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汉字:皰

皰汉字
拼音:pào
部首:皮 四角码:47212 仓颉:DEPRU
86五笔:hcqn 98五笔:bqnn 郑码:XIRY
Unicode:76B0 总笔画数:10 笔顺:5325435515

汉字:「皰」在《字源》中的解释


pào 滂纽、幽部;滂纽、效韵、匹皃切。

形声字。从皮,包声。形旁皮是剥取兽皮的象形字,表示皰的本义与皮肤有关;声旁包是从巳、勹(bāo)声的形声字,在皰字中表声(包与皰同为唇音幽部)。古文字中未见皰字,《古文四声韵》以胞为皰,乃通假字。隶变后楷书作皰。《说文》本义是“面生气”,徐锴解释为“面疮”,《慧琳音义》引《说文》谓“面生热疮”,即指脸上生的疮。《淮南子·说林》:“溃小皰而发痤疽。”高诱注:“皰,面气也。”引申指皮肤上长的小疙瘩。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王闻心惧,举身生皰。”字又作“疱”、 “靤”,见《集韵》。现代整理简化汉字时,以疱为规范字,皰作为异体被淘汰。


影印版:汉字「皰」在《字源》第245页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