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慨叹之至矣。

输入历史事件:

慨叹之至矣。

公元1374年 九月
慨叹之至矣。

《眉庵集》卷一一《梦故人高季迪》三首,其一:“诗社当年共颉颃,我才惭不似君长。可应句好无人识,梦里相寻与较量。”其二:“老来久不诵君诗,得见都忘是梦时。我最怜君君识我,此中未许俗人知。”其三:“惊人新句叹无前,故态疏狂似少年。便写锦囊三百首,为君披咏步凉天。”《家藏集》卷四九《题重刻缶鸣集后》:“苏文忠公有言:‘诗至于杜子美。’故近代学诗者多以杜为师,而尤得其三尺者,虞、杨、范三家而已。然文忠又谓:‘子美以英伟绝世之资,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世以为确论。若季迪生值元季,非不知有子美者,独其胸中萧散简远,得山林江湖之趣,发之于言,虽雄不敢当乎子美,高不敢望乎魏晋,然能变其格调,以仿佛乎韦、柳、王、岑于数百载之上,以成皇明一代之音,亦诗人之豪者哉。所恨早死,未见其所止何如,君子为之慨叹。故庐陵杨文贞公评诸诗,独夸其乐府、拟古及五言律为胜,其意亦可识矣。”俨山外集卷八:“国初高启季迪侍郎与袁海叟,皆以诗名,而云间与姑苏近,殊不闻其还往唱酬,若不相识然。何也?玄敬尝道季迪有赠景文诗曰:‘新清还似我,雄健不如他。’今其集不载是诗,玄敬得之史鉴明古,史得之朱应祥岐凤。岐凤,吾松人,以诗自豪于一时,为序《在野集》者。其事虽无考,然两言者盖实录云。”高德《书高太史大全集后》:“观其辞气舂容,音律浑雅而光彩自著,如清风徐来于修篁、古松之间,锵然成韵,略无矫饰。岂彼粗疏不实、固滞不通、有若秋萤夜燐可同日语哉?诚吴下之诗宗也。吴草庐尝言:‘诗者,譬如酿花之蜂,必渣滓尽化,芳润融液,而后贮于脾者皆成蜜。又如食叶之蚕,必内养既熟,通身明莹,而后吐于口者皆成丝。非可强而为,非可袭而取。’太史之诗是已。”弇州续稿卷二O七《答穆考功》:“念自前岁秒,卖身精庐,尚不能忘故人,以四绝句报足下,又作四绝句为石丈梦兰之祝,托高嘉定上之。今读足下与石丈书,了不复相关,得非作洪乔浮沉故事耶?刘长洲致所梓《明七言律选》,觉虹色缭绕,盖图穷而匕首见矣。何雄丽精切若此!此书成,于近体可作大指南,足下金蓖之力非浅。第仆乃亦滥竿与三君子方驾,恐不得志少年以偏嗜訾足下耳。国初诸贤,淘汰觉太严。如高季迪虽格调小降,其才情足以掩带一代,或可加益否?”《诗源辩体》后集纂要卷二:“国朝诗人,敦古防于季迪,匠心始于孟载。然季迪五言古长于唐体,疏于汉魏。"“季迪歌行豪荡俊逸,多出青莲、妫蜼子、黄大痴,稍近于变。王敬美云,‘季迪才情有余,使生弘、正李、何间,绝尘破的,未知鹿死谁手?’元美谓:‘歌行之有献吉,其犹龙乎?仲默、于鳞,其麟凤乎?’愚谓麟凤之喻,当归季迪。"“季迪五、七言古,才具澜翻,风骨颖利,顾含蓄深沉者少,而字句亦有未妥。盖其气豪,不能精思故耳。王华川序,言之最切。至其才情所到,则绚烂溢目。”皇明诗选卷二:“陈子龙曰:季迪诗如渥洼生驹,神骏可爱,特未合鸾之度耳。”《静志居诗话》卷三《高启》:“侍郎跌宕风华,凤观虎视,造邦巨擘,所不待言。而何仲默别推袁景文第一,试合诸体观之,袁自非高敌也。世传侍郎贾祸,因题《宫女图》,其诗云:‘女奴扶醉踏苍苔,明月西园侍宴回。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孝陵猜忌,情或有之。然集中又有题《画犬》诗云:‘独儿初长尾茸茸,行响金铃细草中。莫向瑶阶吠人影,羊车半夜出深宫。’此则不类明初掖庭事,二诗或是刺庚申君而作,好事者因之傅会也。季迪《楚宫词》云:‘细腰无限空相妒,不觉瑶姬梦里逢。’《秦宫词》云:‘掖庭无用恩难报,愿上蓬莱采药船。’《魏宫词》云:‘至尊莫信陈王赋,那得人间有洛神。’思非不深,第伤于巧。不若《吴宫》云:‘芙蓉水殿屧廊东,白苎秋来不耐风。教得君王长夜醉,明月歌舞在舟中。’殊近雅也。"明诗别裁集卷一《高启》:“侍郎诗,上自汉魏盛唐,下至宋元诸家,靡不出人其间,一时推大作手。特才调有余,蹊径未化,故一变元风,未能直追大雅。集中所存皆最上者。”四库提要卷一六九《大全集》:“启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振元末纤秾缛丽之习,而返之于古,启实为有力。