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古今图书集成

> 曆象彙編 乾象典 第092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乾象典
 第九十二卷目錄
 雪部紀事一
乾象典第九十二卷

雪部紀事一

《列子·湯問篇》:師文鼓琴當夏。而叩羽絃,以召黃鍾,霜
雪交下。

《拾遺記》:周靈王起昆昭臺,召諸方士。有二人乘飛鳳
之輦。上席時,赤旱。一人能以歌召霜雪。于是引氣一
吸,雲起雪飛。

周王子晉,臨丹井而窺。有青雀銜玉杓以授子晉。子
晉取而食之,乃有雲起雪飛。子晉以衣袖揮雲,則雲
雪自止。

《左傳》:楚子狩于州萊,次于潁尾。使蕩侯潘子,司馬督
囂尹午陵。尹喜帥師圍徐,以懼吳。楚子次於乾谿,以
為之援。雨雪,王皮冠秦復陶翠,被豹舄,執鞭以出。
《良士傳》:羊角哀、左伯桃,俱適楚求仕。道遇雪,宿空柳
中。度不能全,乃併衣糧與伯桃,角哀死樹中。

《王孫子》:昔衛君重裘累茵而坐,見路有負薪而哭者。
問曰:何故也。對曰:雪下衣薄,是以哭之。於是衛君懼。
見於顏色曰:為君而不知民,孰以我為君。於是開府
金,出倉粟,以賑貧窮。

《晏子》: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公被狐白之裘,坐
堂側陛。晏子入見,立有間。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
不寒。晏子對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嬰聞古之賢
君,飽而知人之飢,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
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聞命矣。乃令出裘發粟與飢
寒。令所睹於塗者,無問其鄉。所睹于里者,無問其家。
循國計數,無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歲。孔子
聞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琴操》:曾子耕太山下,雨雪不得歸。思父母作,梁山操。
《戰國策》:魏惠王死,葬有日矣。天大雨雪,至於牛目,壞
城郭。且為棧道而葬。群臣多諫太子者曰:雪甚如此,
而喪行,民必甚病之。官費又恐不給,請弛期更日。太
子曰:為人子而以民勞與官費用之故,而不行先王
之喪,不義也。子勿復言。群臣皆不敢言。而以告犀首。
犀首曰:吾未有以言之也。是其唯惠公乎。請告惠公。
惠公曰:諾。駕而見太子曰:葬有日矣。太子曰:然。惠公
曰:昔王季歷葬于楚山之尾,灤水齧其墓,見棺之前
和。文王曰:嘻,先君必欲一見群臣百姓也。夫故使灤
水見之。于是出而為之張朝,百姓皆見之。三日而後
更葬。此文王之義也。今葬有日矣,而雪甚,及牛目。難
以行。太子為及目之故,得毋嫌于欲亟葬乎。願太子
更日,先王必欲少留。而扶社稷,安黔首也。故使雪甚,
因弛期而更為日,此文王之義也。若此而弗為意者,
羞法文王乎。太子曰:甚善,敬弛期。更擇日。惠子非徒
行其說也。又令太子未葬其先王,而又因說文王之
義。說文王之義,以示天下豈,小功也哉。

《史記·滑稽傳》:東郭先生久待詔公車,貧困飢寒。衣敝
履不完。行雪中,履有上無下,足盡踐地,道中人笑之。
東郭先生應之曰:誰能履行雪中,令人視之其上履
也。其履下處,乃似人足者乎。

《漢書·匈奴傳》:漢初定中國,徙韓王信於代,都馬邑。匈
奴大攻,圍馬邑。韓王信降匈奴。匈奴得信,因引兵南
踰句注。攻太原,至晉陽下。高帝自將兵往擊之。會冬
大寒,雨雪。卒之墜指十二三。

《李廣利傳》:廣利為貳師將軍,伐宛軍還。詔曰:貳師將
軍廣利,征討厥罪。伐勝大宛。賴天之靈,從泝河山,涉
流沙,通西海。山雪不積,士大夫徑度。獲王首虜。珍怪
之物,畢陳於闕。其封廣利為海西侯,食邑八千戶。
《蘇武傳》:單于欲降武,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
雨雪,武臥齧雪,與旃毛並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為
神。

《飛燕外傳》:飛燕通鄰羽林射鳥者。飛燕貧,與合德共
被。夜雪,期射鳥者於舍傍。飛燕露立閉息,順氣體溫,
舒亡疹粟。射鳥者異之,以為神僊。

《漢書·王莽傳》:天鳳二年,大雪,關東尤甚。深者一丈,竹
枝皆枯。

《拾遺記》:魏明帝二年,昆明國貢漱金鳥,畏霜雪。乃起
小屋處之,名曰辟寒臺。

《後漢書·袁安傳》:安字邵公,汝南汝陽人。初為縣功曹,
後舉孝廉。《汝南先賢傳》曰:時大雪,積地丈餘。洛陽
令自出案行,見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門,
無有行路,謂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戶,見安僵臥。問何
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饑,不宜千人。令以為賢,舉為
孝廉也。

《段熲傳》:熲字紀明,武威姑臧人。延熹二年,遷護羌校
尉。明年春,羌與燒何大豪,寇張掖,攻沒鉅鹿塢。又招
同種千餘落並兵,晨奔熲軍。熲下馬大戰,至日中刀
折矢盡,敵亦引退。熲追之,且且行。晝夜相攻,割肉
食雪四十餘日。遂至河首積石山,斬燒何大帥,首敵
五千餘人。

