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史部 > 编年 > 续资治通鉴长编 >

卷二百八十二 熙寧十年(丁巳,1077)

卷二百八十二 熙寧十年(丁巳,1077)

  起神宗熙寧十年三月盡是年四月

  五月庚戌朔,詔:「諸路言蝻蟲生,宜申嚴條約,下當職官亟除絕之【一】。」

  宣徽南院使、判應天府張方平為東太一宮使,聽居南京。方平四表乞致仕,而有是命。蘇軾代方平作好兵猶好色疏,附此年末。

  監西京抽稅竹木務、太子中允程顥改太常丞。以知河南府賈昌衡、京西北路【二】轉運副使李南公等言顥博通古今,行誼修潔,改官八年,未嘗磨勘故也。

  詔:「交趾納款,如遣人議事,許至桂州。」從經略使趙卨【三】請也。

  蠲機榔等縣防戍軍馬借支路費錢。

  蘄縣桐墟鎮巡檢、殿直劉震為軍賊王海所殺,授震子借職。

  法寺言:「在京牀子弩雄武第二指揮王秀等十人,坐唱率軍眾毋往般卸小麥,副都頭牛遂不禁止之。秀等比附徒三年,刺配五百里外牢城;遂當杖六十。」詔斬秀軍門,餘九人配流海島及廣南;遂杖百,降曹州員寮剩員直。此或與四月丙戌般麥指揮相關。

  辛亥,京東轉運司言,萊蕪縣巡檢、左班殿直賈若水坐以功贖過,免勒停。

  壬子,詔大宗正司【四】,定武軍留後承裕候所展限及半年與磨勘。承裕嘗于殿廬厲聲責大宗正,及毆姪婦吴,展一年半磨勘。上以其屬尊,故特減之。

  詔:「銓試經書、律令大義等人,經書上等循一資,堂除差遣;中等先次指射優便差遣;下等不依名次注官,先次差遣。其刑法人,第一等充法官,第二等循兩資,第三等循一資,第四等與堂除,第五等與免試。」

  又詔諸路提舉官,每員歲舉轄下選人九人充京官。

  詔:「福建路轉運司督捕賊廖恩事,有奏稟不及者,行訖以聞。有能獲恩,與右班殿直、本路巡檢,賜錢五百千;獲以次首領,等第論賞。許自相殺併,或禽捕送官,原罪,亦依次賞之。」

  詔河北東西路轉運判官汪輔之、黃莘,各具巡歷到州軍所支人糧斛樣附遞入進。四月壬寅,輔之自西路改東路,可參照。

  乙卯,詔廣南西路轉運司具軍興計置金銀、錢帛、糧草見存名物,貯積州軍,令提舉官拘轄催驅,毋輒費用。

  詔保州保塞【五】,定州北平、曲陽、唐縣尉,令定州路安撫司權舉使臣。以北人數入為盜故也。

  丙辰,詔緣邊安撫司:「北界遣人移文或押送人口至,不係承接州、軍、城、寨,並婉順說諭約迴,令往當承接州、軍。」

  丁巳,內殿崇班、閤門通事舍人高公繪、高公紀並遷禮賓使,公繪嘉州刺史,公紀榮州刺史;皇太后殿祗應江有章、姚宗元遷一資。以皇太后同天節推恩也。

  檢正中書戶房公事安燾言:「準敕體量河北、京東等路賊盜,竊以朝廷平日立法以治盜賊者,其追捕之格、購賞之科,不為不備。然今日兩路之民,不因災饉而轉為盜賊者相繼,至于率眾羣行,殺害官吏。雖誨盜致寇之由未可遙度,然購捕之格恐難以常法治之。今獻四事:一、彊盜雖殺人,為首者能捕斬死罪兩人、為從者捕斬一人以上,並原罪給賞;二、告獲強盜,各依重法地酬賞外,第加一等;三、大名府,濱、棣、德州賊盜,如被告獲,依重法處斷,不用格改法;四、強盜如不自陳首,遇將來郊赦,未得原免,並具情理奏裁。」從之。

