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螃蟹七

输入关键字:

螃蟹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螃蟹七

药材名称螃蟹七

别名少穗鹿药、少穗花、铁拐子[西藏]

来源百合鹿药属植物管花鹿药Smilacina henryi (Baker) Wang et Tang,以根状茎和根入药。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性味甘,温。

功能主治温阳补肾,祛风除湿,活血祛瘀。用于阳痿,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疼痛。

用法用量1~3钱。

备注(1)同属植物鹿药Smilacina purpurea Wall.,在西藏地区亦以根状茎同供药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螃蟹七

药材名称螃蟹七

拼音Pánɡ Xiè Qī

别名虎掌南星天南星、狗爪南星、白南星、红南星、狼毒

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螃蟹七的块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saema faregesii Buchet[A·Purpureogaleatum auct.non Engl.]

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挖,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螃蟹七,多年生草本。块茎扁球形,直径3-5cm,常具多数小球茎。鳞叶3,褐色,宽2-2.5cm,向上渐狭,最上的长约15cm。叶柄长20-40cm,粗6-7mm,下部1/4具鞘;叶片3深裂至3全裂,裂片全缘,中裂片近菱形,卵状长圆形至卵形,长17-32cm,宽15-25cm;侧裂片斜椭圆形,长9-23cm,宽6-16cm;中肋背面隆起,侧脉9-10对,集合脉距边缘约5mm。花序柄比叶柄短而细,长18-26cm。佛焰苞紫色,有苍白色线状条纹,管部近圆柱形,长4-8cm,直径1.5-2cm,喉部边缘耳状反卷;檐部长圆三角形,拱形下弯或近直立,长6-12cm,宽4-4.5cm,长渐尖,具长1-4cm的尾尖。肉穗花序单性,雄花序长2.5-3cm,圆柱形,粗4-5mm,雄花有花药2-4,药室卵圆形,基部又开,顶孔开裂;雌花序长约2cm,子房具棱,顶部常圆形,花柱枝极短而粗,柱头有毛;附属器粗壮,圆锥状,长约4.5-9cm,基部骤狭成短柄,上部长渐尖,先端钝,粗1.5-5mm,近直立或上部略弯。花期5-6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00-1600m的林下或灌丛内多石处。我国特有。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四川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块茎多呈扁平皿状,直径2-4cm,高5-10mm,亦有呈不规则半球形。表面淡黄棕色或绿黑色,有的可见未去净的淡棕色外皮。顶端凹陷(茎痕),周围有数个深陷的须根痕,周边有侧芽,呈长圆形突起,其顶端凹陷。质坚硬,呈角质状,有的略透明。无臭,味辣而麻。

化学成分本品含三十七烷(heptatriacontane),苯甲酸(benzo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胡萝卜甙(daucosterol),D-甘露醇(D-mannitol),D-葡萄糖(D-glu-cose),蔗糖(sucrose)和氯化胆碱(choline chloride)。

药理作用1.抗惊厥作用:螃蟹七50%醇提取物加水浸物具有抗士的宁致小鼠惊厥作用。

2.毒性:螃蟹七50%醇提取物加水浸物制剂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16.5±2.0g/kg。

性味味辛;性温;有毒

功能主治燥湿;祛风;化痰;散结。主中风口眼喎斜;半身不遂;破伤风口噤;颈项强直;小儿惊风;痰咳;痈疽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须经炮制后使用);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螃蟹七 ==>】 古籍全文检索:螃蟹七     全站站内检索:螃蟹七
雷击散
雷伯宗
雷继晖
雷公药对
雷公药性赋
雷公炮炙论
雷公救疫丹
雷头风内障
雷氏芳香化浊法
雷氏却暑调元法
雷氏宣透膜原法
雷氏清宣金脏法
雷氏清凉涤暑法
雷公炮炙药性解
雷氏慎修堂医书三种
零乌豆
雹瓜
摸法
摄生
摄龟
摄法
摄营煎
摄领疮
摄生要义
摄生总要
摄生真诠
摄生集览
摄生众妙方
摄生消息论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