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经络全书

> 前编/分野 二十五、〔口〕

二十五、〔口〕

〔吻附〕统属足太阴脾经(《灵枢》曰∶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素问》曰∶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畏风。李东垣曰∶伤食,口无味,涎不纳,鼻息气匀,脾气通于地也)。 又属足阳明胃经、阳跷脉之会(《灵枢》曰∶足阳明之脉,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 所生病者口 唇胗。注∶胗,唇疡也。又曰∶足阳明之筋,上颈,上挟口,合于 。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素问》曰∶胃热则口澹。又日,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妄言。注∶口目动作,谓目 而鼓颔也。 陈良甫曰∶足阳明之筋,上挟于口,凡人体虚受风,风入于筋,其筋偏急不调,故令 急,谓之偏风。滑伯仁曰∶阳跷与手阳明会于肩端,又与足阳明会于口吻及鼻两旁。沈承之曰∶口吻两旁四分,名地仓穴,属手足阳明大肠、胃经、阳跷脉之会)。 兼属手少阳小肠经(《素问》曰∶小肠热,则口疮。又曰∶膀胱移热小肠,鬲肠不便,上为口糜。注∶口糜,口生疮而糜烂也,即口疳)。又属足少阳胆经(《灵枢》曰∶足少阳,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注∶是动者,气也,详见后编《营卫篇》。又曰∶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素问》曰∶肝气热,则胆泄口苦。又曰∶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又曰∶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凡人数谋虑不决,则胆虚,气上溢,则口为之苦,病名胆痹。治之以胆募、俞。注∶胆募,日月穴也,在两乳第二肋端,期门穴下五分。胆俞,临泣穴也,在目上直入发际五分陷中。朱丹溪曰∶胆热口苦,谋虑不决。口苦,小柴胡汤加麦门冬酸枣仁地骨皮远志)。又以五味辨五脏(《素问》曰∶肝热,则口酸;心热,则口苦。口苦,又属胆,兼属肝。脾热,则口甘;肺热,则口辛;肾热,则口咸。又曰∶五气之溢,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而脾为之行,故其精气津液在脾。凡人数食肥甘,肥则令人内热;甘则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朱丹溪曰∶以三黄丸治之。《灵枢》曰∶嗌干,口中热如胶,取足少阴。《素问》又曰∶足少阴之厥,则口干,溺赤。丹溪曰∶胃虚谷少,则所胜肾水之气,逆而乘之,反为寒中,脾胃虚衰之火,被迫炎上,作为口疮。宜用理中汤加附子以治之)。

返回目录 >> 《经络全书》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