治病以應地。三品合三百六十五種,法三
百六十五度,一度應一日以成一歲。

《古瑞命記》:神農氏論芝云:山川雲雨,五行四時。陰陽,
書夜之精,以生五色。神芝皆為聖王休祥焉。

《黃帝宅經》:正月土氣衝丁未方,二月坤,三月壬亥,四
月辛戊,五月乾,六月寅甲,七月癸丑,八月艮,九月丙
己,十月辰乙,十一月巽,十二月申庚。

《黃帝兵法》:戰,當從九天之上,擊九地之下。春青龍,
夏朱雀,秋白虎,冬元武,四神為九天,其衡則九地也。
子午經十二時忌:立春,春分脾。立夏,夏至肺。立秋,秋
分肝。立冬,冬至心。四季十八日腎。

《周髀筭經注》:二至者,寒暑之極。二分者,陰陽之和。四
立者,生長收藏之始。是為八節。

四章為一蔀,七十六歲。蔀之言齊,同日月之分為
一蔀也。一歲之月十二月十九分月之七,通分內子
得二百三十五,一歲之日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
一。通之得一千四百六十一分,母不同則子不齊,當
互乘之以齊。同之者,以日分母四乘月,分得九百四
十,即一蔀之月。以月分母十九乘日,分得二萬七千
七百五十九,即一蔀之日。以日月分母,相乘得七十
六,得一蔀之歲。以一歲之月,除蔀月得七十六歲。又
以一歲之日除蔀日,亦得七十六矣。歲月餘既終,日
分又盡,眾殘齊合,群數畢滿,故謂之蔀。

二十蔀為一遂,遂千五百二十歲。遂,竟也。言五行
之德一終竟,極日月辰終也。乾鑿度曰至德之數。先
立金木水火土,五凡各三百四歲,五德運行,日月開
闢,甲子為蔀首七十六歲,次得癸卯蔀七十六歲,次
壬午蔀七十六歲,次辛酉蔀七十六歲,凡三百四歲,
木德也。主春生,次庚子蔀七十六歲,次己卯蔀七十
六歲,次戊午蔀七十六歲,次丁酉蔀七十六歲。凡三
百四歲,金德也,主秋成。次丙子蔀七十六歲,次乙卯
蔀七十六歲,次甲午蔀七十六歲,次癸酉蔀七十六
歲。凡三百四歲。火德也,主夏長。次壬子蔀七十六歲,
次辛卯蔀七十六歲,次庚午蔀七十六歲,次己酉蔀
七十六歲。凡三百四歲。水德也,主冬藏。次戊子蔀七
十六歲,次丁卯蔀七十六歲,次丙午蔀七十六歲,次
乙酉蔀七十六歲,凡三百四歲。土德也。主致養其德
四正子午卯酉而朝四時焉。凡一千五百二十歲,終
一紀,復甲子,故謂之遂。

三遂為一首,首四千五百六十歲。首,始也,言日月
五星終而復始也。《考靈曜》曰:日月首甲子,冬至日月,
五星俱起,牽牛初。日月若合璧,五星如聯珠,青龍甲
寅。攝提格,並四千五百六十歲,積及初。故謂首也。
七首為一極,極三萬一千九百二十歲,生數皆終,萬
物復始。極,終也。言日月星辰,弦望晦朔,寒暑推移,
萬物生育,皆復始。故謂之極。

小歲者,十二月為一歲。大歲者,十三月為一歲。
日復星為一歲。冬至日出在牽牛,從牽牛周牽牛
則為一歲。

春分之日,夜分以至。秋分之日,夜分極下,常有日光。
秋分之日,夜分以至。春分之日,夜分極下,常無日光。
春秋分者,晝夜等。春分至秋分,日內近極。故日光
照及也,秋分至春分,日外遠極,故日光照不及也。
《六韜》:將,冬不服裘,夏不操扇,天雨不張幔。蓋是謂將
禮將不身服禮,無以知士卒寒暑也。

《汲冢周書·武稱解》:春違其農,秋伐其穡,夏取其麥,冬
寒其衣服。春秋欲舒,冬夏欲亟,武之時也。

《天武解》:伐有四時。一春違其農,二夏食其穀,三秋取
其刈,四冬凍其葆。

《小開武解》:九紀一辰以紀日,二宿以紀月,三日以紀
德,四月以紀刑。五春以紀生,六夏以紀長,七秋以紀
殺,八冬以紀藏,九歲以紀終。時候天視可監,時不失
以知吉凶。

《寶典解》:三信。一春生夏長,無私民,乃不迷。二秋落冬
殺,有常,政乃盛行。三人治百物,物德其德。是謂信極。
《大聚解》:陂溝道路,藂苴丘墳。不可樹穀者,樹以材木。
春發枯槁,夏發葉榮,秋發實蔬,冬發薪蒸。以匡窮困。
揖其民力,相更為師,因其土宜,以為民資。此謂仁德。
旦聞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長。夏
三月川澤不入網罟,以成魚鱉之長。且以並農力,執
成男女之功夫。然則有生而不失其宜,萬物不失其
性,人不失其事,天不失其時,以成萬財。萬財既成,放
此為人,此謂正德。

王若欲求天下民,先設其利而民自至,譬之若冬日
之陽,夏日之陰,不召而民自來,此謂歸德。

《管子·治國篇》:秋糴以五,春糶以束。謂富者,秋時以
五糴之至春。出糶便收其束矣,束十疋也。

《宙合篇》:春采生,秋采蓏,夏處陰,冬處陽。此言聖人之
動靜開闔,詘信浧濡取與之,必因于時也。

歲有春秋冬夏,月有上中下旬,日有朝暮,夜有昏晨
半星辰,序各有其司,故曰天不一時。

《形勢解》:春者,陽氣始上,故萬物生。夏者,陽氣畢上,故
萬物長。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冬者,陰氣畢下,故
萬物藏。故春夏生長,秋冬收藏,四時之節也。

《乘馬篇》:陰陽春秋冬夏,陰陽之推移也。時之短長,陰
陽之利用也。日夜之易,陰陽之化也。

《禽經》:毛協四時,春則毛弱,夏則稀少而改易,秋則刷
理,冬則更生細毛自溫。

色合五方,倉鷹之屬,以象東方木行,朱鳥之屬,以象
南方火行,黃鳥之屬,應土行以象季夏。白鷺之屬,以
象西方金行。元鳥之屬,以象北方水行。

羽物變化,轉于時令。仲春之節,鷹化為鳩。季春之節,
田鼠化為鴽。仲秋之節,鳩復化為鷹。季秋之節,雀入
大水化為蛤。孟冬之節,雉入大水,化為蜃。《淮南子》曰:
鼇化為鶉,鶉化為鸇,鸇化為布穀,布穀復為鷂,順節
令以變形也。

《家語·禮運篇》:夫禮之不同,不豐不殺,所以持情而合
危也。山者不使居川,渚者不使居原,用水火金木,飲
食必時。冬合男女,春頒爵位,必當年。德,皆所順也。
合,安禮也。用水漁入澤梁乃溉灌,用火季春出火,季
秋納火也。用金以時采受,以納銅鐵,用木斧斤以時
入山林。飲食各隨四時之道者也。

《五帝篇》:孔子曰:昔也,丘聞諸老聃曰:天有五行,水火
金木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其神謂之五帝。一歲
三百六十日五行,每行主七十二日,化生長育。一歲
之功,萬物莫不受成五帝,五行之佐生物者。

《五帝德篇》:祭五祀者,所以本事也。中霤門行
也:春以木,夏以火,中霤以土,秋門以金,冬行以
水,各本其用事之神而祀之。

《文子·道原篇》:老子曰:大丈夫恬然無思,惔然無慮,以
天為蓋,以地為車,以四時為馬,以陰陽為御。行乎無
路,遊乎無怠,出乎無門。

《精誠篇》:老子曰:冬日之陽,夏日之陰,萬物歸之而莫
之使,極自然至精之感,弗召自來,不去而往。窈窈冥
冥不知所為者,而功自成。

文子曰:春政不失禾黍滋,夏政不失雨降時,秋政不
失民殷昌,冬政不失國家寧康。

《道德篇》:老子曰:因春而生,因秋而殺。所生不德,所殺
不怨,則幾於道矣。

《上仁篇》:老子曰:天地之氣,莫大於和。和者,陰陽調日
月分。故萬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生與成必得和之
精,故積陰不生,積陽不化,陰陽交接乃能成和。
《上禮篇》:老子曰:察四時孟仲季之序,以立長幼之節,
而成官。

《列子·黃帝篇》:陰陽常調,日月常明,四時常若,風雨常
均,字育常時,年穀常豐。

《殷湯篇》:荊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
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朽壤
之上有菌芝者,生於朝,死於晦。春夏之月有蠓蚋者,
因雨而生,隨陽而死。

《莊子大宗師篇》:真人淒然,似秋煖然,似春喜怒,通四
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

《說劍篇》:天子之劍,裹以四時,制以五行,論以刑德,開
以陰陽,持以春夏,行以秋冬。

《天道篇》:春夏先,秋冬後,四時之序也。

《天運篇》:調理四時,太和萬物。四時迭起,萬物循生。
《知北遊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
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聖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
之理,是故至人無為,大聖不作。觀于天地之謂也,陰
陽四時,運行各得其序。萬物畜而不知,此之謂本根。
可以觀于天矣。

《庚桑楚篇》:夫春氣發而百草生,正得秋而萬寶成。夫
春與秋豈無得而然哉。大道已行矣。

尸子謂夏必長而蒜麥枯。謂冬必彫而竹柏茂。日盛
陽宜暑,夏天未必無涼,日極陰宜寒,隆冬未必無暫
溫也。

《鶡冠子》:天用四時,地用五行。天子執一以居中央,調
以五音,正以六律,紀以度數,宰以刑德。從本至末,第
以甲乙,天始于元,地始于朔,四時始于歷,故家里用
提,扁長用旬,鄉師用節,縣嗇夫用月,郡大夫用氣,分
所至柱國用六律。里五日報扁,扁十日報鄉,鄉十五
日報縣,縣三十日報郡,郡四十五日報柱國,柱國六
十日以聞天子。天子七十二日遣使,勉有功,罰不知。
此所以與天地,總下情,六十日一上聞,上惠,七十二
日一下究,此天曲日術也。

《荀子·王制篇》: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故五
穀不絕而百姓有餘食也。汙池淵沼川澤,謹其時禁,
故魚鱉優多而百姓有餘食也。斬伐養長不失其時,
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餘材也。

《天論篇》:列星隨旋,日月遞照,四時代御,陰陽大化,風
雨博施,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不見其
事,而見其功,夫是之謂神。

《賦篇》:冬日作寒,夏日作暑,廣大精神,請歸之雲。
《韓非子·解老篇》:道者,萬物之所然也。天得之以高,地
得之以藏,維斗得之以成其威,日月得之以恆其光,
五常得之以常其位,列星得之以端其行,四時得之
以御其變氣。

