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子部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卷九百六十九 果部六

卷九百六十九 果部六

  ○梨

  《尔雅》曰:梨,山樆。(即今梨树,樆音离。)梨曰钻之。(啖食治择之名。)

  《汉书》曰:淮北荥南河济之间千树梨,其人皆与千户侯等。

  《晋书·载记》曰:符双据上邽,符柳据蒲坂,叛于坚。符武据安定,并应之,将共伐长安。坚遣使谕之,各啮梨以为信,皆不受坚命。

  《宋书》曰:王玄谟征滑台,一匹布责民八百大梨。

  又曰:张敷,小名楂;父邵,小名梨。文帝常戏谓之曰:"查如何梨?"答曰:"梨,万果之宗,查何敢比也!"

  《齐书》曰:扶桑国有赤梨,经年不坏。兼多蒲桃。

  《唐书》曰:贞观中,杭州言:木连理二十四株;有樗沔,二木合为一体。

  又曰:玄宗至马嵬驿,令高力士缢贵妃於佛堂前之梨树。

  又曰:崔远,文才清丽,风神峻整,人皆慕其为人。当时目为钉卓孺,言席上之珍。

  《韩子》曰:夫树樗沔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

  《庄子》曰:樗沔橘柚,其味搜梆,各適其口。

  《淮南子》曰: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而皆悦於目;(佳,美也。)梨橘枣栗不同味,而皆调於口。(调,适也。)

  应劭《汉官仪》曰:光武封太山上坛,见酢梨酸枣,主者云:"百官上者所置。"

  《晋令》曰:诸宫有梨,守护者置吏一人。

  《晋宫阁名》曰:明光殿前梨一株。

  《世说》曰: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云:"君得哀家梨,复蒸食否?"旧说秣陵有哀仲家梨,其大如升,入口消释。言愚人不别。得好梨,蒸食之。

  又曰:安公讲十常数百。习凿齿常饷十梨,正值讲,安公便於座中手自剖分梨,尽人遍,都无偏颇。

  《山海经》曰:洞庭掷晷,其木多梨。

  卢毓《冀州论》曰:常山好梨,地产不为无珍。

  《关令尹喜内传》曰:老子西游,省太真王母,共食紫梨。

  《汉武内传》曰:太上之药,有心掴梨。

  《曹瞒别传》曰:王自汉中至洛阳起建始殿,使工苏黄越徙美梨,掘之,根尽血出。越以状闻王,王躬自视之,以为不祥。还,遂寝疾。

  《神仙传》曰:介像言病,帝使左右以美梨一奁赐像。像死,帝殡而埋之。以日中时死,其日晡时到建业,以所赐梨付苑吏,种之。后吏以状闻,既发像棺,棺中有一奏符。

  《文士传》曰:孔融年四岁,与诸兄食梨,辄取其小者。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此宗族奇之。

  《西京杂记》曰:上林有紫梨、芳梨、(实小。)青梨、大谷梨、金柯梨、(出琅琊王野家,太守王唐所献。)缥蒂梨、紫条梨、潮海梨、(山瀚海,耐寒,不枯。)青玉梨。

  《广志》曰:洛阳北有张公夏梨,海内惟有一树。常山真定梨,山阳钜野梨,梁国睢阳梨、齐都临淄梨,钜野膏梨,上党椁梨,小而甘。新丰箭谷梨。关以西,弘农、京兆、右扶风界,谷中梨多供御。广都梨,重六斤,可数人分食之。

  《嵩高山记》曰:东岳脚上有梨树,云是武帝果园,山中诸生皆取食之。

  辛氏《三秦记》曰:汉武帝园,一名樊川,一名御宿。有大梨,如五升,落地则破。其主取者,以布囊盛之,名含消梨。

  《三晋山险记》曰:山阳县北有谷,通登蘅马。石勒十八骑昔在此啖梨生树,今有梨园。

  段龟龙《凉州记》曰:吕光时,敦煌太守宋歆献同心梨。

  《永嘉记》曰:青田村民家多种梨树,名曰官梨。子大一围五寸。树老,今不复结子。此中梨子佳,甘美少比,实大出一围,恒以供献,名为涌孺。吏司守视,土人有未知味者。梨实落至地,即融释。

  郭子横《洞冥记》曰:途山之北有梨,大如斗,色紫,千年一花,冬月乃实。煎之有膏,食者身轻。亦曰紫轻梨。

  《博物志》曰:梨类甚多,楂杜朴皆是,有大小甜酢之异耳。

  《神异经》曰:东方有树焉,高百丈,敷张自辅,叶长一丈,广六七尺,名曰梨。其子径三尺,剖之白如素。食之,为地仙。(张华注曰:是故今梨树大耳。)

  《幽明录》曰:成彪兄丧,昼夜哭泣。兄提二升酒、一盘梨就之,引酌相劝。

  《广五行记》曰:宋废帝大始年,江南盛传种萧梨。先无此树,百姓争欲植之。识者曰:"当有姓萧人王者!"后齐受禅。

  杨咳戤《洛阳伽蓝记》曰:欢农里报德寺有园,珍异出焉。有含消梨,重六斤,禁苑所尾蘙。从树投地,尽散为水焉。世人云:"报德之梨,承光之柰。"承光寺亦多果木,柰味甚美,冠於京师。

  《李邺侯传》曰:唐肃宗常夜坐,召颍王等三弟驮蔌於地炉罽毯上。时李泌多绝粒,上每为自烧二梨以赐之。颍王恃恩,固求上与,曰:"汝恒饱肉食,先生绝粒,何乃争之?"颍王曰:"臣等试大家心,何乃偏耶?不然,三弟共乞一颗,可乎?"上亦不许,赐以索妍。颍王等又曰:"臣等以大家自烧,故乞。他果何用?"因曰:"先生恩渥如此,臣等请联句,以为他年故事。"颍王曰:"先生年几许,颜色似童儿。"信王曰:"夜抱九仙骨,朝被一品衣。"一王曰:"不食千锺粟,惟餐两颗梨。"既而三王请上成之,上曰:"天生此间气,助我化无为。"

