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卷柏

输入关键字:

卷柏

《中国药典》:卷柏

药材名称卷柏

拼音Juǎn Bǎi

英文名HERBA SELAGINELLAE

别名一把抓、老虎爪、长生草、万年松

来源本品为卷柏科植物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Beauv.)Spring 或垫状卷柏Selaginella pulvinata (HooK.et Grev.)Maxim.的干燥全草。全年均可采收,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状卷柏:本品卷缩似拳状,长3~10cm。枝丛生,扁而有分枝,绿色或棕黄色,向内卷曲,枝上密生鳞片状小叶,叶先端具长芒,中叶(腹叶)两行,卵状矩圆形,斜向上排列,叶缘膜质,有不整齐的细锯齿。背叶(侧叶)背面的膜质边缘常呈棕黑色。基部残留棕色至棕褐色须根,散生或聚生成短干状。质脆,易折断。无臭,味淡。

垫状卷柏:须根多散生。中叶(腹叶)两行,卵状披针形,直向上排列。叶片左右两侧不等,内缘较平直,外缘常因内折而加厚,呈全缘状。

鉴别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5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3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卷柏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异丙醇-浓氨试液-水(13: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三氯化铝甲醇溶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炮制卷柏:除去残留须根及杂质,洗净,切段,晒干。

卷柏炭:取净卷柏,照炒炭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显焦黑色。

性味辛,平。

归经归肝、心经。

功能主治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癓瘕痞块,跌扑损伤。卷柏炭化瘀止血。用于吐血,崩漏,便血,脱肛。

用法用量4.5~9g。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置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卷柏

药材名称卷柏

拼音Juǎn Bǎi

别名豹足、求股、神投时(《吴普本草》),交时(《别录》),石莲花、回阳草(《滇南本草》),不死草(《滇南本草图说》),长生不死草(《纲目》),万年松(《本草原始》),长生草(《花镜》),石花(《盛京通志》),还魂草(《分类草药性》),九死还魂草(《现代实用中药》),见水还阳草(《浙扛中药手册》),佛手草、万年青(《东北药植志》),老虎爪(《河北药材》),山卷柏、打不死(《南宁市药物志》),铁拳头岩松(《闽东本草》)。

来源为卷柏科植物卷柏全草。春、秋均可采收,但以春季采者色绿质嫩为佳。采后剪去须根,酌留少许根茎,去净泥土,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15厘米。主茎短成长,直立,下着须根。各枝丛生,直立,干后拳卷,密被覆瓦状叶,各枝扇状分枝至2~3回羽状分枝。叶小,异型,交互排列;侧叶披针状钻形,长约3毫米,基部龙骨状,先端有长芒,近轴的一边全缘,宽膜质,远轴的一边膜质缘极狭,有微锯齿;中叶两行,卵圆披针形,长2毫米,先端有长芒,斜向,左右两侧不等,边缘有微锯齿,中脉在叶上面下陷。孢子囊穗生于枝顶,四棱形;孢子叶三角形,先端有长芒,边缘有宽的膜质;孢子囊肾形,大小孢子的排列不规则。

生境分部生于岩石上。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江苏、江西、湖南、陕西,河北、山东、辽宁、吉林等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山东、辽宁、河北。

性状干燥全草,全体卷缩成团,似拳形,有时似扁球形状,大小不一,一般长5~10厘米。枝叶丛生,形扁有分枝,绿色或棕黄色,向内卷曲,枝上密生鳞片状小叶。质脆,易折断。基部残留少数簇生的须根。无臭,无味。以绿色、叶多、完整不碎者为佳。

化学成分含黄酮、酚性成分、氨基酸、海藻糖等多糖类、少量鞣质。黄酮成分有芹菜素、穗花杉双黄酮、扁柏双黄酮和异柳杉素。

炮制卷柏炭:取洁净的卷柏,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表现焦黑色,内呈焦黄色,喷淋清水,取出,晒干。

性味辛,平。

①《本经》:"味辛,温。"

②《别录》:"甘,平微寒,无毒。"

③《本草备要》:"生用辛,平;炙用辛,温。"

④《广西中药志》:"味淡微涩,性微寒。"

归经《本草经疏》:"入足厥阴、少阴血分。"

功能主治生用破血,炒用止血。生用治经闭、症瘕,跌打损伤,腹痛,哮喘;炒炭用治吐血,便血,尿血,脱肛。

①《本经》:"主五脏邪气,女子阴中寒热痛、症瘕、血闭、绝子。"

②《别录》:"止咳逆,治脱肛,散淋结,头中风眩,痿蹶,强阴益精。"

③《药性论》:"治月经不通。"

④《日华子本草》:"镇心,除面皯,头风,暖水脏。生用破血,炙用止血。"

⑤《分类草药性》:"治跌打损伤,行气,炒黑止吐血。"

⑥《现代实用中药》:"治尿血。"

⑦《安徽药材》:"外用可治刀伤。"

⑧《南宁市药物志》:"治热性肠出血及子宫出血,外用接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3钱;浸酒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注意孕妇忌服。

