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黄刺皮

输入关键字:

黄刺皮

《中药大辞典》:黄刺皮

药材名称黄刺皮

拼音Huánɡ Cì Pí

别名黄三刺皮

出处《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小檗科植物直穗小檗茎皮。4~5月间,开始出芽长叶时,砍取较租的茎,刮去粗皮,去掉木心,取黄色皮层及韧皮层,晒干。

原形态落叶灌木,高约2米。老枝灰黄色,有稀疏细小疣状突起,刺常单生,或无刺。叶厚,近圆形、矩圆形或宽椭圆形,长3~6厘米,宽2.5~4厘米,先端圆钝,基部圆形,边缘有刺状细锯齿,上面暗黄绿色,下面亮黄绿色,无白粉;叶柄通常长2~4厘米。总状花序有花15~30朵,连总花梗长3.5~6厘米;花黄色,径约5~6毫米;萼片6,2轮;花瓣倒卵形,长3毫米;雄蕊6;子房有1~2胚珠。果序直立;浆果椭圆形,长6~7毫米,直径约5毫米,红色,无白粉。

生境分部生山地灌丛中。分布青海、甘肃、陕西、湖北、河南、河北。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热痢便血,湿热黄疸,下肢肿痛,潮热盗汗,风火目痛,口糜,舌疮,乳腺炎及痈疮初起。

复方①治热痢便血:黄刺皮钱半,赤芍三钱。水煎服。

②治湿热黄疸:黄刺皮三钱,焦山栀三钱,大黄二钱。水煎服。

③治下肢肿痛:黄刺皮钱半,苍术二钱。水煎服。

④治潮热盗汗:黄刺皮钱半,知母三钱,熟地四钱,龟板四钱。水煎服。

⑤治风火目痛,口糜,舌疮:黄刺皮煎汁外洗或含漱。

⑥治乳腺炎及各种痈疮初起:黄刺皮研末,加鸡蛋清调敷患处。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黄刺皮

药材名称黄刺皮

拼音Huánɡ Cì Pí

英文名Bark of Tangut Barberry

别名黄三刺、黄檗、刺黄檗、山黄檗、黄三刺皮、吉尕尔、三颗针

出处出自《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直穗小檗、鲜黄小檗和甘肃小檗的根和枝内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Berberis dasytachya Maxim.2.Berberis diaphana Maxim.3.Berberis kansuensis Schneid.

采收和储藏:根秋季采挖,去须根及泥土,取皮,切片,晒干。茎4-5月间出芽时,砍取较粗的茎,刮去粗皮,去掉木心,取黄色皮层及韧皮层,晒干。

原形态1.直穗小檗,落叶灌木,高2-3m。幼枝常带红色,老枝灰色或黄褐色,圆柱形或有时略带条棱,有极少的小疣点,无刺或有刺,刺通常单一,不分叉,长0.5-1.5cm。叶3-5片簇生,近革质;柄长1-3cm;叶片宽倒卵形或近圆形,长2-5cm,宽1.5-4cm,先端圆钝,基部近圆形,边缘有20-50刺状细锯齿,齿距约1.5mm,上面暗绿色,下面亮黄绿色,两面网脉明显。总状花序直立,长4-7cm,有花15-30朵,花梗长4-7mm;萼片花瓣状,外轮萼片披针形,内轮萼片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有1对腺体;雄蕊6,花药先端平截;子房有l-2个胚珠。果穗直立,浆果椭圆形,长6-7mm,成熟后红色,无白粉。花期5—6月,果期7-9月。

2.鲜黄小檗,落叶灌木,高1-3m。幼枝绿色,老枝灰黄色,具棱及疣状突起,刺3叉,粗壮坚硬,长1-2cm,干后淡黄色。叶3-5片簇生,坚纸质;叶柄长1-3mm;叶片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2-3.5cm,宽1-1.5cm,先端微钝,基部渐狭成柄,边缘全缘或疏生少数不明显的刺状细锯齿,齿距3-6mm,上面暗灰绿色,网脉隆起,下面灰色,被白粉。花单生,或2-5朵簇生成近总状花序,花梗长1.5-2cm,花鲜黄色,直径1-1.5cm;萼片花瓣状,2轮,外轮较小,三角状椭圆形,内轮较大,长圆形,先端浅裂,呈二齿状;雄蕊6,花药先端平截;子房倒卵形,内含6-10个胚珠。浆果卵状长圆形,长1-1.2cm,鲜红色或淡红色,略被白粉,花柱宿存,斜弯。种子5-6颗。花期5月,果期8-9月。

3.甘肃小檗,落叶灌木,高达3m。一年生枝后期鲜红色,具条棱,二年生枝淡褐色,较细。刺单一或三分叉,长1-1.5cm。叶簇生;柄长5-15mm,生花序的短枝上的叶常无柄或近无柄;叶片近圆形或宽倒卵形,长1.5-5cm,宽4-4.5cm,先端钝,基部渐狭成柄,边缘具疏刺齿,上面绿色,下面灰色,被白粉。总状花序长达5cm,具花10-30朵,花梗长5-8mm,小苞片2,长1-1.5mm;萼片6,两轮排列,外轮较小,不等大,内轮较大,长3-4mm;花瓣6,黄色,椭圆形,内轮花瓣先端浅裂,基部有1对腺体;雄蕊6,花药瓣裂;子房1室,柱头无柄。浆果红色,长7-8mm,直径5-6mm。种子2颗。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1700-2700m的高山灌丛中。

2.生于海拔2500-3600m的山地灌丛中。

3. 生于海拔1400-2800m的山坡灌丛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河南等地。

2.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地。

3. 分布于陕西、甘肃、宁夏等地。

化学成分1.直穗小檗根 含小檗碱(berberine)1.78%,小檗胺(berbamine)0.73%,还含掌叶防己碱(palmat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皮部含小檗碱4.46%。

2.鲜黄小檗根 含小檗碱1.72%,小檗胺0.68%,还含掌叶防已碱、药根碱。

3.甘肃小檗 根含小檗碱2.74%,小檗胺1.88%,掌叶防己碱。

性味苦;性寒

归经肺;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湿热;解热毒。主湿热痢疾;黄疸;带下;热毒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汤洗;或含漱。

复方①治热痢便血: 黄刺皮钱半,赤芍三钱。水煎服。②治湿热黄疸: 黄刺皮三钱,焦山栀三钱,大黄二钱。水煎服。③治下肢肿痛: 黄刺皮钱半,苍术二钱。水煎服。④治潮热盗汗: 黄刺皮钱半,知母三钱,熟地四钱,龟板四钱。水煎服。⑤治风火目痛,口糜,舌疮:黄刺度煎汁外洗或含漱。⑥治乳腺炎及各种痈疮初起: 黄刺皮研末, 加鸡蛋清调敷患处。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黄刺皮 ==>】 古籍全文检索:黄刺皮     全站站内检索:黄刺皮
阿艾丸
阿艾五苓散
阿菜汤
阿芙蓉酒
阿伽陀药
阿魏搐鼻散
阿魏膏
阿魏膏药
阿魏化痞膏
阿魏化痞散
阿魏积块丸
阿魏雷丸散
阿魏理中丸
阿魏良姜丸
阿魏软坚散
阿魏散
阿魏麝香散
阿魏通经丸
阿魏丸
阿魏万灵膏
阿魏香槟丸
阿魏消瘤汤
阿魏消痞丸
阿魏雄黄丸
阿魏撞气丸
挨积丸
挨积圆
挨癖丸
艾柏饮
艾肠泥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