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史部 > 编年 > 续资治通鉴长编 >

卷五百四 元符元年(戊寅,1998)

卷五百四 元符元年(戊寅,1998)

  起哲宗元符元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十一月乙巳朔,承議郎都貺為金部員外郎,許幾為虞部員外郎。

  新彰信軍節度推官方天若試正字。

  先是,天若初得召對,曾布言天若不可進。上曰:「誰舉之?」布曰:「不知。」上曰:「徐鐸也。」布曰:「天若凶慝,眾之所惡。林豫嘗言:『閩中有二凶人,一在館閣,乃林旦;一中高科,乃天若。此朝廷不幸也。』昨程文中欲禁錮元祐人子弟,籍沒其家產。此乃迎合之語,非敢言也,願加察。」上曰:「須且令上殿。」布曰:「已召對不可已,但於進擢之際,願更留聖意審察。」上頷之。(布錄十月壬辰,今附此。)

  西作坊使、英州刺史、知瀘州王獻可再任滿,遷左騏驥使,又再任,上諭曾布曰:「獻可元祐中亦有章疏。」(獻可二年五月十八日竟責。)

  布嘗敍訴理事云:「先是,章惇進呈余爽書,出惇家,人頗疑之。上遂搜閱於禁中,得真本,又得其乞還政書。然宣仁六月已服藥,爽七月十三日乞復辟,九月三日升遐矣,故不能救前貶。上因檢尋余爽文字,遂見張敦禮、王師約所上書。已而兩人皆貶。(師約貶于此月六日。)上又言,周鼎、李許輩亦皆有書,又言許附陳衍,可罷閣職。及進呈,乃云事狀不明,且已,而周鼎輩文字亦不出,此可以知聖德之仁厚也。然自爽事後迄今,紛紛未已,而蹇序辰及安惇又數以訴理事文致緣飾,乞施行。惟上意終緩,故被禍害者亦鮮,但羣小凶燄,未肯收斂爾。」

  丙午,御批:「勘會近降指揮,御輦院將來南郊,差撥下都輦官五十人般擎御前物色,自可相度閑慢去處,申明抽那應副。其本院被受聖旨,經宿迺奏,仍復引用常條,更不施行。所有合干官吏,可送大理寺疾速取勘聞奏。」(御集十一月三日事,究竟當考。)又批:「御輦院官係進乘輿,最為親近。今梁吉者,出自軍伍,似非所宜,可下吏部審會,別行選差。自今闕官,準此。」

  丁未,權殿中侍御史鄧棐言:「嘗論右司郎中孫〈木巳〉察訪河北,首薦執政大臣親黨門人,聞有詔罷〈木巳〉右司,除小郡。請早降責命,以示天下。」會〈木巳〉卒,詔〈木巳〉緣右司郎中身亡,合得恩例勿行。(九月四日安惇云云,可考。)

  戶部言祿令「致仕官若本身遇特恩轉官者,並依所轉官給料錢」字下,請增入注文內「該請衣賜者準此」。從之。(新無。)

  戊申,工部上鑄錢監監官任滿得替殿最法,戶部上捕蝗法,並從之。(舊本特詳,今從新本。)

  己酉,御史中丞安惇言,近奏翰林學士蔣之奇,於元祐初奏雪知亳州李莘前任江西提刑日,衝替罪犯為太重事,望詳前奏,早賜處分。詔之奇贖金十斤。(鄒浩云云。)

  監察御史蔡蹈言齊、鄆、濱、滄等州大被水患,為害甚遠,良由北外都水丞司自去年七月以至今年,一歲之閒,略無措置,以備捍禦,馴致今日之患。詔權北外都水丞竇訥罰金三十斤。仍令梁鑄根究河水泛溢去處,係是何官司管認及應有罪之人,具狀以聞。

  權殿中侍御史鄧棐言:「河北監司【一】同薦權北外都水丞竇訥正任。按訥乃執政大臣之壻,監司貪附貴權,急於媚醦,忘其分守,越職論薦,曾不顧忌,請正犯分附勢之罪。」詔李仲、陳繫、王旉各贖金二十斤。(竇訥、章惇壻。陳瓘云王旉提舉河北常平,實錄在三月八日。陳繫提舉河北路常平,乃紹聖四年五月六日。李仲提點河北東路刑獄,亦四年十一月十五日。)

  三省檢會元祐七年宣德郎宋保國奏請太皇太后行躬詣太廟之禮。詔故通直郎宋保國追毀出身已來文字除名。(宋保國舊特詳,今從新。)

  環慶路經略司言【二】,都鈐轄張誠等襲逐寇犯涇原西賊,獲五百餘級。詔張誠下軍兵等各賜錢有差;其得功將士等,仰經略司保明以聞。

  樞密院言:「近西賊舉國侵犯涇原路,攻圍城寨,惟恃重兵,務在速戰。其本路經略司及統制官、副都總管王恩等,統領官姚雄、姚古,環慶、秦鳳統制策應兵馬种朴、王道,各能持重,不與輕戰,保全師眾,及屯據要害,張耀兵勢,使不能深入作過,致賊無利,沮喪遁歸。」詔賜王恩等銀絹有差。

  朝散郎楊挺為虞部員外郎。

  庚戌,吏部言請選人應合用舉主關陞改官者,除依條限定員數并合用職司外,更許奏舉,不得過二員。從之。(新無。)

  三省奏鎮安留後、駙馬都尉王師約,元祐閒嘗奏請令殿中一二使臣,或臣有文字【三】,密令承受投進,利害可否一繫陛下裁處。詔師約降為泰州團練使。(布錄十一月乙巳朔云云,可考。)

  戶部言請在京麴院監官,每年趁辦課額及三十貫,減一年磨勘。從之。(新無。)