  知韶州、都官郎中【六】王之才降敕奨諭,以其修治城池不擾民也。

  詔:「應市易司計置物貨,場、務不依客例收稅,並許勾當官申提舉司牒提刑司根究,依法治之。」

  詔:「中牟縣列子觀昨經燒毀,官為興修,仍令道錄司選差道士一名管勾,恩例如舊。」

  戊午,詔修仁宗、英宗兩朝正史,命宰臣吴充提舉;以龍圖閣直學士、右諫議大夫宋敏求為修史;祕書監、集賢院學士蘇頌同修史;祕書丞、集賢校理王存,太子中允、集賢校理、崇政殿說書黃履【七】,著作佐郎、集賢校理林希並為編修官;勾當御藥院李舜舉管勾兼受奏事。暫通銀臺司入修國史院。其修史官等禁制并書吏漏泄,並依天聖五年修史例。銀臺司權徙于起居院。徙銀臺司,丁卯日事,今并書。敏求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為龍直。

  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忠州刺史、新鄜延路副都總管燕達權管勾步軍司,步軍副都指揮使、鄜延路副都總管楊遂留鄜延如故。

  詔:「諸路監司、提舉司歲終各具所分州縣巡歷月日,限次年正月十五日以前,申中書點檢,巡歷不遍者,奏裁。所至有詞訟及官司違法,雖非本司事,並聽關送案治。」

  庚申,詔以歐陽修五代史藏祕閣。

  秦鳳、熙河路計議措置邊事李憲上攻討山後生羌禽冷雞朴功狀,詔以熙河路經略使、司封郎中、天章閣待制張詵為右諫議大夫,權發遣秦鳳路轉運副使、降授太子中允趙濟復官、遷一資,權轉運判官、太子中舍孫迥減磨勘二年,權提點刑獄、主客郎中鄭民憲降敕奨諭;中軍將、引進使、英州刺史王君萬重傷,復客省使、達州團練使,賜絹二百;副將、崇儀使張若訥遷內藏庫使;前軍將、皇城使姚麟為西上閤門使、英州刺史,將、內殿承制孫咸寧為禮賓副使兼閤門通事舍人;左軍將、引進副使种諤為東上閤門使、文州刺史,副將、西京作坊使楊萬為宮苑使;右軍將、皇城使、文州刺史韓存寶為西上閤門使、忠州團練使,副將、引進副使李浩為東上閤門使、果州團練使,副將、左藏庫使夏元象為皇城使、康州刺史。壬戌,以昭宣使、嘉州防御使、入內押班李憲為宣政使【八】、宣州防御使、入內副都知,左軍西京左藏庫副使徐禹臣,右軍內殿崇班張承鑑等七人轉官、減年、循資有差;蕃官皇城使、康州刺史包順二子各轉一資。皆賞功也。先是,冷雞朴誘山後生羌擾邊,木征請自效,眾以為不可,憲曰:「何傷?羌戎畏服貴種,其天性也。」木征盛裝以出,諸羌聳視,皆無鬥志,我師乘之,獲級、生降以萬計,臨陣斬冷雞朴,董氊懼,因作旁行書諭之,遂遣使入貢。此據憲本傳附見。

  御史彭汝礪言:「臣昔者論不當付寺人以兵,陛下以為非是,及李憲師出,果獲鬼章,「果獲鬼章」,「獲」字必誤。自洮以西遂至無事,而臣言絀矣。而臣之言非以憲為不足以成功,所慮亦不在憲,故臣言自絀于疑,猶信天下之事固有趣時而為之者,然其大綱亦不可以一概言也。今以周官觀之,考其數蓋不及百人,而所事亦略可見。以今視之,其多少輕重何如也?蓋古者因民之有是疾,故擇而任焉,非以使令之故,刑無罪之人而為之也。彼其類非無聰明賢智,無故使以刑徙失身,廢絕其類,至踰千百焉,此非先王以仁愛人之道也。古人惟酒漿、醯醢、司服、守祧而已,其他莫與焉,今以一道之權予之,此非先王以義制事之意也。憲辟薛昌朝不聽,切齒扼腕,以為為腐儒所賣,自是不復回顧士人矣。張茂則以河事頡頏作氣,官屬罕見其面,雖達官大吏,俯首不敢與抗,而姦詐之人稍復趨附,以僥倖萬一之時,陛下以幾觀之,使其有可以輕士之勢,其心如何也?且朝廷比年之役,其最貽陛下憂者、洮西、閩、蜀;其最計議論者,惟濬川之役;今日之役最為大者,洮河之役。數者皆在寺人,是陛下所愛養尊寵之士大夫無一可屬任者矣。且彼其初非無敏健精悍可用之力,及稍任事者,則窺覦玩弄、籍蹈士大夫矣。詩曰:『商鑒不遠,在夏后之世。』陛下試取漢唐以來宦官之事觀之,亦足以知矣。自古人君,方其無事之時,未見其害,則士大夫之言為不足信,亦莫之聽也,及其禍亂既作,本末顛倒,至于無可奈何而後已,自古及今,蓋非一二也。惟陛下為宗社計之,不勝幸甚!」