《黃憲外史》:李膺訪徵君於衡門。雪甚,道遇郭泰,而問
曰:子得見叔度耶。曰:泰也以布衣交,安得不見。子以
軒冕交,亦軒冕者謁之耳。安得見。李膺有慚色。乃稅
駕於野,與郭泰乘蹇驢而造焉。有樵者臨溪浣足而
歌曰:衡門之雪霏霏兮,有客縕袍寒。谿澹而無聲兮,
木落遠皋。二子聞而凄然。

《汝南先賢傳》:潁川胡定,字元安。至行絕人在喪。雉兔
遊其庭,夜雪覆其室。縣令遣戶曹排雪問定,定已絕
穀。妻子皆臥在床。令遣掾以乾糒就遺,定乃受半。
《英雄記》:魏遣諸葛誕攻東興,諸葛恪率軍拒之。丁奉
曰:今諸軍行遲。若敵據便地,則難與爭鋒矣。乃徑進
徐塘。天寒雪,敵諸將置酒高會。奉曰:取封侯爵賞,
正在今日。乃使兵解鎧著冑,持短兵。敵人從而笑焉。
不為設備,奉縱兵砍之,大破敵前屯。

《杭州府志》:漢慧明,姓王氏,錢塘人。居蔣州山間。值雪,
路塞七日不食。至荊州四望山,見二虎爭。以杖格
解焉。

《魏志·焦先傳注》:先自作一蝸牛廬,後為野火所燒。先
因露寢。冬雪大至,袒臥不移。人以為死,就視知生。
《神仙傳》:焦先作庵,天忽大雪,人屋多壞。先庵倒。人往
不見所在,恐已凍死。乃共拆庵求之,見先熟臥於雪
下,顏色赫然,氣息休休,如盛暑醉臥之狀。

《晉書·武帝本紀》:太康七年,河陰雨赤雪二頃。是歲,扶
南等二十一國,馬韓等十一國遣使來獻。

《賈充傳》:充都督秦涼二州諸軍事。充既外出,自以為
失職,將之鎮百僚。餞於夕陽亭,荀勖私焉。俄而侍宴,
因言:充女才質令淑,宜配儲宮。帝納其言,會京師大
雪。平地二尺,軍不得發。既而皇儲當婚,遂不西行。詔
充居本職。

《曹攄傳》:攄為尚書郎,轉洛陽令。仁惠明斷,百姓懷之。
時天大雨雪,宮門夜失行馬。群官檢察,莫知所在。攄
使收門士眾官,咸謂不然。攄曰:宮掖禁嚴,非外人所
敢盜。必是門士以燎寒耳,詰之果服。

《陸機傳》:成都王穎起兵,討長沙王假。機後將軍河北。
大都督宦人孟玖譖機於穎,言其有異志。使牽秀收
機,遂遇害。是日昏霧晝合,大風折木,平地尺雪,議者
以為陸氏之冤。

《新蔡武哀王騰傳》:騰字元邁。永嘉初遷車騎將軍,都
督鄴城,守諸軍事。鎮鄴發並州,次於真定。值大雪,平
地數尺。營門前方數丈,雪融不積。騰怪而掘之,得玉
馬高尺許,表獻之。

《世說》: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貧,同郡范逵投侃宿。於時
冰雪積日,侃室如懸磬。而逵馬僕甚多,侃母湛氏語
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為計。湛頭髮委地,下為二
髲。賣得數斛米。斫諸屋柱,悉割半為薪。剉諸薦以為
馬草。日夕設精食,從者皆無所乏。

《晉書·陶侃傳》:侃遷都督荊雍益梁州諸事。時造船,木
屑竹頭,悉令舉掌之。咸不解其所以,後正會積雪始
晴,廳事前餘雪猶濕。於是以屑布地。

《世說》:羊孚作雪贊云:資清以化,乘氣以霏。遇象能鮮,
即潔成輝。桓引遂以書扇。

桓大司馬乘雪欲獵,先過王劉諸人。許真長見其裝
束單,急問:老賊欲持此何作。桓曰:我若不為此,卿輩
亦那得坐談。

《渚宮故事》:晉習鑿齒為桓溫主簿,從溫出獵。時大雪,
於臨江城西見草雪上氣出,覺有物。射之,應弦死。往
取之,乃老雄狐。腳上帶絳繒香囊。

《世說》:道壹道人好整飾音辭。從都下還東山,經吳中。
已而會雪下,未甚寒。諸道人問在道所經,壹公曰:風
霜固所不論,乃先集其慘澹,郊邑正自飄瞥,林岫便
已浩然。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
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
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

王長史為中書郎,往敬和許。爾時積雪,長史從門外
下車步入,尚書著公服敬和遙望歎曰:此不復似世
中人。

《晉書·王徽之傳》:徽之嘗居山陰,夜雪初霽,月色清朗,
四望皓然。獨酌酒,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逵。逵時在
剡,便夜乘小船詣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反。人問
其故,徽之曰:本乘興而來,興盡而反。何必見安道邪。
《世說》:王司州嘗乘雪往王摛,許司州言氣,少有牾逆
於摛。便作色不夷。司州覺惡,便輿床就之,持其臂曰:
汝詎復足與老兄計。摛撥其手曰:冷如鬼手。馨強來
捉人臂。

