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同治中兴

输入历史事件:

同治中兴

清政府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后制造的歌功颂德的舆论和对时局的估计。1864年(同治三年)天京陷落,纵横十八省坚持十四年的太平天国起义被镇压下去了。清王朝在挣扎中勉强度过难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各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支持清政府、巩固统治秩序的方针,维护自己在中国的既得利益。从此,清室君臣在上谕诏旨奏章书牍中充满“中兴”之类的颂辞,歌颂“削平大难”的成功,吹嘘“中外相安,十年无事”,吹嘘清王朝气运的复兴。垂帘听政的西太后被颂为“圣主”,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湘淮军将帅则被视为“中兴名臣”, 《同治中兴録》、《同治中兴奏稿》、《中兴名臣传》等书籍相继刊行,朝野上下一片鼓噪。其时,虽然太平天国起义被镇压下去,但捻军、西北、西南各族反清起义仍方兴未艾。及至这些反清武装斗争在光绪初年被镇压下去之后,正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西方各国,又掀起了争夺半殖民地中国的高潮,中国边疆危机,四面告警。清王朝并没有出现“天下太平,河海晏然”的景象和清室江山中道复兴的事实。“中兴”舆论的制造流传,一则是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渡过难关后急欲复兴的愿望,一则意在稳固统治集团内部,鼓励沮丧的士气,振作离散的人心,适应垂帘不久的两太后巩固权位的需要,仍以“中兴”绳颂臣工,继续镇压各地起义, 挽救衰运。当时,统治者中比较清醒者即不以“中兴”为然。1862年(同治元年)赐进士出身、历官翰林院编修、侍读、江西粮道并署布政使的平步青,考察中国历代有关“中兴”史实,在其《霞外攟屑》一书中为“中兴”正义; “凡我失之,自我得之,为中兴。汉光武、晋元是也。自我失之,因人得之,为反正,晋孝惠、孝安是也。”据此指责倡言同治“中兴”者,岂非把同治与“周宣相拟”?而“光武同姓再兴,晋元偏安江左”, “无非臣下所忍言”;以此名书, “无礼已甚”;以此“绳颂勋臣”, “亦为失检”。平氏指责“中兴”比拟不伦不类。1867年(同治六年)曾国藩的机要幕僚赵烈文看到清朝的腐败,曾预言清室气运不过五十年。但清王朝君臣上下,以“中兴”自慰,至光绪即位,又有“同光中兴”的论调,迄清亡, “中兴”连篇累牍,盈盈溢耳。清朝在“中兴”颂歌声中复亡,亦可见所谓“中兴”只不过是统治者绝望中的幻想而已。


【检索同治中兴 ==>】 古籍全文检索:同治中兴     全站站内检索:同治中兴


辛卯(九日),右仆射、门下侍郎、平章事向敏中加左仆射,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寇准加右仆射。
丙午(二十四日),翰林学士钱惟演上言。
魏野卒,60岁。
著有:《草堂集》二卷(《宋史•艺文志七》)、《钜鹿东观集》十卷(《宋史•艺文志七》)。
祥符中,契丹使至,因言本国喜诵魏野诗,但得上帙,愿求全部。
魏野处士,陕人,字仲先。
范仲淹除秘书省校书郎。
司马光(1019—1086)生。
曾巩(1019一1083)生。
刘敞(1019—1068)生。
宋敏求(1019—1079)生。
王珪(1019—1085)生。
韩缜(1019—1097)生。
鲜于侁(1019—1087)生。
张彦博(1019—1067)生。
赵瞻(1019—1090)生。
释怀贤(1019—1085)生。
孙侔(1019—1084)生。
孙侔,字少述,世吴兴人。
本年重要作品:。
诗:寇准《判都省感怀》。
戊子(六日),右街讲僧秘演等表请以圣制述释典文章,命僧笺注,附于大藏。
滑州言河塞,诏奖之。
先是,诏以近年开封府举人稍多,屡致词讼,令翰林学士承旨晁迥等议定条约。
乙亥(二十四日),以益梓州路物价翔踊,命知制诰吕夷简、引进副使曹仪乘传赈恤之。
己卯(二十八日),左仆射兼中书侍郎、平章事向敏中卒,72岁。
翰林学士承旨晁迥累表求解近职,庚寅(九日),授工部尚书、集贤院学士、判西京留司御史台,许一子官河南以就养。
壬辰(十一日),京西转运使言:知襄州夏竦劝部民出粟八万余石,赈济饥民,诏奖之。
己未(九日),益梓路安抚吕夷简言:秦、陇、利等州饥民稍多,望令逐处募充本城诸军。
十三日,进士姚嗣复献其父舒州团练副使铉所纂《唐文粹》百卷,召试舍人院,命为亳州永城县主簿。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