  福建路兵馬都鈐轄司乞遇大段賊盜,差調兵馬,許本司立定數目,預借錢糧起發犒設。從之。

  癸亥,知越州、資政殿大學士趙抃知杭州。抃知越州時,兩浙旱蝗,米價踊貴,餓死者什五六。諸州皆牓衢路,立告賞,禁人增米價,抃獨牓衢路,令有米者任增價糶之,于是諸州米商輻輳詣越,米價更賤,民無餓死者。此據司馬記聞。

  先是,淮、浙饑,詔出本界上供米,損市價糶,以活飢民。發運副使盧秉言:「價雖賤,貧者終不得米,請償糴本,盡以其餘賑恤流民。」詔可。是歲,奏計,上問曰:「如聞滁、和民食蝗以濟,有之乎?」秉對:「有之。民飢甚,死者相枕籍。」上慘然曰:「獨趙抃為朕言,與卿合。」前此,發運司入奏,多獻羡餘以希恩,秉獨以錢七十萬緡償三司舊負,因言:「發運司但督六路財賦,以時上之,本無羡餘。以進者,率正數也。乞遂禁絕。」上嘉納之。秉事因趙抃知越州附見,不知秉入奏果是何年。秉以八年七月除發運,九月,廣西用兵,其入奏或當十年也。賜上供米賑濟飢民,乃八年十月十二日。

  御史中丞鄧潤甫、知雜事蔡確言:「開封府判官吴幾復奉詔勘王永年告其妻之兄弟宗室叔皮、叔兼等易衣私出求卜,言涉不順,及永年妻趙氏又訟永年盜官錢事。是時,永年未死,幾復已索永年與叔皮、楊繪、竇卞等往還書簡,幾復推究叔皮等所言本末,至于繪、卞書簡皆不問,乃以他事為辭,乞送府司勘結,顯為有所畏避。案:幾復人物庸下,素行污鄙,京府之任,已為玷竊,復敢陰黨貴勢,巧避君命,乞行黜責。」詔與幾復小州。

  詔:「諸軍賞功,以應轉資係轉資,并五路衮轉。諸軍每合轉一資,指揮使陞十名,副指揮使陞三十名,軍使都副以下並轉資,與衮轉本軍下名安排。」

  右軍蕃官軍主喬巴裕等四十四人各斬獲下溪首級,賜銀有差。

  甲子,吴充言:「史院舊用中書、樞密院時政記及起居注諸司文字纂類日曆。時政記纔送至熙寧六年,起居注至熙寧二年,恐由此事實遺廢,乞責近限修進。」從之。

  詔雄州歸信、容城縣民游化與三班差使,知縣李澤、縣尉宋彥國各減磨勘三年。以獲北界強盜一十一人也。

  都提舉市易司言:「乞定上界本錢,以五百萬緡為額,以本理息及一分半,等第推恩。見在息錢,先封樁聽朝廷移用。」從之。

  詔提舉在京諸司庫務、翰林學士、禮部郎中楊繪責授荊南節度副使,不簽書公事,候過郊禮與分司;判將作監、刑部員外郎、天章閣待制竇卞落職,提舉舒州靈仙觀。並坐受所監臨王永年供饋物也。

  刑部言:「諸處斷遣宣敕,自經治平大水,頗多散失,亦有本處元不關到者,雖曾關到,而吏胥隱漏,檢會之際,或容僥倖。至于官員犯罪并幖賊、偽印三等公案,略不以時架閣,凡有取索,動經歲月,其間羇旅之人尤可矜憫。欲乞計會審官東西院、流內銓並入內內侍省,取已斷官員宣敕與本部宣敕,比對職位姓名,如有漏落,更互抄錄,以補其闕,仍重編排,自慶曆二年為始。其熙寧十年以後公案別架閣,略具元犯因依、姓名,申提點刑獄司類聚繳納,本部月輪詳覆官一員與主簿更互計會,合屬處抄錄編排。」從之。