  辛亥,上幸醴泉觀。

  壬子,樞密院編修文字所言:「諸將下步軍教習事藝,並依海行法;除上名人外,以十分為率,置弓弩六分,槍牌手二分。遇結隊即依隊法;其隊內所闕槍牌手人數,卻以互習人充代。」從之。

  癸丑,宣慶使、榮州防禦使、入內副都知梁從政為景福殿使。

  三省言元豐末、元祐中,王鞏累上書議論朝政,表裏姦臣,欲盡變更先朝法度;張保源累上書議論朝政,附會姦臣。詔朝散郎王鞏特追毀出身以來告敕文字,除名勒停,送全州編管;通直郎張保源特勒停,仍展三期敍,於峽州居住。(元符末邸報:全州編管人、前朝奉郎、榮州僉判王鞏,元豐末及元祐中累上書議論朝政,表裏姦臣,奉聖旨,特追毀出身以來告敕,除名勒停,全州編管,奉聖旨放逐便。因此可考陳次升言章惇事,附見元符二年五月二十六日【四】。)

  吏部員外郎王博聞言:「按律,宗室下人從,輒以鞭棒之類爭奪馬路者,杖八十。請令百官同為一法。」從之,仍請重加二等【五】。(新無。)

  提舉永興軍等路常平等事蔡肇言:「按到邠、寧、慶三州,昨環慶路修安疆城寨木植等,於上戶收置和雇【六】。除知邠州仇百玉已降兩官外,龍圖直學士、右中散大夫、新知熙州孫路,皇城使、文州刺史、知忻州藍從周,朝奉郎、通判太原府李公裕,奉議郎、新知曹州南華縣事韓緒,宣義郎、知涇州耿毅各降一官。」

  己未,吏部侍郎黃裳言:「元豐官制,凡入品者皆給告身,其無品者給黃牒,故雖小使臣皆給告身。後來時務從簡,遂行宣劄指揮,於理未安。請自借、奉職而上,皆給告身,復循元豐官制。」從之。(舊云復先帝給告之制,新削。)

  三省言,訪聞市中石炭價高,冬寒,細民不給。詔專委吴居厚措置出賣在京石炭。(新削。)

  詳定重修大禮敕令所言元豐四年十一月詔,親祠宗廟,歌者在堂,更不兼設鍾磬;宮架在庭,更不兼設琴瑟;堂下匏竹,更不寘之於階。詔登歌鍾磬,並依元豐四年詔旨。(舊錄云復先帝禮制也,新錄削去。)

  司封言:「元豐法:『中散大夫【七】、將軍【八】、團練使、雜學士以上母妻並封贈郡君【九】,其餘陞朝官母妻並封縣君。銀青光祿大夫、太子少保、節度使以上郡夫人,開府儀同三司以上國夫人,並係用子官封敍。』元祐更制,遂紊前法。」詔封贈並依元豐法。(舊云復先帝封贈法也,新削去。)

  庚申,刑部言:「投換軍將人如無家業者,許將見錢五十貫已上願納赴官收管充抵當,許行投換。在京於府司檢校庫,在外於所屬州府軍資庫寄納。」從之。(新無。)

  辛酉,上齋於大慶殿。

  壬戌,薦饗景靈宮,詔讀冊官至御名勿興,凡讀冊皆如之,著為令。遂齋於太廟。

  癸亥,朝饗八室,齋于南郊之青城。

  甲子,冬至,祭昊天上帝於圜丘,以太祖配。禮畢,羣臣賀於端誠殿。還,御宣德門,大赦天下。應見貶謫官員,除元祐餘黨及別有特旨之人外,未量移者與量移。(十月末鄒浩云云可考。)

  戊辰,詔莘王俁、簡王似,依申王佖等出閣例,添賜公使錢。

  庚午。(案此日原本有缺文。)

  辛未,恭謝景靈宮。

  壬申,詣上清儲祥宮。

  是月,高麗遣使尹瓘等入貢。(二年正月二日,館伴高麗所言,高麗使尹瓘等欲十三日朝辭。詔留之。檢實錄等書,並無尹瓘入見月日。又按王雲雞林志云:元祐五年、元符元年貢使再至。徐競圖經亦云元祐五年。則已見十二月五日【一○】,獨元符元年須別考詳,姑附十一月末。又按,高麗使者自元祐以來,屢至京師,不知王雲何故但舉兩年【一一】,豈作書時只此貢使歟【一二】?當更考詳。)

  十二月乙亥朔,詔自今宣赦書德音,輪小兩省官一員往宣讀處指摘句讀【一三】。

  寶文閣待制、知秦州陸師閔試戶部侍郎。

  知樞密院事曾布言:「陛下比以甲子冬至躬祀圜丘,自奉祠景靈,已徹黃道裀褥,詔讀冊官至御名勿興。及赴大次,又詔百官不許回班,所以深致寅畏之意。至太廟門降輅,入趨齋宮及升輅赴郊,皆屏蓋卻輦,步趨以進。薦獻之際,至神宗室,悽愴泣涕。逮還版位,沾濡未已,惻怛感左右。臣備位輔臣,職在贊導,悉所親睹。伏乞宣付史官【一四】,書之典冊。」從之。

  丙子,文武百官並以南郊赦書加恩。給事中范鏜言:「中書省送到新知明州葉濤改知淮陽軍,為元祐中訴理先朝被罪不當。詳濤所進狀,辭情不遜,侵黷先朝。今止降知州軍,猶有民社,未敢書牘行下。」詔濤知興國軍;鏜再論奏,改管勾崇禧觀。(陳瓘云云,鄒浩云云。)

  戶部言:「庫務給官司合用物,並監專書押封印供納及付請人,候到當官驗認秤量交割;其不可書押封印者,止封樣交割。」從之。(新無。)