①《本草经疏》:"孕妇禁用。"

②《本草汇言》:"非血有瘀蓄,或不因瘀蓄而致疾者,不可轻用。"

复方①治妇人血闭成瘕,寒热往来,子嗣不育者:卷柏四两,当归二两(俱浸酒炒),白术牡丹皮各二两,白芍药一两,川芎五钱。分作七剂,水煎服;或炼蜜为丸,每早服四钱,白汤送。(《本草汇言》)

②治跌打损伤,局部疼痛:鲜卷柏每次一两(干五钱)。每日一次,煎服。(《泉州本草》)

③治腹痛、喘累及吐血:卷柏、血藤白花草、地胡椒。用酒泡-周,中午空腹服。(《四川中药志》)

④治胃痛:垫状卷柏二两。水煎服。

⑤治哮喘:垫状卷柏、马鞭草各五钱。水煎服,冰糖为引。

⑥治癫痫:垫状卷柏二两,竹叶卷心一两,冰糖二两。水煎服。

⑦治吐血、便血、尿血:㈠垫状卷柏(炒焦)一两,瘦猪肉二两。水炖,服汤食肉。㈡垫状卷柏(炒焦)一两,仙鹤草一两。水煎服。(④方以下出《江西草药》)

⑧治大肠下血:卷柏、侧柏、棕榈等分。烧存性为末。每服三钱,酒下;也可饭丸服。(《仁存堂经验方》)

⑨治肠毒下血:卷柏、嫩黄芪各等分。为末,米饮调。每服三钱。(《本草汇言》)

⑩治血崩、白带:卷柏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⑾治汤火伤:鲜卷柏捣烂敷。(《湖南药物志》)

各家论述本草求真》:"卷柏,其治有分生熟。生则微寒,力能破血通经,故治症瘕淋结等症;炙则辛温,能以止血,故治肠红脱肛等症。性与侧柏叶悬殊,治亦稍异,不可不辨。"

临床应用用于婴儿断脐止血:取卷柏叶洗净,烘干研末,高压消毒后,贮瓶固封。在血管钳的帮助下断脐,断端撒上药粉0.5~1.0克,1~3分钟后松开血管钳,即能达到止血的目的。临床观察273例,成功270例,无效3例。认为本品不仅有良好的止血作用,而且有消炎及收敛作用。在成功病例中,脐部均较用线结扎者干燥,无臭味,尚未发现感染或其他副作用。

备注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垫状卷柏的全草亦同等入药。外形与上种相似,根散生。茎自基部分枝,丛生。中叶先端直向,形成2平行线,叶缘厚,全缘。分布四川、云南、西藏、广西、广东、江西、湖北、河南、河北等地。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卷柏

药材名称卷柏

拼音Juǎn Bǎi

英文名Tamariskoid Spikemoss Herb, Herb of Tamariskoid Spikemoss

别名豹足、求股、神投时、交时、石莲花、回阳草、不死草、长生不死草、万年松、长生草、石花还魂草、九死还魂草、见水还阳草佛手草、万年青、老虎爪、山拳柏、打不死、铁拳头岩松、卷柏叶、卷柏炭、万岁、一把抓、还魂草、回生草、含生草、地面草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来源药材基源:为卷柏科植物卷柏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elaginella tamariscina(Beauv.) Spring[Stachygynandrum tamariscinum Beauv.]2.Selaginella pulvinata(Hook.et Grev.)Maxim.[Lycopodium pulvinatum(Hook.et Grev.)Maxim.]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去根洗净,晒干。

原形态1.卷柏,多年生草本,高5-15cm。主茎短或长,直立,下着须根。各枝丛生,直立,干后拳卷,密被覆瓦状叶,各枝扇状分枝至2-3回羽状分枝。叶小,异型,交互排列;侧叶披针状钻形,长约3mm,基部龙骨状,先端有长芒,远轴的一边全缘,宽膜质,近轴的一边膜质缘极狭,有微锯齿;中叶两行,卵圆披针形,长2mm,先端有长芒,斜向,左右两侧不等,边缘有微锯齿,中脉在叶上面下陷。孢子囊穗生于枝顶,四棱形;孢子叶三角形,先端有长芒,边缘有宽的膜质;孢子囊肾形,大小孢子的排列不规则。

2.垫状卷柏形态与卷柏相似,主要区别为根散生,不聚生成干,分枝多而密。腹叶并行,指向上方,肉质,全缘。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向阳山坡或岩石缝内。

2.多生于向阳的干旱岩石缝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及陕西、四川。

2.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栽培1.生物学特性 喜光,具很强的抗旱能力,多生于向阳的山坡岩石上,或干旱的岩石缝中。在温度20℃左右潮湿的地方生长正常。