  乙丑,詔邕州召募頭首譚楷與三班借職。以邕州言與交賊戰有功也。

  丙寅,太子中允、權監察御史裏行蔡承禧為集賢校理、提點開封府界諸縣公事。承禧累乞罷臺職,久之,乃有是命。

  承禧嘗言:「臣伏以陛下之盛德,以臣之至愚,不能形容,然于文明而剛大,勇智而仁厚,臣庶幾或略望清光焉。臣伏思陛下以欽承七廟之靈,奉養二宮之懽,而又繼之以一日萬幾之勞,而思索被于天下四方之事,勤可謂至矣,而治猶若不充于聖心者,何也?今之患在乎百職之不自任其職而已。中書以進人選才之方諉于陛下,密院以用兵擇帥之事諉于陛下,事事皆出于聖意,若有未合于輿議,則曰『皆出于宸衷』,如是,則天下自古迄今何須輔佐乎?凡今之事略可言矣。大臣皆不自任其責,蓋以天下之人才一進于左右,天下之廣,士人之眾,皆出于頃刻一言。觀帝堯之聖,孔子之智,或失之四凶,或失于子羽。彼皆積歲于左右者,猶失之,而今也,以片言之間而求之。陛下雖至聖矣,臣之愚竊疑乎其未至盡也。故大臣不自任其責,萬一或自容其私,則天下亦不得而見矣。何則?陛下之斷素出于中也,故百職之吏亦相習以成風,有操兩可之論以倚決于上者,有摭細故以塞重責者,此又安得而悉見乎?積此而往,非所以致大治也。古之用兵而任將者,覆軍凶師者固有之矣,至于用之久,則名將出焉。蓋始任之則有不迨者,及其久,則人才自然而出矣。臣欲乞今後進人登對者,必令進曰『可以當某用,可為某官某職』,其不當也,又假論議之臣以論之。集之多,則以為大臣進退,則才器職業無諉上之非,而臣下亦不敢不盡其心矣。」

  又言:「臣竊以陛下執長策以馭天下,而所當精擇,在相與將二者而已。相臣主于用材,將臣主于用兵。百職不得其治,則屬於用材之相;六師不得其序,則屬於用兵之將。二者得其序,而天下不治,未之有也。竊見陛下即位以來,求士如不及,非惟若商王之立賢無方也,又若文王之能官人也。非惟若文王之能官人也,又若虞舜之諧庶尹也。故或取之於下僚,或召之於數千里之外,或見之于咫尺之間,或得之於事功,或進之于語言,可謂盛矣。然竊觀召對之臣,非才行卓異之人,或儕流推許之士不以進也。何則?所欲用之重,則進之也殊;所將待之厚,則遇之也異故也。如聞二府近薦登對者四人:盛僑、張堯夫、李師德、蔡洙,惟洙少有稱于儕伍,他皆未之聞也。稽之議論,則以為未見可稱,審之中外,則以為不知有善,不知以何薦之,又不知以何而不用,眾多疑惑,未知所因。向者,熙河出兵,用內臣李憲為熙、秦處置,人皆以為出于聖斷,二府不得已而從命,及推原其因,乃自二府進擬。夫中人之進,自古人主有便于一己之指令,遂屈羣議而用之者有矣。今二府乃自進擬,固非所宜。夫登對之人,欲以備不次之用,而進無可稱述之人;宮寺之官,本以充人主給使之職,而乃以為大臣之所進擬。臣慮庸庸之人,汲引漸滿中外,而人主動作,則左右小臣皆為大臣窺察,啟臣下表裏邪惡之漸。惟幸陛下攷察之!」二章不得其時,承禧罷御史後更須考詳。

