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精谕

    三曰:

    圣人相谕不待言,有先言者也。

    海上之人有好蜻者,每居海上,从蜻游,蜻之至者,百数而不止,前后左右尽蜻也,终日玩之不去。其父告之曰:“闻蜻皆从汝居,取而来,吾将玩之。”明日之海上,而蜻无至者矣。

    胜书说周公旦曰:“廷小人众,徐言则不闻,疾言则人知之,徐言乎,疾言乎?”周公旦曰:“徐言。”胜书曰:“有事于此,而精言之而不明,勿言之而不成,精言乎?勿言乎?”

    周公旦曰:“勿言。”故胜书能以不言说,而周公旦能以不言听。此之谓不言之听。不言之谋,不闻之事,殷虽恶周,不能疵矣。口吻不言,以精相告,纣虽多心,弗能知矣。目视于无形,耳听于无声,商闻虽众,弗能窥矣。同恶同好,志皆有欲,虽为天子,弗能离矣。

    孔子见温伯雪子,不言而出。子贡曰:“夫子之欲见温伯雪子,好矣,今也见之而不言,其故何也?”孔子曰:“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不可以容声矣。”

    故未见其人而知其志,见其人而心与志皆见,天符同也。圣人之相知,岂待言哉?

    白公问于孔子曰:“人可与微言乎?”孔子不应。白公曰:“若以石投水奚若?”孔子曰:“没人能取之。”白公曰:“若以水投水奚若?”孔子曰:“淄、渑之合者,易牙尝而知之。”白公曰:“然则人不可与微言乎?”孔子曰:“胡为不可?唯知言之谓者为可耳。”

    白公弗得也。知谓则不以言矣。言者谓之属也。求鱼者濡,争兽者趋,非乐之也。故至言去言,至为无为。浅智者之所争则末矣。此白公之所以死于法室。

    齐桓公合诸侯,卫人后至。公朝而与管仲谋伐卫,退朝而入,卫姬望见君,下堂再拜,请卫君之罪。公曰:“吾于卫无故,子曷为请?”对曰:“妾望君之入也,足高气强,有伐国之志也。见妾而有动色,伐卫也。”明日君朝,揖管仲而进之。管仲曰:“君舍卫乎?”公曰:“仲公安识之?”管仲曰:“君之揖朝也恭,而言也徐,见臣而有惭色,臣是以知之。”君曰:“善。仲父治外,夫人治内,寡人知终不为诸侯笑矣。”

    桓公之所以匿者,不言也。今管子乃以容貌音声,夫人乃以行步气志。桓公虽不言,若暗夜而烛燎也。

    晋襄公使人于周曰:“弊邑寡君寝疾,卜以守龟曰:‘三涂为崇。’弊邑寡君使下臣愿藉途而祈福焉。”天子许之,朝礼使者,事毕,客出。苌弘谓刘康公曰:“夫祈福于三涂,而受礼于天子,此柔嘉之事也,而客武色,殆有他事,愿公备之也。”刘康公乃儆戎车卒士以待之。晋果使祭事先,因令杨子将卒十二万而随之,涉于棘津,袭聊、阮、梁蛮氏,灭三国焉。

    此形名不相当,圣人之所察也,苌弘则审矣。故言不足以断小事,唯知言之谓者可为。


【检索精谕 ==>】 古籍全文检索:精谕     全站站内检索:精谕

花影吹笙谱
留沤唫馆词存
清梦庵二白词
比竹余言
清淮词
湘雨楼词
曝书亭词拾遗
翠薇花馆词
小苏潭词
南斋词
嶰谷词
芙蓉山馆词钞
真率斋词
灵芬馆词
秋雅
兰石词
晴花暖玉词
空一切庵词
裒碧斋词
三影阁筝语
可园词存
记红集
九九乐府
梅边乐府
忆江南馆词
忆云词
储素楼词
花帘词
冬巢词集
因柳阁词钞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