  丁丑,鴻臚少卿趙〈山几〉為太僕少卿。(按舊錄,八月九日太僕卿趙令鑠為鴻臚少卿,趙〈山几〉為太僕少卿。曾布日錄云,令鑠坐收租更鈔事故與此對移【一五】。又按舊錄,十月十九日卻書趙令鑠知光州,此又書鴻臚少卿趙〈山几〉為太僕少卿,與八月九日所書並不合,恐實錄因仍繆誤,當詳考修入。)

  右司員外郎劉拯試太常少卿,太常少卿張商英為集賢殿修撰、江淮荊浙等路發運使。(家傳云:以太常少卿召,未及入見,改除集撰、發運。按商英除少常乃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不應一年餘不曾供職。六月十二日己丑,曾布議除商英待制、知瀛州,亦稱自少常除。家傳必誤也,今本傳因家傳。)

  鄜延路經略使呂惠卿言,威戎城等處收接到西界歸順首領密烏成尾,按例合補內殿崇班。從之。

  館伴高麗使所奏:「尹瓘等尅定來年正月起發迴程,臣等已婉順說諭瓘等,可且盤泊。繼而會食,又言聞修州橋,恐閉口無水。臣等未見開河畢工期限,慮人使進發,河水妨礙。」御批:「契勘高麗使人到闕盤泊未久,宜劄與館伴所,且作朝廷再三優異待遇款留之意。所有開河造橋,可相度別展月日下手,仍一就劄與照會,因坐閒令委曲開諭。」尋令高麗使以二月下旬朝辭,三月初,選日送發。(御集十二月三日事,實錄見明年正月二日,當存彼去此。)

  戊寅,遼國遣使奉國軍節度使蕭昭彥,副使中散大夫、守太常少卿、充乾文閣待制王宗度來賀興龍節。

  己卯,尚書左丞蔡卞言:「昨季秋大享于明堂,差充初獻,就南郊望祭殿行禮。竊見其殿制度迭雀,階級平夷,未足以仰稱嚴事之意。蓋聞明堂者,天子布政之宮,於以朝諸侯,而先王宗祀、配帝乃就此者,所以致親親之意也。國家皇祐初,講求墜典,始即大慶殿奉祠,至今循之,蓋得古宗祀之遺意。獨常歲遇祭位處有所未安【一六】。恭惟對越上神,配以烈考,大事也,雖遣官攝事,亦當如此【一七】。伏見新作南郊齋宮端誠殿,實天子潔齊奉祀及禮畢見羣臣之所。在國之陽,高明邃深,可以享神,即此行禮,於古義為有合。請自今大禮依舊制外,其常歲秋大享,改就端誠殿。」從之。

  詔皇太后曾祖考追封魏王向敏中追封韓王,妣梁氏、張氏、宋氏、王氏改贈陳國、魯國、豫國、雍國太夫人;祖考追封魯王向傳亮追封唐王,妣吴氏改贈兖國。考追封陳王向經追封吴王,妣李氏、張氏改贈荊國、楊國;皇太妃曾祖考崔實贈太子太保,妣柳氏贈吴國;祖考崔琳贈太傅,妣楊氏贈秦國;考贈太尉崔傑贈太師,妣李氏改贈唐國;繼父贈建武軍留後朱士安贈保寧軍節度使。

  開封府推官錢蓋為刑部員外郎。

  涇原路經略使章楶奏:

  依準六月七日、九月十九日、十月二日、十一月二十五日五次朝旨,相度到進築利害下項:

  一、欲涇原、熙河兩路邊面通接,即合先於涇原路盪羌寨西北正原、灑水平各築八百步寨一所,南牟會建一千二百步城一所。若不往正原修築,便取直徑至灑水平,即合自盪羌寨至灑水平中路修建六百步寨一所。只緣取直中路,難得水泉,恐不可修建堡寨,即須自正原前去。今來未敢指定中路修築堡子去處,候師行,臨時相度施行。

  一、今來所欲進築去處,自盪羌寨至灑水平約七十里,南牟會約一百餘里,且只論兩處修築,每處護築,各須占二三萬人。其一百里之閒,道路巡徼防護糧運,并於修築前面遠近探候及左右前後卓望、巡綽、伏路等諸雜使喚,又須占使萬人上下兼顧。賊人已知擣虛之利,本路既於天都等處進築,只能屏蔽得山外諸城寨可以量留人馬防拓外,至如鎮戎軍東天聖、乾興等寨地分,須防賊馬抄掠,非留萬人未易枝梧。只用大路兵馬及環慶一萬五千人,實是分擘使喚不著,須如修築平夏、靈平時會合四路人馬,方保無虞。又近日賊馬攻圍平夏城,退散之後,三路人馬追黏在葫蘆河川,賊卻選精銳騎兵出天聖、乾興等寨。地里未甚窵遠,賊人已能料度官軍聲勢不能相及,遂敢出沒作過。將來於灑水平等處進築,比葫蘆河川【一八】去天聖、乾興等寨地里,又更兩倍之遠,誠是擣虛出沒之處【一九】。狀內所陳,欲留人馬一萬防拓照管,尚慮兵力單寡,枝梧未得。其平夏城、靈平等寨,慮於將來進築之際,亦合存留兵馬照管。以此須當會合四路人馬,方可分俵使用得足,惟望聖慈,力賜主張施行。又契勘去年進築平夏城等處,係假借熙河步、騎兵三萬,秦鳳、環慶各一萬。今乞會合上件三路人馬,若熙河為新添城寨,占使人馬處多,即乞只假借步、騎兵共二萬,卻於秦鳳、環慶各假借一萬五千人騎。蓋本路自去年以後,添築卻六城寨、七堡子,占留兵馬數目不少,今更合在天聖、乾興等處屯留兵馬,即是本路護築兵,不過三萬餘人。

