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淳于髡见梁惠王,辞卿相位在本年前后。

输入历史事件:

淳于髡见梁惠王,辞卿相位在本年前后。

公元-340年 月份不详
淳于见梁惠王,辞卿相位在本年前后。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云:“客有见髡于梁惠王,惠王屏左右,独坐而再见之,终无言也。惠王怪之,以让客曰:‘子之称淳于先生,管、晏不及,及见寡人寡人未有得也。岂寡人不足为言邪? 何故哉?’客以谓髡。髡曰:‘固也。吾前见王,王志在驱逐;后复见王,王志在音声:吾是以默然。’”后与梁惠王“壹语连三日三夜无倦。惠王欲以卿相位待之,髡因谢去。于是送以安车驾驷,束帛加璧,黄金百镒。终身不仕”。淮南子·道应训》:“齐人淳于以从说魏王,魏王辨之。约车十乘,将使荆,辞而行。人以为从未足也,复以衡说,其辞若然。魏王乃止其行而疏其身。”说苑·臣术》邹忌言于齐威王曰:“忌举田居子为西河,而秦、梁弱;忌举田解子为南城,而楚人抱罗绮而朝;忌举黔涿子为冥州,而燕人给牲,赵人给盛;忌举田种首子为即墨,而于齐足究;忌举北郭刀勃子为大士,而九族益亲,民益富。举此数良人者,王枕而卧耳,何患国之贫哉?”由此看出齐威王所用之人。正如杨宽《战国史》言:“可知齐威王所重用的大臣,就是邹忌推荐的。”齐威王二十四年为前333年。从齐威王谈话中可知,邹忌推荐之人中无淳于,或因邹忌已知淳于拒绝梁惠王之事。苏秦曾说齐闵王云:“昔者魏王拥土千里,带甲三十六万,其强北拔邯郸,西围定阳,又从十二诸侯朝天子,以西谋秦。”(战国策·齐策五》)此即韩非子·说林上》载:“魏惠王为臼里之盟,将复立天子。”淳于既不愿仕梁惠王,也不会仕齐威王。且邹忌此前已与淳于有过交谈,知其不愿仕。又本年前后淳于曾劝齐威王毋伐魏,或是与梁惠王交谈后,淳于知其为有为之君,故劝之。结合以上几种情况看,淳于拒梁惠王予卿相位当在前340年前后。乐毅本年前后生于中山灵寿乐毅事迹,史记·乐毅列传》记载颇详,但记其活动时间较晚:“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据《赵世家》《六国年表》,赵大臣“围杀主父”之“沙丘之乱”在周赧王二十九年(前286年)。此前因“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战国策·赵策三》云:“齐破燕,赵欲存之。乐毅谓赵王曰……乃以河东易齐,楚、魏憎之,令淖滑、惠施之赵,请伐齐而存燕。”依孟子·梁惠王下》战国策·魏策一》史记·魏世家》等记载,齐破燕在周赧王三年(前312年)。乐毅此时已因贤好兵仕于赵。乐毅既为赵定易地之计,使齐孤立而燕得救,足见其已成熟老练。由此推知,前312年诸侯谋救燕时,乐毅年岁至少有三十上下。依此上推,其生应在前340年前后。乐毅之家世里籍,史记·乐毅列传》云:“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索隐》:“中山,魏虽灭之,尚不绝祀,故后更复国,至赵武灵王又灭之也。”以此观之,乐毅为乐羊之后,当为中山灵寿人。


斌良编甲戌冬至是春诗为《齐鲁按部集》。
阮元为王引之作《经义述闻叙》。
殿试。
林镐、赵怀玉同游法华山,分韵赋诗。
赵怀玉订陈焯所选《湖州诗录》。
初五日。
上浣,一笑翁作《飞跎全传序》。
冯登府辑《曝亭外集诗》五卷并为之序。
黄丕烈跋宋钞本《扪虱新话》。
英和署镶红旗满洲都统。
初一日,王昙卒,年五十八。
公元1817年。
慨,好奇计。
十五日,翁方纲为梁章鉅撰《藤花吟馆诗钞题词》。
十九日,李庆来卒,年五十。
二十三日,恽敬卒,年六十一。
二十八日,阮元奉旨调补两广总督。
十二日,焦循手写《雕菰楼易学》四十卷完。
二十一日,李銮宣卒,年六十。
李兆洛受托修《东流县志》,方履簇等助修之。
黄丕烈以石韫玉手录选本分体编次六卷本《船山遗稿》刊成。
公元1817年。
梁章鉅与顾莼、龚守正同游西山,章鉅有诗纪之。
魏源赴长沙,与陈沆相聚。
十八日,袁绩懋(1817—1858)生。
初五日,王念孙叙《史记杂志》,是为《读书杂志》之三。
初一日,王芑孙卒,年六十三。
十六日,翁方纲跋宋刻本《金石录》。
二十二日,翁方纲序法式善《陶庐杂录》。
三十日,潘曾玮(1818—1886)生。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