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题,益善昉诗而称赏之曰:‘吾久知有此人矣。

输入历史事件:

题,益善昉诗而称赏之曰:‘吾久知有此人矣。

公元948年 本年
题,益善昉诗而称赏之曰:‘吾久知有此人矣。

’师还,擢为主客员外郎知制诰、集贤殿直学士。四年,加史馆修撰、判馆事。是年冬,世宗南征,从至高邮,会陶谷出使,内署书诏填委,乃命为屯田郎中、翰林学士。六年春,丁内艰。恭帝嗣位,赐金紫。宋初,加中书舍人。建隆三年,罢为给事中。四年,平湖湘,受诏祀南岳,就命知衡州,逾年代归。陶谷诬奏昉为所亲求京畿令,上怒,召吏部尚书张昭面质其事。昭老儒,气直,免冠上前,抗声云:‘翔罔上。’上疑之不释,出昉为彰武军行军司马,居延州为生业以老。三岁当内徙,昉不愿。宰相荐其可大用,开宝二年,召还,复拜中书舍人。未几,直学士院。三年,知贡举。五年,复知贡举。秋,预宴大明殿,上见昉坐卢多逊下,因问宰相,对曰:‘多逊学士,昉直殿尔。’即令真拜学士令居多逊上。昉之知贡举也,其乡人武济川预选,既而奏对失次,昉坐左迁太常少卿,俄判国子监。明年五月,复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冬,判吏部铨。时赵普为多逊所构,数以其短闻于上,上询于昉,对曰:‘臣职司书诏,普之所为,非臣所知。’普寻出镇,多逊遂参知政事。太宗即位,加昉户部侍郎,受诏与扈蒙李穆郭贽宋白同修《太祖实录》。从政太原,车驾次常山常山即防之故里,因赐羊酒,俾召公侯相与宴饮尽欢,里中父老及尝与游从者咸预焉。七日而罢,人以为荣。师还,以劳拜工部尚书承旨太平兴国中,改文明殿学士。时赵普宋琪居相位久,求其能继之者,宿旧无逾于昉,遂命参知政事。至道元年正月望,上观灯干元楼,召昉赐坐于侧,酌御樽酒饮之,自取果饵以赐。上观京师繁盛,指前朝坊巷省署以谕近臣,令拓为通衢长廊,因论:‘晋、汉君臣昏暗猜贰,枉陷善良,时人不聊生,虽欲营缮,其暇及乎?’昉谓:‘晋、汉之事,臣所备经,何可与圣朝同日而语。若今日四海清晏,民物阜康,皆陛下恭勤所致也。’上曰:‘勤政忧民,帝王常事。朕不以繁华为乐,盖以民安为乐尔。’因顾侍臣曰:‘李昉事朕,两人中书,未尝有伤人害物之事,宜其今日所享如此,可谓善人君子矣。’二年,陪祀南郊,礼毕人贺,因拜舞仆地,台吏掖之以出,卧疾数日薨,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昉和厚多恕,不念旧恶,在位小心循谨,无赫赫称。为文章慕白居易,尤浅近易晓。好接宾客,江南平,士大夫归朝者多从之游。”《舆地纪胜》:“仁裕知贡举时,所取进士三十三,皆一时名公卿,李昉王溥为冠。”[按,“三十三”人,是“二十三”人之讹]见《登科记考》卷二六。户部侍郎王仁裕贡举李昉进士第,授秘书郎全宋文卷四六昉《王仁裕神道碑》:“昔公之滨贡闱也,中进士第者凡二十有三人……小于固陋,亦预搜罗。”王仁裕本年知举。资治通鉴卷二八八:乾祐元年十一月,“秘书郎真定李昉诣陶谷”。


冯梦祯辞官归,筑蒲园于西湖之上,日与友人啸咏于其中。
张九一(1533一1598)卒。
王猷定(1598一1662)生。
屠隆为潘之恒《涉江诗》作序。
毛晋(1599—1659)生。
张京元为王稚登《延令纂》作序。
归子慕(1563—1606)访高攀龙于漆湖精舍。
汤显祖自此以若士为号。
努尔哈赤主持创制满洲文字。
今年大计,焦竑以浮躁降调,遂辞官归。
今年大计,汤显祖被夺官。
李贽回麻城,与耿定向和解。
焦竑为李贽《李氏藏书》作序,断言此书必传。
王稚登应聘修《泰兴县志》。
利玛窦游南昌,以《交友论》献建安王。
利玛窦从南昌返回南京。
李贽与利玛窦初次交往,认为利玛窦“中极玲珑,外极朴实”,“是一极标致人也”。
吕天成作《神女记》、《戒珠记》、《金合记》等传奇。
吕天成(1580一1618)《绣榻野史》或作于今年。
林章(1553一1599)抗章请止矿税,下狱死。
孟称舜(1599—1684后)生。
丁耀亢(1599—1669)生。
程涓为屠隆《白榆集》作序。
陶望龄作《刻徐文长三集序》。
江盈科作《雪涛阁集自叙》。
袁宏道为江盈科《雪涛阁集》作序。
汤显祖作《南柯梦记题词》。
茅坤生祠动工修建,越月建成。
播州杨应龙叛乱历时十一年,至今年六月方告平定。
平播之役,杨寅秋为左监军,劳绩颇著。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