  詔鄭州長史柴衮令流內銓與注遠處主簿或尉。衮,周世宗之姪元孫,受命已十年,乞注一官故也。

  中書門下奏:「近詔京東、河北路強盜罪至死,知人欲告及按問欲舉而自首,合該減等,內係羣黨及情重者,未得斷放,奏取指揮。內有所犯情理不一者,欲令比附施行。」從之。

  詔:「應係朝廷已降指揮,後來面奉指揮改更者,並依傳宣內降,申中書、樞密院覆奏施行。」

  丁卯,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忠州刺史燕達除榮州防禦使。以收復廣源州之勞也。

  詔:「安南軍回士卒病者,委所在官舍存泊,差軍員提舉,續給口券,官備粥藥,州軍委都監,縣鎮委主簿或監鎮官檢視。」

  錄南劍州【九】都巡檢、內殿承制郝懷素子漢臣為三班奉職,南劍州巡鹽、左侍禁蘇用子球為三班借職。以懷素等與廖恩鬥,為所殺也。

  戊辰,詔:「命官、使臣緣安南軍興死亡者,旅櫬行李【一○】,委州縣舁櫬還其家。」

  庚午,詔:「侍御史知雜事蔡確、知諫院黃履定奪衛州運河及疏濬黃河利害異同,理曲不實之人,劾罪以聞。如合就案驗【一一】,輟官一員及取旨,遣內侍同往。」

  初,熊本既受命與都水監主簿陳祐甫、河北轉運使陳知儉共按問諸埽,言:「八年,故河道水減三尺,濬川杷未至間,已增二尺,杷至又增一尺,且從此以前十年,水皆夏溢秋復,不惟此一年,水落實非杷所至。」本等乃集臨清、冠氏縣十五人責狀,及據埽上水歷,即南岸以杷試驗,雖小有增深寸數,翌朝再測,已與未濬時無異。又訪議者,皆以運河之興有費無利,且為官私之患,遂以文彥博所陳為是,奏乞廢濬川司。時范子淵在京師先聞之,遽上殿言:「熊本、陳祐甫意謂王安石出,文彥博必將入相,附會其意,以濬川杷為不便。臣聞本奉使按事,乃詣彥博納拜,從彥博飲食,祐甫、知儉皆預焉,及屏人私語。今所奏必不公。且觀彥博之意,非止言濬川杷而已。陛下一聽其言,天下言新法不便者必窎起,陛下所立之法大壞矣。」上頗惑其言,詔以本等奏送都水監及外監丞司。子淵遂訟本等以七月中北岸水歷定五月中南岸河流漲落,又不皆至河所視其利害;及大名府已嘗保明用杷浚二股功利,牒轉運司;兼本等專取索濬河司事,總四千七百餘紙,即未嘗取索大名府安撫司、轉運司事相參照。而確亦劾本奉使不謹,議論不公,乞更委官定奪是非。故就委確及履仍即御史臺置獄推究。九年十二月癸未朔,本初受命相視,元豐元年正月己巳,本責。熊本集有御河及濬川二劄子,可刪取增入,今附見。「臣勘會河北路州軍自來賞給茶貨等,以至沿邊榷場要用之物,並自黃河運至黎陽出卸,轉入御河,費用止于客軍數百人添支而已。向者,朝廷曾賜米河北,亦于黎陽或馬陵道口下卸,倒裝轉致,費亦不多【一二】。昨因程昉等擘畫,于衛州西南循沙河故跡,決口置鰯【一三】,鑿隄引河,以通江淮舟楫【一四】,而實邊郡倉廩。自興役至畢,凡用錢、米、工料二百萬有奇,今後每歲用物料一百一十六萬、廂軍一千七百餘人,約計費錢五萬七千餘貫。昨開河行水,纔百餘日,所過船栰六百二十五,而衛州界御河淤淺已及三萬八千餘步,沙河左右民田渰浸者幾千頃,所免稅租一千貫、石有零。故議者皆謂此河之興,有費無利,而又生公私之患。臣近準敕命躬親按視,其利害之實,誠如議者所論,然尚有大者。且衛州居御河上游,而西南當王供向著之會,所以捍黃河之患者,一隄而已。今穴隄引河,而置鰯之地纔及隄身之半。詢之土人,云自慶曆八年後,大水七至,方其盛時,游波有平隄者。今河流安順三年矣,脫復礬水暴漲,則河身乃在海口之上。以湍悍之勢,而無隄閘之阻【一五】,汜濫衝溢,下合御河,當此之時,臣恐墊溺之禍,不特在乎衛州,而瀕御河郡縣皆罹其患矣。夫建功立事,將以便茲民而惠萬世也,故利之博者,不計其費。今此河之興,一歲所濟船栰其數至於如此,而以為經久公私之利,不測之患萌于每歲,不貲之費積于無窮,而議者弗及焉,豈陛下所以垂世裕民之意哉?臣博采眾論,究極利病【一六】,咸以謂完固隄堰,新口存鰯而勿治,庶可以銷淤澱決溢之患,而省無窮之費,萬一他日朝廷欲由此河轉粟塞下,則暫開亟止,或可以紓飛輓之勞。其議論子細,臣已同吴審禮等具狀奏聞去訖,伏望決于聖斷,早降指揮。又臣近準敕計會都水監、本路轉運司,那官兵同相度疏濬黃河利害聞奏,謹具如後:一、范子淵奏,將熙寧七年以後三年內應管諸埽所用物料并差夫數目,一例衮合,稱:比向前未用杷三年減得物料七百七十餘萬,及不差二十二萬三千餘夫。臣勘會沿河共管八十四埽,三年內計重疊疏過向著二十二埽,其不經疏濬去處至多,因逐年河水調勻,別無決溢橫費,兼檢會熙寧六年十二月敕節文:河北差夫不得過五萬人,亦係朝廷指揮減卻所差人數。一、范子淵奏稱:『熙寧七年已後至九年終,疏濬過灘觜及因此退出灘地共三十六萬餘步,減省得開撅并捲埽二千七百餘萬工,物料九百五十餘萬。』臣尋躬親并差官及取索文案,照會得已疏濬灘觜地步及退出灘淺去處,即今多卻依舊。及取問得自來河上堤埽向著,即不曾用人兵于對岸開撅灘觜,所下埽緷多少,亦只據向著緊慢。今來有曾疏濬處所用物料,比元約全不曾經疏濬處所用物料卻多,以至雖曾疏濬,卻無有退灘淺去處。一、范子淵奏稱:『熙寧八年八月內,二股河泛溢,河道變易,在王胡莊尋用杷疏導水勢,奪歸二股河,退灘內民田數萬頃。』臣契勘當年二股河次下埽分,各有河水長落尺寸、月日,公檢照証得未用杷以前河勢已減退,兼王胡莊【一七】、許村港遞年黃河泛漲出岸,渰浸民田,至霜降水落退出。一、臣與陳知儉等曾將杷船于黃河淺處略行試驗,雖微有增深尺寸,隔日便有淤澱。伏緣河流湍猛,變易自如,并兩岸相去闊遠,其濬川杷雖暫時可以疏導淤淺,至于張官置局,差占人船,施功尋丈,而云能回奪大河;自立工料,而云能減省費用,此議者所以紛紛也。其利害子細,臣已同陳知儉等具狀奏聞外,所有都大提舉疏濬河司公事,仍乞先次廢罷。」