《關尹子·九藥篇》:天不能冬蓮春菊,是以聖人不違時。
《呂氏春秋·孟春紀·去私篇》:四時無私行也,行其德而
萬物得遂長焉。
《仲春紀·情欲篇》:秋早寒則冬必暖,春多雨則夏必旱,
天地不能兩,而于人類乎。
《季春紀·盡數篇》:天生陰陽寒暑燥濕。四時之化萬物
之變,莫不為利,莫不為害。順者利時,逆者害時。
《仲夏紀·大樂篇》:四時代興,或暑或寒,或短或長,或柔
或剛。萬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陰陽。

《孝行覽·義賞篇》:春氣至則草木產,秋氣至則草木落,
產與落或使之,非自然也。

《離俗覽·貴信篇》:春之德風,風不信,其華不盛。華不盛,
則果實不生。夏之德暑,暑不信,其土不肥。土不肥,則
長遂不精。秋之德雨,雨不信,其穀不堅。穀不堅,則五
種不成。冬之德寒,寒不信,其地不剛。地不剛,則凍閉
不開。天地之大,四時之化,而猶不能以不信成物,又
乎人事。
《似順論·有度篇》:夏不衣裘,非愛裘也。煖有餘也。冬不
,非愛也,清有餘也。
《士容論·上農篇》:后妃率九嬪蠶于郊,桑于公田,是以
春秋冬夏皆有麻枲,絲繭之功以力婦教也。

四時之禁,山不敢伐材下木,澤人不敢灰僇繯網,罝
罦不敢出于門,罛罟不敢入于淵澤。非舟虞不敢緣
名,為害其時也。

《史記·天官書》:北斗七星所謂旋璣玉衡,以齊七政,杓
攜龍角衡殷南斗魁枕參,首斗為帝車,運于中央,臨
制四鄉。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繫
于斗。杓,北斗柄也。龍角,東方。宿攜連也。衡,斗之中
央。殷,中也。

北方水太陰之精,主冬。日壬癸,刑失者罰,出辰星以
其宿命國,是正四時。仲春春分,夕出郊奎婁胃。東五
舍為齊,仲夏夏至,夕出郊東井輿鬼柳,東七舍為楚。
仲秋秋分,夕出郊角亢氐房,東四舍為漢。仲冬冬至,
晨出郊東方,與尾箕斗牽牛俱西為中國。其出入常
以辰戌丑未。

五星同色,天下偃兵,百姓寧昌。春風秋雨,冬寒夏暑,
動搖常以此。

《太史公自序》:夫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各
有教令。八位,八卦位也。十二度,十二次也。二十四
節,就中氣,各有禁忌,謂日月也。

《史記索隱》:歲行一次謂之歲星,十二歲而星一周天。
《漢書·律曆志》:二十四銖而成兩者,二十四氣之象也。
十六兩成斤者,四時乘四方之象也。四百八十兩者,
六旬行八節之象也。三十斤成鈞者,一月之象也。四
鈞為石者,四時之象也。重百二十斤者,十二月之象
也。終于十二辰而復于子,黃鍾之象也。千九百二十
兩者,陰陽之數也。三百八十四爻,五行之象也。四萬
六千八十銖者,萬一千五百二十物歷四時之象也。
而歲功成就,五權謹矣。

以陰陽言之太陰者。北方,北伏也。陽氣伏于下,于時
為冬。冬,終也。物終臧乃可稱。水潤下,知者謀,謀者重,
故為權也。太陽者,南方南任也。陽氣任養物,于時為
夏。夏,假也。物假大乃宣平,火炎上。禮者齊,齊者平,故
為衡也。少陰者,西方西遷也。陰氣遷落物,于時為秋。
秋,也。物斂乃成,孰金從革。改,更也。義者成,成者
方,故為矩也。少陽者,東方東動也。陽氣動物,于時為
春。春,蠢也。物蠢生,迺動運,木曲直。仁者生,生者圜,故
為規也。中央者,陰陽之內,四六之中,經緯通達,迺能
端直,于時為四季土,稼穡蕃息。信者誠,誠者直,故為
繩也。五則揆物有輕重,圜方平直,陰陽之義,四方四
時之體,五常五行之象,厥法有品,各順其方而應其
行職,在大行鴻臚掌之。

春為陽中,萬物以生。秋為陰中,萬物以成。

孟仲季迭用事為統首。

經元一以統始,易太極之首也。春秋二以日歲,易兩
儀之中也。于春每月書王,易三極之統也。于四時雖
亡事必書時月,易四象之節也,時月以建分至啟閉
之分,易八卦之位也。

四時寒暑,無形而運于下。

《董仲舒傳》:天道之大者,在陰陽。陽為德,陰為刑。刑主
殺而德主生。是故陽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養長為事。
陰常居大,冬而積于空虛不用之處。以此見天之任
德不任刑也。天使陽出,布施于上,而主歲功。使陰人
伏于下而時出佐陽,陽不得陰之助,亦不能獨成。歲
終陽以成,歲為名,此天意也。

《越絕書》:天下之君,發號施令必順于四時,四時不正
則陰陽不調,寒暑失常。如此則歲惡,五穀不登。聖王
施令必審于四時,此至禁也。

《賈誼·新書》:懸弧之禮,義東方之弧以梧。梧者,東方之
草。春,木也。其牲以雞。南方之弧以柳。柳者,南方之草。
夏,木也。其牲以狗。中央之弧以桑。桑者,中央之木也。
其牲以牛。西方之弧以棘。棘者,西方之草。秋,木也。其
牲以羊。北方之弧以棗。棗者,北方之草。冬,木也。其牲
以彘。
《淮南子·天文訓》:四時者,天之吏也。

天有四時,以制十二月。人亦有四肢,以使十二節。天
有十二月以制三百六十日,人亦有十二肢以使三
百六十節。

天地之襲精為陰陽。陰陽之專精為四時,四時之散
精為萬物,積陽之熱氣生火,火氣之精者為日,積陰
之寒氣為水,水氣之精者為月,日月之淫為精者為
星辰。

辰星正四時。常以二月春分效奎婁,以五月夏至效
東井輿鬼,以八月秋分效角亢,以十一月冬至效斗
牽牛。

何謂八風。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條風至。條風至四十
五日,明庶風至。明庶風至四十五日,清明風至。清明
風至四十五日,景風至。景風至四十五日,涼風至。涼
風至四十五日,閶闔風至。閶闔風至四十五日,不周
風至。不周風至四十五日,廣莫風至。

天有四時,以成一歲。因而四之,四四十六。故十六兩
而為一斤。三月而為一時,三十日為一月,故三十斤
為一鈞。四時而為一歲,故四鈞為一石。

《墬形訓》:照之以日月,經之以星辰,紀之以四時。
《本經訓》:春肅秋榮,冬雷夏霜,皆賊氣之所生。

四時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取予有節,出入有時。開
闔張歙不失其敘,喜怒剛柔不離其理。

秉太一者,牢籠天地,彈壓山川。含吐陰陽,伸曳四時。
紀綱八極,經緯六合。覆靈照導,普氾無私。翾飛蠕動,
莫不仰德而生。

《繆稱訓》:天有四時,人有四用。

《齊俗訓》:夫以一世之變,欲以耦化應時,譬猶冬被葛
而夏被裘。

《氾論訓》:天地之氣,莫大于和。和者,陰陽調。日夜分而
生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生之與成必得和之精。
《兵略訓》:將軍之心,滔滔如春,如夏,湫漻如秋,典
凝如冬。因形而與之化,隨時而與之移。音曠漻音遼
《說林訓》:冬冰可折,夏木可結,時難得而易失。

《泰族訓》:五帝三王,立明堂之朝,行明堂之令。以調陰
陽之氣,以和四時之節,以辟疾病之菑。

天設日月,列星辰,調陰陽,張四時。日以暴之,夜以息
之。風以乾之,雨露以濡之。其生物也,莫見其所養而
物長。其殺物也,莫見其所喪而物亡。此之謂神明。
《春秋繁露·五行對篇》:水為冬,金為秋,土為季夏,火為
夏,木為春。春主生,夏主長,季夏主養,秋主收,冬主藏。
藏,冬之所成也。

土者,火之子也。五行莫貴于土,土之于四時,無所命
者,不與火分功名。木名春,火名夏,金名秋,水名冬,忠
臣之義,孝子之行取之土。土者,五行最貴者也。
《為人者天地篇》:人之好惡,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
天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時。人生有喜怒哀樂
之答,春秋冬夏之類也。喜春之答也,怒秋之答也,樂
夏之答也,哀冬之答也。天之副在乎人,人之情性有
由天者矣。

天地之數,不能獨以寒暑成歲,必有春夏秋冬。
《五行之義篇》:木居東方而主春氣,火居南方而主夏
氣,金居西方而主秋氣,水居北方而主冬氣。是故木
主生而金主殺,火主暑而水主寒。使人必以其序,官
人必以其能。天之數也,土居中央為之天潤。土者,天
之股肱也。其德茂美,不可名以一時之事。故五行而
四時者,土兼之也。

《王道通篇》:天常以愛利為意,以養為事,春秋冬夏皆
其用也。王者亦常以愛利天下為意,以安樂世為事,
好惡喜怒而備用也。然而主好惡喜怒,乃天之春夏
秋冬也。

《陰陽位篇》:夏出長于上,冬入化于下者,陽也。夏入守
虛地于下,冬出守虛位于上者,陰也。陽出實入實,陰
出空入空,天之任陽不任陰,好德不好刑,如是也。故
陰陽終歲各一出。

《陰陽終始篇》:春夏陽多而陰少,秋冬陽少而陰多,多
少無常,未嘗不分而相散也。

至春少陽,東出就木,與之俱生。至夏太陽,南出就火,
與之俱煖。此非各就其類,而與之相起。與少陽就木,
太陽就火,火不相稱,各就其正。此非正其倫與,至於
秋時,少陰興而不得以秋從金,從金而傷火功,雖不
得以從金,亦以秋出於西方,俛其處而適其事,以成
歲功。此非權與,陰之行固常居虛而不得居實,至於
冬而止空虛,太陽乃得,北就其類而與水起寒。是故
天之道,有倫、有經、有權。

《天道無二篇》:陰與陽,相反之物也。故或出或入,或右
或左。春俱南,秋俱北,夏交於前,冬交於後。並行而不
同路,交會而各代理。此其文與天之道,有一出一入,
一休一伏,其度一也。

陽出而積於夏,任德以歲事也。陰出而積於冬,錯刑
於空處也。
《人副天數篇》:天以終歲之數成人之身,故小節三百
六十六,副日數也。大節十二分,副月數也。內有五藏,
副五行數也。外有四肢,副四時數也。乍視乍暝,副晝
夜也。乍剛乍柔,副冬夏也。乍哀乍樂,副陰陽也。心有
計慮,副度數也。行有倫理,副天地也。

