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王世贞授刑部主事,与李攀龙定交,共倡复古之论。

输入历史事件:

王世贞授刑部主事,与李攀龙定交,共倡复古之论。

公元1548年 本年
王世贞刑部主事,与李攀龙定交,共倡复古之论。

吴维岳等诗社。艺苑卮言卷七:余“十八(1543)举乡试,乃间于篇什中得一二语合者。又四年(1547年)成进士,隶事大理山东李伯承烨烨有俊声,雅善余,持论颇相下上。明年为刑部郎。同舍郎吴峻伯(维岳)、王新甫(宗沐)、袁履善(福征)进余于社。吴时称前辈,名文章家,然每余一篇出,未尝不击节称善也。亡何,各用使事及迁去。而伯承者,前已通余于于鳞,又时时为余言于鳞也。久之,始定交。自是诗知大历以前,文知西京而上矣。已于鳞所善者布衣谢茂秦来。已同舍郎徐子与、梁公实来,吏部郎宗子相来。休沐则相与扬扢,冀于探作者之微,盖彬彬称同调云。”王世贞《李于鳞先生传》:“成进士,试政吏部文选司。其明年移疾归,久之疾良已,同考顺天试,获奇俊居多。又明年,授刑部广东司主事。于鳞既以古文辞创起齐鲁间,意不可一世学,而属居曹无事,悉取诸名家言读之,以为纪述之文厄于东京班氏姑其狡狡者耳。不以规矩不能方圆,拟议成变,日新富有。今夫尚书、庄、左氏、《檀弓》《考工》司马,其成言班如也,法则森如也,吾摭其华而裁其衷,琢字成辞,属辞成篇,以求当于古之作者而已。操觚之士不尽见古作者语,谓于鳞师心而务求高,以阴操其胜于人耳目之外而骇之。其骇与尊赏者相半。而至于有韵之文,则心服靡间言。盖于鳞以诗歌自西京逮于唐大历,代有降而体不沿,格有变而才各至,故于法不必有所增损,而能纵其夙授神解于法之表。句得而为篇,篇得而为句,即所称古作者,其已至之语,出入于笔端而不见迹,未发之语为天地所秘者,创出于胸臆而不为异。亡论建安而后,诸公有不遍之调,于鳞以全收之,即其偏至而相角者,不啻敌也。当于鳞之为主事,迁员外郎以至山西司郎中,曹事浸以剧,守文法无害,而其业日益进。大司寇有著作,辄以属于鳞,籍籍公卿间。然于鳞竟无所造请干赞,不为名计,出曹,一羸马蹩躠归,杜门手一编矣。”《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吴佥都维岳》:“维岳,字峻伯,孝丰人。嘉靖戊戌进士,知江阴县,入为刑部主事,升山东提学副使,以佥都御史巡抚贵州。峻伯在郎署,与濮州李伯承、天台王新甫攻诗,皆有时名。峻伯尤为同社推重,谓得吴生片语,如照乘也。已而进王元美于社,实弟畜之,及李于鳞出,诗名笼盖一时,元美舍吴而归李。峻伯愕眙盛气,欲夺之不能胜,乃罢去,不复与七子、五子之列。元美后为广五子诗,追录伯承、峻伯,而二公皆讳言之,颇以牛后为耻。元美《诗评》云:‘峻伯诗小巧清新,足炫市肆,无论风格。’诗之风格,有出于清新二字者乎?元美少年之论如此。”


薛元超拜东台侍郎,献《封禅书》、《平东夷策》,旋出为简州刺史。
王勃年十四,司刑太常伯刘祥道称赏之。
月或稍后,姑系于此。
敬播(?—711)卒。
董思恭(?—711)以漏泄进士问目,免死流梧州,寻卒。
顾胤(?—711)卒。
郎余令在幽州录事参军任,撰《冥报拾遗》成。
卢照邻随邓王赴兖州任职。
李适(663—711)生。
宋璟(663—737)生。
五日,玄奘(600—664)卒,年六十五。
骆宾王出道王府,旋赴长安,上书刘祥道、李安期,以求汲引。
王勃上书刘祥道,祥道表荐之。
上官仪(607?—664)卒,自此政归武后。
羞缩不忍,复待之如初。
薛元超坐与上官仪交密,自简州刺史配流巂州;在流所期间,著有《醉后集》三卷。
员半千上《陈情表》,自夸文才可比曹植、枚皋。
李峤进士及第,授安定县尉。
上官婉儿(664—710),生。
壬午,高宗幸东都。
邓王李元裕卒,卢照邻作千字诗以伤之。
诏郊庙享宴文舞奏《庆善乐》,武舞奏《破阵乐》。
于志宁(588—665)卒,年七十八。
骆宾王在齐州,作《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
卢照邻入蜀为新都尉。
吕才(?—665)卒。
高宗至泰山行封禅之礼,改元乾封;归至曲阜,追赠孔子为太师。
李嗣真撰孔子庙祝文,为高宗所赏。
卢照邻在蜀,作《登封大酺歌四首》。
高宗归至亳州,追号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