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初九日,顾炎武(1613—1682)卒。

输入历史事件:

  初九日,顾炎武(1613—1682)卒。

公元1682年 正月
  初九日,顾炎武(1613—1682)卒。

张穆《顾亭林先生年谱》:“二十一年壬戌,七十岁,正月……初九日丑刻捐馆。”《清史列传•儒林传》:“顾炎武,初名绛,字宁人,江南昆山人。生而双瞳子,中白边黑,读书一目十行。年十四,为诸生。耿介绝俗。与同里归庄善,时有‘归奇顾怪’之目。见明季多故,弃举业,讲求经世之学。炎武三世俱为显宦,母王氏守节,孝于姑,明亡,不食卒。叛仆陆恩见炎武家中落,欲告炎武通海。炎武沉之水,仆婿投里豪,复讼之,系奴家,危甚。会曲周路泽农救之,得免。遂去之山东,垦田长白山下。复北历关塞,垦田于雁门之北、五台之东。后客淮安莱州黄氏有狱,词连炎武,乃赴山东听勘。富平李因笃营救之,狱始白。自是往还河北,最后至华阴,置田五十亩,因定居焉。生平精力绝人,自少至老,无一刻离书。所至之地,以二骡、二马载书,遇边塞亭障,呼老卒,询曲折,有与平日所闻不合,即发书对勘;或平原大野,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尝谓经学即理学,自有舍经学以言理学者,而邪说以起;不知舍经学,则其所谓理学者,禅学也。于同时诸人,虽以苦节推孙奇逢李颙,以经世之学推黄宗羲,而论学则皆不合……炎武之学,大抵主于敛华就实,凡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嘈兵农之属,莫不穷源究委,考证得失。撰《天下郡国利病书》百二十卷,遍览诸史、图经、文编、说部之类,取其关于民生利病者,且周流西北,历二十年其书始成。别有《肇域志》一编,则考索之馀,合图经而成者。尤精韵学,撰音论三卷,言古韵者始自明陈第,然创辟榛芜,犹未邃密。炎武乃推寻经传,探讨本原。又诗本音十卷,其书主陈第诗无协韵之说,不与吴棫《本音》争,亦不用棫之例,但即本经之韵互考,且证以他书,明古音原作是读,非有迁就,故曰《本音》。又易音三卷,即周易以求古音,考证精确。又唐韵正二十卷、古音表二卷、韵补正一卷,皆能追复三代以来之音,分部正帙而知其变。又撰金石文字记求古录,与经史相证,而日知录三十卷,尤为精诣之书,盖积三十馀年而后成。其论治综覈名实,于礼教尤兢兢,谓风俗衰,廉耻之防溃,由无礼以维之,常欲以古制率天下。炎武又以杜预《左传集解》时有阙失,作《杜解补正》三卷。其他著作,有石经考九经误字《五经异同》《二十一史年表》历代帝王宅京记营平二州地名记昌平山水记《山东考古录》京东考古录《谲觚十事》《菰中随笔》《救文格论》《亭林文集诗集》,并有补于学术世道。国朝称学有根柢者,以炎武为最。又广交贤豪长者,虚怀商榷,不自满假……康熙十八年,诏举博学鸿儒科,次年,修明史,大臣争荐之,并力辞不赴。二十一年,卒,年七十。”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二二《顾绛》:“宁人早年入复社,与同邑归庄齐名,两人皆耿介不混俗,乡人有‘归奇顾怪’之目。兵后尽鬻其产,寄居章丘,别治田舍,久而为土人攘夺,乃又迁于山西,营书院一区,尽取家中所藏十四经、二十一史,暨明累朝《实录》,插签于架。予尝分书题其柱云:‘入则孝,出则弟,守先王之道,以待后学;诵其诗,读其书,友天下之士,尚论古人。’然侨居日少,暇则周览山川,考古今治乱之迹,证以金石铭碣,著书盈簏,其卷帙最繁富者,《肇域志》也。宁人没后,遗书悉为弟子吴江潘耒刊行,独《肇域志》散佚,良可惋惜。诗无长语,事必精当,词必古雅,抒山长老所云:‘清景当中,天地秋色。’庶几似之。”沈德潜明诗别裁集卷一一选顾绛诗十六首,小传云:“宁人肆力于学,自天文地理、古今治乱之迹,以及金石铭碣、音韵字画,无不穷极根柢,韵语,其馀事也。然词必己出,事必精当,风霜之气,松柏之质,两者兼有。就诗品论,亦不肯做第二流人。”