2.栽培技术 分茎繁殖,有些种类可用叶片繁殖及孢子繁殖。分茎繁殖是将匍匐茎切成3-6cm长的茎段,放在细砂土上,每日浇水3-4次,保持湿润,即可成活。有些种类可将小叶片插到泥土中,浇水保湿,就能生根发出新叶。一些直立茎的种类,可用孢子繁殖,选取叶腑中长有成熟孢子囊的茎段,自枝顶切下1.5cm,置于排水良好的洁净土壤表面,土壤常用1份泥土加4份细砂混合而成,在茎段切口上洒些过筛的细土,保持切口的湿度,用玻璃加盖,防止失水,常保持潮湿,置于20℃左右温度条件下,约9个月后就能长出新株。

性状1.性状鉴别 全体紧缩如拳形,基部的须根大多已剪除,或剪短,仅留须根残基,或簇生众多棕色至棕黑色须根,长短不一,长者可达10cm。枝丛生,扁而有分枝,绿色或棕黄色,向内卷曲,枝上密生鳞片小叶,叶片卵形,长1.5-2.5mm,宽约1mm,先端锐尖,有浅绿色至浅棕色长芒,叶缘膜质,有不整齐的细锯齿,中叶斜列。质脆,易折断。无臭,味淡。

2.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圆形或椭圆形,外壁稍增厚。其内为厚壁细胞层,占茎横切面的极大部分,近背、腹两侧各有1叶迹维管束;厚壁细胞含有红棕色物质。向内薄壁细胞排列疏松,内含油滴。内皮层不明显。维管束周韧型,3个并列,中央1个较大,呈新月形。

叶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相似,狭长形,垂周壁近平直或略弯曲,平周壁光滑,气孔附近表皮细胞近等径形。气孔不定式,分布于上下表皮沿中脉附近,上表皮分布较少。

化学成分全草含苏铁双黄酮(sotetsuflavone),穗花杉双黄酮(amentoflavone),扁柏双黄酮(hinokiflavone),异柳杉双黄酮(isocryptomerin),柳杉双黄酮(cryptomerin)B,芹菜素(apigenin)和海藻糖(trehalose)等。

药理作用1.抗癌作用: 对化学抗癌剂或放射治疗敏感瘤均有效;常用于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鼻癌、肺癌、肝癌。试验证明:卷柏全草的热水提取物,用总细胞容积法测定,对小鼠肉瘤-180%抑制率为61.2%,乙醇提取物的抑制率为18.6%;本品体内实验,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延长移植肿瘤动物的寿命。其同科植物石上柏(深绿卷柏)体外实验,亦有较高的抗癌活性的作用。临床实践观察:对瘤体较小的癌肿疗效最好。

2.止血作用: 卷柏炒用具有止血作用。

3.抑菌作用:100%卷柏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4.解痉作用:本品所含的芹菜甙元对平滑肌有中度解痉作用。经豚鼠和大鼠实验表明还有较弱的抗胃溃疡作用。

鉴别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50ml,回流1h,滤过。滤液回收溶剂至干。加无水乙醇2ml使溶。

(1)取上述溶液0.5ml,加乙醇稀释到3ml,加镁粉适量,再加浓盐酸0.5ml,加热5min,显红色。(检查黄酮)(2)薄层色谱 取上述溶液及溴酚蓝、甲基黄对照品液,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CMC板上,用异丙醇-浓氨水-水(13:1:1)展开,吹开后喷2%三氯化铝甲醇液,于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荧光斑点。

炮制卷柏炭:取洁净的卷柏,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表现焦黑色,内呈焦黄色,喷淋清水,取出,晒干。

性味辛;平;无毒

归经肝;心经

功能主治活血通经。主经闭;症瘕;跌打损伤;腹痛;哮喘;吐血;便血;尿血;衄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5-10g。外用:适量,研末敷。。

注意孕妇禁服

各家论述1.《本草求真》:卷柏,其治有分生熟。生则微寒,力能破血通经,故治症瘕淋结等症;炙则辛温,能以止血,故治肠红脱肛等症,性与侧柏叶悬殊,治亦稍异,不可不辨。

2.《本经》:主五脏邪气,女子阴中寒热痛、症瘕、血闭、绝子。

3.《别录》:止咳逆,治脱肛,散淋结,头中风眩,瘘躄,强阴益精。

4.《药性论》:治月经不通。

5.《日华子本草》:镇心,除面皯,头风,暖水脏。生用破血,炙用止血。

6.《分类草药性》:治跌打损伤,行气,炒黑止吐血。

7.《现代实用中药》:治尿血。

8.《安徽药材》:外用可治刀伤。

9.《南宁市药物志》:治热性肠出血及子宫出血,外用接骨。

临床应用生用破血,炒用止血。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检索卷柏 ==>】 古籍全文检索:卷柏     全站站内检索:卷柏
经候不匀
经候不行
经候不调
经病发热
经效产宝
经验良方
经验奇方
经验要方
经崩出痘
经断复来
经淡如水
经期延长
经从口鼻出
经方实验录
经水不利下
经乍来乍少
经乍来乍多
经行风疹块
经行环腰痛
经行指(趾)痛
经行辄头痛
经如虾蟆子
经来下肉胞
经来下血胞
经来小便痛
经来出白虫
经来吐蛔虫
经来吊阴痛
经来胁气痛
经来惯呕吐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