  一、議者謂今秋賊既點集,來春必難興舉。臣與老練邊事將佐并得力蕃官密切商議,以謂南牟會、天都等處,乃西人要害地分,決須出死力爭占。官軍若往進築,夏人雖不能竭國點集,若只側近勾抽十數萬人馬,亦未甚費力。如謂今秋已點集,來春難於興舉,則紹聖三年九月內既來寇鄜延,次年三月又來本路葫蘆河修築處出沒,不得便指準作困弊無能為。今日邊事向成如此,一有蹉跌,卻致增長賊氣,虧損前功,非良計也。李忠傑是天都人,亦言若往彼處進築,西人必須爭占,如不大著人馬,未敢保無疏虞。仍言忠傑今年到京師日,亦曾以此事言與朝廷。近日投來部落子,通析到事宜,已云欲於來年二月閒,再有出入。伏乞照會。

  一、涇原如已築了南牟會、天都等處,即是已屏蔽卻熙、秦兩路邊面,其熙、秦卻要會合兵馬修築城寨堡子,不拘時節,甚易為力。若須令涇原、熙河同時下手修築,以謂聲援相接,緩急可以遞相救應,臣竊詳南牟會去東冷牟等處不下三二百里,聲援自不相及,緩急無由照應。在涇原,則是兵力單寡,決無成功;在熙河,則有涇原兵馬當著西人要害來路,為之捍禦屏蔽,易於興舉。比兩路利害,甚不相同,其興舉先後緩急之序,固當如此。

  一、臣今狀所陳,係與孫路面議,以謂須當會合兵馬,先了天都、南牟會等處,非臣敢妄分彼此,遷延歲月。兼臣昨來五月內乞會合環慶、秦鳳人馬,只敢奏陳進築沒鞕前峽,當時見得機會可乘,遂一面分兵馬修築沒鞕後峽。今來進築去處,若只用環慶兵馬可以了當,何須更煩朝廷拖拽別路人馬?伏乞深賜體察。

  一、熙河、秦鳳兵馬,欲乞於數內共撥五七千人充自盪羌寨沿路防拓巡徼外,其餘人馬並令管認修築南牟會一處城寨;仍乞令孫路一面相度,或親到軍前,或只在進築處側近新修城寨照管熙河、秦鳳人馬。此事臣已與孫路當面商議,更合取朝廷指揮。

  一、將來進築,臣合前去平夏城或盪羌寨照管軍馬。如朝廷許令孫路過涇原,即乞指揮與臣一處商量行遣。應干分擘那移人馬、差委官員使臣,并軍前其他凡百措置及進築事件與四路將佐等,並聽臣與孫路同共節制指揮。

  一、臣今狀雖已指定進築南牟會、灑水平,或正原,或灑水平中路三處城寨,只是約度到形勢地里,或臨時別有移易,許臣一面從長相度施行。

  一、契勘本路自去年以來進築城寨,遠不過四十里,如平夏城去熙寧寨只是三十八里有餘。今欲於百里外進築,所憂腳乘般運不易。體問得正原及灑水平等處,山林雖近,只是有大木,至於磚椽之類,須是從九羊鎮羌通峽盪羌靈平寨、平夏城等處輦致前去。又加馬草今秋為賊馬盤泊日久,自南牟會一帶並已踐踏,食用惟有赤地,非如修築平夏城時有可因之草,亦須般運前去。欲乞和雇本路車乘頭口調發保甲外,更須如平夏城例,和雇熙河、秦鳳路車乘頭口,仍調發秦鳳保甲前來,所貴不至遷延日月,速得了當。

  黃貼子:

  南牟會偽內所在,天都畜牧耕稼膏腴之地,人力精強,出產良馬,夏人得此則能為國,失此則於兵於食皆有妨闕。將來進築城寨,占據了當,夏人所有,惟餘興靈,雖未滅亡,大勢已定。今日朝廷欲就此事為邊防永遠之利,其於勞民動眾勢不得免,即非臣敢張大事勢,過有邀索也。又契勘去年修築平夏城,蒙朝廷應副到廂、禁軍共四萬人數,雖當時收管乏人,不及上項數目,實亦近得三萬人。將來進築天都,無上項添助工役之人,比去年事因已是減耗,至於腳乘之類,尤更不易辦集。蓋平夏城只是四十里內般運,兼調發本路保甲【二○】,和雇到熙河、秦鳳兩路車乘頭口。將來般運,遠在百里,若只用涇原一路腳乘,決是般運不前,豈可屯聚四路人馬在外進築而百色所須之物,卻輦致不辦?逗遛日月,必無成功。所乞依修築平夏城例和雇熙河、秦鳳保甲,勢不得已,伏望深賜矜察。

  一、本路去年以來,修建卻城寨及守禦堡子共八所,不守禦堡子又五所,除朝廷前後兩次添差到兵士一十五指揮外,其餘只是本路儹那分擘人馬前去戍守,兩番占郤二萬人。今來更議進築,本路實更難為那輟,乞自朝廷應副馬、步軍五七千人前來。所貴新舊城寨,各無妨闕。

  黃貼子:

  勘會昨來平夏城防守民兵、正兵、弓箭手共用四五千人,方得於賊馬攻圍之時,別無疏虞。今欲修建三城寨,即合於賊馬來路要害處,更添築堡子三兩處,所用防守之人,恐雖添得五、七千人亦未足用。

  一、臣素所憂者,開邊雖廣,修築城寨雖多,其糧食、草料,並是官中用高價糴買;戍守之人,亦是朝廷增添,或係本路多方移輟前去。貪外虛內,既非邊防久遠之利,又所闢地土,耕種未有所得;所招弓箭手,未見成次第。今日朝廷欲通接涇原、熙河邊面,若涇原已築了灑水平、南牟會等處,熙河自東冷牟、打繩川、會州迤邐通接前來,包裹得幅員數百里之地,誠是邊防大利。只緣三二年閒,兩路新修城寨堡子,內糧食、草料,官中不易供億。兼人戶未肯便遠去鄉井,投刺弓箭手,所用戍守之人,皆須增添官軍。議者欲自淺井修築,迤邐北去,蓋是便欲招置秦鳳路側近弓箭手人家子弟親情,投充新邊弓箭手,三五年之後,耕種著業,皆是勝兵。如朝廷急欲通接邊面,則淺井之議,可置而不論也。

