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朱熹撰成《楚辞集注》约在是冬。

输入历史事件:

朱熹撰成《楚辞集注》约在是冬。

公元1198年 冬
朱熹撰成《楚辞集注》约在是冬。

熹自序云:“盖自屈原离骚,而南国宗之,名章继作,通号楚辞。大抵皆祖原意,而离骚深远矣。窃尝论之,原之为人,其志行虽或过于中庸,而不可以为法,然皆出于忠君爱国之诚;原之为书,其辞旨虽或流于跌宕怪神、怨怼激发,而不可以为训,然皆生于缱绻恻怛不能自已之至意。虽其不知学于北方,以求周公、仲尼之道,而独驰骋于变风、变雅之末流,以故醇儒庄士或羞称之。然使世之放臣屏子怨妻去妇抆泪讴吟于下,而所天者幸而听之,则于彼此之间天性民彝之善,岂不足以交有所发,而增夫三纲五常之重,此予之所以每有味于其言,而不敢直以词人之赋视之也。然自原著此词,至汉未久,而说者已失其趣,如太史公盖未能免,而刘安班固贾逵之书世复不传。及隋、唐间,为训解者尚五六家,又有僧道骞者,能为楚声之读,今亦漫不复存,无以验其说之得失。而独东京王逸《章句》与近世洪兴祖《补注》并行于世,其于训诂名物之间则已详矣,顾王书之所取舍,与其题号离合之间多可议者,而洪皆不能有所是正。至其大义,则又皆未尝沉潜反复、嗟叹咏歌,以寻其文词指意之所出,而遽欲取喻立说,旁引曲证,以强附于其事之已然。是以或以迂滞而远于性情,或以迫切而害于义理,使原之所为抑郁而不得伸于当年者,又晦昧而不见白于后世,予于是益有感焉。疾病呻吟之暇,聊据旧编,粗加檃括,定为《集注》八卷,庶几读者得以见古人于千载之上,而死者可作,又足以知千载之下有知我者,而不恨于来者之不闻也。呜呼悕矣,是岂易与俗人言哉!”按,关于朱熹之作《楚辞集注》,或以为乃感于赵汝愚之卒。杨楫《楚辞集注跋》:“庆元乙卯,楫侍先生于考亭精舍。时朝廷治党人方急,丞相赵公谪死于永,先生忧时之意屡形于色。忽一日,出示学者以所释楚辞一篇。楫退而思之,先生平居教学者,首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四书,次而《六经》,又次而史传。至于秦、汉以后词章,特余论及之耳。乃独为楚辞解释其义,何也?然先生终不言,楫辈亦不敢窃而请焉。”困学纪闻卷十八:“南塘《挽赵忠定公》云:‘空令考亭老,头白注离骚。’”齐东野语卷三《绍熙内禅》:“汝愚永州安置,至衡州而卒。朱熹为之注离骚以寄意焉。”《郡斋读书志附志》:“公(朱熹)之加意此书,则作牧于楚之后也。或曰有感于赵忠定之变而然。”


孟子至滕后,受到了很高待遇并与滕文公等人有一系列对话。
“农家”为战国时注重农业生产的一个学术流派,其学说也称为“神农之说”。
许行是战国时着名农家代表人物,楚人。
《神农》、《野老》当为农家与重农之他家杂著而成。
《神农》与《野老》自《隋书·经籍志》已不著录,则亡佚甚早。
《神农》其书,当为许行著。
惠施或于本年以“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说魏惠王。
齐威王三十七年淳于髡为齐使楚,返齐过薛时见孟尝君,并说齐宣王救薛。
公孙龙本年前后生于赵。
《吕氏春秋·应言》曾载公孙龙说燕昭王休兵,则公孙龙与燕昭王相前后。
《吕氏春秋·审应》载赵惠王对公孙龙谈休兵。
公孙龙,赵人。
邹衍本年前后生于齐。
平原君卒于前251年。
《战国策·燕策一》云:“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邹衍自齐往。
以《史记·平原君列传》观之,公孙龙与邹衍同时。
邹衍号“谈天衍”,见《史记·孟荀列传》。
屈原作《九歌》当在此年或稍前。
孟子自滕之魏,以“五十步笑百步”寓言说梁惠王行王道、仁政。
孟子于前322年前后至滕,受到滕文公很高待遇。
孟子至梁时间,《史记·魏世家》在惠王三十五年(前335年)后。
《梁惠王上》载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孟子在魏时与白圭就如何定税率有问答,见《孟子·告子下》。
孟子自魏又至齐,回答了公孙丑关于守孝时间、齐宣王问卿等一系列问话。
孟子居齐时曾到滕国吊丧。
孟子在齐先后与庄暴和宣王论好乐,回答王子垫之问而论“尚志”。
乐正子从王欢来齐,遭孟子严厉责斥。
孟子在齐吊公行子丧,答右师王欢责问。
惠施自宋返魏,说魏太子更葬期。
钱穆《先秦诸子系年·惠施返魏考》云:“是事在惠王卒岁之冬,故哀王称太子,又观群臣以告犀首,而犀首称惠子,知其时惠子非相魏,初无言责。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