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脾寒草

输入关键字:

脾寒草

《中药大辞典》:脾寒草

药材名称脾寒草

拼音Pí Hán Cǎo

出处《中国药植图鉴》

来源玄参科植物直立婆婆纳全草。春、夏间采收。

原形态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全体具细软毛。茎直立,或下部略偃伏,高10~-30厘米。自基部分枝,枝斜上。叶对生,卵圆形或三角状卵圆形,长1~1.5厘米,宽5~8毫米,边缘具钝锯齿,基部圆形,下部叶具极短的柄,上部叶无柄。穗形总状花序,疏松;花柄短,长约1.5毫米;苞片互生,倒披针形或披针形;萼狭圆形或倒披针形,4裂;花冠4裂,与萼互生,蓝色,略带紫色;雄蕊2。伸出;雌蕊1,子房上位,2室。蒴果,倒扁心形,先端凹入,具细毛而边毛特长,常留有很短花柱,内藏多数细小种子。花期4~5月。

生境分部生于路边荒野。分布华东各地。

化学成分全草含桃叶珊瑚甙0.43%,甘露醇0.15%。

药理作用抗疟作用:用直立婆婆纳的干全草制成流浸膏,以6克和12克/公斤给已感染疟原虫的鸡灌胃,初步确证有抗疟作用,但疗效远不及盐酸奎宁来得强而迅速。在用药过程中,未见其有不良反应(副作用或毒性)。

功能主治《中国药植图鉴》:"治疟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鲜者3~5两)。

临床应用治疗疟疾:取新鲜直立癸婆纳3两(干草减半),水煎300毫升,每日3次分服。5~7天为一疗程。治疗7例,服药后即不再发者3例,轻微发作1次者3例,发作2次者1例。随着症状的控制,血涂片检查也随之转阴。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脾寒草

药材名称脾寒草

拼音Pí Hán Cǎo

英文名Herb of Common Speedwell

出处出自《中国药植图鉴》

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直立婆婆纳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erronica aruensis L.

采收和储藏:夏、夏间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直立婆婆纳 一年或二年一草本,高5-30cm。茎直立或下部铺散分枝,被两列白色长柔毛。叶对生,常3-5对;下部的叶有短柄,中上部的叶无柄;叶片卵形至卵圆形,长5-15mm,宽4-10mm,具3-5脉,边缘具圆形钝齿,两面被硬毛。总状花序顶生,长达20cm,花多,各部分均被多细胞白色腺毛;花片下部的长卵形,疏具圆齿,上部的长椭圆形,全缘;花梗极短;花萼长3-4mm,4裂,裂片条状椭圆形,前方2格较后方者长;花冠蓝紫色或蓝色,4裂,与萼互生,裂片圆形至长圆形;雄蕊2,短于花冠;雌蕊1,子房上位,2室。蒴果倒心形,强烈侧扁,长2.5-3.5mm,边缘有腺毛,先端凹入很深,几乎为果半长,具细毛而边毛很长,宿存的花柱不伸出凹口。种子长圆形,多数。花期4-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路边及荒野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江、华中、新疆也有。

化学成分全草含桃叶珊瑚甙(aucubin)[1],D-甘露醇(D-mannitol)[2]。

药理作用抗疟作用:用直立婆婆纳的干全草制成流浸膏,以6g和12g/kg给已感染疟原虫的鸡灌胃,初步确证有抗疟作用,但疗效远不及盐酸奎宁来得强而迅速。在用药过程中,未见其有不良反应(副作用或毒性)。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除疟。主疟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

各家论述《中国药植图鉴》:治疟疾。

临床应用治疗疟疾:取新鲜直立婆婆纳3两(干草减半),水煎300mg,每日3次分服。5-7天为一疗程。治疗7例,服药后即不再发者3例,轻微发作1次者3例,发作2次看1例。随着症状的控制,血涂片检查也随之转阴。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脾寒草 ==>】 古籍全文检索:脾寒草     全站站内检索:脾寒草
偏脑疽
偏风口噤
偏对口疔
偏身青筋痧
偏身肿胀痧
偏渗小便不利
假反
假令
假苏
假苔
假胎
假热
假蒌
假寒
假药
假搐
假川连
假马鞭
假牛柑
假甘草
假芝麻
假决明
假花生
假油柑
假油麻
假荔枝
假桃花
假烟叶
假海芋
假黄连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