《晉書·王恭傳》:恭美姿儀,人多愛悅。或目之云,濯濯如
春月柳。嘗被鶴氅涉雪而行,孟昶窺見之,嘆曰:此真
神仙中人也。

《世說》:桓元初并西夏,領荊江二州二府一國。于時始
雪,五處俱賀五版並入。元在廳事上,版至即答版後,
皆粲然成章,不相揉雜。

《孫氏世錄》:孫康家貧,嘗映雪讀書。

《北涼錄》:酒泉南,有銅駝山。言虜犯者,有大雪沮渠。蒙
遜使工取之,得綿數萬觔。

《雲笈七籤》:李奚子者,晉東平太守李忠祖母也,不知
姓氏。忠祖父貞節,丘園性多慈憫。以陰德為事。奚子
每與一志,務于救人。大雪寒凍路。積稻及穀於園庭。
恐禽鳥餓死,其用心如此。今得道而居華陽洞宮中
也。

《宋書·殷景仁傳》:景仁代義康為揚州刺史。僕射領吏
部如故。遣使者授印綬,主簿代拜。拜畢,便覺其情理
乖錯。性本寬厚,而忽更苛暴。問左右曰:今年男婚多。
女嫁多。是冬大雪,景仁乘輿出聽事。觀望忽驚曰:當
閤何得有大樹。既而曰:我誤邪。疾篤,太祖謂:不利在
州,司使還住僕射。下省為州,凡月餘卒。

《文帝本紀》:元嘉十四年冬十二月辛酉,停賀雪。
《符瑞志》:孝武大明五年正月戊午,元日花雪降殿庭。
時右衛將軍謝莊下殿。雪集衣,還白上。以為瑞。於是
公卿並作花雪詩。史臣按《詩》曰:先集為霰。韓詩曰:霰,
英也。花葉謂之英。《離騷》云:秋菊之落英。左思云:落英
飄颻是也。然則霰為花雪矣。草木花多五出,花雪獨
六出。

《朱百年傳》:朱百年,會稽山陰人也。祖愷之,晉右衛將
軍。父濤,揚州主簿。百年少有高情,親亡服闋。攜妻孔
氏入會稽南山,以伐樵採箬為業。以樵箬置道頭,輒
為行人所取。明旦亦復如此。人稍怪之,積久方知是
朱隱士所賣。須者隨其所堪多少,留錢取樵箬而去。
或遇寒雪,樵箬不售。無以自資,輒自搒船送妻還孔
氏,天晴復迎之。

齊《春秋》:江革補國子生。王融謝朓嘗行還,過候革。時
大寒雪,見革弊絮單席而耽學不倦,嗟嘆久之。
《梁書·昭明太子傳》:太子每霖雨積雪,遣腹心左右周
行閭巷。視貧困家有流離道路,密加振賜。又出主衣
綿帛,多作襦褲。冬月以施貧凍。

《南史·梁南平王偉傳》:偉每祁寒積雪,則遣人載樵米
隨乏。絕者賦給之。

《梁邵陵王綸傳》:綸將攻竟陵,魏遣楊忠侯幾通攻破
城,執綸。綸不屈,通殺之,投于江岸。經日色不變,鳥獸
莫敢近。時飛雪飄零,屍橫道路,周迴數步,獨不霑灑。
舊主帥安陸人郝破敵斂之於襄陽。葬之日,黃雪雰
糅,唯冢壙所獨不下雪。楊忠知而悔焉,使以太牢往
祭殯焉。百姓憐之,為立祠廟。

《銷夏》:庾肩吾少事陶先生,頗多藝術。嘗夏會客,向室
大噓氣,盡成雪。

《魏書·蠕蠕傳》:大檀率眾南徙犯塞。太宗親討之,大檀
懼而遁走,遣山陽侯奚斤等追之。遇寒雪,士眾凍死
墮指者十二三。

《樓伏連傳》:樓毅除使持節,鎮東將軍,定州刺史。時太
極殿成,將行考室之禮。引集群臣,而雪不克饗。高祖
曰:朕經始正殿,功構初成。將集百寮,考行大禮。然同
雲仍結,霏雪驟零,將由寡昧,未能仰答天心,此之不
德咎竟焉。在卿等宜各陳所懷,以匡不逮。毅稽首對
曰:雪霜風雨,天地之常。夏霖冬霰,四時恆節。今隆冬
雪降,固是其時。又《禮》云:雨沾服失容則廢禮,自古而
然。不足為異。高祖曰:昔劉秀將濟,滹沱為之冰合。但
朕德謝古人,不能仰感天意故也。

《馮亮傳》:亮隱居嵩高。延昌二年卒。初,亮以盛冬喪。時
連日驟雪,窮山荒澗。鳥獸飢窘。僵尸山野無所防護,
時壽春道人惠需每旦往看,其屍拂去塵霰,禽蟲之
交橫左右,而初無侵
《西域傳》:缽和國在渴槃西,其土尤寒。人畜同居,穴
地而處。又有大雪山,望若銀峰。