  一、將來興舉,須就春煖,或四月閒。所有樓櫓材植及應干版築之具,并防守器具什物等,見今並已經畫計置次第。其合用糧草,理當令熙河、秦鳳、涇原三路應副糧草官通融計置,方得辦集。乞朝廷特降指揮。緣本路經賊馬寇犯之後,如鎮戎軍及三川、定川、熙寧、高平并新修六城寨,糧草數目,大抵食用殆盡。伏乞照會。

  黃貼子:

  契勘進築平夏城等處,會合到四路人馬費用糧食草料,數目甚多。緣當時沿邊城寨,各有自來儲蓄,只是般運前去;今日極邊新舊城寨,糧草數目,不比日前,大段闕少,若只令一路應副糧草官獨自管認幹辦,必致闕事。伏乞詳察。右謹件如前,伏乞聖慈,更賜采擇,如可施行,即乞早降指揮。黃貼子:

  伏詳進築,出於事不得已,未是至計;欲捨此策,會合諸路人馬大舉入界,則又彫耗民力,拖拽兵馬,未必保成功;勢須從進築之計,稍據要害地土,迤邐逼脅西人,招喚撫納、剪除夏國籬落。今日涇原進築所據有之地,誠亦要害,西人近日攻圍作過,無所得而去。自此降附之人,當繼踵以來,朝廷未欲向前進築則已,如須前去占據灑水平、南牟會等處,若卻草草興舉,一有差失,人心便各沮喪,未易振起,廢前功而招後患,雖將主事之人,痛加誅戮,無補於事。臣今狀所陳,非敢張大事勢以進築為貨。區區之愚,惟欲王師舉動所向必成,載在方冊,夸示後世,臣與有榮焉。欲望聖慈,詳臣狀內所陳事理,特從睿斷施行。

  又契勘今年正月內所降朝旨,令進築正原等處指揮,令會合三路人馬。蓋是朝廷已知彼處形勢要害,西人必來爭占之地,故須多用人馬捍禦防拓,豈可緣西人今秋曾經點集之故,便謂困敝無能為,可以輕易侵犯其地?臣愚過慮,以謂如此興舉,未是萬全決成之策。就如西賊,誠是困敝,至於被人奪其要害膏腴,一國所恃以為輕重強弱安危之地土,豈肯束手無為,瞠目熟視而已?必將倔強跳梁,僥倖以來,以救其所急,何暇更恤人力困與不困哉?更望朝廷深思熟計,為邊防之福。臣自承準今年六月七日朝旨,令與熙河蘭會路經略司子細講議。尋差官齎牒前去與熙河帥臣張詢商量,未盡利害閒,朝廷改差孫路知熙州。尋又準朝旨,令臣與孫路更切講究利害。本官因赴任過渭州,臣與之當面商量梗槩如此。竊慮本官到熙河後別見得利害,或臣狀內所陳事理,有未允當,欲乞朝廷將臣今狀下孫路更切看詳相度,如路亦謂可以施行,即乞速降指揮。又將來涇原既占據卻南牟會、天都等處,欲自熙河路通接邊面。前來雖據地圖,合從青南訥心、東冷牟等處修建城寨,迆邐接連,終緣彼處地里形勢,臣素來不諳知【二一】,旁採人言,又難全聽。只如采畫到地圖,面面不同,無所考正,今來不敢妄意保明,只乞指揮下孫路一面相度,必得的確利害。

  詔:「所乞會合四路兵馬,令逐路各選差精銳堪出戰人馬準備應副。其環慶路兵一萬,內騎兵三千,委种朴統制;熙河路騎兵二萬,委苗履統制;秦鳳路步兵一萬五千、騎兵五千,委李沂統制。仍仰逐路更切令統制官豫先選定得力將佐,候涇原路勾抽,即立便發遣前去,不得稍有逗遛住滯;如到涇原路,並聽章楶節制。仰章楶候舉動有日,方得勾抽。及令秦鳳、熙河依近例和雇,無馬弓箭手及有馬無馬之家餘丁應副役使,自起發日,支與盤纏口食;如尚差使不足,方許於秦鳳路第三等以上保甲內,據合要人數從上勾抽應副,仍自起發日,通不得占留過兩月。如有合用糧草,仰熙河、秦鳳、涇原路應副糧草官同共協力計置。應副糧草,不管闕事,內腳乘除本路和雇外,更於熙河、秦鳳路和雇車乘應副般運。其合行約束事件,並依去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朝旨施行。及令孫路候涇原路關到出界進築,即將熙州公事交割與以次官,帶經略安撫都總管司公事及合用將佐兵馬,前去本路沿邊接近涇原進築處要便城寨住劄,張大兵馬聲勢,就近照應。其南牟會,即難議令熙河、秦鳳路人馬管認進築,仰章楶選擇本路得力統制官如姚雄、姚古之類,差那一員,帶領本路得力兵馬將佐專切管認;仍於熙河、環慶兩路統制兵將官內,各差選一員,分擘合要人馬同共管認進築,餘並依章楶所奏。內有不可行下事件,即不一例躀錄行下,卻致先事漏露,有害事機。」(此並據章楶奏議修入。舊錄刪取甚略,今附注于後。楶以十一月二十四日具奏其畫。降朝旨,據實錄則十二月五日也。涇原路經略使章楶言:「相度進築利害,熙河、涇原兩路邊面通接,合先於盪羌寨西北正原、灑水平各築八百步寨一所,南牟會建一千二百步城一所,未敢指定中路修築處,候師行,臨時相度修築。今雖指定三處城寨,正是約度形勢地里,或臨時移易,許臣擇利而行。仍請會合兵馬進築。」詔逐路各選精銳堪出戰人馬準備應副,並應聽章楶候舉動有日,方得勾抽。)

