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孝文帝崩于行宫。

输入历史事件:

孝文帝崩于行宫。

公元499年 四月
孝文帝崩于行宫。

子元恪立,是为宣武帝。魏书卷七下《高祖纪》:三月,孝文帝南伐。四月,还至谷塘厚,孝文帝(467—499)崩于行宫。子宣武帝元恪立。本纪云: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自太和十年已后诏册,皆帝之文也。自余文章,百有余篇。爱奇好士,情如饥渴。待纳朝贤,随才轻重,常寄以布素之意。悠然玄迈,不以世务婴心。又少而善射,有膂力。年十余岁,能以指弹碎羊髆骨。及射禽兽,莫不随所志毙之。至年十五,便不复杀生,射猎之事悉止。性俭素,常服汗濯之衣,鞍勒铁木而已。帝之雅志,皆此类也”;“史臣曰:有魏始基代朔,廓平南夏,辟壤经世,咸以威武为业,文教之事,所未遑也。高祖幼承洪绪,早著睿圣之风。时以文明摄事,优游恭己,玄览独得,著自不言,神契所标,固以符于冥化。及躬总大政,一日万机,十许年间,曾不暇给,殊途同归,百虑一致,至夫生民所难行,人伦之高迹,虽尊居黄屋,尽蹈之矣。若乃钦明稽古,协御天人,帝王制作,朝野轨度,斟酌用舍,焕乎其有文章,海内生民咸受耳目之赐。加以雄才大略,爱奇好士,视下如伤,役己利物,亦无得而称之。其经纬天地,岂虚谥也。”唐吴兢《乐府古体要解》卷上:“以上乐府清商曲也。按蔡邕云:‘清商曲,其词不足采著。’其曲名有《出郭西门陆地行车》《夹钟》《朱堂寝》《奉法》等五曲,非止《王昭君》等。一说清商曲,南朝旧乐也。永嘉之乱,中朝旧曲散落江右,无复宋梁新声。元魏孝文帝篡汉,收其所复南音,谓之清商乐,即此等是也。隋平陈,因置酒清商署,若《巴渝》《白紵》等曲皆在焉。”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北朝戎马纵横,未暇篇什。孝文帝始一倡之,屯而未畅。”艺苑卮言卷八:“自三代而后,人主文章之美,无过于汉武帝魏文帝者,其次则汉文、宣、光武、明、肃,魏高贵乡公,晋简文,刘宋文帝、孝武、明帝,元魏孝文、孝静,梁武、简文、元帝,陈后主,隋炀帝,唐文皇、明皇、德宗、文宗,南唐元宗、后主,蜀主衍,孟主昶,宋徽、高宗,凡二十九主。”


  宋应星(1587—1666 ?)所著《天工开物》三卷十八篇初刊。
  毛先舒著《白榆堂诗》刊行。
  曹禾(1637一1699)生。
  嵇永仁(1637—1676)生。
  韩菼(1637—1704)生。
  顾贞观(1637—1714)生。
  余象斗(1560 ?—1637 ?)卒。
  二十四日,万斯同(1638—1702)生。
  三十日,皇太极第九子福临(1638—1661)生。
  孟称舜作传奇《节义鸳鸯冢娇红记》(简名《鸳鸯冢》或《娇红记》)。
  诸生在南京作《留都防乱揭》。
  十六日,卓发之(1587—1638)卒。
  八日,南宋郑所南所著《心史》在苏州出井。
有陆嘉颖《跋》云:“《心史》藏承天寺井中,至我大明崇祯戊寅十一月初八日,因旱浚井,破铁函而出,缄封书‘大宋孤臣郑思肖百拜封’十字。
  十日,清兵四路南下,高阳失守,前大学士孙承宗殉难(1563一1638)。
  十三日,李雯为方以智《流寓草》作序。
  二十七日,陈廷敬(1638一1712)生。
  十二日(已交公元1639年1月15日),卢象异(1600一1639)在巨鹿阵亡。
  诸名士在苏州虎丘为千英之会。
  徐孚远、陈子龙、宋徵璧等编辑《皇明经世文编》五百四卷成。
  南浙十馀郡文士创澄社。
  柳如是《戊寅草》不分卷,结集毕,陈子龙为作序。
  仇兆鳌(1638一1717)生。
  陈子龙编《农政全书》。
  柳如是《湖上草》一卷,结集毕,题下有“己卯春”三字。
  二十三日,明廷加征练响。
  陈贞慧、吴应箕在南京结国门广业社。
  陈子龙作《秋兴赋》。
  初一日,方以智、吴应箕等复社同仁集于南京,请有司为张自烈《删定四书大全》镂版付梓。
  吴伟业为杨廷麟作五古《临江参军》。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