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汉字:壴1

壴<sup>1</sup>汉字
拼音:
部首: 四角码: 仓颉:
86五笔: 98五笔: 郑码:
Unicode: 总笔画数: 笔顺:

汉字:「壴1」在《字源》中的解释


gǔ 见纽、鱼部;见纽、姥韵、公户切。

象形字。初文像上插羽饰,下有脚座的圆鼓形。“壴”字产生于商代,它在甲骨文中像羽饰的部分有繁简不同的几种形式,像鼓面正视形的圆圈(或刻画成方框)中,有的加了短画或小圆圈。在西周年间,鼓上的羽饰形已渐脱离鼓体,成为上下两分的“”形。春秋战国时代,各地区变化较多,上部有“”等多种形式,下部脚座内或填饰横作“”形。或在底下增“口”为饰,虽与“喜”字同形而实是“壴”字,如楚系文字“鼓”“𧯿”(鼙)之“壴”下皆有增“口”形者。秦系文字一直承继西周,至小篆作“”,隶变(今仅见于偏旁)作“壴”。本义是鼓,名词。《说文》:“陈乐立而上见也。”在殷商卜辞与周金文中与以击鼓为本义的动词“鼓”字通用,此名动二词本出一源。《合集》34475:“庚寅贞:其壴(鼓)彡(肜,róng)? ”(庚寅日卜,贞问:要击鼓举行肜祭吗? )由击鼓义引申为敲击义,春秋王孙钟:“枼(世)万孙子,永保壴之。”(万代子孙,永远爱护敲击这铜钟)此义在同时期沇儿钟铭中用“鼓”字。秦后只用“鼓”字而不再用“壴”字,“壴”只见于历代字书,但已失落本义及相应的读音。


影印版:汉字「壴1」在《字源》第427页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