  戊子,蔡州觀察使、提舉醴泉觀李端慤為安德軍留後致仕,從其請也。

  監察御史蔡蹈為考功員外郎。

  己丑,戶部言見行鹽法,如館戶願赴沿邊州、軍、堡、寨入納糧草【二二】,計價給引,赴永利監算請官鹽,委是經久可行。從之。(新削。)

  京東路轉運司言:「通直郎孔宗壽等,保明孔若蒙親弟前湖州歸安縣主簿若虛堪充襲封,仍請若虛身沒之後,亦別行選擇,不必子繼。所貴留意祖廟,敦睦族人。」從之。

  庚寅,詔御史中丞安惇,舉監察御史二員以聞。

  三省言,應看詳訴理文字所奏除雪不當得旨改正事,欲令吏、刑部具已經赦恩及期數,開具至今合如何改正,申尚書省。從之。

  宣德郎李積中權提舉荊湖南路常平等事。(八月二十六日呂嘉問薦積中,要考積中本末,故著此。明年二月二十二日曾布云云。)

  辛卯,三省言:「淮南、兩浙路察訪司,體訪得發運使呂溫卿在蘄州蘄水縣妄認富民陳鎡為親,託買山作簰〈木代〉,約直三千緡。令家僮作馬比部名目,於稅務發引前來,所經場務,虧少稅錢。又令睦州青溪縣丞朱興宗於越州買麥穗紗千餘匹,並不曾納稅。又於舒、黃州差禁軍充合破廂軍,雇部內人充女使,以二十歲者作繡工,以十六七歲室女作乳媼。」詔楊州制勘院依公盡理根究,不得觀望滅裂。

  看詳訴理文字所言,看詳到責授成州團練副使吴居厚稱:「罪止緣公,今遭遇朝廷推廣恩惠,凡有罪戾,盡蒙貸湔洗,人情莫不悅豫。」詔居厚特罰金三十斤【二三】。

  又檢會元祐年自元豐八年三月六日已後至元祐元年九月明堂赦恩以前官司斷遣公事,亦行看詳奏雪,即非先朝斷遣過人數,恐不合一例看詳。詔更看詳。

  太學博士劉弇為正字。(曾布云云在正月二十四日。)

  壬辰,權殿中侍御史鄧棐言:「訪聞新除知河中府賈青,前知蘇州日,粉壁出賞,斷人穢語,每獲穢語人,罰錢入官,聚所罰錢,蓋造樂籍堂。貧民力不能輸金而自縊死者數人。權杭州日,將所得供給寄公庫,造酒出賣,以收倍息。其在常州,買度牒與舊游女倡為尼。請下兩浙察訪司體量詣實。」又淮南、兩浙路察訪司言:「兩浙轉運副使賈青,自前任知蘇州後來多有不法事件。及本官到蘇州體問,卻稱各有舉覺改正文牒。」詔江東轉運司體究以聞。後轉運使郭茂恂究得其實,以青提舉崇福宮。(明年正月二十一日罷青河中。)

  宣德郎陳遘言,乞守令考課優等,召對擢用。詔守令課績優異者,令吏部每歲具姓名取旨。

  涇原路經略司言:折可適捕到西羌統軍嵬名阿埋、監軍妹勒都逋。詔:「賜出戰軍兵緡錢有差。仍體問妹勒都逋等所通事宜及具得功人實狀以聞;仍就差使臣兵員防護逐人并妻母及大小首領等赴闕。除妹勒都逋曾有意歸漢,與免檻車如法拘繫外,其嵬名阿埋用木檻檯舁,餘并管押,使臣並乘傳前來。」嵬名阿埋、妹勒都逋皆勇悍善戰,屢為邊患。章楶諜知其虛可襲,遣可適等閒以輕騎二千出盪羌,六道分進,寇不及知,夜入其室執之,盡得其家屬,俘馘三千餘,獲牛羊不啻十萬。曾布白上曰:「此非常之功,可賀也。」上曰:「可賀否?」布曰:「鬼章亦賀及告陵廟,此功不在鬼章下。」章惇等皆曰:「此奇功也。」上遂許稱賀。(此據章楶傳附入。二十二日楶進官,明年正月十九日可適等進官。折可適傳云:可適權第十三將,羌統軍嵬名阿埋、監軍妹勒都逋皆西界用事首領,朝廷密詔圖之。會二酋以放牧為名窺伺境上,可適因請出兵,銜枚夜襲之,俘其家屬、部族三千餘人,簿所得,十餘萬計。哲宗於御殿受俘,遣中使賜袍帶、兵器、金幣。其所得地,即天都山也。曾布日錄:十一月壬辰,同呈涇原奏:折可適出界,擒獲監軍妹勒都逋及統軍嵬名阿埋并其妻孥、臧獲無遺者。上甚悅,蓋二酋皆西羌之桀黠也。遣中使賜茶藥犒設將士【二四】。曾布曰:「此非常之功,可為慶賀。」上曰:「可賀否?」布曰:「鬼章亦賀及告陵廟,此功不在鬼章下。」眾亦皆云:「此奇功也。」乙未同呈,詔涇原檻車阿埋等赴闕。是日,二府草賀,上遣藥璫宣答,有「實繫廟算」之語。丙申同呈,賜獲偽統軍人戰袍、束帶及金帛等。上屢稱折可適。蓋可適與郭成以二千餘騎,分六頭項往擒天都諸酋,而為鄉導者,乃妹勒都逋之部曲[口藥]嚀者,以懼罪來降,故盡知都逋、阿埋等巢穴所在。又偵知其所居無兵馬,故直造其臥內擒之。李忠傑分詣到剉子山擒仁多保宗不獲,然危以身免,獲其牛羊部族甚眾。丁酉,章楶遷太中大夫,仍賜銀絹各二千。癸巳,上遣劉友端諭章惇,令百官稱賀。遂定以二十一日二府先草賀,二十二日百官賀。李阿雅卜先已到闕,劉友端管勾。上遣友端問涇原所執二酋,阿雅卜驚曰:「此皆有智謀,能廝殺,羌人最為得力者,不易擒也。」

