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郝经(1223—1275)卒,年五十三。

输入历史事件:

郝经(1223—1275)卒,年五十三。

公元1275年 七月
郝经(1223—1275)卒,年五十三。

经字伯常,其先潞州人,徙居泽州陵川。金亡后卜居顺天。蒙哥汗三年,忽必烈以皇弟开邸金莲川,诏经,谘以经国安民之道,条上数十事,遂留王府。随忽必烈攻宋鄂州,得蒙哥汗死讯,力劝忽必烈与宋议和,北还争帝位。中统元年,以翰林侍读学士充国信使赴宋,为贾似道拘留于真州,十六年后始得北还。卒谥文忠。事迹见苟宗道《郝公行状》阎复《郝公墓志铭》元史卷一五七本传。所著《春秋外传》《易外传》《太极演》《续后汉书》等,俱不传。今传《陵川集》三十九卷,有明正德二年李瀚刻本、清抄本、《四库全书》本。《陵川集咨文》:“文忠公郝经所著文集,笔力雄深,议论该博,忠义之气蔼然见于言意之表。其《续汉书》得先儒之至论,黜晋史之帝魏,使昭烈上系汉统,扶立纲常,有补世教。其间叙事典赡核实,多前史所未及者。”苟宗道《郝公行状》:“其文则涵养蕴蓄之久,理足而气有余,盖有激于中则吐而为之辞,如长江大河,有源有委。下笔数千百言,不求奇而自奇,无意于法而皆法。纯乎理性而不杂,故能自成一家之作。其诗则气韵高远,止乎礼义,得诗人忠厚之意,故能摅写至理,吟咏性情,不为近体尖新、切律之语,亦足以自成一家。”元史卷一五七本传:“其文丰蔚豪宕,善议论,诗多奇崛。”冯良佐《郝文忠公文集后序》:“陵川夫子郝文忠公,以雄文雅望为中外所仰,其于五帝三王之事业,口之不置。方剧论诗,四座倾属,公亦无所推让。会有使宋之行,馆留之累岁,岁月闲永,穷经修史之暇,遂得肆力为文。韵语则有赋、颂、歌行、古律、诗、箴、赞,叙事则有状、疏、序、说、记、志、论议,盖多仪真馆中之笔也。长江大河其思也,移鼎拔山其力也,龙光牛斗其气也,武库之随取足也,此愚所谓其时其人也。”李之绍《郝文忠公集序》:“公挺不世出之才,蕴大有为之志,气刚以大,学博而充。陈时政兵事,绰见经济之能;专周易《春秋》,深探幽隐之趣;正蜀记,刊前史之谬误;移宋朝,悉和议之利害。杂著歌诗,涵咏古今,本原《骚》《雅》,不失为奇作。”四库提要卷一六六:“其生平大节炳耀古今,而学问文章亦具有根柢。如太极、先天诸图说、《辨微论》数十篇及《论学》诸书,皆深切著明,洞见阃奥;周易《春秋》诸传,于经术尤深。故其文雅健雄深,无宋末肤廓之习。其诗亦神思深秀,天骨挺拔,与其师元好问可以雁行,不但以忠义著也。”《复小斋赋话》卷下:“元郝伯常经《击蛇笏赋》,踔历风发,读之可以顽廉懦立,是有功世道之文。”


杜抚约五十六岁,辟太尉府。
郑众约四十四岁,迁越骑司马,复留给事中。
杨终约三十五岁,拜校书郎。
刘复与班固、贾逵共述汉史。
贾逵三十四岁,撰汉史及上《左氏解诂》或在此时。
班固三十二岁,与陈宗、尹敏、孟异共同撰成《世祖本纪》。
傅毅宗事临邑侯刘复,学习章句,作《迪志诗》《七激》。
韦彪拜谒者,后三迁为魏郡太守。
王景此年前后辟司空伏恭府。
黄香约九岁,丧母,思慕憔悴,乡人称其至孝。
张霸七岁,通《春秋》;父母字其为“饶”。
傅毅作《北海王诔》。
刘苍约三十五岁,归国。
班固三十三岁,迁为郎,典校秘书。
刘睦嗣父为北海王。
郑众以越骑司马,持节使匈奴,不辱使命。
郑众上疏谏遣使匈奴,明帝不从,复遣郑众往,郑众上言辞,明帝不听,郑众不得已而行,途中连上书争之,明帝追还,系之廷尉;会赦还家。
楚王刘英始信佛教。
傅毅以佛对明帝问。
汉明帝遣蔡愔使天竺,求佛经。
包咸卒,年七十二(前7—65)。
班固三十四岁,献上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受诏撰《汉书》;其《两都赋》或作于此时。
牟融约三十二岁,代包咸为大鸿胪。
王景或于此年奉诏与王吴共修浚仪渠。
汉明帝崇尚儒学,自皇太子、诸王侯及功臣子弟,莫不受经。
朱浮或卒于此年,年约六十三(4?—66?)。
杜笃为马防门下食客。
黄香约十二岁,署太守刘护门下孝子,以童子享誉京师。
汉明帝南巡狩,幸南阳,祠章陵。
周防四十岁,举孝廉,拜郎中;始撰《尚书杂记》。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