《四祭篇》:古者歲四祭。四祭者因四時之所生,孰而祭
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嘗,冬曰蒸。此
言不失其時,以奉祀先祖也。祠者以正月始,食韭也。
礿者以四月,食麥也。嘗者以七月嘗,黍稷也。蒸者以
十月進,初稻也。此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孝子孝婦,緣
天之時,因地之利,已受命而王必先祭天,乃行王事。
《祭義篇》:五穀,食物之性也。天之所以為賜人也。宗廟
止四時之所成,受賜而薦之。宗廟,敬之性也。于祭之
而宜矣,宗廟之祭物之厚,無上也。春上豆實,夏上尊
實,秋上杌實,冬上敦實。豆實韭也,春之始所生也。尊
也,夏之所受初也。杌實黍也,秋之所先成也,敦
實稻也,冬之所畢熟也。始生故曰祠,善其可也。夏約
故曰礿,貴所初礿也。先成故曰嘗,嘗言甘也。畢熟故
曰蒸,蒸言眾也。奉四時所受于天者,而上之為上祭,
貴天賜且尊宗廟也。

《循天之道篇》:天有兩和以成二,中歲立其中,用之無
窮。是北方之中用,合陰而物始動于下。南方之中用,
合陽而養始美于其上。動于下者,不得東方之和,不
能生,中春是也。其養于上者,不得西方之和,不能成,
中秋是也。

法陰與陽,陽氣起于北方,至南方而盛,盛極而合乎
陰。陰氣起乎中夏,至中冬而盛,盛極而合乎陽,不盛
不合,是故十月而俱盛,終歲而乃再合,天地久節以
此為常。

陰陽之會,冬合北方而物動于下。夏合南方而物動
于上。上下之大動,皆在日至之後,為寒則凝水冽地,
為熱則焦沙爛石。氣之精至于是,故天地之化,春氣
生而百物皆出,夏氣養而百物皆長,秋氣殺而百物
皆死,冬氣收而百物皆藏。

法天者,乃法人之辨天之道。嚮秋冬而陰來,嚮春夏
而陰去,是故古之人霜降而迎女,冰泮而殺內,與陰
居近,與陽遠也。

《大戴禮記》:古之為路車也。蓋圓以象天,二十八橑以
象列星,軫方以象地,三十輻以象月。故仰觀天文,俯
察地理,前視則睹鸞和之聲,側聽則觀四時之運。
《京氏易略》:立春正月,節在寅,坎卦。初六,立秋同用。雨
水正月中,在丑,巽卦。初六,處暑同用。驚蟄二月,節在
子,震卦。初九,白露同用。春分二月中,在亥,兌卦。九四,
秋分同用。清明三月,節在戌,艮卦。六四,寒露同用。穀
雨三月中,在酉,離卦。九四,霜降同用。立夏四月,節在
申,坎卦。六四,立冬同用。小滿四月中,在未,巽卦。六四,
小雪同用。芒種五月,節在午,乾宮。九四,大雪同用。夏
至五月中,在巳,兌宮。初九,冬至同用。小暑六月,節在
辰,艮宮,初六,小寒同用。大暑六月中,在卯,離宮。初九,
大寒同用。

《鹽鐵論·論菑篇》:江都相董生推言,陰陽四時相繼,父
生之,子養之。母成之,子藏之。故春生仁,夏長德,秋成
義,冬藏禮。此四時之序,聖人之所則也。

天道好生惡殺,好賞惡罰。故使陽居於實而宣德施,
陰藏於虛而為陽佐輔。陽剛陰柔,季不能加孟。此天
賤冬而貴春。申陽屈陰,故王者南面而聽天下,背陰
向陽,前德而後刑也。霜雪晚至,五穀猶成,電霧夏隕,
萬物皆傷。由此觀之,嚴刑以治國,猶任秋冬以成穀
也。故法令者,治惡之具也。而非至治之風也。

《氾勝之書》:耕之本在於趣時,和土務糞,澤旱鋤穫。春
凍解,地氣始通,土一和解。夏至天氣始暑,陽氣始盛,
土復解。夏至後九十日,晝夜分,天地氣和,以此時耕
田一而當五,名曰膏澤,皆得時功。

秋無雨而耕,絕土氣,土堅,名曰脂田。及盛冬耕泄
陰氣,土枯燥名曰脯田。脯田與脂田皆傷田,二歲不
起稼則一歲休之。

凡愛田常以五月耕,六月再耕,七月勿耕,謹摩平以
待種時。五月耕一當三,六月耕一當再,若七月耕五
不當一。

冬雨雪,止輒以之掩地,雪勿使從風飛去,後雪復
之,則立春保澤,凍蟲死,來年宜稼,得時之和,適地
之宜,田雖薄惡,畝可收十石。

小豆忌卯,稻麻忌辰,禾忌丙,黍忌丑,秫忌寅未,小麥
忌戌,大麥忌子,大豆忌申卯。凡九穀有忌,日種之不
忌,則多傷敗。

《說苑·辨物篇》:五星:一曰歲星,二曰熒惑,三曰鎮星,四
曰太白,五曰辰星。欃槍彗孛旬始柱矢,蚩尤之旗,皆
五星盈縮之所生也。五星之所犯,各以金木水火土
為占,春秋冬夏伏見有時,失其常離其時,則為變異,
得其時居其常,是謂吉祥。

古者有主四時者。主春者張昏而中,可以種穀,上告
于天子,下布之民。主夏者大火昏而中,可以種黍菽,
上告于天子,下布之民。主秋者虛昏而中,可以種麥,
上告于天子,下布之民。主冬者昴昏而中,可以斬伐
田獵蓋藏,上告之天子,下布之民。故天子南而視四
星之中,知民之緩急,急則不賦籍、不舉力役。書曰:敬
授民時。詩曰:物其有矣,維其時矣,物之所以有而不
絕者,以其動之時也。

《脩文篇》:大聖至治之世,天地之氣合以生風。日至則
日行其風,以生十二律。故仲冬短至則生黃鍾,季冬
生大呂。孟春生太簇,仲春生夾鍾,季春生姑洗。孟夏
生仲呂,仲夏生蕤賓,季夏生林鍾。孟秋生夷則,仲秋
生南呂,季秋生無射。孟冬生應鍾,天地之風氣正,十
二律至也。

《通占大象曆星經》:六甲,六星在華蓋之下,扛星之旁,
主分陰陽而配於節候出入。故在帝座旁,所布政教
而授農時也。

《吳越春秋》:春種八穀,夏長而養,秋成而聚,冬蓄而藏。
《後漢書·律歷志》:日周於天一寒一暑,四時備成,萬物
畢改,攝提遷次,青龍移辰,謂之歲。歲,首至也。月,首朔
也。至朔同日謂之章,同在日首謂之蔀,蔀終六旬謂
之紀,歲朔又復謂之元。

日行北陸謂之冬,東陸謂之春,南陸謂之夏,西陸謂
之秋。

《白虎通·辟雍篇》:明堂上圓下方,八窗四闥,布政之宮,
在國之陽。上圓法天,下方法地,八窗象八風,四闥法
四時,九室法九州,十二坐法十二月,三十六法三
十六雨,七十二牖法七十二風。

《五祀篇》:祭五祀,所以歲一遍何,順五行也。故春祭
者人所出入,亦春萬物始觸而出也。夏祭者,
火之主,人所以自養也。夏亦火王長養萬物。秋祭門,
門以閉藏自固也。秋亦萬物成熟內備自守也。冬祭
井。井者,水之生藏任地中。冬亦水王萬物伏藏。六月
祭中霤,中霤者,象土在中央也。六月亦土王也。
《巡狩篇》:巡狩所以四時何,當承宗廟,故不踰時也。以
夏之仲月者,同律度當得其中也。二月八月晝夜分,
五月十一月陰陽終。《尚書》曰:二月東巡狩至于岱宗
柴,五月南巡狩至于南嶽,八月西巡狩至于西嶽,十
有一月朔巡狩至于北嶽,所以五歲巡狩。何為太煩
也。過五年為太疏也,因天道時有所生,歲有所成。三
歲一閏,天道小備。五歲再閏,天道大備。故五歲一巡
狩,三年小備。二伯出述職黜陟,一年物有終始。歲有
所成,方伯行國,時有所生,諸侯行邑。

《論衡·雷虛篇》:正月陽動,故正月始雷。五月陽盛,故五
月雷迅。秋冬陽衰,故秋冬雷潛。

《祭意篇》:雩之禮,為民祈穀雨。祈穀,實也。春求實,一歲
再祀。蓋重穀也,春以二月,秋以八月。

《商蟲篇》:夫蟲之生也,必依溫濕,溫濕之氣常在春夏,
秋冬之氣寒而乾燥,蟲未曾生。

《是應篇》:夫蓂草之實也,猶豆之有莢也。春夏未生,其
生必于秋末,冬月隆寒,霜雪霣零,萬物皆枯。儒者敢
謂蓂莢,達冬獨不死乎。如與萬物俱生俱死,莢成而
以秋末,是則季秋獨察莢,春夏冬三時不得案也。
《說文》:卯為春門,萬物已出。酉為秋門,萬物已入。
四民月令,自正月以終季夏,不可伐木,必生蠹蟲。或
曰:其月無壬子日,以上旬伐之,雖春夏不蠹,猶有剖
析開解之害,又犯時令,非急勿伐。十一月伐竹木。
獨斷天子,父事天,母事地,兄事日,姊事月。常以春分
朝日于東門之外,示有所尊,訓民人事,君之道也。秋
分夕月于西門之外,別陰陽之義也。

天子之廟七,諸侯之廟五,皆月祭之。大夫之廟三,四
時祭之,士一廟,上士二廟,亦四時祭之。府史以下及
庶人皆無廟,四時祭于寢也。

五祀之別名,門。秋為少陰,其氣收成。祀之于門。春
為少陽,其氣始出生養。祀之于行。冬為太陰,盛寒
為水。祀之于行。夏為太陽,其氣長養。祀之于
霤。季夏之月,土氣始盛,其祀中霤。

春扈氏農正,趣民耕種。夏扈氏農正,趣民芸除。秋扈
氏農正,趣民收斂。冬扈氏農正,趣民蓋藏。

宗廟所歌,施之別名。思文一章,祀后稷配天之所歌
也。噫嘻一章,春夏祈穀于上帝之所歌也。豐年一章,
蒸嘗秋冬之所歌也。潛一章,季冬薦魚春獻鮪之所
歌也。載芟一章,春籍田祈社稷之所歌也。良耜一章,
秋報社稷之所歌也。

《舊儀》:三公以下月朝,後省。常以六月朔、十月朔旦朝,
後又以盛暑省六月朝,故今獨以為正月十月朔朝
也。

《月令·章句》:天之道,陰陽各有少太。是生四時,少陽為
春,太陽為夏,少陰為秋,太陰為冬。

《徐幹·中論》:名之繫於實也,猶物之繫於時也。生物,春
也。吐華,夏也。布葉,秋也。凋零,冬也。成實斯無為而自
成者也。
《五經通義》:冬至陽動於下,推陰而上之,故寒於上。夏
至陰動於下,推陽而上之,故大熱於上。故易云:日月
運行,一寒一暑。日在牽牛則寒,在東井則暑。牽牛外
宿遠人,故寒。東井內宿近人,故溫也。