然行世太早,殒折太速,未能熔铸变化自为一家,故备有古人之格,而反不能名启为何格。此则天实限之,非启过也。特其摹仿古调之中,自有精神意象存乎其间,譬之褚临稧帖,究非硬黄双钩者比,故终不与北地、信阳、太仓、历下同为后人垢病焉。”四库提要卷一六九《凫藻集》:“唐时为古文者主于矫俗体,故成家者蔚为巨制,不成家者则流于僻涩。宋时为古文者主于宗先正,故欧、苏、王、曾而后,沿及于元,成家者不能尽辟门户,不成家者亦具有典型。启在明初,其诗才藻富健工,于摹古为一代巨擘,而古文则不甚著名。然生于元末,距宋未远,犹有前辈轨度,非洪宣以后渐流为肤廓冗沓号台阁体者所及。”《筱园诗话》卷二:“前明一代诗家,以高青丘为第一,自元遗山后,无及青丘者。不止一变元风,为明诗冠冕已也。……青丘才力、天分、工候,皆极其至。所为诗自汉魏六朝及李、杜、高、岑、王、孟、元、白、温、李、张、王、昌黎、东坡,无所不学,无所不似,妙笔仙心,几于超凡人圣矣。惜不及四十枉死,未及融会贯通,聚众长以别铸真我,造于大成,亦可哀也。然自元至今,所有诗家,无出青丘右者,洵可直继遗山,为一大宗矣。”瓯北诗话卷八《高青丘诗》:“诗至南宋末年,纤薄已极,故元、明两代诗人,又转而学唐。此亦风气循环往复,自然之势也。元末明初,杨铁崖最为巨擘。然险怪仿昌谷,妖丽仿温、李,以之自成一家则可,究非康庄大道。当时王常宗已以‘文妖’目之,未可为后生取法也。惟高青丘才气超迈,音节响亮,宗派唐人,而自出新意,一涉笔即有博大昌明气象,亦关有明一代文运。论者推为开国诗人第一,信不虚也。李志光作《高太史传》,谓其诗‘上窥建安,下逮开元,至大历以后,则藐之’。此亦非确论。今平心阅之:五古、五律,则脱胎于汉、魏、六朝及初、盛唐;七古、齐律,则参以中唐;七绝并及晚唐。要其英爽绝人,故学唐而不为唐所囿。后来学唐者,李、何辈袭其面貌,仿其声调,而神理索然,则优孟衣冠矣;钟、谭等又从一字一句,标其冷僻,以为得味外味,则幽独君之鬼语矣。独青丘如天半朱霞,映照下界,至今犹光景常新,则其天分不可及也。"“李青莲诗,从未有能学之者,惟青丘与之相上下,不惟形似,而且神似。青莲乐府及五古,多主叙事,不着议论,盖用古人意在言外之法。此古诗正体也。青丘乐府及《拟古》十二首、《寓感》二十首、《秋怀》十首、《咏隐逸》十六首,亦只叙题面,不复于题面内推究意义,发挥议论。如《咏向长》,则但说长之毕婚嫁、游名山《咏周党》,则但说党之辞征聘、乐田里。而一种迈往高逸之致,自见于楮墨之外。此正是学青莲处。七古内如《将进酒》《将军行》《赠金华隐者》《题天池石壁图》《登阳山绝顶》《春初来》《忆昨行》等作,置之青莲集中,虽明眼者亦难别择。昔司马子微谓青莲有仙风道骨;而青丘《赠陶篷先生》亦云:‘谓子有仙契,泥滓非久沦。’盖二人实皆有出尘之才,故相契在神识间耳。然青丘非专学青莲者。如《游龙门》《答衍师见赠》等作,骨坚力劲,则竟学杜。《太湖》《天平山》《游城西》《赠杨荥阳》《寄王孝廉》《乞猫》等作,长篇强韵,层出不穷,无一懈笔,则又学韩。《送徐七往蜀山书舍》,古体带律,奇峭生硬,更与昌黎《答张彻》如出一手。集中本有《效乐天体》一首,又《听教坊旧妓弟子陈氏歌》一首,亦神似长庆。《中秋玩月张校理宅》,又似李义山。《玉波冷双莲》《凤台曲》《神弦曲》《秦筝曲》《待月词》《春夜词》《黑河秋雨引》,又似温飞卿。《蔡经宅》《书梦赠徐高士》《送李外史》等作,又皆似《黄庭经》。可见其挫笼万有,学无常师也。即如身当元季,沉沦江村,身未历殿陛,目未睹典章,一旦召修元史,列于朝班,其诗即典切瑰丽,虽贾至岑参《早朝大明宫》之作,不能远过。此非其天才卓绝,过目而吻契,而能若是乎?惜乎年仅三十九,邃遭摧殒,遂未能纵横变化,自成一大家。然有明一代诗人,终莫有能及之者。”卷九《吴梅村诗》:“高青丘后,有明一代,竟无诗人。李西涯虽雅驯清彻,而才力尚小。前、后七子,当时风行海内,迄今优孟衣冠,笑齿已冷。通计明代诗,至末造而精华始发越。陈卧子沉雄瑰丽,实未易才,意理粗疏处,尚未免英雄欺人。惟钱、吴二老,为海内所推,入国朝称两大家。”渚山堂词话卷三《高季迪寒夜曲》:“季迪号称姑苏才子,与杨孟载辈齐名。他诗文未论,独于词曲,杨所赋类清便绮丽,颇近唐宋风致。而高于此,殊为不及。岂非人之才情,各有独得之妙耶?高词予所选数首外,遗珠剩玉,盖不多见。乃知词令虽小道,至论高处,正未易易耳。”


