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刘德立为河间王。

输入历史事件:

刘德立为河间王。

公元-155年 三月
刘德立为河间王。

《汉书•河间献王德传》卷五十三:“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繇是四方道术之人不远千里,或有先祖旧书,多奉以奏献王者,故得书多,与汉朝等。是时,淮南王安亦好书,所招致率多浮辩。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之属,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其学举六艺,立《毛氏诗》《左氏春秋》博士。修礼乐,被服儒术,造次必于儒者。山东诸儒多从而游。”刘德(? —前130),沛(今江苏沛县)人。汉景帝子。封河间王。为王二十六年,卒谥“献”。为人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经术通明,积德累行,天下雄俊众儒皆归之”(《史记•五宗世家》卷五十九《集解》《汉名臣奏》)。宗儒学,尚六艺,立《毛氏诗》《左氏春秋》博士。嗜搜求古籍,尤爱古文先秦旧书。所搜集、保存、贡献的古籍对汉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汉书•河间献王德传》卷五十三)《汉书•礼乐志》卷二十二:“河间献王采礼乐古事,稍稍增辑,至五百余篇。……河间献王有雅材,亦以为治道非礼乐不成,因献所集雅乐。”《汉书•艺文志》卷三十:“有毛公之学,自谓子夏所传,而河间献王好之,未得立(于学官)。……河间献王好儒,与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诸子言乐事者,以作《乐记》,献八佾之舞,与制氏不相远。……《河间周制》十八篇。似河间献王所述也。……河间献王《对上下三雍宫》三篇。”《隋书•音乐志》卷十三:“河间献王与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诸子言乐事者,以作《乐记》。”《隋书•经籍志》卷三十二:“汉初,有高堂生传十七篇,又有古经,出于淹中,而河间献王好古爱学,收集余烬,得而献之,合五十六篇,并威仪之事。而又得《司马穰苴兵法》一百五十五篇,及《明堂阴阳》之记,并无敢传之者。唯古经十七篇与高堂生所传不殊,而字多异。……而汉时有李氏得《周官》《周官》周公所制官政之法,上于河间献王,独阙《冬官》一篇。献王购以千金不得,遂取《考工记》以补其处,合成六篇奏之。……河间献王又得仲尼弟子及后学者所记一百三十一篇献之,时亦无传之者。”


辛酉 (二十四日) ,以左散骑常侍欧阳炯为翰林学士。
李宗谔 (965—1013) 生。
杨大雅 (965—1033) 生。
十七日,礼部员外郎王祜权知贡举,合格进士李肃已下六人。
权知贡举王祜言进士合格者六人,诸科合格者九人。
登进士第者:李肃、毕士安等。
丁巳 (二十二日) ,河南府进士李霭决杖,配沙门岛。
上初命宰相撰前世所无年号,以改今元。
是月,诏求亡书。
先是,上以雅乐声高,近于哀思,命判太常寺和岘讨论其理。
癸丑(二十三日),窦仪卒,53岁。
著有:《刑统》三十卷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法令类》)。
丁谓(966—1037)生。
辛丑(十二日),诏以时平年丰,增上元张灯为五夜。
十三日,知制诰卢多逊权知贡举,合格进士刘蒙叟已下一十人。
登进士第者:刘蒙叟、王处厚等。
薛奎 (967—1034) 生。
权知贡举王祜擢进士合格者十人,陶穀子邴名在第六。
登进士第者:柴成务等。
甲寅(三十日),右拾遗梁周翰夺两任官,坐通判眉州日决人至死也。
丙子(二十四日),户部员外郎、知制诰、史馆修撰、判馆事王著,复为翰林学士。
二十四日,郊祀,陈告谢之仪,改元开宝。
孙光宪卒,69岁。
著有:《续通历》十卷(《宋史•艺文志二》)、《蚕书》三卷(《宋史•艺文志四》)、《北梦琐言》十二卷(《宋史•艺文志五》)、《荆台集》四十卷(《宋史•艺文志七》)、《笔佣集》十卷(《宋史•艺文志七》)、《纪遇诗》十卷(《宋史•艺文志七》)、《巩湖编玩》三卷(《宋史•艺文志七》)、《橘斋集》二卷(《宋史•艺文志七》)。
唐自广明乱离,秘籍亡散,武宗已后,寂寞无闻,朝野遗芳,莫得传播。
《北梦琐言》二十卷,宋孙光宪撰。
林逋(968¬—1028)生。
姚铉(968—1020) 生。
钱易(968—1026) 生。
盛度(968—1041)生。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