《杜預春秋序》:春秋者,魯史記之名也。記事者,必表年
以首。事年有四時,故錯舉以為所記之名也。

《晉書·天文志》:北斗七星在太微北,七政之樞機,陰陽
之元本也。故運乎天中而臨制四方,以建四時而均
五行也。

《抱朴子·用刑篇》:天地之道不徒純仁。故青陽闡陶育
之和,素秋厲肅殺之威。融風扇則枯瘁攄藻,白露零
則繁英彫零。是以品物阜焉,歲功成焉。

《廣譬篇》:明君,賞,猶春雨而無霖淫之失。罰,擬秋霜而
無詭時之嚴。

《郭象翼莊》:聖人之在天下,暖然若陽春之自和,故潤
澤者不謝。凄乎若秋霜之自降,故凋落者不怨。
《宗炳詩序》:恆山風井如瓮,春分後出,秋分後入。
《永嘉記》:永嘉有八輩蠶。一曰蚖珍蠶,三月績。二曰柘
蠶,四月初績。三曰蚖蠶,四月績。四曰愛珍蠶,五月績。
五曰愛蠶,六月末績。六月寒珍蠶,七月績。七曰四出
蠶,九月初績。八曰寒蠶,十月績。凡蠶再熟者,前輩皆
謂之珍。

《名醫別錄》:上品藥性亦能遣疾,但勢力和厚,不為速
攻。歲月常服,必獲大益。病既愈矣。命亦兼中天道仁
育,故曰應天。一百二十種,謂寅卯辰巳之月。法萬物
生榮時也,中品藥性祛患,為速延齡,為緩人懷性情,
故曰應人。一百二十種,謂午未申酉之月,法萬物成
熟時也,下品藥性專主攻擊,不可常服,疾愈即止,地
體收殺,故曰應地。一百二十五,種謂戌亥子丑之月,
法萬物枯藏時也。

《三禮義宗》:歲者,依中氣一周以為一歲,年者依日月
十二會以為一年,中朔大小不齊,故有歲年之異。
天子諸侯宮寢之制,若春氣三月之中居正寢,退息
之時常居東北之寢,三月之末,土王之日,則居中寢。
夏之三月則居東南之寢,秋之三月則居西南之寢,
冬之三月則居西北之寢。此三時後,土王之日,亦各
居中寢,以從時候。

天子九門,法陽九之義,宮門有五,法五行,外門有四,
法四時。

大蜡,盡天地四時之神而祭之,其樂亦盡用四時之
調。

漏刻經,定太陽出沒法,正月出乙入庚方,二八出兔
入雞場,三七發甲入辛地,四六生寅入犬藏,五月生
艮歸乾上,仲冬出巽入坤方,惟有十與十二月出辰
入申,仔細詳。

《關氏易傳》:乾坤之策義,陰陽三五,每一五而變七十
二候,二五而變三十六旬,三五而變二十四氣。
《齊民要術》: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淺。犁欲廉,勞欲再,秋
青者為上。
魏文侯曰:民春以力耕,夏以鏹耘,秋以收斂。

凡春種欲深,宜曳重撻。夏種欲淺,直置自生。春風
冷生遲,不曳撻則根虛。雖生輒死,夏氣熱而生速,曳
撻遇雨必堅其澤,澤多者,或亦不須撻,必欲撻者,
宜須待白背濕,撻令地堅硬。故也。

春伐枯槁,夏取果蓏,秋蓄蔬食,冬伐薪蒸以為民餈。
故先王之政,四海之雲至而修封疆,蝦蟆鳴燕降而
通路除道矣。陰降百泉則修橋梁,昏張中則務種穀,
大火中則種黍菽,虛中即種宿麥,昴星中則收斂蓄
積伐薪木。所以應時修備,富國利民。霜降而樹穀,冰
泮而求穫,欲得食則難矣。

崔寔曰:三月清明節後十日,封生薑。至四月立夏後,
蠶大。食芽生可種之,九月藏茈薑蘘荷,其歲若溫,皆
待十月。生薑謂之茈薑

大小麥皆須五月六月暵地,穬麥非良地則不須種。
八月中戊社前種者為上時,下戊前為中時,八月末
九月初為下時。小麥宜下種,八月上戊社前為上時,
中戊前為中時,下戊前為下時。正月二月勞而鋤之,
三月四月鋒而更鋤。

旱稻用下田,白土勝黑土。凡下田停水處,燥則堅
濕則汙泥,不問秋夏,候水盡地白背時,速耕杷勞頻
煩令熟。二月半種為上時,三月為中時,四月初及半
為下時。

二月三月種者為植禾,四月五月種者為禾,二月
上旬及麻菩楊生種者為上時,三月上旬及清明節
桃始花為中時,四月上旬及棗葉生桑花落為下時,
歲道宜晚者,五月六月初亦得,春種欲深宜曳重撻,
夏種欲淺直置自生。

《劉子·履信篇》:春之德風,風不信則花萼不茂,花萼不
茂則發生之德廢。夏之德炎,炎不信則卉木不長,卉
木不長則長贏之德廢。秋之德雨,雨不信則百穀不
實,百穀不實則收成之德廢。冬之德寒,寒不信則水
土不堅,水土不堅則安靜之德廢。以天地之靈,氣候
不信,四時猶廢。而于人乎。
《賞罰篇》:天以晷數成歲,國以法教為治。晷運于天則
時成于地,法動于上則治成于人。晷之運也,先春後
秋。法之動也,先賞後罰。是以溫風發春,所以動萌華
也。寒露降秋,所以隕茂葉也。明賞有德,所以勸善人
也。顯罰有過,所以禁下奸也。

《文武篇》:盛暑炎蒸必藉涼風,寒交冰結必處溫室,夏
不御氈,非憎惡之,炎有餘也。冬不臥簟,非怨讎之,涼
自足也。不以春日遲遲而羔裀,秋露灑葉而別筍
席。

《誡盈篇》:四時之序,節滿即謝。五行之性,功成必退。故
陽極而陰降,陰極而陽升。日中則昃,月盈則虧。此天
之常道也。

《言苑篇》:陽氣主生物,所樂也。陰氣主殺物,所憾也。故
春葩含日以笑,秋葉泫露如泣。

天無情于生死,則不可以情而憾怨。故暄然而春榮
華者不謝,悽然而秋凋零者不憾。榮凋有命,困遇有
期。故春蕊雖茂假朝露而抽翠,秋葉誠危因微風而
飄零。

《隋書·音樂志》:姑洗為春,蕤賓為夏,南呂為秋,應鐘為
冬,是為四時。

《皇覽迎氣》:四時之樂,唱以角徵商羽。春唱角舞羽翟,
夏唱徵舞鼓,秋唱商舞干戚,冬唱羽舞干戈。
《尚書正義》:一歲三百六十五日有餘,分為十二月,有
二十四氣。一為節氣謂月初也,一為中氣謂月半也。
《毛詩正義》:計春秋漏刻多少正等,而秋言淒淒,春言
遲遲者,陰陽之氣感人不同。張衡《西京賦》云:人在陽
則舒,在陰則慘。然則人遇春暄則四體舒泰,春覺晝
景之稍長,謂日行遲緩。故以遲遲言之。及遇秋景,四
體褊躁,不見日行急促,唯覺寒氣襲人,故以淒淒言
之。淒淒是涼,遲遲是暄也。

《春秋正義》序:四時序則玉燭調于上,三才協則寶命
昌于下。

《舊唐書·百官志》:門下省起居郎掌起居。注錄天子之
言,動法度以修記事之史,凡記事之制以事繫,日以
日繫,月以月繫,時以時繫,年必書。其朔日甲乙以紀
曆數。

《元女房中經》:王相日,春甲乙,夏丙丁,秋庚辛,冬壬癸。
《朝野僉載》:春雨甲子,赤地千里。夏雨甲子,乘船入市。
秋雨甲子,禾頭生耳。冬雨甲子,牛羊凍死。

《通典》:周制,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其訓曰:三歲而小考,
其功也,小考者,正職而行事也。九歲而大考,有功也。
大考者,黜無職而賞有功也。

《唐國史補》:德宗建中元年,貶御史中丞元令柔,二年
貶御史中丞袁高,三年貶御史中丞嚴郢,四年貶御
史中丞楊項。皆四月晦。談者為異。及元和,擒劉闢、李
錡、吳元濟,行大刑者,皆十一月朔,豈偶然哉。

江淮船泝流而上,常待東北風,謂之信風。七八月有
上信風。三月有鳥信風。五月有麥信風。

《元包運蓍篇》:混茫既判,天地闢矣。天地既闢,三統分
矣。三統既分,四時序矣。四時既序,閏斯生矣。正閏相
生,數無窮矣。

《遁甲書》:陽遁九局,陰遁九局。自冬至以後,用陽遁。夏
至以後,用陰遁。

《望氣經》:四時無言,以寒暑變節。

二分二至必占雲氣,黃雲如覆車,五穀大熟,青雲致
蟲,白雲致盜,烏黑雲多水,赤雲有火。

《續物志》:正月勿食生蔥,三月勿食小蒜,四月勿食
大蒜,五月勿食薤,六月七月勿食茱萸,成血痢。八九
月勿食薑並肝心肺,十月勿食椒,十一月十二月勿
食戴甲之物並脾胃。

《三禮圖》:龜以上春灼後左,夏灼前左,秋灼前右,冬灼
後右。

《宋史·禮志》:九宮定位,設祭以四孟,隨歲改位行棋,謂
之飛位。

《皇極經世·觀物內篇》:三皇之世如春,五帝之世如夏,
三王之世如秋,五霸之世如冬。如春,溫如也。如夏,燠
如也。如秋,淒如也。如冬,冽如也。

春夏秋冬者,昊天之時也。易書詩春秋者,聖人之經
也。天時不差則歲功成矣,聖經不忒則君德成矣。
天時聖經,其道一也。歲功君德由此而成矣。

元之元,以春行春之時也。元之會,以春行夏之時也。
元之運,以春行秋之時也。元之世,以春行冬之時也。
會之元,以夏行春之時也。會之會,以夏行夏之時也。
會之運,以夏行秋之時也。會之世,以夏行冬之時也。
運之元,以秋行春之時也。運之會,以秋行夏之時也。
運之運,以秋行秋之時也。運之世,以秋行冬之時也。
世之元,以冬行春之時也。世之會,以冬行夏之時也。
世之運,以冬行秋之時也。世之世,以冬行冬之時也。
春夏秋冬,一歲之運其變如此,在天運亦然,不過
乎陰陽消長而已。

《觀物外篇》:陽爻晝數也。陰爻夜數也。天地相銜,陰陽
相交。故書夜相離,剛柔相錯。春夏陽也,故晝數多,夜
數少。秋冬陰也,故晝數少,夜數多。

夏則日隨斗而北,冬則日隨斗而南。故天地交而寒
暑和,寒暑和而物乃生也。

元者,春也,仁也。春者,時之始。仁者,德之長。時則未盛
而德足以長人。故言德而不言時。亨者,夏也,禮也。夏
者,時之盛。禮者,德之文。盛則必衰而文不足救之。故
言時而不言德。利者,秋也,義也。秋者,時之成。義者,德
之方。萬物方成而獲利,義者不通於利。故言時而不
言德也。貞者,冬也,智也。冬者,時之末。智者,德之衰。正
則吉,不正則凶。故言德而不言時也。