  王赞《梨颂》曰:太康十年,梨树四枝,其条与中枝合生於玄圃园。皇太子令侍臣作颂。

  《魏文帝诏》曰:真定涌孺,大若拳,甘若蜜,脆若陵,可以解烦释臼。

  傅选《七证》曰:恒阳黄梨,巫山朱橘。

  何晏《九州论》曰:安平好枣,真定好梨。

  左思《蜀都赋》曰:紫梨津润。

  又《齐都赋》曰:果则晌山之梨。

  潘岳《闲居赋》曰:张公大谷之梨。

  孙楚《秋赋》曰:朱橘甘美,紫梨甜脆,肤不隐於龂牙,融液易於含雪。

  王廙《洛都赋》曰:梨则大谷冬紫,张公秋黄。

  潘岳《金谷园赋》曰:灵圃繁若榴,茂林列芳梨。

  宋武帝《戏马台梨花赞》曰:嘉树之生,于彼山基,开荣布彩,不离尘缁。

  王弘《谢赐河上梨表》曰:奉赐河上梨一千,远方味甘,每垂降及,仰佩恩逮,俯增祗愧。

  魏武帝《为兖州牧上书》曰:山阳郡有美梨,谨上甘梨二箱。

  ○楂

  《尔雅》曰:楂、梨曰钻之。(楂似梨而酢涩,见《礼记》。)

  《礼记·内则》曰:樗沔姜桂。(郑玄注曰:楂,梨之不臧者。皆人君羞。)

  《吕氏春秋》曰:箕山之东,有甘楂。

  《山海经》曰:平丘有杨柳甘楂。

  又曰:洞庭之上,其木多楂。

  《说文》曰:楂,似梨。

  《神异经》曰:南方大荒有树焉,名曰楂。三千岁作华,九千岁作实。其花紫色,中高百丈,敷张自辅。叶长七尺,五色。实长九尺,无核,割之如凝密。(张茂先注曰:楂,梨。)

  《述异记》曰:江淮南人至北,见榅勃香,以为楂子,盖实异耳。

  傅玄《瓜赋》曰:龙眼生於南极,甘楂引於昆山。

  ○樱桃

  《礼记·月令》曰:仲夏之月,天子羞以含桃,先荐寝庙。(郑玄注曰:含桃,今之樱桃也。)

  《尔雅》曰:楔,(音革黠反。)荆桃。(郭璞症曰:今樱桃。)

  《广雅》曰:含桃,樱桃。

  《汉书》曰:惠帝出离宫,叔孙通曰:"今樱桃熟,可献,陛下宜以樱桃献宗庙。"上许之。诸果献由此兴。

  《唐书》曰:太宗将致樱桃於酅公,称"奉"则是尊,言"竿"又以卑,问之虞监,曰:"昔梁帝遗齐巴陵王称'饷'。遂从之。

  又曰:玄宗紫宸殿樱桃熟,命百官口摘之。

  又曰:萧颍士,李林甫彩其名,欲拔用之,乃召见。时颍士寓居母丧,即衰麻而诣京师,径谒林甫于政事省。林甫素不识,遽见衰麻,大恶之,即令斥去。颍士大忿,乃为《伐樱桃赋》,以刺林甫,云:"嗒无庸之琐质,因本枝而自庇。洎枝幹而非据,专阶廷之右地。虽先寝而或荐,岂和羹之正味!"其狂率不逊,皆此类也。

  又曰:文宗始即位,常因内园进新樱桃,将以赐三宫太后。上曰:"送太后,焉可以为赐?"因圆凳易其文簿,曰:"奉太后"。自是以为常。

  《拾遗录》曰:汉明帝於月夜宴赐群臣樱桃,盛以赤瑛盘。群臣视之月下,以为空盘,帝笑之。

  《吕氏春秋》曰:"仲夏之月,羞含桃。"(高诱注曰:含桃,樱桃。为鸟所含,故曰含桃。)

  范汪《祠制》曰:孟夏祭,用樱桃。

  《洛阳宫殿簿》曰:显阳殿前,樱桃六株。明光殿前,樱桃四株。徽音殿前,樱桃二株。

  《广志》曰:樱桃,大者如弹丸。有长八分者,白色多肌者,凡二种。

  《虎丘山疏》曰:山下有樱桃三株

  《唐景龙文馆记》曰:四年夏四月,上与侍臣於树下摘樱桃,恣其食。末后於蒲萄园阁陈宴席,奏宫乐,至瞑,每人赐朱樱桃两笼。

  又曰:四年夏四月,上幸两仪殿,命侍臣昇殿食樱桃。其樱桃并盛以琉璃,和以杏酪,饮涂醿酒。

  《博物志》曰:樱桃或如手指,春秋冬夏,华实竟岁。

  《吕氏本草》曰:樱桃味甘,主调中,益脾气,令人好颜色,美志气,一名朱桃,一名麦英也。

  傅咸《粘蝉赋序》曰:樱桃,为树则多荫,为果则先熟。故种之於厅事前,以盛暑逍遥其下。

  左思《蜀都赋》曰:朱樱春就,素柰夏成。

  魏文帝与锺繇书,报曰:臣繇言:"赐甘酪及樱桃,惠厚意绸,非言所申。"

  夏侯孝若《春可乐》曰:进樱桃於玉盘。

  《太平御览》 宋·李昉

查看目录 >> 《太平御览》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