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四库百科 >

檄移第二十


檄移第二十

    震雷始于曜电,出师先乎威声。故观电而惧雷壮,听声而惧兵威。兵先乎声,其来已久。昔有虞始戒于国,夏后初誓于军,殷誓军门之外,周将交刃而誓之。故知帝世戒兵,三王誓师,宣训我众,未及敌人也。至周穆西征,祭公谋父称:古有威让之令,令有文告之辞,即檄之本源也。

    及春秋征伐,自诸侯也,惧敌弗服,故兵出须名,振此威风,暴彼昏乱,刘献公之所谓“告之以文辞,董之以武师”者也。齐桓征楚,诘苞茅之阙;晋厉伐秦,责箕郜之焚。管仲、吕相,奉辞先路,详其意义,即今之檄文。

    暨乎战国,始称为檄。檄者,皦也,宣露于外,皦然明白也。张仪檄楚,书以尺二。明白之文,或称露布,播诸视听也。

    夫兵以定乱,莫敢自专。天子亲戎,则称恭行天罚;诸侯御师,则云肃将王诛。故分阃推毂,奉辞伐罪,非唯致果为毅,亦且厉辞为武。使声如冲风所击,气似欃枪所扫,奋其武怒,总其罪人,惩其恶稔之时,显其贯盈之数,摇奸宄之胆,订信慎之心;使百尺之冲,摧折于咫书,万雉之城,颠坠于一檄者也。

    观隗嚣之檄亡新,布其三逆,文不雕饰,而辞切事明。陇右文士,得檄之体矣。陈琳之檄豫州,壮有骨鲠,虽奸阉携养,章密太甚,发丘摸金,诬过其虐;然抗辞书衅,皦然露骨矣。敢指曹公之锋,幸哉免袁常之戮敢。钟会檄蜀,征验甚明;桓公檄胡,观衅尤切:并壮笔也。

    凡檄之大体,或述此休明,或叙彼苛虐,指天时,审人事,算强弱,角权势,标蓍龟于前验,悬鞶鉴于已然。虽本国信,实参兵诈。谲诡以驰旨,炜晔以腾说。凡此众条,莫或违之者也。故其植义飏辞,务在刚健。插羽以示迅,不可使辞缓;露板以宣众,不可使义隐。必事昭而理辨,气盛而辞断,此其要也。若曲超密巧,无所取才矣。又州郡征吏,亦称为檄,固明举之义也。

    移者,易也。移风易俗,令往而民随者也。相如之《难蜀老》,文晓而喻博,有移檄之骨焉。及刘歆之移太常,辞刚而义辨,文称之首也。陆机之移百官,言约而事显,武移之要者也。故檄移为用,事兼文武,其在金革,则逆党用檄,顺命资移,所以洗濯民心,坚同符契。意用小异,而体义大同。与檄参伍,故不重论也。

    赞曰:三驱驰刚,九伐先话。鞶鉴吉凶,蓍龟成败。惟压鲸鲵,抵落蜂虿。移宝易俗,草偃风迈。

【大意】

    檄是讨伐敌人的宣言。移是劝谕民众或别人的文书。二者体裁有相似之处,因而合在一起讲述。篇中对檄、移两种文体的性质、作用、发展历史,写作要求等问题做了论述。


【检索檄移第二十 ==>】 古籍全文检索:檄移第二十     全站站内检索:檄移第二十

济南先生师友谈记
杨公笔录
吕氏杂记
侍讲杂记
侍讲日记
冷斋夜话
曲洧旧闻
元城语录
懒真子
春渚纪闻
石林燕语
避暑录话
岩下放言
却扫编
五总志
紫微杂说
紫微杂记
东莱吕紫微杂说
辩言
墨庄漫录
寓简
栾城遗言
栾城先生遗言
东园丛说
常谈
云麓漫钞
示儿编
履斋示儿编
游宦纪闻
密斋笔记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