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初五,黄溍卒,年八十一。

输入历史事件:

初五,黄溍卒,年八十一。

公元1357年 闰九月
初五,黄溍卒,年八十一。

王袆与金涓宋濂、傅亨等人共祭之,作《祭黄侍讲先生》危素《大元故翰林侍讲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同知经筵事赠中奉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追封江夏郡公谥文献黄公神道碑》:“至正十七年闰月丙午,翰林侍讲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同知经筵事金华黄公年八十有一,薨于家。是月己未,其孤梓与门人刘涓、王袆、朱世濂、傅藻等葬于所居义乌县东北之里崇德乡东埜之原。”(日损斋笔记附录)宋濂《故翰林侍讲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同知经筵事金华黄先生行状》:“先生之学,博极天下之书而归于至精,有问经史疑难、古今因革与夫制度名物之属,旁引曲证,语蝉联不能休,至于剖析异同,谳决是非,多先儒之所未发。见诸论著,一本乎六艺,而以羽翼圣道为先务,然其为体,布置谨严,援据精切,俯仰雍容,不大声色。譬之澄湖不波,一碧万顷,鱼鳖蛟龙,潜伏而不动,渊然之色,自不可犯。中统、至元以来,如先生者二三人而已。故凡国家典册、诏令及勋贤当得铭者,必命先生为之。海内之士与浮屠老子之流以文为请者,日集于庭,力麾之而弗去。一篇之出,家传人诵,虽绝徼殊邦,亦皆知所宝爱。雅善真草书,人有得其片幅者,必藏弆以为荣。世之评议者,谓先生为人高介,类陈履常;文辞温醇,类欧阳永叔;笔札峻逸,类薛嗣通,识与不识佥无间言。”(《文宪集》卷二十五)宋濂《文献集序》:“近代自宝庆之后,文弊滋极,唯陈腐之言是袭,前人未发者,则不能启一喙。精魄沦亡,气局荒靡,澌焉如弱卉之泛绪风,文果何在乎?逮入国朝,群工叠出,兑刂华而践朴,革𣝨以趋真,烂然五色之文照耀于天下,沿至先生,号为极盛。先生之所学,雝其本根,则师群经;扬其波澜,则友迁、固。沉浸之久,超然有会于心。尝自诵曰:文辞各载夫学术者也,吾敢为苟同乎?无悖先圣人,斯可已。故其形诸撰述,委蛇曲折,必鬯所欲言。出用于时,则由进士第教成均、典儒台、直禁林、侍讲经帏,以文字为职业者殆三十年,精明俊朗,雄盖一世,可谓大雅弗群者矣。今之论者,徒知先生之文清圆切密,动中法度,如孙吴用兵,神出鬼没,而部伍整然不乱。至先生之独得者,又焉能察其端倪哉!”宋濂《书刘生铙歌后》:“近代以文章名天下者,蜀郡虞文靖公、豫章文安公、先师黄文献公及庐陵欧阳文公为最著。然四公之中,或才高而过于肆,或辞醇而过于窘,或气昌而过于繁,故效之者皆不能无弊。惟先师之文,和平渊洁,不大声色,而从容于法度。是以宗而师之者,虽有高下浅深之殊,然皆守矩蹈规,不敢流于诡僻迂怪者,先师之教使然也。”元诗选初集丁集:“与临川虞集豫章揭傒斯、同郡柳贯齐名,号儒林四杰。合而观之,待制之才雄肆,而侍讲之思峻洁,一时才士如王祎(袆)、宋濂辈,并出黄、柳之门,而汇为一代文章之盛,殆亦气运使然者矣。”石洲诗话卷五:“黄文献为有元制作大手,其诗亦具风骨,而入之不深,放之不大。若比杨仲弘,则固胜之远矣。此究是读书人诗也,只不能超然脱化耳。以诗笔论之,黄文献应在袁、马之次。”


金朝境内人民纷纷起义反抗,山东沂州(今山东临沂)、河北大名(今河北大名),均有数万人起义,契丹人亦于太行山攻占数县。
丙申,宋以叶义问知枢密院事。
陆游本年三十六岁。
宋高宗立艺祖七世孙为太子。
金东海县民张旺起义。
梁客家等四百余人中进士。
金处死耶律翼、施宜生。
自金南归叶义问,宋朝悉知金国情。
金平张旺起义。
叶义问奏应变、持久二说。
戊午,以朱倬参知政事,周麟之同知枢密院事。
金签兵中原,屯兵宿、泗。
宋朝以李宝驻平江海防。
周必大、程大昌为秘书省正字。
金镇压中原起义。
刘锜驻镇江。
李显忠请屯田。
安南进驯象与宋朝。
宋朝初行会子。
朱熹三十一岁。
汪澈上天变疏。
宋以经义诗赋两科取士。
金主离中都,赴汴京。
壬午,以杨椿参知政事。
宋遣使征诸路兵,以备金兵大举南侵。
金主亮索取淮、汉地。
宋朝下诏,准许淮南诸州迁移治所,以便清野。
契丹耶律撒八等起事反金,金派遣枢密使仆散、思恭等,率兵一万人,进行征讨。
金主亮迁都于汴。
金大括境内诸路民马。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