干者,幹之義,陽也。支者,枝之義,陰也。干十而支十二,
是陽數中有陰,陰數中有陽也。乙丁己辛癸,陽數
中有陰也,子寅辰午申戌,陰數中有陽也。

冬至之後為呼,夏至之後為吸,此天地一歲之呼吸
也。

《漁樵問答》:漁者謂樵者曰:春為陽始,夏為陽極,秋為
陰始,冬為陰極。陽始則溫,陽極則熱,陰始則涼,陰極
則寒。溫則生物,熱則長物,涼則收物,寒則殺物。皆一
氣其別而為四焉,其生萬物也,亦然。

《邵子》曰:冬至之子,中陰之極。春分之卯,中陽之中。夏
至之午,中陽之極。秋分之酉,中陰之中。凡三百六十
中。分之則一百八十,此二至二分相去之數也。
潛虛行圖:餘,終也。天過其度,日之餘也。朔不滿氣,月
之餘也。日不復次,歲之餘也。

日息於夜,月息於晦,鳥獸息於蟄,草木息於根,為此
者誰。曰:天地,天地猶有所息,而於人乎。
嬾真子錄:世言五角六張,此古語也。嘗記開元中有
人,忘其姓名。獻俳文於明皇,其略云:說甚三皇五帝,
不如來告三郎。既是千年一遇,且莫五角六張。三郎
即明皇也。明皇兄弟六人,一人早亡,故明皇為太子。
時號五王宅,寧王薛王明皇兄也,申王岐王明皇弟
也,故謂之三郎。五角六張謂五日遇角宿,六日遇張
宿。此兩日作事多不成。然一年之中不過三四日,紹
典癸丑歲只三日。四月五日角,七月二十六日張,十
月二十五日角,他皆倣此。

今之僧尼戒牒云:知月黑白大小及結解。夏之制皆
五印度之法也。中國以月晦為一月而天竺以月滿
為一月。唐《西域記》云:月生至滿謂之白月,月虧至晦
謂之黑月。又其十二月所建各以所直,二十八宿名
之如中國建寅之類是也。故夏三月,自四月十六日
至五月十五日,謂之額沙茶月,即鬼宿名也。自五月
十六日至六月十五日謂之室羅伐挐月,即柳星名
也。自六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謂之婆達羅缽陀
月,即翼星名也。黑月或十四日或十五日,月有大小
故也。故中國節氣與印度遞爭半月,中國以二十九
日為小盡,印度以十四日為小盡,中國之十六日乃
印度之初一日也,然結夏之制宜,如西域記用四月
十五日乃屬道瑟吒月,乃印度四月盡日也,僕因讀
藏經,故謾錄出之。

《雲笈七籤》:麒麟生於火,遊於土。春鳴曰歸禾,夏鳴曰
扶幼,秋鳴曰養信。

凡服氣皆取子後午前者。春氣行於經絡,夏氣行於
肌肉,秋氣行於皮膚,冬氣行於骨髓。

《夢溪筆談》:子丑至於戌亥謂之十二辰者,一歲。日月
十二會於東方蒼龍角亢之舍。起於辰,故於所首者
名之。

《老學菴筆記》:今人謂後三日為外後日,意其俗語耳。
偶讀唐逸史裴老傳乃有此語。裴,大曆中人也,則此
語亦久矣。

演繁露旬之外日為遠日。

《搜采異聞錄》:十五夜為半月,兩半月為一月。三月為
一時,兩時為一行,兩行為一季,二年半為一雙。此由
閏故,以閏月兼本月,此謂月雙。非閏雙也,以五年再
閏為閏雙。

曆家以雨水為正月中氣,驚蟄為二月節,清明為三
月節,穀雨為三月中氣。而漢世之初仍用秦所用。驚
蟄在雨水之前,穀雨在清明之前,至於太初始正之
云。

《路史》:五月旱暵,人知為暑也,而陰實生之。十月冰霰,
人知為寒也,而陽實始之。

《事物紀》:原伏羲初置元日,神農初置臘節,軒轅初置
二社,巫咸初置除夕節,周公初置上巳,秦德公初置
伏日,晉平公初置中秋,齊景公初置重陽端午,楚懷
王初置七夕,秦始皇初置寒食,漢武帝初置三元,東
方朔初置人日。

《農書》:正月種麻枲,二月種粟脂麻,有早晚二種。三月
種早麻,四月種豆,五月中旬種晚麻,七夕以後種萊
菔菘芥,八月社前即可種麥經,兩社即倍收而堅好。
如此則種之有次第,所謂順天之時也。

《雲麓漫抄》:釋氏智論云:天帝釋以大寶鏡照四大神
洲,察人善惡。正、五、九月照南贍部洲。二、六、十月則照
東。三、七、十一月則照西。四、八、十二月則照北。唐太宗
崇其教,故正五九月禁食葷,百官不支羊錢,迄今不
改。陰陽家襲其說,不知其義。乃曰:臣下屬商,本朝以
火德,故臣下避之。其法始於唐,唐以土德。豈亦有所
避耶。

《西溪叢語》:謝惠連云:漾舟陶嘉月,王褒九懷云,陶嘉
月兮總駕。王逸云及吉時也。

《玉海》:鄭康成曰:自正月盡四月為歲之朝,自五月盡
八月為歲之中,自九月至十二月為歲之夕。

《臆乘左傳》:成公九年,云:浹辰之間,楚克其三都,辰指
十二辰,自子至亥也。《周禮天官》云:浹日而斂之以甲,
至甲為浹日,凡十一日也。

《齊東野語》:俗以每月初五、十四、二十三日為月忌,凡
事必避之,其說不經。後見衛道夫云問,前輩云說此
三日即河圖數之,中宮五數耳,五為君象,故民庶不
可用。

《癸辛雜識》:周歲十二月平分四時,或欲以二、三月為
春,四、五、六、七月為夏,以八、九月為秋,十、十一、十二並
來年正月為冬。何以言之。春生正月物未生,夏暑七
月暑未退,秋涼九月與八月同,冬寒正月與十二月
同故也。此說但據寒溫而言,非謂氣候也,亦自有理。
余則欲以二三四月為春,五六七月為夏,八九十月
為秋,十一十二來年正月為冬。如此始得寒溫之正
耳。

《蠡海集·天文類》:春之風自下而升上,夏之風橫行于
空中。即紙鳶以觀之,春則能起,交夏則不能起矣。秋
之風自上而下降,木葉因之而隕落。冬之風著土而
行,是以吼地而生寒也。

《人身類》:人之身隨二氣以相感。冬之日坎用事,陽在
內,喜嗜熱物滋其陽也。夏之日離用事,陰在內,喜嗜
冷物益其陰也。各從其類耳。

《庶物類》:春之花至殘而飄零,得敷暢之氣焉。秋之花
至殘而萎損,得收斂之氣焉。

《曆數類》:百刻之說,眾義紛紛莫有定論。惟一說類優,
以為每刻得六十分,百刻共得六千分,散於十二時。
該五百分如此,則一時占八刻零二十分,將八刻截
作初正,各四刻卻將二十分零數分作初。初正初微
刻各一十分也。又趙緣督一說,將十二時各分八刻,
計刻九十六刻,為大刻。卻將餘四刻每刻分作六十
分四,刻作二百四十分。每一時中又得二十分為小
刻,如此則一時之中得八大刻,復有二十分小刻。截
作初,初正初各得一十分為微刻也。其他或以子午
二時各得十刻者,或以子午卯酉各得九刻者,或以
夜子時得四刻者,皆非也。然夜子時之說,只是在夜
半之前,故稱夜子正。如冬至為,起曆之端而居中氣。
其前亦係十一月也,是以夜子正在亥時之後,故只
有初刻而無正刻,子時卻只有正刻而無初刻。其意
可見也。

《星術》:天盤十二宮共百歲零六月,因詳論數用一二
三四五以為水火木金土之生,總為十有五焉。九宮
之位縱橫皆十五,為生物之大數歟。是則十二宮俱
函十五之生數也。以日配之,共成一百八十日,是為
半年矣。天盤不分,男女同用,男數八女數七,共成
十五。男迎女送,男子十六精通,女子十四經行,方始
成人。

術家又一說:既不用四墓,則五行之中,土氣遂絕。土
其可絕乎。蓋正用四墓爾。春二月木墓未,夏五月火
墓戌,秋八月金墓丑,冬十一月水墓辰,乃四行休墓
于四季,為德也。是以古今術家兼取用之,亥月用
乙,未月用申,則卯月必用未。不用申無疑矣。

《氣候類》:春之氣自下而升,故春色先於曠野。秋之氣
自上而降,故秋色先於高林。

月為陰主乎水,日為陽主乎氣。月行至于子午之位
則極盛,故潮汐生焉。日行至于子午之位則極盛,故
寒暑甚焉。夏為陽夏之日,午為酷暑。冬為陰冬之夜,
半為嚴寒。

春夏之氣飛騰,物因之而變化者亦然,青蟲化為蝴
蝶,水蟲化為蜻蜓之類是也。秋冬之氣降潛,物因之
而變化者亦然,雀入大水為蛤,雉入大水為蜃之類
是也。

九天九地之說,蓋以氣之升降而言。自春分,氣升於
天,九十日而極,為夏至矣。故曰九天。自秋分氣降於
地,九十日而極,為冬至矣。故曰九地。是以二至為升
降始終之極位。

或問曰:三春九夏之說。又曰:三冬九秋者何。答曰:易
於東北為陽,西南為陰。故有三冬三春九秋九夏。三
為陽始,九為陽終。始為陽中之陽,終為陽中之陰,故
也。仍有三秋之說者,春為陽始,秋為陰始。所以始皆
稱陽數,至於冬則不稱九,夏則不稱三也。

三建雖曰:天開于子,地闢于丑,人生于寅。然卻但以
冬至為一建,小寒為二建,大寒為三建也。何以知其
然也。蓋造曆始于冬至,察天氣也。候花信之風,始于
小寒,察地氣也。辯人身之氣,始于大寒,以厥陰為首
察人氣也。豈非三建之氣只在于立春之前也歟。
《鬼神類》:或謂神明果有降誕乎。以義起者也。蓋推擴
則可以通。玉帝生于正月初九日者,陽數始于一而
極于九,原始要終也。元帝生于三月三日,一生二二
生三,三生萬物,水之氣,天一至三而始盛也。東嶽生
于三月二十八日者,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含兩儀之
氣于其中也。二十八日四七也,四七乃少陽位也。九
天生於六月二十四日,六為陰數,四六二十四,老陰
之策也,老陰變少陽,故應于雷神焉。

《老氏之言》:交梨者,蓋梨乃春花秋熟,外蒼內白。雖雪
梨亦微蒼,故曰交梨。有金木交互之義。

鼠璞《月令之書》:自大撓作甲子占斗,所建伶倫。制十
二律以節四時之度。堯命羲和敬授人時,分四仲以
定中星。析因夷隩驗之於人。孳尾希革毛毨氄毛占
之於鳥獸。東作南訛西成朔,易應之於事,終之以允
釐。百工庶績咸熙。此夏時之所由起。夏小正之書,辭
簡理明,固巳備月令之體。周以農開國,猶以時令為
先務,大概具見七月。