范云起为国子博士。
后宫发生火灾,图书散乱殆尽。
萧衍率部至京师,吴兴太守袁昂委婉相拒。
许懋号为“经史笥”。
释法上六岁,初预佛事。
萧衍迈出夺取政权的关键一步。
“夫道不常夷,时无永化,险泰相沿,晦明非一,皆屯困而后亨,资多难以启圣。
独夫扰乱天常,毁弃君德,奸回淫纵,岁月滋甚。
既人神乏主,宗稷阽危,海内沸腾,氓庶板荡,百姓懔懔,如崩厥角,苍生喁喁,投足无地。
今资斧所加,止梅虫儿、茹法珍而已。
根据《梁书•武帝本纪上》,永元三年三月乙巳,南康王宝融即皇帝位于江陵,改永元三年为中兴元年。
[1]梁元帝《金缕子》亦有相同记述。
[2]《大正藏》NO.1646。
[3]《大正藏》NO.468。
贾渊卒,年六十二。
柳恽上笺萧衍,请城严之日,先收图籍,宽大爱民。
萧衍以任昉为骠骑记室参军。
谢朏、何胤拒不与萧衍合作。
萧衍以张率为相国主簿。
孔休源与刘之遴同为太学博士。
萧衍令江革、徐勉同掌书记。
吏部尚书王瞻辟刘之遴为太学博士。
袁峻随鄱阳王知管记事。
伏挺年十八,萧衍引为征东行参军。
萧衍引何胤为军谋祭酒,何胤不至。
孔稚珪卒。
北海王详为司徒,以郑道昭、王秉为咨议参军。
咸阳王元禧谋反,赐死。
王肃(464—501)卒,时年三十八岁。
李彪(444—501)卒,时年五十八岁。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