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汉字:䀇

䀇汉字
拼音:
部首:皿 四角码:48102 仓颉:JUBT
86五笔:drml 98五笔:dtfl 郑码:EDZL
Unicode:4007 总笔画数:16 笔顺:1225131125225221

汉字:「䀇」在《字源》中的解释


gǔ 见纽、鱼部;见纽、姥韵、公户切。

形声字。初文从匚(fāng),古声。 “䀇”字在西周乃至春秋时代义符“匚”的象形特点还很鲜明,写作“”类形象,至战国才简作单线条的“匚”。义符或反向朝左开口作“”,全字由此渐讹作“胡”,但它与《说文》从肉作的“胡”字只是讹混同形,本非一字。早在西周晚期,已出现“𠤳”的异体形式“”,改从匚为从皿、从金,仍是古声,至春秋,从金省作从“全”,小篆易作从“缶”,即《说文》所言“从皿从缶古声”,为后世楷书所本。另,春秋时代, “䀇”字形声繁简变化很多,此不详列遍举。《说文》:“䀇,器也。”本义是古代一种礼器,祭祀、宴飨时用以盛稻粱。长方形,如斗状,侈口,器盖同形,可以扣合。西周伯公父䀇:“白(伯)大师小子白(伯)公父乍(作)(䀇)。”先秦典籍写作“胡”或“瑚”。 《左传·哀公十一年》:“仲尼曰:‘胡簋之事,则尝学之矣。’”在后世的意义是烹饪用具,周围陡直的深锅,如“汤䀇” “沙䀇子” “瓷䀇子”之类。


影印版:汉字「䀇」在《字源》第440页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