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图集|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艺部 > 音乐 >

琴议篇

琴议篇

《琴议篇》(南宋)刘籍

  琴者,禁也。禁邪归正,以和人心。始乎伏羲,成于文武,形象天地,气包阴阳,神思幽深,声韵清越,雅而能畅,乐而不淫,扶正国风,翼赞王化。善听者,知吉凶休咎,国家存亡。善鼓者,变动阴阳,聚散鬼神。是以古人左琴右书,无故则不撤。琴之为义大矣哉!夫和而鸣者,谓之声;参叙相应,谓之韵;韵而成文,谓之音。夫人志于所守,蕴积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谓之文。文又不尽谓之音。故音哀乐、雅正、刚柔、怨怒必在乎人,由乎国风、理国治家、化人成俗、政教兴废、道德盛衰。于是听之则声之音其道深矣!夫人多听声而不听音者,近而不知远也。俗谚云:“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诚哉,是言也!余早味幽隐,酷嗜丝桐,颇曾留意时属绝丝而能之。虽奇声雅韵,寂然而废,幽情远兴,缅想常存。今者,以其端味,以传同好。但迹形容,列之于后:夫声意雅正,用指分明,运动闲和,取舍无迹,气格高棱,才思丰逸,美而不艳,哀而不伤,质而能文,辨而不诈,温润调畅,清越幽奇,参韵曲折,立声孤秀,此琴之德也。如遇物发声,想象成曲,江山隐映,御落月于弦中,松风飕飕;贯清风于指下,此则境之深矣。又若贤人烈士,失意伤时,结根沉忧,写于声韵:始激切以畅鬼神,终练德而合雅颂,使千载之后,同声见知,此乃琴道深矣。若夫徇时弃本,艳巧多端,实伤败琴德也。夫琴之五音者,宫、商、角、征、羽也。宫象君,其声同。当与众同心,故曰同也。商象臣,其声行。君令臣行,故曰行也。角象民,其声从。君令臣行民从,故曰从也。征象事,其声当。民从则事当,故曰当也。羽象物,其声繁。民从事当则物有繁植,故曰繁也。是以舜作五弦之琴,鼓《南风》而天下大治,此之谓也。后至文武各加一弦,故六名“文”、七名“武”也。夫琴之声弄各有异端,不可雷同,总呼为弄。合节者为声,不合节者为弄。音叶称音,音繁曰乐。禽兽但知声而不知音,常人但知音而不知乐,君子能知其乐者,明国之兴衰,察人之哀乐。故哀心感者,其声焦以杀;乐心感者,其声舒以缓;喜心感者,其声和以柔。此非情也,感于物而动也。夫闻宫音者,使人温舒而宽大;闻商音者,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者,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征音者,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者,使人整齐而好礼。是以舜操五弦之音,其辞曰:“南风之薫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圣人音妙深矣!故凭言以求意,在得意以求言,言穷而意远也。

《琴议篇》 相关内容:

查看目录 >> 《琴议篇》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