  詔:「今後二府使相、宣徽使以冠帔換授翰林醫學已上章服,並須轉服色及五年以上,方許陳乞。」

  同提舉成都府等路茶場公事蒲宗閔言:「本司般賣解鹽,已蒙改法依舊通商外,有茶法事亦相關,須至更改。每年欲起發茶四萬駄赴秦州、熙河路依市價賣,仍認定稅息錢,應副博馬糴買糧草;并川峽路民間食茶,許逐場依市價添減收買,每貫收息錢一分出賣,仍沿貫納長引錢。鳳州、鳳翔、永興軍、環慶路州軍,亦依舊為通商地分,許客人于川中茶場算請興販。」知彭州呂陶亦言官場買茶虧損園戶,有致詞訴及生喧鬧。詔:「川中茶場今後不得虧損官私,其取淨利三分指揮更不施行。彭州堋口茶場園戶作鬧,仰本路轉運司根究施行。餘令提刑司等同共相度體量利害奏聞。官司如有不實,亦一面取勘施行。」已上並從朱本,已下並增入。

  先是,陶言:「臣竊見朝廷初遣李〈木巳〉及蒲宗閔等入川相度買茶、往熙河博馬等事,當時奉使者急于進用,不察事體,遂認定逐年息錢四十萬貫,應副熙河。後來運茶積滯,歲課不足,即便擘畫卻于彭、漢二州逐年收買狹布各十萬匹,名為折當腳錢,其實將布上所得之息充入茶利。自後又恐買布亦難敷及元數,則乞卻雇回腳船車般解鹽入川。洎至鹽法難行,則又乞將川中有茶去處並行收買。前後乖錯,非止一事。國家富有四海,山澤之利多與民共。自仁祖臨御以來,深知東南數路茶法之害,制詔有司一切弛放,任令通商。貨法流行,德澤深厚,聖時盛事,高出前世。今天下茶法既通,而蜀中獨行禁榷,此蓋言利之臣不知本末,苟于勞賞而妄為之,非所以綏靜遠方之意。況川峽四路所出茶貨,比方東南諸處十不及一,日月所照,文軌混同,法無二門,仁不異遠,豈可諸路既許通商,兩川卻為禁地?虧損治體,莫甚于茲。大凡官中元有之物,民間私侵其利,方是犯禁。只如解州有鹽池,民間煎者乃是私鹽,晉州有礬山,民間煉者乃是私礬。今川蜀茶園本是百姓兩稅田地,不出五穀只種茶,賦稅一例折科,茶園稅每三百文折納絹一匹,三百二十折納紬一匹,十文折納綿一兩,二文折納禾草一束。役錢亦須均出,自來採茶貨賣,以充衣食。伏緣此茶本非官地所產,乃是百姓己物,顯與解鹽、晉礬事體不同。一旦立法,須令中賣與官,或敢私相交易,便成犯禁,斤數稍重,乃至徒刑,仍沒納隨行物色理賞錢,恭惟仁聖卹物之心必不如此。」