今俗人食三長月素。按釋氏智論天帝,釋以大寶鏡
照四大神洲,每月一移,察人善惡。正五九月照南贍
部洲,唐人於此三月不行死刑。曰:三長月節鎮因戒
屠宰,不上官,是以天帝釋為可欺也,妄誕可笑。然月
令於孟春,言無傷胎卵,毋聚大眾。不可稱兵於仲夏。
言君子齋戒必掩身,毋躁薄滋味,節嗜慾靜事。毋刑
於季秋,言命眾百官無不務內,以會天地之藏,無有
宣出,豈時令當然耶。

《清波雜志》:正五九,仕宦者不交印。俗忌牢不可破。初
不知為。藩鎮開府,犒勞將佐宰,殺物命設,恐傷物命,
固然。何獨此三月,豈以浮屠氏謂:此九十日為齋素
月耶。不經之甚。御肇除擢,無非日下供職,何嘗問日
辰利不利。或曰曆日上所書,黃道假也。君命到門,真
黃道也。

《元史曆志》:推五行用事,各以四立之節,為春木夏火
秋金冬水。首用事日以土王。策減四季中氣,各得其
季,土始用事日。

《輟耕錄》:求節氣歌曰:驚蟄五時二刻求,清明十時四
刻流,立夏一日三時六,芒種一日九時周,小暑二日
二時二,立秋二日七時四,白露三日零六刻,寒露三
日六時至,立冬三日十一二,大雪四日四時四,小寒
四日九時六,五日三時交新歲。節遇子時加一日,此
為捷法君須記。

又一年,約法云:一周年三百六十五日零三時,一月
節三十日零五時二刻,半月一氣十五日零二時五
刻。

《丹鉛總錄》:鑽燧改火,四時而五物焉。朱子謂:夏火太
盛,故再取,此意料之言耳。先王取火,法五行也。春行
為木,榆柳色青以象木也。木生火,夏行為火,棗杏色
赤以象火也。火生土,季夏行為土,桑柘色黃以象土
也。土生金,秋行為金,槐檀色白以象金也。金生水,冬
行為水,柞楢色元以象水也。四時平分而夏乃有二
焉,何也。土位在中宮而寄王于四時。季夏者,土之中
位,故月令于仲夏之後,列中央土。素問謂之長夏,是
其說也。統之則為四時,分之則為五行,五行各七十
二日。土分王于四時之末,各分十八日,合之亦七十
二日。總五行之七十二日,合三百六十而成一歲也。
《楊升菴集》:春夏秋冬,堯典之四時也。曲臺禮及唐六
典,有五時之衣,則以木火金水分七十二日。土無定
位,各寄四時之末十八日,而中位在夏末秋初。素問
謂之長夏,周禮改火,季夏取桑柘之火,是五時也。
郎仁寶瑛云:春之風自下而升上,紙鳶因之以起。夏
之風橫行空中,故樹杪多風聲。秋之風自上而下,木
葉因之以隕。冬之風著土而行,是以吼地而生寒。驗
之良是。按春曰條風,言風所拂津葉潤莖,噓枯吹生。
《易》曰:潤之以風雨。是風亦有潤。《楚辭》:光風轉蕙汎崇
蘭。謂之光者,草木遇之而有光也。夏之風惟在半空,
故樹杪有聲而暑氣不解。至秋涼風至,則自上而下
矣。冬之風觱發吼地而生寒。諺曰:三九二十七,籬頭
吹觱篥,最有證。

重為春神,曰:勾芒。黎為夏神,曰:祝融。勾龍為中央神,
曰:后土。該為秋神,曰:蓐收。修與熙為冬神,曰:元冥。春
夏中央秋之神,皆一人。而冬獨有二者,蓋冬於方為
朔,於卦為習坎,於腎有左右,於器有權衡,於物有龜
蛇,於色有元黑,則官有修熙宜矣。六壬家甲乙,青龍
丙丁,朱雀戊己,勾陳庚辛,白虎壬癸,螣蛇元武。亦此
理也。在易元亨利貞。元大也,亨通也,利宜也,貞正而
固也。貞亦兩德。太元準易,罔蒙直酋冥以配元亨利
貞,而冬亦兼酋冥。

《汲古叢語》:分至啟閉,順四時而成八節也。以其得陰
陽之中,謂之分。以其當寒暑之極,謂之至。以其生長,
謂之啟。以其收藏,謂之閉。然則四孟啟閉者,陰陽闔
闢之初。二至二分者,陰陽老少之變也。

《偃曝餘談》:吾鄉泖湖金澤寺,傍多蒪其名,隨時各異。
四月曰雉尾蒪,七八月以前曰絲蒪,秋末冬初曰塊
蒪,冬為豬蒪,又為龜蒪。

《賞心樂事》:正月歲節,家宴。立春日,春盤。人日,煎餅。會
玉照堂賞梅。天街觀燈,諸館賞燈,叢奎閤山茶,湖山
尋梅,攬月橋看新柳,安閒堂掃雪。

二月現樂堂,瑞香。社日,社飯。玉照堂西緗梅,南湖挑
菜。玉照堂東紅梅,餐霞軒櫻桃花,杏花莊杏花。南湖
泛舟,群仙繪幅,樓前後毬,一作樓前打毬綺互亭千葉茶花,
馬塍看花。

三月生朝家宴,曲水流觴,花院月,丹花院,桃柳寒食,
郊遊蒼寒。堂西緋碧桃,滿霜亭北棣棠,碧宇觀筍,芳
草亭觀草,春堂牡丹芍藥,宜雨亭千葉海棠,艷香
館林檎,花院紫牡丹,宜雨亭北黃薔薇,現樂堂大花
一作大茶花,院賞煮酒,瀛巒勝處,山花經寮,茶群仙繪
幅樓芍藥。

四月初八日,亦菴早齋,南湖放生,食糕糜,芳草亭
草,芙蓉池新荷,蕊珠洞茶。蘼滿霜亭菊花,玉照堂青
梅艷,香館長春花安閒。堂紫笑群仙,繪幅樓前玫瑰。
餐霞軒櫻桃,詩禪堂盤子山丹花,南湖雜花鷗,渚亭
五色罌粟花。

五月清夏,堂觀魚聽,鶯亭摘瓜,安閒堂解粽重午節。
泛蒲煙波觀碧蘆。夏至日,鵝臠南湖,萱花綺互,亭火
一作大笑花。水北書院采蘋,鷗渚亭五色蜀葵。清夏堂
楊梅,叢奎閤前榴花,艷香館蜜林檎,摘星軒枇杷。
六月現樂,堂南白酒,樓下避暑,蒼寒堂後碧蓮,碧宇
竹林避暑,芙蓉池賞荷花,約齋夏菊清,夏堂新荔枝,
霞用食桃。

七月叢奎閤前乞巧,餐霞軒五色鳳仙花,立秋日,秋
葉玉照堂玉簪,西湖荷花,南湖觀魚,應鉉齋東葡萄。
霞川水葒,珍林剝棗。

八月湖山尋桂,現樂亭秋花,社日糕會眾。妙峰山木,
犀霞川野菊,綺互亭千葉木犀,浙江觀潮。群仙繪幅
樓觀月。桂隱攀桂,杏花莊雞冠黃葵。

九月重九登城把萸,把菊亭采菊,蘇堤看芙蓉,珍林
嘗時果,景全軒金橘,芙蓉池三色拒霜,杏花莊篘新
酒。

十月現樂堂煖爐,滿霜亭蜜橘,煙波觀買市,賞小春
花。杏花莊挑薺,詩禪堂試香。

十一月摘星軒枇杷花,冬至節,餛飩味空亭,臘梅蒼
寒堂南,天竺花院水仙。群仙繪幅樓觀雪。

十二月綺互亭檀香臘梅,天街閣市。南湖賞雪,安閒
堂試燈。湖山探梅,花院蘭花。瀛巒勝處觀雪,二十四
夜餳果食。玉照堂看早梅,除夜守歲。

《缾史月表》:正月花盟主梅花,寶珠茶花,客卿山茶,鐵
幹海棠花,使令瑞香,報春木瓜。

二月花盟主西府海棠,玉蘭緋桃花,客卿繡毬花,杏
花,花使令,寶相花種,田紅木,桃李花,月季花,剪春羅,
三月花盟主牡丹,滇茶蘭花碧桃花,客卿川鵑梨花,
木香紫荊花,使令木筆花,薔薇謝,豹丁香,七姊妹,郁
李長春。

四月花盟主芍藥,薝蔔,夜合花,客卿石嚴,罌粟,玫瑰,
花使令刺牡丹,粉團龍爪,垂絲海棠,虞美人,楝樹花。
五月花盟主石榴,番萱,夾竹桃,花客卿蜀葵,樂陽花。
午時紅花使令用荔枝,梔子花,火石榴,孩兒菊,一丈
紅,石竹花。

六月花盟主蓮花,玉簪茉莉花,客卿百合,山丹,山礬,
水木犀,花使令錦葵,錦燈,籠長,雞冠,仙人掌,赬桐,鳳
仙花。

七月花盟主紫薇,蕙花,客卿秋海棠,重臺,朱槿。花使
令波斯菊,水木香,矮雞冠,向日葵。

八月花盟主丹桂,木犀,芙蓉花,客卿寶頭雞冠,楊妃
槿,花使令水紅花,剪秋羅,秋牡丹,山查花。

九月花盟主菊花,花客卿月桂花,使令老來紅,葉下
紅。

十月花盟主白寶珠茶,梅花,客卿山茶花,甘菊花,花
使令野菊,寒菊,芭蕉花。

十一月花盟主紅梅,花客卿楊妃茶花,使令金盞花。
十二月花盟主臘梅,獨頭蘭花,客卿茗花,漳茶花,使
令枇杷花。

春花小友,茨菰,藍綿。

夏花小友,菖蒲,紫蘭,艾水,蔥茴香。

秋花小友,挺翠,金線草,虎茨,觀音草。

冬花小友,風蘭,天茄,金豆,金柑,金橘。

花曆花有開落涼燠,不可無曆。祕集月令,頻與時舛,予更輯之以代。挈壺之位數自記紅,誰謂山中
無曆日也

正月蕙蘭芳瑞香烈,櫻桃始葩,徑草綠。望春初,放百
花萌動。

二月桃夭,玉蘭解,紫荊繁,杏花飾其靨,梨花溶,李能
白。

三月薔薇蔓,木筆書,空棣萼靴韡,楊入大水為萍,海
棠睡,繡毬落。

四月牡丹主,芍藥相,于階罌粟滿,木香上升,杜鵑歸,
荼蘪香夢。

五月榴花照眼,萱北鄉夜合始交,薝葡有香,錦葵開,
山丹赬。

六月桐花馥,菡萏為蓮,茉莉來賓,凌霄結,鳳仙降于
庭,雞冠環
七月葵傾赤玉簪,搔頭紫薇浸月,木槿朝榮,蓼花紅,
菱花乃實。

八月槐花黃,桂香飄,斷腸始嬌,白蘋開,金錢夜落,丁
香紫。

九月菊有英,芙蓉冷,漢宮秋。老芰荷化為衣,橙橘登
山藥乳。

十月木葉脫,芳草化為薪苔。枯蘆始荻,朝菌歇,花藏
不見。

十一月蕉花紅,枇杷蕊,松柏秀,蜂蝶蟄。剪綵時行花,
信風至。

十二月臘梅坼,茗花發,水仙負冰,梅香綻,山茶灼雪,
花六出。

《草花譜》:剪秋羅,花有五種,春夏秋冬,羅以時名也。春
夏二羅色黃紅不佳。獨秋冬紅深色美,亦在春時分
種。喜肥則茂,又有一種色金黃美甚。

四季花,花小葉細色白。午開子落,自三月開至九月。
其枝葉搗汁,可治跌扑。

清閒供四時歡:春時晨起,點梅花湯,課奚奴灑掃護。
階苔禺中,取薔薇露浣手。薰玉蕤香,讀赤文綠字書。
晌午採筍蕨供胡麻,汲泉試新茗,午後乘款段馬執。
剪水鞭,攜斗酒。雙柑往聽,黃鸝日晡,坐柳風前。裂五
色箋集,錦囊佳句,薄暮遶徑,灌花種魚。

