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初一,杨士弘自序所编《唐音》。

输入历史事件:

初一,杨士弘自序所编《唐音》。

公元1344年 八月
初一,杨士弘自序所编《唐音》

序见本集卷首,又有虞集所作序。据宋讷《唐音缉释序》(西隐集卷六),知丹阳颜润卿尝为之释,经六载而成《唐音缉释》一书,有序作于至正甲午(1354)六月。后高棅辑录《唐诗品汇》,于其书多所参考。又明成化、弘治间,旌德汪谅尝为重刻,陆深为之序(俨山集卷三十八)。《唐音》十四卷,今存《四库全书》本。杨士弘,字伯谦,襄城人,寓居清江。尝官涟水教官。著有《鉴池春草集》苏伯衡《古诗选唐序》:“昔襄城杨伯谦选唐诗为《唐音录》蜀郡虞文靖公序之。慨夫声文之成,系于世道之升降,而终之以一言曰:‘吾于伯谦之录,安得不叹夫知言之难也。’盖不能无憾焉。无他,文之日降,譬如水之日下,有莫之能御者。故唐不汉,汉不秦,秦不战国,战国不春秋,春秋不三代,三代不唐、虞;自李唐一代之诗观之,晚不及中,中不及盛。伯谦以盛唐、中唐、晚唐别之,其岂不以此乎?然而盛时之诗,不谓之正音而谓之始音;衰世之诗,不谓之变音而谓之正音;又以盛唐、中唐、晚唐并谓之遗响。是以体裁论,而不以世变论也。其亦异乎大小雅、十三国风之所以为正、为变者矣。诗与乐固一道也,不审音不足以知乐,不审音则何以知诗。伯谦之于音如此,则其于诗也可见矣。此文靖之所以不能无憾也欤!”(《苏平仲文集》卷四)杨士奇《唐音跋》:“余读《唐音》,间取须溪所评王、孟、韦诸家之说附之,此编所选,可谓精矣。近闻仲熙行俭在北京,录唐诗,甚富用之。读之快意,而颇致憾此编,以为太略。其所录余未及见,然余意苟有志学唐者,能专意于此,足以资益,又何必多也。”杨士奇《录杨伯谦乐府跋》:“杨伯谦名士弘,其先襄城人,后官临江,遂家焉。父兄皆武职,伯谦始读书为儒。工于诗,又工乐府,尝选《唐音》。前此选唐者,皆不及也。虞道园为之序。而所与交游讲论诗学者,傅若金、辛敬万、石旷达、练高、周祯、刘永之之徒,皆有诗名。伯谦尝为涟水教官,有诗集刻焉。余昔得之,以遗本之。此乐府四十九首,吾友吴中杨仲举手录,而近得之曹冀成也。”(《东里续集》卷十九)麓堂诗话:“选诗诚难,必识足以兼诸家者,乃能选诸家;识足以兼一代者,乃能选一代。一代不数人,一人不数篇,而欲以一人选之,不亦难乎?选唐诗者,惟杨士弘《唐音》为庶几。次则周伯弜《三体》,但其分体于细研讨会,而二书皆有不必选者。赵章泉绝句虽少而精。若《鼓吹》则多以晚唐卑陋者为入格,吾无取焉耳矣。”


  吴绮(1619一1694)卒。
  张竹坡旬有馀日评点《金瓶梅》成。
  初八日,尹继善(1695一1771)生。
  二十五日,孙致弥为褚人获《坚瓠集》作总序。
  二十五日,褚人获为《封神演义》作序。
  初三日,黄宗羲(1610一1695)卒。
  邵长蘅撰《王氏渔阳诗钞》十二卷、《宋氏绵津诗钞》八卷成。
  十六日,褚人获据《隋唐志传》改编《隋唐演义》二十卷一百回刊行。
  王士禛自编《渔洋文略》十四卷成。
  洪昇请毛奇龄为《长生殿》作序。
吴乔(1611一1695)卒。
  二十六日,胡天游(1696—1758)生。
  二十八日,杭世骏(1696—1773)生。
  邵长蘅撰《古今韵略》五卷成。
  二十日,余怀(1616—1696)卒。
  十五日,陈宏谋(1696一1771)生。
  阎若璩撰《四书释地》一卷成。
  戴名世作《种树说》、《曹氏怪石记》等文。
  屈大均(1630一1696)卒。
  王揆(1619—1696)卒。
  顾嗣立撰《温飞卿诗集笺注》九卷成。
  姜宸英考中一甲第三名进士。
  洪昇在苏州,江宁巡抚宋荦命梨园演《长生殿》,为一时盛事。
初五日,惠栋(1697—1758)生。
  六日,钱陆灿(1612一1698)卒。
  十五日,刘大櫆(1698一1779)生。
  阎若璩撰《困学纪闻笺》成。
  十五日,张竹坡(1670—1698)卒。
  初四日,曹贞吉(1634一1698)卒。
  顾嗣立撰《昌黎诗集注》十一卷成。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