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四库百科 >

四书笺解


四书笺解

    不分卷。清王夫之(详见《四书考异》)撰。是书盖病讲章时文,曲解混说,迷说学子,因取全书,随意笺释。虽为正讲章时文之谬而作,而体会涵咏,深有所得。谓俗解慎独,或云在致知前,或云在致知后,均错。经云,“致知而后意诚”,非致知而后诚意,其谬在将先字作前字解。谓小人反中庸,乃尧时四囚与后世申商秦始皇之类,反中庸,是立意要反,也自有济恶之才。以上诸解,特见清晰,又据《孟子》言伯夷治则进,乱则退,可证伯夷让国后尝仕于他国,战国时尚传之,可补史传之漏。其于朱注也间有纠正。全书义多精粹。该书有光绪十九年(1893)刊本。


【检索四书笺解 ==>】 古籍全文检索:四书笺解     全站站内检索:四书笺解

孔氏说经五稿五种
通德遗书所见录十八种
十三经注疏
经学五种
小窗遗稿二种
聂氏经学丛书八种
吴氏遗著三种
戴静斋遗书二种
经苑二十五种
诒经堂续经解
璜川吴氏经学丛书十三种
味经斋遗书十五种
古经解汇函二十三种
六艺堂诗礼七编
汪彦石所著书二种
小嫏嬛馆丛书十二种
孙溪朱氏经学丛书十三种
静修斋经解三种
桂氏遗书十五种
史伯平先生所著书二种
七纬三十六种
纬捃
张氏易学十一种
方氏易学五书
古文尚书四种
读礼丛钞十六种
程氏春秋初刻三种
绍邵轩丛书七种
何氏丛书五种
今古文孝经汇刻十六种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