夏時晨起,芰荷為衣,傍花枝吸露潤肺。禺中披古圖
畫,展法帖。臨池晌午脫巾,石壁據匡,床談齊諧山海,
倦則取左宮枕,爛遊華胥國。午後刳椰子杯,浮瓜沉
李,搗蓮花,飲碧芳酒。日晡浴罷,硃砂溫泉,掉小舟垂
釣于古藤曲水邊,薄暮籜冠,蒲扇立層岡,看火雲變
現。

秋時晨起,下帷撿牙籤,挹露研硃點校。禺中操琴調
鶴,玩金石鼎彝。晌午用蓮房洗硯,理茶具,拭梧竹。午
後戴白接,著隱士衫,望紅樹葉落,得句題其上。日
晡持蟹螯,鱸鱠酌海川螺,試新釀,醉弄洞簫數聲。薄
暮倚柴扉,聽樵歌牧唱,焚拜月香壅菊。

冬時晨起,飲醇醪,負暄盥櫛。禺中置氈褥巿烏薪,會
名士作黑金社。晌午挾筴理舊稿,看晷影移,階濯足。
午後攜都統籠,向古松懸崖間,敲冰煮建茗。日晡布
衣皮帽裝,嘶風策蹇驢,問寒梅消息。薄暮圍爐促
膝煨芋,魁說無上妙偈,談術。
《月令演》:正月天臘,歲旦油卜。人日金吾弛夜十五,耗磨日,十六
買兩夜燈,十七十八補天穿,十九送窮。二十九
二月獻生子,朔日踏青,二日芳春節,八日祭馬祖,剛日治聾酒,
社日撲蝶會。十五

三月祓禊,上巳流觴,三日摸石遊, 禁煙,寒食賜新火,清明
春。下旬

四月飲酎上旬龍華會,八日菖蒲誕,十四櫻筍廚,十五結夏
浣花潭。十九

五月地臘,五日皓露曲, 竹醉,十三天地合,十六祓祭,夏至
龍。晦日

六月避伏,三日天貺節,六日薦麥瓜,初伏碧筒勸,中伏竹篠飲,

蓮誕。二十四

七月貙劉,立秋曝腹書,七日鵲橋,七夕巧宴,八日盂蘭盆,十五
鬼燈節。十八

八月五明囊,朔日圍棋局,四日廣陵濤,八日天灸,十日梯月,十五
牡丹誕。十五

九月皇極日,五日息日,七日題糕,九日小重陽,十日菊花節,
御溝紅葉。

十月秦歲首,朔日儲穀, 煖爐會, 小春, 下元,十五
司寒。亥日

十一月懸土炭,至前三日迎長,至前一日添宮線,至日妓圍, 黑
金社, 天竺至節。十六

十二月細腰鼓,八日星迴節,十六二十四送寒,下旬驅儺,
歲除賣癡獃。除夕

林下盟徐勉曰:冬日之陰,夏日之陽,良辰美景,負杖
躡履,逍遙自樂,臨池觀魚,披林聽鳥,濁酒一杯,彈琴
一曲,求數刻之樂。庶幾居常以待終。

《農說》:農家者,有云冬耕宜早,春耕宜遲。云早其在冬
至之前,云遲其在春分之後。冬至前者,地中陽氣未
生也。春分後者,陽氣半於土之上下也。其意皆在陽
榮陰衛,欲使微陽之氣不洩,求其壯盛而已。
諸陽謂自復以至夬也。復,十一月之卦也。夬,三月之
卦也。十二月為臨,正月為泰,二月為大壯。復自坤中
來,一陽始生成。位於冬至,至泰而開,開而壯,壯而夬。
四月復全乎乾矣。諸陰謂自姤以至剝也。姤,五月之
卦也。剝,九月之卦也。六月為遯,七月為否,八月為觀。
姤自乾中來,一陰始生成。位於夏至,至否而塞,塞而
觀,觀而剝,十月復全乎坤矣。

春秋二分晝夜相半,氣之平也。春分後,晝漸永,日在
地下之刻少。秋分後夜漸永,日在地下之刻多。陰陽
消長,繫於是矣。

陰陽列於四時,早晚見於節候,歲氣繫於日星。期三
百有六旬有六日也。日窮於次,月離於紀,星回於天,
此一歲之終也。日行速而月行遲,故有餘日,而以閏
月收之。天行健而日月不能及,故有歲差。而以六十
年約之。一歲之中,春而夏,夏而秋,秋而冬,四時順布
也。四時有八節,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
冬至也。冬至以後,陽漸長,立春陽之出也。春分陽之
中也。立夏得陽三之二,至夏至而極矣。夏至以後,陰
漸長。立秋陰之出也,秋分陰之中也,立冬得陰三之
二,至冬至而極矣。堯命羲和,日中星鳥以殷。仲春日
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虛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
正。仲冬不詳。其餘者以一中一極,前後測之耳。冬至
一陽生,主生主長。夏至一陰生,主殺主成。故曰:生者
陽也,成者陰也。含雖未見,其生達。雖未見,其殺而幾
已在矣。

《海槎餘錄》:海南地多燠少寒,木葉冬夏常青,然凋謝
則寓於四時。不似中州之有秋冬也。天時亦然。四時
晴冽則穿單衣,陰晦則急添單衣幾層。諺曰:四時皆
是夏,一雨便成秋。

《王氏彙苑》:四時和,謂之通正。

人稟五行,動止有則,四時轉續,變于所極。

《日知錄》:三正之名,見于甘誓。蘇氏以為自舜以前,必
有以建子建丑為正者。其來尚矣。微子之命曰:統承
先王,脩其禮物,則知杞用夏正,宋用殷正,若朝覲會
同,則用周之正朔。其于本國,自用其先王之正朔也。
獨是晉為姬姓之國,而用夏正,則不可解。

三正之所以異者,疑古之分國,各有所受。故公劉當夏后之世。而一之日二之日已用建子為紀。晉之用寅,其亦承唐人之舊與。

天之行謂之歲,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歲二月,東巡
狩是也。人之行謂之年。書維呂命王享國百年。左傳
季隗曰:我二十五年矣。僖公二十三年絳縣人有與疑年,使
之年。師曠曰:七十三年矣。襄公三十年于是昭公十九年
矣。襄公三十一年史記蓋太公之卒百有餘年是也。今人多
謂年為歲。

《周禮·太史注中數》曰:歲,朔數曰年。自今年冬至至明
年冬至,歲也。自今年正月朔至明年正月朔,年也。
古人但曰:年幾何不言歲也。自太史公始變之,秦始
《皇本紀》曰:年十三歲,今人以歲初之日而增年,古人
以歲盡之日而後增之。《史記·倉公傳》:臣意,年盡三年,
年三十九歲也。

唐朝新格以正五九月為忌月,今人相沿以為不宜。
上任考《唐書》:武德二年,正月甲子,詔自今,正月五月
九月不得行刑,禁屠殺。詔曰:釋典微妙,淨業始于慈
悲。道教沖虛,至德去其殘殺。四時之禁,無伐麛卵,三
驅之化,不取前禽。蓋欲敦崇仁惠,蕃衍庶物。立政經
邦,咸率茲道。朕祗應靈命,撫遂群生,言念亭育,無忘
鑒寐。殷帝去網庶踵,前修齊王,捨牛實符。本志自今
以後,每年正月五月九月及每月十齋日並,不得行
刑,所在公私,宜斷屠殺。 白居易《在杭州》詩曰:仲夏
齋戒月,三旬斷腥羶。

《雲麓漫抄》曰:釋氏智論云:天帝釋以大寶鏡,照四大
神洲。每月一移,察人善惡。正五九月照南贍部洲,唐
太宗崇其教,故正五九月不食葷,百官不支羊錢,其
後因此遂不上官。《菽園雜記》謂:新官上任,應祭告神
祇,必須宰殺。故忌之也。愚按正五九月不上任,自是
五行家言不緣屠宰,其傳已久。亦不始于唐時。《南齊
書·張融傳》:攝祠部倉部,二曹倉曹以正月,俗人所忌。
太倉為可開不,融議不宜。拘束小忌。《北齊書·宋景業
傳》:顯祖將受魏禪,或曰陰陽書五月不可入官,犯之
終于其位。景業曰:王為天子,無復下期,豈得不終于
其位乎。顯祖大悅。

《南史·王鎮惡傳》:鎮惡以五月五日生,其祖猛曰:昔孟嘗君以惡月生而相齊。是以五月為惡月。

又考《左傳》鄭厲公復公父定叔之位,使以十月入。曰:
良月也,就盈數焉。而顏師古註漢書,李廣數奇以為
命隻不耦。

段會宗傳亦足以復鴈門之踦。應劭曰:踦隻也。會宗從沛郡下為,鴈門又坐法,免為踦隻不耦也。霍去病傳諸宿將常留落不耦。

是則以雙月為良,隻月為忌。喜耦憎奇,古人已有之
矣。

後漢書桓譚傳言卜數隻偶之類,蓋古已有此術。遼史正旦日上于窗間,擲米團得隻數,為不利。

《冊府元龜》:德宗貞元十五年九月乙巳,詔自今,二月
一日九月九日,每節前放開屠一日。

唐人正五九月齊戒,不禁閏月。白居易有《閏九月九
日獨飲》詩云:自從九月持齋戒,不醉重陽十五年。是
閏九月可以飲酒也。

《冊府元龜》載:唐開元二十二年十月,敕曰:道家三元,
誠有科誡朕,嘗精意禱亦久矣,而初未蒙福,念不在
茲。今月十四日十五日,是下元齋日,都內人應有屠
殺,令河南尹李適之句當總與贖取,其百司諸廚日
有肉料亦責數奏來,並百姓間是日並停宰殺漁獵
等,兼肉料食。自今以後,兩都及天下諸州,每年正月
七月十月元日起,十三至十五兼宜禁斷。又舊唐書
武宗紀會昌四年,春正月乙酉朔,敕齋月斷屠,出于
釋氏,國家創業,猶近梁隋,卿相大臣,或沿茲弊。鼓刀
者既獲厚利。糾察者,潛受請求。正以萬物生植之初,
宜斷三日,列聖忌斷一日,仍准。開元二十二年,敕三
元日各斷三日,餘月不禁。此則道家之說,乃正七十
月而非正五九月。又與武德二年之語不同。