《四库总目提要》著录顾炎武著述二十四种,如卷二九著录顾炎武左传杜解补正三卷,卷三三又著录其九经误字一卷,卷四二又著录其音论三卷、诗本音十卷、易音三卷、唐韵正二十卷、古音表二卷、韵补正一卷,卷六三又著录其《顾氏谱系考》一卷,卷六八又著录其历代帝王宅京记二十卷,卷七〇又著录其营平二州地名记一卷,卷七二又著录其《天下郡国利病书》一百二十卷,卷七六又著录其昌平山水记二卷,卷七七又著录其《山东考古录》一卷、京东考古录一卷、《谲觚》一卷,卷八六又著录其求古录一卷、金石文字记六卷、石经考一卷,卷一一九又著录其日知录三十二卷,卷一二六又著录其《菰中随笔》三卷、《救文格论》一卷、《杂录》一卷,卷一三九又著录其《经世篇》十二卷。陈田《明诗纪事》辛签卷一三选顾炎武诗十九首,引潘耒《遂初堂集》云:“宁人先生负绝世之资,潜心古学,《九经》诸史,略能背诵,尤留心当世之故,实录奏报,手自钞节,经世要务,一一讲求。当明末年,奋欲有所自树,而迄不得试,穷约以老;然忧天悯人之志,未尝少衰。事关国计民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贤豪长者,考其山川风俗、疾苦利病,如指诸掌。精力绝人,无他嗜好,自少垂老,未尝一日废书。出必载书数簏自随,旅店少休,披寻搜讨,有一疑义,反复参考,必归于至当。有一独见,援古证今,必畅其说而后止。当代文人学士,语学问必敛衽推顾先生。制度典礼,有不能明者,必质诸先生;坠文轶事,有不能知者,必征诸先生。先生口画手讲,探源竟委,人人各得其意以去。天下无贤不肖,皆知先生为通儒也。”又加按语云:“亭林五谒孝陵,四谒攒宫,辞大科,却特荐,之死靡他,遯世无悔,为明末之完人,启圣朝之硕学。其诗包孕群材,、扶持风教,点窜经籍,字句尤见雅裁。”徐世昌编晚晴簃诗汇卷一一选顾炎武诗四十三首,《诗话》云:“亭林博学笃行,直大方严。有清诸学,训诂、考订、音韵、金石、舆地各有专家,远胜前代,其端皆自亭林开之。儒生讲经世之学,亦以亭林为职志。而推本程、朱,求合六经之旨,以勤学问、谨践履为本,正人心、厚风俗为用,空谈性理,悬为大戒,所见尤在同时理学诸公之上。诗初自七子入,进而益上,心摹手追,惟在少陵。敦厚深微,亦足弁冕一代。”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一著录顾炎武《亭林文集》六卷、《诗集》五卷、《亭林馀集》一卷《蒋山佣残稿》一卷:“诗文集皆潘耒所编刻,误以《通考隋论》入集,后乃易之。诗触忌讳者,多经删削改字,乾隆时仍列为禁书。《馀集》彭绍升所辑。《蒋山佣残稿》,皆酬应简札,末附《熹庙谅阴记》。炎武少为词章有名,中年始留意著述,自贵其文,不轻作表幽之文。李颙请为母传,亦竟不许。集中《郡县论》《钱粮论》《生员论》,指陈时弊,与日知录参看,诚不朽之作。诗稍宽假,然投赠亦必择人而施……实则其诗足贵,正由字句间皆有事可指,且甚显豁。笺诗者,不于此寻绎,惜哉!”张舜《清人文集别录》卷一著录顾炎武《亭林文集》六卷、《馀集》一卷(朱氏槐庐校刻本):“昆山顾炎武撰……明末诸儒多守理学藩篱,喜言心性,炎武乃欲一洗而空之,志锐气勇。惟兢兢严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振衰起废,又转移风气之功。至其博学之教,最著者,尤在《音学五书》日知录。其后乾嘉诸儒,得其一体,衍为朴学,群奉炎武为开山之祖,而不知炎武之学,至为博大,非有裨明道淑世,或攸关国计民生者,皆不徒作。是集卷四《与人书》中,既反复自明其意矣。故传世之文,仅此数卷耳。”袁行云《清人诗集叙录》卷四著录顾亭林《亭林诗集》五卷、《佚诗》一卷(潘氏遗书本):“顾炎武撰……身后其弟子潘耒为刻遗书十馀种,包括《文集》六卷、《诗集》五卷、《馀集》一卷。其诗初自明七子入,进而心摹手追,惟在少陵,感怀时事,气势雄浑。即拟古咏史游览之什,亦必有所为而发……炎武之学,为清代三百年首推,其诗未见称著于时。道光间,士夫特尊仰其为人,京都筑祠,年年与祭。张穆《顾亭林先生年谱》,徐(嘉)为顾歌作笺,人竞颂之。林昌彝云:‘胸罗列宿贯三壬,一首诗歌一字金。当代风骚谁领袖,开山独让顾亭林。’(《衣隐山房诗集•论诗绝句》)其诗片言只字,拳拳故雨,足以激励民族意识,振奋爱国热忱,然以为清朝诗家之开山,则有失递嬗之序矣。”