  右正言鄒浩奏:「伏睹涇原路招降,擒到西夏統軍、監軍并大小首領及人口孳畜等萬數不少。普天之下,莫不稱賀,以謂先帝之志,而陛下成之。經所謂『天子之功』,傳所謂『惟斷乃成』,不足為陛下道也。然兵家未勝則以決勝為難,既勝則以持勝為難【二五】,惟其時而已。徒知決勝於其前,而不知持勝於其後,則將有棄前功而招後患者矣,可不戒哉!臣恐將帥之臣,狃於屢勝,不知所以持之。得志而志怠,忽事而事生,無以釋朝廷西顧之遠慮。伏惟聖慈,密賜申敕,益務謹重,圖惟厥終,豈但邊鄙幸甚,實天下幸甚。」(浩奏附見,當考其日。)浩又嘗奏:「伏睹近者陛下御延和殿,引見歸明蕃官,令於殿前呈試弓馬等事。夫以陛下威德廣被,莫不革心,固無他慮,但戎人乍臣,引見之初,亦宜過防。兼自今以往歸明者漸眾,竊恐此事既傳,其閒不無陰懷兩端之人,若令呈試,顯屬未便。伏望聖慈,深賜省察,今後引見蕃官,即罷呈試弓馬等。」(此奏附見,當考其時。)

  乙未,禮部言,將來正旦御大慶殿朝會,奉迎「天授傳國受命寶」,從之,仍著為令。

  御史中丞安惇言:「伏睹先帝在御之日,六察逐旬具彈過事件奏聞。元祐大臣務為苟簡,改為季奏,望並依元豐法。」從之。

  看詳訴理文字所言:「朝散大夫謝景初,昨任成都府路提刑,與倡女踰違,特追兩官勒停。元祐初,孫永、李常、韓忠彥、王存奏『景初只因提舉司論議不合,加誣坐罪』;又云『朝廷專置官局,辦理枉橫,景初不幸身沒,不能自直。』竊惟永等遭遇先朝,致身禁從,寵眷隆厚,方裕陵之土未乾,姦臣誣詆典刑,以有為無,語言不遜,無所忌憚。元祐訴理所稱『事出曖昧,顯涉寃抑,特與奏雪』。遂除落景初前斷過名,委屬不當。又景初男愔元祐二年狀稱『非今日朝廷清明,何以雪幽冤於泉下』?」詔謝愔特勒停,韓忠彥、王存各贖金三十斤【二六】。(新錄刪去「竊惟永等」以下凡四十一字。永等言有司議罪不當,而云誣詆典刑,語言不遜,非是。按當時行遣除此則為是乎?今復存之。明年正月十七日忠彥、存各降官,鄒浩云云。)

  樞密院言,環慶路歸明蕃官、宥州刺史、橫山至宥州一帶都巡檢使李阿雅卜并男三班奉職李襄渠卜到闕。詔李阿雅卜賜名懷明,男襄渠卜賜名世忠。

  丙申,以擒獲嵬名阿埋、妹勒都逋,宰臣率百官賀於紫宸殿。涇原路經略安撫使、龍圖閣學士、左中散大夫章楶為太中大夫,仍賜銀絹各二千、對衣、金帶、銀鞍轡馬;其獲級重傷等將士,賜袍帶、錦襖子、器械、銀椀、絹有差。(十八日奏到,明年正月十九日賞功。)

  安德軍留後李端慤卒,詔贈昭德節度使,諡恭敏。

  丁酉,看詳訴理所言:「元祐訴理除雪故屯田員外郎陳舜俞不奉行常平法降監當等不當,及陳禹功稱『臣父所言,即非狂妄』,又云『今睹聖朝開設訴理司以來,天下冤抑,例得伸雪。臣父靈識足以伸決于幽冥,而萬世抑壓沈鬱之恨,一悟聖聰若冰釋』等語言。」詔陳禹功特送鄰州編管。

  又訴理朝奉大夫葉武為勘陳世儒不知賈種民於進呈劄子內添撰事節送審官東院與合入差遣元祐除雪不當事,及武稱「壞卻差遣資任冤抑不伸,伏望聖政寬明,照恤非辜,實天下冤民受賜之日,又念生當公朝,枉負玷累」等語言。詔改正元祐指揮,葉武特衝替。

  環慶路經略使胡宗回言,萌門、白豹兩處,係是本路沿邊緊切要害必爭之地,及道路通快,水草豐足,委有良田可耕,向去不煩朝廷饋餉,地勢險固,經久決可守禦,緩急聲援處,合先行進築。詔宗回更選差官前去躬親檢踏,子細體問;審如所奏,即行進築。仍須相度賊馬所在,乘伺閒隙,斟酌事力,決保萬全,方得舉動,毋致敗事。

  工部言諸路、州、軍、城、寨、縣、鎮遇有修造,只得於城外淺壕內近處取土使用,如違,其所主修造官司杖八十;當職都監、監押有失檢察,減二等。從之。(新無。)