波知國有三池。傳云,大池有龍王,次者有龍婦,小者
有龍子。行人經之,設祭乃得過。不祭,多遇風雪之困。
《北齊書·段韶傳》:周武帝遣將,率羌夷,與突厥合眾。逼
晉陽。世祖自鄴,倍道兼行赴救。突厥從北結陣而前,
東距汾河,西被風谷。時事既倉卒,兵馬未整。世祖見
如此,亦欲避之而東。尋納河間王孝琬之請,令趙郡
王盡護諸將。時大雪之後。周人以步卒為前鋒,從西
山而下,去城二里。諸將咸欲逆擊之,韶曰:步人氣勢
自有限,今積雪既厚,逆戰非便。不如陣以待之,彼勞
我逸,破之必矣。既而交戰,大破之。敵前鋒盡殪,無復
孑遺。其餘通宵奔遁,仍令韶率騎追之,出塞不及而
還。

《妝樓記》:北齊盧士琛妻崔氏,有才學。春日以桃花和
雪,與兒面。云取白雪與兒洗面,作光悅。取紅花與
兒洗面,作妍華。

《北周書·明帝本紀》:二年二月詔:自元年以來,有被掠
入賊者,悉可放免。自冬不雨,至於是月,方大雪。
長孫儉傳儉鎮江陵,進爵昌寧公,遷大將軍。移鎮荊
州,總管五十二州。舊嘗詣闕奏事,時值大雪,遂立于
雪中待報。自旦達暮,竟無惰容。其奉公勤至皆此類
也。

《龍城錄》:隋開皇中,趙師雄遷羅浮。一日天寒日暮,于
酒肆旁舍。見美人淡妝出迎,時殘雪未消,與之共飲。
師雄醉。寢起視,乃在大梅樹下。

辟寒隋末長安禁苑內,一大樹冬月雪中,忽花葉茂
盛。及雕謝,結實。其子光明燦爛,如火之明。數日皆化
為紅蛺蝶飛去。

《唐書·回紇傳》:薛延陀使大度設,擊李思摩。摩走朔州。
太宗詔李勣營朔州。部將薛萬徹,率勁騎先收執馬
者。故薛延陀不能去,斬首數千級。獲馬萬五千。大度
設亡去,萬徹追,弗及。殘卒奔漠北。會雪甚,眾皸踣死
者十八。始薛延陀能以術禬神致雪。冀困勣師,及是
反自斃云。

《唐書·蘇烈傳》:烈字定方。賀魯獨與處木昆屈律啜數
百騎西走。定方令副將蕭嗣業、回紇婆潤率雜鹵兵
趨邪羅斯。川追北,定方與雅相領新附兵絕其後。會
大雪。吏請少休。定方曰:鹵恃雪,方止舍,謂我不能進。
若縱使遠遁,則莫能禽。遂勒兵進。定方為遼東道行
軍大總管。俄徙平壤,破高麗之眾於浿江。奪馬邑山
為營,遂圍平壤。會大雪解圍。還拜涼州安集大使。
《冊府元龜》:麟德二年封禪,十一月丁酉至平陰頓。是
日降雪。帝賦詩,皇后和。

《唐會要》:長壽二年元日,大雪。質明而晴。上謂侍臣:俗
云元日有雪,則百穀豐。文昌左丞姚對曰:氾勝之
書云,雪為五穀之精。以其汁和種,則年穀大穰。又,宋
武太明五年元日降雪,以為嘉瑞。上曰:朕臨御萬方,
心存百姓。如得年登歲稔,即可為大瑞。雖獲麟鳳,亦
何用焉。

《唐書·郭震傳》:神龍中,遷左驍衛將軍、安西大都護。西
突厥酋烏質勒,部落盛彊,款塞願和。元振即牙帳,與
計事。會大雨雪,元振立不動。至夕凍冽,烏質勒已老,
數拜伏,不勝寒。會罷,即死。其子娑葛以元振計殺其
父,謀勒兵襲擊。副使解琬知之,勸元振夜遁。元振堅
臥營,為不疑者。明日素服往弔,道逢娑葛兵。不意元
振來,遂不敢逼。揚言迎衛,進至其帳。脩弔贈禮,哭甚
哀。為留數十日,助喪事。娑葛感義,更遣使獻馬五千,
駝二百,牛羊十餘萬。

《全唐詩話》:清暉閤登高遇雪。宗楚客詩云:蓬萊雪作
山是也。因賜金綵人,勝李嶠等七言詩:千鍾聖酒御
筵披是也。是日甚歡。

《畫》:王右丞維,平生喜作雪景、閣、棧道、螺岡、曉行、
捕魚、雪灘、村墟等圖。

《唐書·明崇儼傳》:崇儼以奇技自名。盛夏,高宗思雪。崇
儼坐,頃取以進。自云往陰山取之。

《王晙傳》:開元時,晙將並州兵。濟河以討叛賊。晙間行,
卷甲捨幕,趨山谷。夜遇雪,恐失期。誓于神曰:晙事君
不以忠,不討有罪。天所殛者,當自蒙罰。士眾無罪。心
誠忠,而天監之,則止雪反風,以獎成功。俄而和霽,晙
追及之。獲級三千。

《蕭至忠傳》:蕭至忠,沂州丞人。祖德言,為祕書少監。至
忠少與友期諸路。會雨雪,人引避。至忠曰:寧有與人
期,可以失信。卒友至,乃去。眾嘆服。

《幽怪錄》:晉州刺史蕭至忠,將以臘日出獵。前一日,有
樵者見禽獸百許,祈于元冥使者。使者令老麋祈于
東谷嚴四。嚴四曰:若令滕六降雪,巽二起風,不復遊
獵矣。天未明,忽風雪大作。刺史不復出也。