  又言:國家置市易司籠制百貨【一八】,歲出息錢不過二分,須以一年為率。蓋為今年支出官本一百萬貫,至年終要見息錢二十萬貫,即不是早買一百貫物,晚賣一百二十貫錢。今來茶場司卻不以一年為率,務重行立法,盡榷民間茶貨入官,旋買旋賣,取利三分。或今日買十貫之茶,明日便作十三貫賣與客旅,或朝買一貫,暮作一貫三百文出賣。日逐將官本變轉,殊不休已。其公牒行下州縣,乃云務令買賣通快,無致妨滯錢本,則所出利息,比至歲終,不可勝算,豈止三分而已。此于市易元條,自相違越。據本州堋口鎮茶場申,六日之間,買到茶八百八十六斤,計本錢一百六貫三百二十文,隨日出賣,收到息錢三十一貫八百九十六文,別無見在。臣固疑其買賣之際,必有侵損官司,尋行體訪,乃是客旅並牙子等為見榷茶不許衷私買賣,一向邀難園戶,或稱官中高擡斤兩,或言多方退難,遂使于外面預先商量減價。其園戶各為畏法懼罪,且欲變貨營生,窮迫之間,勢不獲已,情願與客旅商量,每斤止收七分實錢,中賣與官,所餘三分,留在客人體上,用充買茶之息。纔投場中賣了當,即時卻是客人明立姓名正行請買,所以隨日賣盡。假如茶一百斤,每斤合賣一百三十文,計價錢十三貫,其園戶既被邀難恐動,情願只作十貫賣與官場,即時卻是客人納錢一十三貫請買。文歷雖正,情弊則深。如此,則是園戶只得七分價錢,暗折三分,官中雖得三分之息,自是園戶本錢,客人元不出備。逐處買茶官司多是畏懼茶場司威勢,務欲買賣通快,出得息錢,始可免罪,以此互相欺誕,不敢申陳。臣伏謂園戶是國家兩稅土著之民,今來被好利之臣設此弊法,要出息錢,卻令商旅生姦,侵損兩稅人戶,最于遠方不便。又況隨日計利,殊無分限,顯是違越市易元條。伏乞聖慈檢會臣前奏,特降指揮,下本路安撫、轉運、提刑司體量指實,早賜更改,使王澤不壅,可救大弊。」

  陶累奏未報,而堋口茶園三百餘戶凡五千人齎茶赴場。監官以本錢支盡,續于茶場司關請未至,會雨作,不即秤收。眾積忿恚,遂徑陞廳事,圍遶監官,欲令牙人先出錢與買。監官起避之,眾隨詬詈,或毆擊從者,或褫裂監官衣袖,牙人等皆散去。陶知眾不可犯,但令約束,不復究治,仍別差官赴場相度增價及依次秤收,并申茶場司多支本錢,復具奏曰:「劉佐、李〈木巳〉、蒲宗閔等苟希進用,妄陳愚見,必欲出息三分,致令茶戶被害。若逐場盡數收買之後,商旅將來計算不成,不願興販,則積壞茶貨,監官必被責罰,干連人必着陪填,勢須順承茶場司風旨,減價收買。所貴客人願來興販,變轉得行,或令園戶自納三分息錢,請引出外。情弊如此,上下通知。恭惟陛下仁民愛物,與天地等,夙夜孜孜,講求治要,惟恐一夫未得其所,必不容此刻薄小人苟希勞效,作為弊法,以困西南生聚,有累聖政,眾所不平。臣愚欲望早賜宸斷,特降指揮,下本路監司或帥臣采訪利害。如臣所言稍涉虛誕,甘俟誅戮,若萬分有一可以採用,即乞更張茶禁,以便遠民,或限數收買,或量減息錢,則山鄉茶戶不勝至幸!」及是,始詔罷取息三分指揮,宗閔等所措置亦微有更張,而陶尋得罪矣。七月四日,陶衝替。