  己亥,遼國遣使秦州管內觀察使耶律遵禮,副使朝議大夫、守祕書少監、充史館修撰邢秩來賀正旦。

  庚子,詔應犯罪合配本州、鄰州之人,身手強壯而願免決配,填逐路軍者聽;輒抑勒者,依故入人罪法。

  是歲,宗室子賜名、授官者四十人,斷大辟二千四十三人。

  右正言鄒浩嘗奏論章惇曰:「臣聞人主之職,莫大于論相之得失,天下之安危係焉,不可不深察也。臣觀丞相章惇,方陛下躬攬之初,亟從祠宮擢登相位,委以政事,於今五年,所宜宵旦竭誠輔佐,以副陛下屬任之意。而乃徇情廢理,專務自營,力引所私,分據要路,潛謀密計,妙若鬼神。一有作為,首尾互應,惇雖不動聲氣,而事已焂然濟矣【二七】。是以陛下之所欲用者正人也,由此沮格而不得進;陛下之所欲來者忠信也【二八】,由此壅閼而不得聞;陛下之所欲推廣者仁恩德澤也,由此難於通達而不得均被於元元。是陛下之志願未獲盡伸,而惇之好惡莫不畢遂。惇雖傲然自若,以為人莫能窺,而不知其效已有不可掩者。故論其燮理,則水旱薦臻之變異常;論其表率,則誕謾相習之風彌扇;論其旁招,則非趨附其門者弗用;論其言動,則雖淩侮毀罵而必為;論其橫身力薦之人,則以罪竄相繼而是;論其尊君畏上之心,則遇災而處,略不引咎。臣歷觀前古,苟為相者有一于此,輕猶罷免,況兼而有之如惇者乎?此天下之公議所以久沸而不平,而切有望於睿斷也。臣願陛下上念宗社付託之計,下思生靈休戚之原,斷乾剛而力行之,實天下幸甚。」

  又嘗論奏執政大臣不和曰:「臣伏自供職以來,夙夜靡寧,思報萬一。顧天下之事,可論者雖多,然其本原,悉在於朝廷之上。傳曰:『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萬民,正萬民以正四方,四方正,遠近莫敢不一于正。』此最今日之急務也。臣觀執政大臣,不務同心同德,以稱陛下登用之意,其日久矣,而莫甚於今。故事無利害,人無忠邪,但某以為可者,某必以為不可,某以為不可者,某必以為可,可不可之論相持於上,而公是公非悉蔽於下。夫是非者,萬事之本原,不可蔽也;一蔽于私而失其實,則末流之弊,殆有不勝慮者矣。陛下雖有求賢之誠,真賢何由而盡用?陛下雖有聽言之誠,忠言何由而盡聞?陛下雖有愛育元元之誠,仁恩德澤何由而盡達?是其為害,豈不大哉!況陛下操威福之柄以馭普天,雖遠在四方萬里之外,莫不欲其令之則從,禁之則止,有以明好惡之所在而不敢違,而執政大臣近在左右,乃不能體國如此,豈陛下之威福獨不可行於左右之近乎?夫威福不行於左右之近,而欲四方萬里之外無不行焉,臣竊以為難也。且其不和之心,既已發於聲形,動於天地,為水、為旱,為民物之災矣。失今弗圖,後必滋甚,抑恐四夷聞之,必有以輕議中國者,此正朝廷所以為今日之急務也。臣望陛下留神聽察,斷以至公大義而力圖之,實宗廟社稷無疆之休。(浩二奏,據奏稿並附年末;又三奏章惇,附明年九月浩責時。)

  注 釋

  【一】河北監司「河北」原作「北河」,據閣本及下文小字注乙正。

  【二】環慶路經略司言「略」原作「界」,據閣本及下文改。

  【三】或臣有文字「臣」字原脫,據閣本、活字本補。

  【四】附見元符二年五月二十六日「二年」原作「三年」,據閣本及本書卷五一○元符二年五月戊辰條改。

  【五】仍請重加二等閣本「請」作「情」。

  【六】於上戶收置和雇「置」,閣本作「買」。

  【七】中散大夫「中」字原脫,據宋史卷一六九職官志、宋會要職官九之四、職官分紀卷四八、長編紀事本末卷八○神宗皇帝改官制補。

  【八】將軍上引宋會要作「大將軍」。

  【九】雜學士以上母妻並封贈郡君「以上」原作「以下」,據上引宋會要及下文改。

  【一○】十二月五日「月」原作「日」,據閣本改。

  【一一】不知王雲何故但舉兩年「年」原作「名」,據閣本改。

  【一二】豈作書時只此貢使歟「貢使」原作「使貢」,據閣本及上文乙正。

  【一三】輪小兩省官一員往宣讀處指摘句讀「指」下原衍「揮」字,據閣本刪。

  【一四】伏乞宣付史官長編紀事本末卷九二求直言「官」作「館」。

  【一五】令鑠坐收租更鈔事故與此對移「事故」原作「故事」,據閣本乙正。

  【一六】獨常歲遇祭位處有所未安宋會要禮二四之五五「遇」作「寓」。

  【一七】亦當如此上引宋會要「如此」作「如禮」。

  【一八】比葫蘆河川「比」原作「北」,據閣本改;「川」原作「州」,據閣本、宋史卷三二八章楶傳及上文改。

  【一九】誠是擣虛出沒之處「誠」原作「咸」,據閣本、活字本改。

  【二○】兼調發本路保甲閣本「兼」下有「曾」字。

  【二一】臣素來不諳知閣本「素」下無「來」字。

  【二二】如館戶願赴沿邊州軍堡寨入納糧草「櫲戶」,閣本作「舖戶」。

  【二三】詔居厚特罸金三十斤長編紀事本末卷一○二逐元祐黨人「金」作「銅」。

  【二四】遣中使賜茶藥犒設將士閣本「犒」上有「及」字。

  【二五】既勝則以持勝為難「則」字原脫,據閣本及上文補。

  【二六】韓忠彥王存各贖金三十斤「金」,宋會要職官六七之二二作「銅」。

  【二七】而事已焂然濟矣「然」字原脫,據閣本及宋史全文卷一三下補。

  【二八】陛下之所欲來者忠信也上引宋史全文「來」作「求」,「信」作「言」,疑是。

查看目录 >> 《续资治通鉴长编》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