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侍读屠应埈(1502一1546)上疏乞归,以避嫌疑。

输入历史事件:

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侍读屠应埈(1502一1546)上疏乞归,以避嫌疑。

公元1539年 秋
春坊谕德兼翰林侍读屠应埈(1502一1546)上疏乞归,以避嫌疑。

徐阶《明故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读渐山屠公墓碑铭》:“己亥(1539)始建储宫,迁右春坊谕德侍读。会诸宫僚或自他途以进,于是给事中御史疏论十有八人,而公亦在论中,章一再上,天子尽去十七人者,独留公。公素负气,既横被口语,忿不能自持,疾大作,及独被留,益思有以自明,亦三上书以去请。其秋予自江西提学副使召为司经洗马,数往留不得,则谓曰:‘疾已其速来!’公不应。归一年疾增剧,又六年遂卒,寿四十五耳。”袁袠《右春坊右谕德屠公行状》:“己亥升春坊谕德。时春宫初建,慎简僚寀,而诸臣幸有渥恩,凯为宫僚者甚众。于是给事中御史概论诸宫僚,公亦在论中。章一再上,所论十八人者皆罢免,有旨独留公。或谓屠公曰:‘天子方知君,诚以此时奏赋颂,必得近幸。’公喟然曰:‘臣蒙恩待以不诛,虽捐躯暴骸,无以自效。乃欲乘机徼进耶?’公素修谨,横被口语,颇怀不平,且耻不自表见,遂抗疏乞归,曰:‘臣有狗马疾,愿放还田里。倘不即死,敢忘所以报陛下者。’疏三上得请,归而疾作。”


孙抗(998—105 1)生。
黄注(998—1039)生。
本年重要作品:。
文:杨亿《广平公唱和集序》、杨亿《群公赠行集序》、王禹偁《野兴亭记》、王禹偁《书蝗》。
诗:王禹偁《赠状元先辈孙仅》、王禹偁《寒食出城马上偶作》、王禹偁《病中书事上集贤钱侍郎五首》、王禹偁《青猿》、王禹偁《寓直偶题》、王禹偁《伏日偶作》、王禹偁《和吏部薛员外见寄》、王禹偁《寄状元孙学士何》、王禹偁《送谭殿院之任南阳》、王禹偁《送河阳任长官》、王禹偁《和屯田杨郎中同年留别之什》、王禹偁《送临清杨可主簿入蜀》、王禹偁《送正言杨学士亿之任缙云》、王禹偁《送第三人朱严先辈从事和州》、王禹偁《送南阳李太傅二首》、杨亿《至郡累旬恶风》。
十日,以礼部尚书温仲舒知贡举,御史中丞张咏、知制诰师颃权同知贡举,准诏合格进士孙暨已下七十一人。
乙丑(十日),命礼部尚书温仲舒知贡举,御史中丞张咏、刑部郎中知制诰师颃同知贡举,刑部员外郎董龟玉、太常寺博士王涉同考试及封印卷首,仍当日入院。
枢密直学士、礼部侍郎杨徽之以衰疾求解职,甲戌(十九日),授兵部侍郎,依前兼秘书监。
秘书监杨徽之荐著作佐郎、通判泰州戚纶文学纯谨,宜在儒馆。
癸亥(十日),诏:“今岁举人颇众,若依去年人数取合格者,虑有所遗落,进士可增及七十人,诸科增及一百八十人。
登进士第者:孙暨、高辅尧、钱易、李堪、鲁宗道、富言、林渭夫、陈绛等。
己丑(六日),诏三馆写四部书二本来上,一置禁中之龙图阁,一置后苑之太清楼,以备观览。
二十七日,王禹偶抵黄州任。
丙子(二十四日),御史中丞张咏为工部侍郎、知杭州。
九日,诏:礼部新及第进士孙暨等特免选注官。
丁巳(六日),宰臣、监修国史李沆等上重修《太祖实录》五十卷。
丙午(二十六日),置翰林侍读学士,以兵部侍郎杨徽之、户部侍郎夏侯峤、工部郎中吕文仲为之;置翰林侍讲学士,以国子祭酒邢昺为之。
戊午(八日),上作《社日》五言诗赐近臣属和,宰执求免次韵,上曰:“君唱臣和,亦旧制也,无烦多让。
癸酉(二十三日),枢密副使、工部侍郎杨砺卒,69岁。
著有:《杨砺集》二十卷(《宋史》本传)。
丙子(二十六日),以司封郎中、知制诰朱昂为传法院译经润文官。
戊寅(二十八日),度支判官、兵部员外郎陈尧叟,供奉官、阁门祗侯陈采,户部判官、太常博士丁谓,右侍禁、阁门祗侯焦守节,分至西川及峡路体量公事。
寇准移知同州。
丁亥(八日),宰相兵部尚书张齐贤加门下侍郎,李沆加中书侍郎。
戊申(二十九日),以宰相李沆为东京留守。
(辽圣宗统和十七年)是岁,放进士初锡等四人及第。
钱昱卒,57岁。
著有:《竹谱》三卷(《宋史》本传)、《钱昱集》二十卷(《宋史》本传)。
刘昌言卒,50岁。
包拯(999—1062)生。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