  詔:「西頭供奉官、閤門祗候崔象先嘗給事藩邸,仍閤門供職日久,宜特除通事舍人。」

  辛未,遣左藏庫副使彭孫募膽勇人捕殺廖恩,以上批「恩殺巡檢,氣勢滋盛,須及時撲滅,可速與樞密院議選一官兵,募三五百人捕殺」故也。又批:「聞廖恩近雖為鎗杖手吴合九等殺敗,所獲不多。今賊勢全未衰減,日有鄉村無賴入賊中,轉更昌熾。可遣彭孫速往。」又批:「近日福建路強劫盜賊火數不少,未知竊發作過因依,可速下提刑、轉運司火急體量,具析奏聞。如緣闕食,即檢詳前後救饑條例,一面擘畫施行,不使別致結集人眾,久為民患。」彭孫亦是羣盜招降者,當考六月五日及遣彭保。

  又批:「近降指揮,令李憲候董氊有信息,及措置鬼章見得次第,發來赴闕。緣上件羌酋既未能制其死,今則歸順之期難以日月可必,宜別降指揮,抑候推行隊兵賞典訖,發來赴闕。」

  甲戌,駙馬都尉、慶州刺史王詵為絳州團練使,光州刺史張敦禮為寧州團練使。

  詔:「中書檢正、樞密院檢詳官二年為一任,至提點刑獄以上資序者,理三年。」

  太白晝見。

  乙亥,詔:「太學公用錢可續給,候全入光州地課對除之。上舍生在學一年,並免解。」三月九日彭汝礪云云可考。

  詔韓縝等:「昨已與北人分畫緣邊界至,其山谷、地名、壕堠、鋪舍相去遠近等,並圖畫簽貼,及與北人對答語錄編進入。」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當考。

  詔:「熙河路蕃官獲首級,副使以上每級減磨勘三年,至三級止,餘級各賜絹二十匹。內殿承制以下,每級轉一資。」

  知廣州曾布言:「今雖軍興之後,亦與平日無事之際不同。乞許奏辟安撫司勾當公事三兩員。」詔:「合辟官外,許于本州職官數內,依辟官條,特更辟一人,任滿依舊。」

  丙子,遣屯田員外郎、檢正中書孔目房公事劉定體量安撫福建路,減價糶常平穀以救災。八月癸未,定責衢倅。

  丁丑,詔:「使臣換文資,試律令大義十道,以八通為上,六通次之,四通又次之,並為合格,中書取旨。」

  注 釋

  【一】下當職官亟除絕之「下當」二字原倒,據閣本及宋史全文卷一二上乙正。

  【二】京西北路「京西」二字原倒,據閣本及同上書乙正。

  【三】經略使趙卨「使」原作「司」,據閣本改。

  【四】大宗正司「正」原作「直」,據宋會要帝系四之三○改。

  【五】保塞「塞」原作「寨」,據閣本、活字本改。

  【六】都官郎中「官」原作「管」。按:宋無「都管郎中」而刑部有都官郎中,見宋史卷一六三職官志,此處「管」顯為「官」之誤,故改。

  【七】崇政殿說書黃履「黃」原作「王」,據閣本及長編紀事本末卷八一兩朝國史、直齋書錄解題卷四改。

  【八】入內押班李憲為宣政使「政」原作「制」,據宋史卷四六七、東都事略卷一二○本傳改。

  【九】南劍州「南」原作「運」,據下文改。

  【一○】旅櫬行李「旅」原作「旋」,據閣本改。

  【一一】如合就案驗「合」原作「令」,據閣本改。

  【一二】費亦不多「多」原作「少」,據閣本及歷代名臣奏議卷二五○改。

  【一三】决口置鰯「决」原作「次」,據閣本及同上書改。

  【一四】以通江淮舟楫「江」字原脫,據同上書補。

  【一五】而無隄閘之阻「閘」原作「閣」,據閣本及同上書改。

  【一六】究極利病「利病」二字原脫,據同上書補。

  【一七】王胡莊「胡」原作「吴」,據閣本及上文改。

  【一八】國家置市易司籠制百貨「置」字原脫,據閣本補。

查看目录 >> 《续资治通鉴长编》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