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胡俨卒,年八十三。

输入历史事件:

胡俨卒,年八十三。

公元1443年 八月
胡俨卒,年八十三。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一O七“正统八年八月己酉(二十七日)":“太子宾客、国子祭酒兼翰林侍讲致仕胡俨卒。”《文敏集》卷一四《颐庵文集序》:“天地间一元气之流行,惟人得其正而至理具焉。善养是气,足以配乎道义,而后发之为文章。六经卓矣。后之作者,醇正莫如孟子,雄健莫如司马子长,辨博宏深莫如昌黎韩子。其文之所至,亦各从其气之所至也。故曰:气,水也;言,浮物也;气盛言从。江河之水浩然充溢,而物之小大莫不浮。此其可见矣。予于颐庵胡公之文有取焉。公豫章世家,少以颖异之资,锐志古圣贤之道,于群经罔不精究,其他子史百家亦探索无隐。且生文献之邦,得贤士大夫相师友。熊伯机以古文辞自高,一见公文,亟称其有所养,悉以古文法授之。公既入翰林,受知圣主,侍讲经筵,主典成均,位望益进,所养益深。其文之正者,有得于孟之绪;雄健宏深,有以造于司马昌黎之奥,伟然成一家言,足以追古之作者。”画史会要卷四:“[胡俨]以水墨秃笔写羊鹿,甚有生动,亦能竹石兰蕙。”艺苑卮言附录三:“胡文穆善真行草,名不及解大绅,而遇过之。北征诸镇,皆其勒石。”康熙《御定渊鉴类函》卷一九六《文章二》:“《吾学编》曰:胡俨字若思,学问该博,文章简直,不事浮藻。”明史胡俨传:“当是时,海内混一,垂五十年。帝方内兴礼乐,外怀要荒,公卿大夫彬彬多文学之士。俨馆阁宿儒,朝廷大著作多出其手,重修《太祖实录》《永乐大典》《天下图志》皆充总裁官。居国学二十余年,以身率教,动有师法。”杨溥《国子祭酒胡先生墓碑》:“先生虽掌国学,朝廷有大制作,若纂修《太祖皇帝实录》《永乐大典》《天下图志》诸书,皆为总裁,未尝去馆阁。……先生闲居廿余年,日与学者讲求性理之学。亲藩礼遇之,方岳重臣咸待以师礼而师。生未尝一言及私,自处甚淡薄,岁时仅足衣食。尝表许逊韦丹庙,请春秋致祭;修白鹿书院。此其处退闲之有道也。先生达于报施之理,凡处是非利害可否之间,咸审度以求至当,惟恐贻患于人。群论中有不合,即引退不与辩,以故所至能全交。此又其守身之概也。其为文以理为主,不尚辞藻,所著有《颐庵诗文》若干卷,行于世。”《明诗综》卷一九《胡俨》:“熊伯几云,若思笃学好古,辞气英迈,足以追踪作者。胡光大云,若思温厚雅赡,而有疏宕之气。邹孟熙云,宾客铺张至治,富瞻不穷。杨东里云,若思体物缘情,端厚微婉。李时远云,宾客诗丰蔚,为时所重。”存诗四首:《远将归》《村居秋兴》《姑苏》直阁


惠洪(1071—1128)卒。
宋加官占城、真腊、阇婆诸国王。
邵兴败金于潼关。
金兵攻破徐、淮二州。
陈与义本年四十岁。
陈与义尝晓登燕公楼,有诗。
火后,陈与义从郡守王借后圃君子亭居住,自号园公,有诗。
同卷,《用前韵再赋四首》,其一:“西园芳气雨余新,唤起亭中入定人。
同卷,《二十一日风甚,明日梅花无在者,独红萼留枝间,甚可爱也》:“昨日梅花犹可攀,今朝残萼便斓斑。
同卷,《咏水仙花五韵》:“仙人缃色裘,缟衣以裼之。
望燕公楼下李花,陈与义有诗纪之。
同卷,《陪粹翁举酒于君子亭,亭下海棠方开》:“世故驱人殊未央,聊从地主借绳床。
又作诗多篇。
同卷,《夜赋寄友》:“卖药韩康伯,谈经管幼安。
同卷,《阴风》:“阴风三日吹南极,二月巴陵寒裂石。
同卷,《雨》:“霏霏三日雨,霭霭一园青。
同卷,《春寒》:“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同卷,《次韵傅子文绝句》:“风雨门前十日泥,荒街相伴只筇枝。
与岳州决曹掾周莘数相唱酬。
李清照本年四十六岁。
高宗至杭州,金兵入扬州。
李清照有《临江仙》词二首。
李清照又有诸词。
苗傅、刘正彦迫高宗传位太子。
宋行折帛钱。
是春,陈与义有诸诗。
同卷,《雨中对久,庭下海棠,经雨不谢》:“巴陵二月客添衣,草草杯觞恨醉迟。
《增广笺注简斋诗集》卷二一《寻诗两绝句》,其一:“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增广笺注简斋诗集》卷二十一《寒食日游百花亭》:“晴气已复浊,虚馆可淹留。
赵明诚罢守江宁,具舟西上。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