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十八学士登瀛州

输入历史事件:

十八学士登瀛州

唐人对十八学士受宠遇的一种比喻。李渊以李世民战功卓著,特设天策上将军授之,位在王公之上。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十月,李世民开天策府,置官署。又开馆于宫西,广招四方文学之士。王府属杜如晦,记室房玄龄、虞世南,文学褚亮、姚思廉,主簿李玄道,参军蔡允恭、薛元敬、颜相时,咨议典签苏勖,天策府从事中郎于志宁,军咨祭酒苏世长,记室薛收,仓曹李守素,国子助教陆德明、孔颖达、信都盖文达,宋州总管府户曹许敬宗等人挂职兼文学馆学士,号称十八学士。李世民处理公务之余,常常至馆中与诸学士讨论文籍,甚为亲密。自古相传海中有三神山——蓬莱、方丈、瀛州,人不能至,至则成仙,时人喻十八学士已入仙境,故谓之登瀛州。


【检索十八学士登瀛州 ==>】 古籍全文检索:十八学士登瀛州     全站站内检索:十八学士登瀛州


景德二年九月,命刑部侍郎资政殿学士王钦若、右司谏知制诰杨亿修《历代君臣事迹》。
编修期间,杨亿、刘筠、钱惟演等相互唱和,后由杨亿编撰成集,为《西昆酬唱集》二卷。
予景德中,忝佐修书之任,得接群公之游。
唐二百八十年,朝以诗取士,士以诗为业。
杨、刘诸公唱和《西昆集》,盖学义山而过者,六一翁恐其流靡不返,故以优游坦夷之辞矫而变之,其功不可少,然亦未尝不有取于昆体也。
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
杨亿在两禁,变文章之体,刘筠、钱惟演辈皆从而效之,时号“杨刘”。
祥符、天禧中,杨大年、钱文僖、晏元献、刘子仪以文章立朝,为诗皆崇尚李义山,号“西昆体”。
《蔡宽夫诗话》云:王荆公晚年亦喜称义山诗,以为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唯义山一人而已。
宋杨亿、钱惟演、刘筠《西昆酬唱集》,凡五、七言律诗二百四十七首,属和者十五人,有杨文公自序。
收录:杨亿七十五首、刘筠七十三首、钱惟演五十四首、李宗谔七首、陈越一首、李维三首、刘骘五首、丁谓五首、刁衎二首、任随三首、张咏三首、钱惟济二首、舒雅三首、晁迥二首、崔遵度一首、薛映六首、刘秉六首。
著录:田况《儒林公议》卷上、郑樵《通志•艺文略八》、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总集类》、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总集类》、王应麟《玉海》卷五四、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四八、《宋史•艺文志八》、杨士奇等《文渊阁书目》卷一〇、叶盛《菉竹堂书目》卷四、毛扆《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钱曾《读书敏求记》卷四、《四库提要》卷一八六、顾广圻《思适斋书跋》卷四、邵懿辰《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卷一五、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卷二三、《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
版本:嘉靖十六年张綖玩珠堂刻本、明末冯班钞本、毛扆汲古阁钞本、清初徐乾学刊本、康熙四十七年朱俊生刻本、壹是堂本、留香室本、浦城丛书本、粤雅堂丛书本、邵武徐氏丛书本。
十日,毕士安卒,68岁。
著有:《毕士安集》三十卷(《宋史》本传)。
著录:杨亿《文简毕公墓志铭》、刘挚《毕文简神道碑》、曾巩《隆平集•毕士安传》、《宋史•毕士安传》。
乙巳朔(一日),王钦若上《卤簿记》三卷,诏付史馆。
戊申(四日),命翰林侍读学士邢昺、户部侍郎张雍、龙图阁待制杜镐、诸王府侍讲孙奭,于京朝、幕府、州县宫中,荐儒术该博、士行端良、堪充学官者十人以闻。
癸亥(十九日),兵部侍郎、平章事寇准加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
己卯(五日),礼部贡院言:“昨详进士所纳公卷,多假借他人文字,或用旧卷装饰重行,或为佣书人易换文本,是致考校无准。
辛巳(七日),以刑部侍郎、资政殿学士王钦若为兵部侍郎,资政殿大学士班在文明殿学士之下、翰林学士承旨之上。
乙未(二十一日),命虞部员外郎、权盐铁判官冯亮,太常丞、直史馆陈尧佐,内殿崇班阁门祗候高继忠、侍其振,分诣开封府界,提点刑狱、钱帛。
石介(1005—1045)生。
田况(1005—1063)生。
江休复(1005—1060)生。
王逢(1005—1063)生。
杜杞(1005—1050)生。
朱融(1005—1077)生。
范师道(1005—1063)生。
唐询(1005—l 064)生。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