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本年之后,程敏政编成《明文衡》。

输入历史事件:

本年之后,程敏政编成《明文衡》。

公元1492年 本年
本年之后,程敏政编成明文衡

《明文衡序》:“文之来尚矣!而后世词华之习蠹之,故近有为道学之谈者曰:‘必去而文,然后可以入道。’夫文载道之器也,惟作者有精粗,故论道有纯驳,使于其精纯者取之,粗驳者去之,则文固不害于道矣。而必以焚楮绝笔为道,岂非恶稗而并剪其禾,恶莠而并掩其苗者哉?汉唐宋之文,皆有编纂,精粗相杂。我朝泛扫积弊,文轨大同,作者继继有人,而散出不纪,无以成一代之言。走因取诸大家之梓行者,仍加博采,得若干卷。其间妄有所择,悉以前说为准,以类相次,郁乎粲然。可以备史氏之收录,清庙之咏歌,著述者之考证。缮写成帙,以俟后人。或曰:‘朱子尝讥文自文而道自道者,其语甚力。然则近世道学之谈,未易非也。子之是举,无乃劳乎?’走曰:‘不然。考朱子之云,盖为苏氏之文驳故耳。至于楚词、韩文,注释校订不遗余力,则我先正固尝以文为意矣。必如子说,则是释家不立文字之教,走岂敢以为是乎?’赐进士及第嘉议大夫太常寺卿兼翰林院侍讲学士、兼修国史玉牒、经筵官新安程敏政序。”明文衡卷首提要:“明文衡九十八卷,明程敏政编。敏政有《宋遗民录》,已著录。是编首代言,为词臣奉敕撰拟之文,次赋,次骚,次乐府,次琴操,次表笺,次奏议,次论,次说,次解,次辨,次原,次箴,次铭,次颂,次赞,次七,次策问,次问对,次书,次记,次序,次题跋,次杂著,次传,次行状,次碑,次神道碑,次墓碣,次墓志,次墓表,次哀诔,次祭文,次字说,为类凡三十有八,悉从玉台新咏之例。题作者姓名,惟方孝孺则书字,盖是时靖难文禁稍弛,而尚未全解,故存其文而隐其名也。所录如吴讷《文章辨体序题》、刘定之《杂志》之类,皆非文体。而袁忠彻《瀛国公事实》之类,事既诬妄,文尤鄙俚,皆不免芜杂之讥。朱右《撄宁生传》,杂述医案,至以一篇占一卷,亦乖体例。然敏政本淹通赅博,以文章名一时,故鉴别持择,较明代他家选本,终为有法。又其时在北地、信阳之前,文格未变,虽尚沿平衍之风,而无七子末流摹拟诘屈之伪体。稽明初之文者,固终以是编为渊海矣。”


郑玄与门人避难不其山,以缺粮而遣散诸生。
崔琰师从郑玄,未满一年,此后四年间周旋青、徐、兖、豫之郊,东下寿春,南望江、湖;作《述初赋》。
郑玄六十二岁,后将军袁隗表为侍中,以父丧不行。
王朗为大将军何进府掾。
边让署大将军何进令史。
蔡邕五+七岁,作《与何进书荐边让》,谓边让“天授逸才,聪明贤智”,喻其为“未受牺牛大羹之和,久在煎熬脔割之间”的“宝鼎”。
应劭迁营陵令,作《营陵令到官移书申约吏民》。
华歆举孝廉,除郎中,以病去官。
汉灵帝刘宏崩,年三十四岁(156—189)。
皇子刘辩即位,年十四,是为汉少帝。
应劭拜太山太守。
陈琳为何进主簿,谏其召四方兵进京。
卢植谏止大将军何进召董卓,何进不从。
张让等劫汉少帝、陈留王,夜走小平津,尚书令卢植追及,诛杀张让等。
汉少帝刘辩还宫,改元昭宁。
蔡邕为司空董卓所辟,三日之间,周历三台。
阮瑀为蔡邕饯行于燕子陂。
董卓废汉少帝刘辩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时年九岁,是为汉献帝;改元永汉。
卢植抗议废立,董卓怒欲杀之,蔡邕等求情;卢植免官,隐居上谷;立黉肆教授。
荀爽征为平原相。
陈纪除服,积毁消瘠,豫州刺史表上尚书,图象百城,以厉风俗;征为五官中郎将。
孔融拜北军中候,在职三日,迁虎贲中郎将;会董卓废立,因对答忤董卓,转议郎;时北海最受黄巾攻击,董卓乃讽三司同举孔融为北海相。
蔡邕作《荐太尉董卓可相国并自乞闲冗章》;迁巴郡太守,作《巴郡太守谢表》;留为侍中。
董卓自为丞相,诏除光熹、昭宁、永汉三年号,复称中平六年。
荀爽拜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
陈纪迁侍中。
侯谨约于此年征博士,寻卒(? — ?)。
许靖约三十八岁,与吏部尚书周毖共谋议,进退天下之士;迁巴郡太守,不就,补御史中丞。
曹操三十五岁,拒为董卓所封骁骑校尉,间行东归;逃至陈留,起兵己吾,讨董卓。
华歆三十三岁,为尚书郎。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