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汉字:斁

斁汉字
拼音:yì,dù
部首:攵 四角码:68440 仓颉:WJOK
86五笔:lfut 98五笔:lfut 郑码:LKUM
Unicode:6581 总笔画数:17 笔顺:25221121431123134

汉字:「斁」在《字源》中的解释


yì 喻纽、铎部;以纽、昔韵、羊益切。
dù 定纽、铎部;定纽、暮韵、徒故切。
tú 定纽、鱼部;定纽、模韵、同都切。

形声字。战国文字及《说文》并为从攴,𠬤声。形旁攴为手持械具治事象,表示字本义与治事有关;声旁𠬤为从目从矢的会意字(《说文》分析为从目从幸为理据重构),于表声,𠬤与声韵并同。睪为的源头、声首、初文,甲骨文已见之,作,从目以矢,构意不明。西周作,乃之讹;春秋作,亦之讹。古初即以𠬤为,后乃造专字。毛公鼎:“(肆)皇天无()。”(上天不懈怠)无𠬤公鼎之“无𠬤”亦读,是其证。字始见于战国文字,隶变后楷书作斁,类推简化作。《汗简》收, 《古文四声韵》收为,此二字并从𣦵𠬤声,为《说文》(dù,败),通假字,非之异体。《说文》本义是解除,引申指松懈(上毛公鼎例)。引申指厌倦。《诗·鲁颂·泮水》:“徒御无。”亦指盛貌。县改簋:“休白(伯,伯迟父)卹(体卹)县白(伯)室(妻室)。”以上读yì。又读dù (通“”),败坏。《书·洪范》:“彝伦攸。”又读tú,涂饰。通“择”,挑选。栾书缶:“其吉金。”中山王壶:“郾(燕)吉金。”


影印版:汉字「斁」在《字源》第257页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