韦庄年五十八,落第京华,有《癸丑年下第献新先辈》、《投旧知》、《寄江南诸弟》、《绛州过夏留献郑尚书》等诗。
黄滔年约五十四,再次下第,有上礼部侍郎杨涉之《杨侍郎启》。
孙定,本年复落第,醉中作《寄孙储》,抒写失意之悲。
春,郑谷四次入蜀省拜恩地(座主)柳(玭)。
诗僧处默约本年春前后有《忆庐山旧居》之作,此前有《山中作》、《织妇》、《萤》等诗。
罗邺年约六十九,春仍在蜀,有《闻子规》、《看花》、《自蜀入关》等诗。
《全唐诗》卷六五四)邺此后行迹无考。
贯休年六十二岁,作《寄翰林陆学士》诗寄陆扆。
汴军陷徐州,节度使时溥举家自焚死;徐州为朱全忠所有。
冯涓在王建西川节度使幕为判官,工于章奏,为王建草《为蜀王建草斩陈敬瑄、田令孜表》。
杨夔寓居湖州,有《乌程县新修东亭记》。
王潮与弟王审知克福州,潮自称留后,汀、建二州及岭海皆来降。
幽州节度使李匡威谋害王镕,夺其帅。
山南西道节度使李茂贞恃功骄横,上表讥讽朝廷无能。
徐彦若出任山南西道节度使。
王涣年三十五,入山南节度使徐彦若幕,为推官。
韦庄约此时有《绛州过夏留献郑尚书》诗献刑部尚书郑延昌,又有《寄江南诸弟》、《投寄旧知》之作。
钱镠受封为镇海军节度使、浙江西道观察使等,移军治于杭州,吴越政权基本确立。
李茂贞败朝廷讨伐之师于兴平,进逼京师。
沈崧年三十一,佐浙西钱镠幕,与罗隐、皮光邺、林鼎等为同僚,为钱镠草谢表。
罗隐年六十一,时已拜秘书省校书郎,为钱镠镇海军掌书记。
杭州罗城毕工,罗隐此时或稍后撰《杭州罗城记》。
徐夤有《寄两浙罗书记》称誉罗隐。
顾云等人约本年修三朝实录成,授虞部员外郎。
司空图年五十七,仍居华阴。
黄璞弃校书郎任,隐居不出,有《雾居子》、《闽川名士传》等书。
郑良士(856—930)年三十八岁,献诗得官。
僧尚颜与陆希声、郑谷以诗论交。
赐紫之荣,齐己有《酬尚颜上人》诗,云:“紫绶苍髭百岁侵,绿苔芳草绕阶深。
赵抟,有爽迈之度,工歌诗,与本年进士及第之张鼎同时。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