《後漢書·南匈奴傳》:匈奴俗歲有三龍祠,常以正月五
月九月戊日祭天神,此與三長月同。

古無以一日分為十二時之說。洪範言歲月日不言
時。周禮馮相氏掌十有二歲,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
日二十有八星之位。不言時。屈子自序其生年月日,
不及時。呂才祿命書亦止言年月日,不及時。

李虛中以人生年月日所直支干,推人禍福生死。百不失一。初不用時也。自宋而後,乃並其時參合之,謂之八字。見謝肇淛五雜俎 後周蘇綽作大誥曰:王省惟歲,卿士惟月,庶尹惟日,御事惟時。

古無所謂時,凡言時若堯典之四時,左氏傳之三時,
桓公六年三時不害皆謂春夏秋冬也。故士文伯對晉侯以歲
時日月星辰謂之六物。荀子曰:積微月不勝日,時不
勝月,歲不勝時,亦謂春夏秋冬也。自漢以下,曆法漸
密。于是以一日分為十二時,蓋不知始于何人。而至
今遵用不廢。

一日之中,所以分紀其時者,曰日中,曰盡日,曰日昃,
見于易。曰東方未明,曰會朝,曰日之方中,曰昏曰夕,
曰宵,見于詩。曰昧爽,曰朝,曰日中昃,見于書。曰朝時,
曰日中,曰夕時,曰雞初鳴,曰旦,曰質明,曰大昕,曰晏
朝,曰昏,曰日出,曰日側,曰見日,曰逮日,見于禮。爾雅疏日
入後二刻半為昏
曰雞鳴,曰日中,曰書,曰日下昃,曰日旰,曰
日入,曰夜,曰夜中,見于春秋傳。曰,曰薄暮,曰黃昏,
見于楚辭紀。晝則用日。史記項羽紀,項王乃西從蕭
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呂后紀八月
庚申,旦平陽侯窋見相國產計事,日晡時遂擊產。彭
越傳,旦日日出十餘人後,後者至日中。淮南王安傳,
旦受詔,日食時上。漢書五行志,日中時食,從東北過
半,晡時復,晡時食,從西北日,下晡時復。武五子昌邑
王傳,夜漏未盡一刻,以火發書,其日中賀發,晡時至。
定陶東方朔傳,微行以夜漏下十刻乃出,旦明入山
下是也。紀夜則用星。詩之言三星在天,三星在隅,三
星在。春秋傳之言降婁中而旦是也。周禮司寤氏以星分夜
不辨星則分言其夜,曰:夜中,曰夜半,曰夜鄉,晨是也。
分言其夜而不詳,于是有五分,其夜言甲乙丙丁戊
者。《周禮司寤氏》掌夜時注,夜時謂:夜晚早,若今甲乙
至戊。

《顏氏家訓》:或問一夜何故五更。答曰:漢魏以來謂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為節。所以然者,假令正月建寅斗柄,夕則指寅,曉則指午矣。自寅至午,凡歷五辰,冬夏之月。雖復長短參差,然辰間遼闊,盈不至六,縮不至四,進退常在五者之間。更,歷也,經也。故曰五更爾。

《漢書·西域傳》:杜欽曰:斥候士五分,夜擊刁斗自守。《天
文志》:本始元年四月壬戌甲夜,地節元年正月,戊午
乙夜,六月戊戌甲夜。《三國志·曹爽傳》:自甲夜至五鼓,
爽乃投刀于地。《晉書·趙王倫傳》:期四月三日,丙夜一
籌。以鼓聲為應,是也。五分其夜而不詳。于是有言漏
上幾刻者。《五行志》:晨漏未盡三刻,有兩月重見。又云
漏上四刻半乃頗有光。《禮儀志》:夜漏未盡七刻,鐘鳴
受賀。《東方朔傳》:微行以夜漏上十刻,迺出。《王尊傳》:漏
上十四刻行臨到。《外戚傳》:晝漏上十刻而崩。又云夜
漏上五刻,持兒與舜會,東交掖門,自南北史以上皆
然。故《素問》曰:一日一夜五分之。《隋志》曰:書有朔,有禺,
有中,有晡,有夕。夜有甲乙丙丁戊,而無十二時之目
也。唯歷書云:雞三號卒明,撫十二節卒于丑。而下文
卻云朔旦冬至正北,又云正北正西正南正東。不直
言子酉午卯。漢書五行志言日加辰巳,又言時加未。
翼奉傳言日加申,又言時加卯。王莽傳天文郎按栻
于前,日時加某,莽旋席隨斗柄而坐,而《吳越春秋》亦
云:今日甲子時加于已。周髀經亦有加卯,加酉之言。
若紀事之文,無用此者。

《南齊書·天文志》始有子時,丑時,亥時。北齊書南陽王綽傳有景時,午時,景時者,丙時也。

《左氏傳》卜楚丘曰:日之數十,故有十時。而杜元凱注:
則以為十二時,雖不立十二支之目,然其曰:夜半者,
即今之所謂子也。雞鳴者,丑也。平旦者,寅也。日出者,
卯也。食時者,辰也。禺中者,巳也。日中者,午也。日昳者,
未也。晡時者,申也。日入者,酉也。黃昏者,戌也。人定者,
亥也。一日分為十二,始見于此考之。《史記·天官書》曰:
旦至食,食至日昳。日昳至晡,晡至下晡。下晡至日入。
素問藏氣法,時論有曰:夜半,曰平旦,曰日出,曰日中,
曰日昳,曰下晡。

玉冰注以日昳為土王,下晡為金王。又有曰:四季者,注云土王。是今人所謂丑辰未戌四時也。

《吳越春秋》:有曰時加日出,時加雞鳴,時加日昳,時加
禺中。則此十二名,古有之矣。史記孝景紀五月丙戌,
地動,其蚤食時復動。漢書武五子廣陵王胥傳奏酒
至雞鳴時罷。王莽傳以雞鳴為時。後漢書隗囂傳至
昏時遂潰圍。齊武王傳至食時賜陳潰。耿弇傳人定
時,步果引去。來歙傳臣夜人定後,為何人所賊傷。竇
武傳自旦至食時,兵降略盡。皇甫嵩傳夜勒兵,雞鳴
馳赴其陳,戰至晡時,大破之。晉書戴洋傳永昌元年
四月庚辰,禺中時有大風起,自東南折木。宋書符瑞
志延康元年九月十日黃昏時,月蝕熒惑,過人定時,
熒惑出營室,宿羽林。皆用此十二時。

《淮南子》:日出于暘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謂晨明
登于扶桑之上,爰始將行。是謂朏明至于曲阿,是謂
朝明臨于曾泉,是謂早食次于桑野,是謂晏食臻于
衡陽,是謂禺中對于昆吾,是謂正中靡于鳥次,是謂
小遷至于悲谷,是謂晡時迴于女紀,是謂大遷經于
泉隅,是謂高舂頓于連石,是謂下舂爰止羲和,爰息
六螭,是謂懸車薄于虞泉,是謂黃昏渝于蒙谷,是謂
定昏。按此自晨明至定昏為十五時。而卜楚丘以為
十時。未知今之所謂十二時者。自何人定之也。
《素問》中有言:歲甲子者,有言寅時者,皆後人偽撰入
之也。

今人謂日多:曰日子。日者初一初二之類是也,子者
甲子乙丑之類是也,《周禮職內注》曰:若言某月某日
某甲詔書,或言甲或言子一也。文選陳琳檄吳將校
部曲文年月朔日子。李周翰注曰:子發檄時也,漢人
未有稱夜半為子時者,誤矣。古人文字年月之下必
繫以朔,必言朔之第,幾日而又繫之支干。故曰:朔日
子也。如魯相瑛孔子廟碑云:元嘉三年三月丙子朔
廿七日壬寅。又云:永興元年六月甲辰朔十八日辛
酉。史晨孔子廟碑云:建寧二年三月癸卯朔七日己
酉。樊毅復華下民租碑云光和二年十二月庚午朔
十三日壬午。是也。此日子之稱,所自起若史家之文,
則有子而無日,春秋是也。然在朔言朔,在晦言晦。而
旁死魄哉。生明之文,見于尚書。則有兼日而書者矣。

《後漢書·隗囂檄文》曰:漢復元年七月己酉朔己巳,不言廿一日。

《宋書·禮志》:年月朔日甲子。尚書令某甲。下此古文移
之式也。陳琳檄文但省一甲字耳。

《南史》:劉之遴與張纘等參校古本《漢書》稱:永平十六
年五月二十一日己酉,郎班固而今本無上書年月
日子。《隋書》:袁充上表稱:寶曆之元改元仁壽,歲月日
子還共誕聖之時。

時有十二而但稱子,猶之干支有六十,而但稱甲子
也。

漢人之文,有即朔之日而必重書一日者。廣漢太守
沈子琚綿竹江堰碑云:熹平五年五月辛酉朔一日
辛酉。綏民校尉熊君碑云:建安二十一年十月丙寅。
朔一日丙寅此則繁而無用,不若後人之簡矣。

歲功總部外編

《軒轅內傳》:帝會王母于王屋山,鑄鏡十二,隨月用之。
《拾遺記》:少昊帝子與皇娥汎于海上,以桂枝為表,結
薰茅為旌,刻玉為鳩,置于表端,言鳩知四時之候故。
《春秋傳》曰:司至是也。今之相風,此遺像也。

《列子·周穆王篇》:老成子歸,用尹文先生之言,深思三
月遂能存亡自在,幡校四時,冬起雷,夏造冰,飛者走,
走者飛。終身不著其術,故世莫傳焉。

《拾遺記》:洞庭山浮于水上,其下有金堂數百間,玉女
居之。四時聞金石絲竹之聲,徹於山頂。楚懷王之時,
舉群才賦詩於水湄。故云瀟湘洞庭之樂,聽者令人
忘老,雖咸池九韶不得比焉。每四仲之節,王常繞山
以遊,宴舉四仲之氣,以為樂章。仲春律中夾鍾乃作
輕風流水之詩,醼於山南。時中蕤賓,乃作皓露秋霜
之曲。

《元中記》:南方有炎山焉,在扶南國之東,加營國之北,
諸薄國之西。山從四月而火生,十二月火滅,正月二
月三月火不然。山上但出雲氣,而草木生葉,至四月
火然,草木葉落,如中國寒時也。

北方有鍾山焉,山有石首如人首,左目為日,右目為
月,開左目為晝,開右目為夜,開口為春夏,閉口為秋
冬。

《雲笈七籤·明真科》云:正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
月,一歲六齋月能修齋上三,天帝令太一使者除人
十苦八道。

《祕言》云:正月三月四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
一月,此九真齋月。一日十五日二十九日,此月中三
齋日。

《瑯嬛》記:女星傍一小星,名始影。婦女於夏至夜候而
祭之,得好顏色。始影南並肩一星,名琯朗。男子於冬
至夜候而祭之,得好智慧。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