《摭異記》:狄仁傑之為相也,有盧氏堂姨,居于午橋南
別墅。姨止有一子,而未嘗來都城親戚家。梁公每遇
伏臘,晦朔修禮甚謹。嘗經甚雪,多休暇。因候盧姨安
否。適見表弟,顧揖梁公意甚輕。簡公因啟姨曰:某今
為相,表弟有何樂。從姨曰:有一子,不欲令其事女主。
公大慚而退。

《開元天寶遺事》:冬至日大雪。至午雪霽,有晴色。因寒
所結,簷溜皆為冰條。妃子使侍兒敲下二條看玩。帝
自晚朝視政回,問妃子曰。所玩何物耶。妃子笑而答
曰:妾所玩者,冰著也。帝謂左右曰:妃子聰惠比象,可
愛也。

巨豪王元寶,每至冬月大雪之際,令僕夫自本家坊
巷口,掃雪為徑路。躬親立於坊巷前,迎揖賓客。就本
家具酒炙,宴樂之,為暖寒之會。

《前定錄》:喬琳以天寶元年冬,自太原赴舉。至大梁,舍
於逆旅。時天寒雪甚,琳馬死。傭僕皆去。聞浚儀尉劉
彥莊喜賓客,遂往告之。

《集異記》:開元中,詩人王昌齡、高適、王渙之齊名。時風
塵未偶,而遊處略同。一日天寒微雪,三詩人共詣旗
亭,貰酒小飲。忽有梨園伶官十數人,登樓會讌。三詩
人因避席隈映,擁爐火以觀。俄有妙妓四輩,尋續而
至。奢華艷曳,都冶頗極。旋則奏樂,皆當時之名部也。
昌齡等私相約曰:我輩各擅詩名,每不自定其甲乙。
今者可密觀諸伶所謳。若詩入歌詞之多者,則為優
矣。俄而一伶拊節而唱,乃曰: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
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昌
齡則引手畫壁曰:一絕句。尋又一伶謳之,曰:開篋淚
霑臆,見君前日書。夜臺何寂寞,猶是子雲居。適則引
手畫壁曰:一絕句。尋又一伶謳曰:奉帚平明金殿開,
彊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
來。昌齡則又引手畫壁曰:二絕句。渙之自以詩名已
久,因謂諸人曰:此輩皆潦倒樂官,所唱皆巴人下里
之詞耳。豈陽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諸妓之
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詩。吾即不敢與子
爭衡矣。脫是吾詩,子等當須列拜床下,奉吾為師。因
歡笑而俟之。須臾次至雙鬟,發聲則曰。黃沙遠上白
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光不度
玉門關。渙之即撅歈二子曰:田舍奴,我豈妄哉。因大
諧笑。諸伶不喻其故,皆起詣曰:不知諸郎君,何此歡
噱。昌齡等因話其事,諸伶競拜曰:俗眼不識神仙,乞
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從之,飲醉竟日。

《開元天寶遺事》:申王每至冬月,有風雪苦寒之際,使
宮妓密圍於坐側,以禦寒氣。自呼為妓圍。

《瑯嬛記》:雷威遇大風雪中,獨往峨嵋酣飲。著蓑笠入
深松中,聽其聲,連延悠颺者,伐之斲以為琴。妙過于
桐。有最愛重者,以松雪名之。

《酉陽雜俎》:蜀有道士陽狂,俗號為灰袋。翟天師,晚年
弟子也。翟每戒其徒勿欺此人。吾不及之。常大雪中,
衣布褐,入青城山。暮投蘭若,求僧寄宿。僧曰:貧僧一
衲而已,天寒如此,恐不能相活。但言:容一床足矣。至
夜半,雪深風起。僧慮道者已死,就視之。去床數尺,氣
蒸如炊,流汗袒寢。僧知其異人。未明,不辭而去。
《原化記》:大曆初,鍾陵崔希真工繪事。冬日晨出,見一
老人避雪門下。延入,具一麥麵食之。又獻松花酒。老
人懷中取一丸藥,置酒中。酒頓甘美。仍以數丸遺崔,
崔入宅復出,見老人已去。有圖于所畫素上者,皆非
常意所及。遂踏雪尋至蘆洲中,見船中數人。而樵客
在側,顧笑曰:葛三乃見逼于伊人。李極光天師,云此
真人葛洪第三子所畫也。其藥乃千歲松膠也。
《酉陽雜俎》:韋斌雖生于貴門,而性頗厚質。然其地望
素高,冠冕特盛。雖門風稍奢,而斌立朝,容止尊
嚴,有大臣之體。每會朝,未常與同列笑語。舊制,群臣
立於殿庭,既而遇雨雪,亦不移步于廊下。忽一旦密
雪驟降。自三事以下,莫不振其簪裾,或更其立位。獨
斌意色益恭。俄雪甚至膝。朝既罷,斌于雪中拔身而
去。見之者咸嘆重焉。

貞元二年,長安大雪。平地深尺餘,雪上有薰黑色。
《龍城錄》:君誨嘗夜坐,與退之余三人談鬼神變化。時
風雪寒甚。窗外點點火明若流螢,須臾千萬點,不可
數度。

《唐書·劉叉傳》:劉叉者,亦一節士。少放肆,為俠行。因酒
殺人亡命。會赦出,更折節讀書。能為歌詩。然恃故時
所負,不能俛仰貴人。常穿屐破衣。聞韓愈接天下士,
步歸之。作冰柱雪車二詩。出盧仝孟郊右。

