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扬雄五十四岁,作《法言》《自序》,续《史记》。

输入历史事件:

扬雄五十四岁,作《法言》《自序》,续《史记》。

公元1年 是年
扬雄五十四岁,作《法言》《自序》,续史记

《汉书•扬雄传》卷八十七下:“雄见诸子各以其知舛驰,大氐诋訾圣人,即为怪迂。析辩诡辞,以挠世事,虽小辩,终破大道而或众,使溺于所闻而不自知其非也。及太史公记六国,历楚、汉,讫麟止,不与圣人同,是非颇谬于经。故人时有问雄者,常用法应之,撰以为十三卷,象论语,号曰《法言》。……赞曰:雄之《自序》云尔。”按,《汉书•扬雄传》分作前后两大部分,开头至“号曰《法言》”,如《汉书•扬雄传》卷八十七下颜师古注所云“自《法言》目之前,皆是雄本《自序》之文也”,自“赞曰”至结束为班固所为。《自序》中言及“《法言》文多不著,独著其目”以下,由班固言“雄之《自序》云尔”观之,当亦属扬雄《自序》中文。此《自序》体例仿司马《太史公自序》扬雄一生写作以模仿为业,王充《论衡•须颂篇》卷二十云“司马子长记黄帝以至孝武,扬子云录宣帝以至哀、平”,刘知己《史通•古今正史》卷十二则径称扬雄“相次撰续,迄于哀、平间,犹名史记”,则颇疑其《自序》乃为所续史记而作。王、刘谓扬雄史记“至哀、平”或“迄于哀、平间”,《自序》中言汉帝刘欣称“哀帝”,则作《法言》《自序》、续史记在平帝世无疑,确年难详,姑系于平帝即位之年。王充:“扬子云作《法言》,蜀富人赍钱千万,愿载于书。子云不听,夫富无仁义之行,〔犹〕圈中之鹿,栏中之牛也,安得妄载?”(《论衡•佚文篇》卷二十)桓谭:“王公子问:‘扬子云何人邪?’答曰:‘扬子云才智开通,能入圣道,卓绝于众,汉兴以来,未有此人也。’国师子骏曰:‘何以言之?’答曰:‘通才著书以百数,惟太史公广大,其余皆藂残小论,不能比之子云所造《法言》太玄经也。《玄经》,数百年外,其书必传。世咸尊古卑今,贵所闻、贱所见也,故轻易之。老子其心玄远,而与道合。若遇上好事,必以《太玄》《五经》也。'”(太平御览卷六百零二引新论)永瑢等:“《法言集注》十卷,通行本,汉扬雄撰,宋司马集注。雄有方言,光有《易说》,皆已著录。考《汉书•艺文志》儒家,扬雄所序三十八篇,注曰:‘《法言》十三。’雄本传具列其目,曰:《学行》第一、《吾子》第二、《修身》第三、《问道》第四、《问神》第五、《问明》第六、《寡见》第七、《五百》第八、《先知》第九、《重黎》第十、《渊骞》第十一、《君子》第十二、《孝至》第十三。凡所列汉人著述,未有若是之详者,盖当时甚重雄书也。自程子始谓其曼衍而无断,优柔而不决。苏轼始谓其以艰深之词,文浅易之说。至朱子作《通鉴纲目》,始书‘莽大夫扬雄死’,雄之人品、著作,遂皆为儒者所轻。若北宋之前,则大抵以为孟、荀之亚,故光作潜虚以拟《太玄》,而又采诸儒之说以注此书。考自汉以来,有侯芭注六卷,宋衷注十三卷,李轨解一卷,辛德源注二十三卷,又有柳宗元注、宋咸广注、吴秘注。至光之时惟李轨、柳宗元、宋咸、吴秘之注尚存,故光裒合四家,增以己意。原序称各以其姓别之,然今本独李轨注不署名,余则以‘宗元曰’、‘咸曰’、‘秘曰’、‘光曰’为辨,盖传刻者所改题也。旧本十三篇之序列于书后,盖自《书序》诗序以来,体例如是。宋咸不知《书序》为伪孔传所移,诗序毛公所移,乃谓‘子云亲旨反列卷末,甚非圣贤之旨,今升之章首,取合经义。其说殊谬,然光本因而不改,今亦仍之焉。”(《四库提要》卷九十一)


文徵明(1470一1559)至京,授翰林待诏,杨慎、黄估礼敬有加。
河南省刻《战国策》成,李梦阳作序,略述此“畔经离道之书”价值所在。
兵科给事中许相卿(1479—1557)以朝政乖舛,上疏自免归。
舒芬(1484—1527)除父服,复翰林修撰之职。
初二日,唐寅(1470—1524)以病卒。
陶辅(1441—1523后)作《花影集引》。
边贡(1476—1532)由南京太常寺太仆寺卿,自是在南京任职近十年之久。
许宗鲁(1490—1559)由云南道御史升湖广提学佥事。
世宗诏修《武宗实录》。
张琦作《白斋竹里集》自序。
郑善夫(1485—1523)卒。
韩邦靖(1488—1523)卒。
周祚(1480一?)致函李梦阳,以申其向慕之怀。
高第编《蓉溪书屋续集》。
杨一清(1454—1530)今年七十,沈龄(约1470一1523后)撰《还带记》传奇为之祝寿。
舒芬撰《东观录》。
秦金任户部尚书。
慈圣皇太后诞辰,有旨免朝贺。
大礼议复起。
康海(1475一1540)编定散曲集《沜东乐府》。
王鏊(1456—1524)卒。
谢承举(1461—1524)卒。
寿州判官常伦(1492—1525)因获咎于上官,弃官归。
董沄拜王守仁为师,时董已68岁。
吕柟自劾疏上,出为山西解州判官。
杨慎以议礼忤世宗,谪戍永昌。
胡缵宗(1480—1560)编其戊辰(1508)至辛巳(1521)年间诗文为《辛巳集》,徐中孚刊行,邵宝作序。
邹守益(1491—1562)以议大礼谪广德通判,往来宛陵,贡安国、戚衮、梅守德等以之游。
康海、张治道编选何景明文集,康海、唐龙作序。
十日,耿定向(1524—1596)生。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