《青瑣高議》:柳宗元《答韋中立師道書》:僕往聞庸蜀之
南,恆雨少日。日出則犬吠。余以為過言。前六七年,僕
來南。二年冬,幸大雪。踰嶺被南越中數州。數州之犬,
皆蒼黃吠噬,狂走者累日。至無雪乃已。然後始信前
所聞者。

《唐書·李愬傳》:吳元濟悉銳卒,屯洄曲,以抗李光顏。愬
知其隙可乘,乃遣從事鄭澥見裴度,告師期。于時元
和十一年十月己卯。師夜起,李祐以突將三千為前
鋒。李忠義副之。愬率中軍三千。田進誠以下軍殿。出
文城柵令曰:引而東六十里,止襲。張柴殲其戍。敕士
少休,益治鞍鎧,發刃彀弓。會大雨雪。天晦,凜風,偃旗
裂膚,馬皆縮慄,士抱戈凍死於道十一二。張柴之東
陂澤阻奧,眾未嘗蹈也。皆謂投不測始發。吏請所向,
愬曰:入蔡州,取吳元濟。士失色。監軍使者泣曰:果落
祐計。然業從愬,人人不敢自為計。愬道分輕兵,斷橋
以絕洄曲道。又以兵絕朗山道。行七十里,夜半至懸
瓠城。雪甚,城旁皆鵝鶩池。愬令擊之,以亂軍聲賊,恃
吳房朗山戍,晏然無知者。祐等次墉先登,眾從之。殺
門者,發關留持柝。傳夜自如。黎明雪止。愬入駐元濟
外宅。蔡吏驚曰:城陷矣。元濟尚不信,曰:是洄曲子弟
來索褚衣爾。及聞號令曰:常侍傳語。始驚曰:何常侍
得至此。率左右登牙城,田進誠兵薄之。愬計元濟且
望救于董重質。乃訪其家,慰安之,使無怖。以書召重
質,重質以單騎白衣降。愬待以禮,進城火南門。元濟
請罪梯而下,檻送京師。申光諸屯,尚二萬眾。皆降。
北夢瑣言唐高相國崇文,本薊州將校也。因討劉闢
有功,授西川節度使。一旦大雪,諸從事吟賞有詩。渤
海鄙言,多呼人為兒。此日筵上,謂賓客曰:某雖武
夫,亦有一詩。乃口劄云:崇文崇武不崇文,提戈出塞
號將軍。那個兒射鴈落,白毛空裏落紛紛。
《唐會要》:元和二年正月辛卯,郊饗獻之次,景物澄霽。
及鑾輿就次,則微雪。大駕將動則又止。翌日御樓宣
赦畢,瑞雪盈尺。

《唐書·陳楚傳》:元和末,義武節度使渾鎬喪師,定州亂。
拜楚為節度使,馳傳赴軍。及郊無迎者,左右勸無入。
楚曰:定軍不來迎,以試我。今不入,正墮計中。乃冒雪
行四十里,夜入其州。然軍校部伍皆楚舊也。由是眾
心乃定。

《田布傳》:朱克融據幽州,與王廷湊脣齒。河朔三鎮舊
連衡,桀驁自私。而憲誠畜異志,陰欲乘釁。又魏軍驕
憚格戰,會大雪。師寒糧乏。軍中謗言,他日用兵,團粒
米盡仰朝廷。今六州刮肉,與鎮冀角死生。雖尚書瘠
己肥國,魏人何罪。憲誠得間,因以搖亂。

《雲溪友議》:陸郎中暢,蚤耀才名。輦轂不改於鄉音。自
賀祕書知章賈相耽,顧著作譏調秦人。至于陸君
者也,貢舉之年,和群公對雪落句云:天人寧底巧,剪
水作飛花。

《全唐詩話》:李紳鎮揚州,請章孝標賦春雪詩。命題於
臺盤上。孝標唯然,索筆一揮云:六出飛花處處飄,粘
窗拂砌上寒條。朱門到晚難盈尺,盡是三軍喜氣銷。
閻濟美自江東,繼薦就試東都。張謂後主文雜,文己
過繼。欲帖經濟美。辭以不能,謂曰:禮闈故事,亦許作
詩續帖。遂命天津橋望洛城殘雪題。濟美曰:新霽洛
城端,千家積雪寒。未收清禁色,偏向上陽殘。既而日
勢已晚,詩未就。謂曰:據見在將來,一覽稱賞。

玉泉子:宣宗在藩邸,嘗從駕迴,而誤墜馬。人不之覺,
比二更方能興。時天大雪,四顧悄無人聲。上寒甚,巡
警吏至,大驚。上曰:我光王也,不虞至此。方困且渴,若
為我求水。警者即于傍近得水以進,遂委而去。良久
起,舉甌將飲。顧視甌中水,盡為芳醪矣。上獨喜。自負,
一舉甌,已而體微暖有力。步歸藩邸,後即帝位。
《因話錄》:大中七年冬,詔來年正月一日御含元殿,受
朝賀。趙璘請御宣政殿,疏奏上曰:關輔久無雨雪,朕
之憂焉。權御宣政,亦何不可也。

《劇談錄》:大中年,韋顓舉進士。詞學優贍,而貧窶滋甚。
歲暮飢寒,無以自給。有韋光者,待以宗黨,輟居所,外
舍館之。放牓之夕,風雪凝互。報光成名者,絡繹而至。
顓略無登第之耗。光延之於堂際小閣,備設肴饌,慰
安之。見光婢妾羅列,衣裝僕者,排比鞍馬。顓夜分歸
于所止,擁爐而坐。愁嘆無已,候光成名,將修賀禮。寢
榻迫于壞牖,以橫竹掛席蔽之。簷際忽有鳴梟,頃之
集于竹上。顓神魄驚駭,杖策出戶逐之。飛起復還,久
而方去。謂僕者曰:我失意亦無所恨,妖禽作妖如此,
兼恐橫罹災患。俄而禁鼓忽鳴,牓到。顓巳登第,光之
服用車馬悉皆遺焉。世以鵬至梟鳴,不祥之兆。近觀
數事,亦不然乎。

《雲笈七籤》:會稽崔希真,嚴冬之日,有負薪老叟立門
外雪中。崔凌晨見之,有傷憫之色。揖問之叟,去笠與
語。顧其狀貌不常,乃問其姓氏。云某姓葛,第三。崔延
坐。崔曰:雪寒既甚,作大麥湯餅,可乎。叟曰:大麥四時
足,食之益人。勿以豉,不利中府。崔然之。自促令,備
饌食,畢而去。

《唐書本紀》:唐懿宗初封鄆王,嘗大雪數尺。而帝寢室
之上獨無,人皆異之。

《太平廣記》:唐咸通壬辰歲冬十一月,王知古嘗晨興。
僦舍無煙,愁雲塞望,悄然弗怡。乃徒步造張直方第。
至則直方急趨將出畋也。謂知古曰:能相從乎。而知
古以祁寒,有難色。直方顧丱僮曰:取短皁袍來,請知
古衣之。知古乃上加麻衣焉。遂聯轡而去,出長夏門,
則微霰初零。由闕塞而密,雪如注。乃渡伊水而東南,
踐萬安山之陰麓,而弋之。獲甚夥。傾羽觴,燒兔肩,
殊不覺有嚴冬意。及霰開雪霽,日將夕焉。忽有封狐
突起於知古馬首,乘酒馳之數里,不能及。又與獵徒
相失。須臾雀噪煙瞑,莫知所如。隱隱聞洛城暮鐘,但
彷徨於樵徑。古陌之上,俄而山川暗然。若一鼓將半,
長望間有炬火甚明。乃依積雪光,而赴之。復若十餘
里。至則喬林交柯,而朱門中開。皓壁橫亙,真北闕之
甲第也。

《北夢瑣言》:唐相國鄭棨有詩名。或曰,相國近有新詩
否。對曰: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子上,此處何以得之。
言平生苦心也。
《雲仙雜記》:群公對雪。尚隆之曰:麵堆金井,誰調湯餅。
吳永素曰:玉滿天山,難刻珮環。坐間服其韻精。
《雲笈七籤》:邊洞元者,范陽人女也。幼而高潔,敏慧仁
慈,好善見微物之命。有危急者,必俯而救之。救未獲
之間,忘其飢渴。每霜雪凝沍,鳥雀飢棲。必求米穀粒
食以散喂之。

《于闐傳》:仲雲者,小月支之遺種也。其人勇而好戰,瓜
沙之人,莫不憚之。胡盧磧,漢明帝征匈奴,屯田於吾
盧,蓋其地也。地無水而常寒多雪,每天暖雪銷,乃得
水。

《辟寒》:譚景升冬則綠布衫,或臥于風雪霜中經日。謂
已斃。視之,氣休休然。父常念之,每遣家僮訪尋。春冬
必寄之衣及錢帛。景升捧之,且喜復書。遽遣家僮,乃
厚遺之。纔去,便以所寄衣出街,路見貧寒者與之。及
寄于酒家,一無所留。

《唐國史補》:澠池道中,有車載瓦甕塞于隘路。屬天寒,
冰雪峻滑,進退不得。日向莫,官私客旅,群隊鈴鐸數
千羅擁在後,無可奈何。有客劉頗者,揚鞭而至,問曰:
車中甕直幾錢。答曰:七八千。頗遂開囊取縑,立償之。
命僮僕登車斷其結絡,悉推甕于崖下。須臾車輕得
進,群噪而前。

《辟寒》:藍采和常衣破藍衫六,銙黑木腰帶。一腳著靴
一腳跣。冬則臥雪中,氣出如蒸。

《唐闕史》:都下大雪,中書舍人路群方於南垣茅亭,鹿
巾鶴氅,搆火命觴,以賞佳致。

《退朝錄》:唐在京文武官,每月朔朢日朝。若雨雪霑服
失容,及泥潦,並停。

《雲笈七籤》:杜昇冬臥于雪中三兩日,人以為殭斃矣。
或撥看之,徐起抖擻雪而行,猶若醺酣。氣出如夏。醉
睡醒也。

《五代史·梁臣朱珍傳》:太祖與晉王東逐黃巢還,過汴,
館之上源驛。太祖使珍夜以兵攻之。晉王亡去,珍悉
殺其麾下兵。義成軍亂,逐安師儒師,儒奔。梁太祖遣
珍以兵趨滑州。道遇大雪,珍趣兵疾馳。一夕至城下,
遂乘其城。義成軍以為方雪,不意梁兵來。不為備,遂
下之。

《張策傳》:策召拜廣文館博士。邠州王行瑜辟觀察支
使。晉王李克用攻行瑜,策與婢肩輿其母東歸。行積
雪中,行者憐之。

《唐家人傳》:同光三年秋,大水。兩河之民,流徙道路。莊
宗方與后荒于畋遊。十二月己卯,獵于白沙。是時大
雪,軍士寒凍,金槍衛兵萬騎所至,責民供給。縣吏亡
竄。

《唐明宗本紀》:歲嘗旱,已而雪暴出庭中。詔武德司宮
中,無得掃雪。曰:此天所以賜我也。

《冊府元龜》:裴彥稠長興中與康福率師,自并兒族。入
白魚谷,追及皆叛黨。項白馬盧,家六族,客戶三族。獲
大首領連李八薩王、都統悉埋、摩侍御乞埋嵬悉
逋等六十人,兼黨類二千餘人。獲駝馬牛羊數千計。
至晚師還野,次其地無水,軍士方渴。俄有風雨自東
立起。是夜初更降雪二尺,軍中以為神助。

《五代史·康福傳》:福拜涼州刺史、河西軍節度使。入見
明宗。涕泣言,為重誨所擠。明宗召重誨,為福更他鎮。
重誨曰:福為刺史,無功效而建節旄,其敢有所擇邪。
明宗怒謂福曰:重誨遣汝,非吾意也。吾當遣兵護,汝
可無憂。乃令將軍牛知柔以兵衛福。行至方渠,而羌
夷果出邀福。福以兵擊走之。至青岡峽遇雪,福登山,
望見川谷中煙火,有吐蕃數千帳。不覺福之至。福分
其兵為三道,出其不意,襲之。吐蕃大駭,棄車帳而走。
殺之殆盡,獲其玉璞、綾錦、羊、馬甚眾。由是威聲大振。
晉家人高祖皇后李氏傳開運四年正月丁亥朔,耶
律德光入京師。帝與太后肩輿至郊外,館于封禪寺。
遣其將,崔廷勳以兵守之。其時雨雪寒凍,皆苦饑。寺
僧不敢獻食,帝陰祈守者,乃稍得食。

《五代史補》:李既蓄異志,欲有江南。且欲諷動僚屬。
雪天大會,出一令,曰:借雪取古人名,仍詞理貫通。時
宋齊丘徐融在座。舉杯為令曰:雪下紛紛,便是白
起。齊丘曰:著屐過街,必須雍齒。融意欲挫等,遽曰:
明朝日出,爭奈蕭何,大怒。是夜收融投於江。自是
與謀者,惟齊丘而已。

《江表志》:保大五年元日,大雪。上詔大弟以下,登樓展
宴,咸命賦詩。令中使就私第賜李建勳。建勳方會中
書舍人徐鉉、勤政殿學士張義方於溪亭,即時和進。
元宗乃召建勳、鉉、義方同入,夜艾方散。侍臣皆有興
詠。徐鉉為前後序,大弟合為一圖集,名公圖繪曲,盡
一時之妙。御容高沖古主之。大弟以下侍臣,法部絲
竹。周文矩主之樓閣宮殿。朱澄主之雪竹寒林。董元
主之池沼禽魚。徐崇嗣主之圖成。無非絕筆。侍宴詩
纔記數篇,而御詩云:珠簾高捲莫輕遮,往往相逢隔
歲華。春氣昨朝飄律管,東風今日散梅花。素姿好把
芳姿比,落勢還同無勢斜。坐有賓朋樽有酒,可憐情
味屬儂家。建勳詩云:紛紛忽降當元會,著物輕明似
月華。狂灑玉墀初放杖,密粘宮樹未妨花。迴封雙闕
千尋峭,冷壓南山萬仞斜。寧意晚來中使出,御題宣
賜老僧家。鉉詩曰:一宿東林正氣和,便隨仙杖放春
華。散飄白獸惟分影,輕綴青旂始見花。落砌更依宮
舞轉,入樓偏向御衣斜。嚴徐幸待金門詔,願布堯言
賀萬家。義方詩曰:恰當歲日紛紛落,天贊瑤華助物
華。自古最先標瑞牒,有誰輕擬比楊花。密飄粉署光
同冷,靜壓庭枝勢欲斜。豈但小臣添興詠,狂歌醉舞
一千家。

陸游《南唐書》:後主昭惠國后周氏傳后嘗雪夜酣燕,
舉杯請後主起舞。後主曰:汝能創為新聲,則可矣。后
即命牋綴譜,喉無滯音,筆無停思。俄頃譜成。所謂醉
邀舞破也。

《辟寒》:潘扆泊舟秦淮。有老父求同載,扆許之。時大雪,
老父髻中取小葫蘆飲之,極飲不竭。

《遼史·太祖本紀》:神冊四年九月,征烏古部。道聞皇太
后不豫,一日馳六百里,還侍太后病,間復還軍中。冬
十月丙午,次烏古部。天大風雪,兵不能進。上禱於天,
俄頃而霽。命皇太子將先鋒軍,進擊破之。

《耶律斡特剌傳》:北阻卜酋長磨古斯叛,斡特剌率兵
進討。會天大雪,敗磨古斯四別部。斬首千餘級,拜西
北路招討使,封漆水郡王。

《續夷堅志》:虞令公仲文質夫,四歲賦《雪花》詩云:瓊英
與玉蕊,片片落階墀。問著花來處,東君也不知。仕為
遼相歸朝,授平章政事濮國公。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