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仪礼图

输入关键字:

仪礼图

    ① 十七卷。《仪礼旁通图》一卷。宋杨复撰。杨复(生卒年不详),字志仁,茂才,号信斋,福建福州人。受业于朱熹,颇有才智,考索最精,真德秀督闽,为其修建贵德堂,以供其著述讲学。除著有《仪礼图》、《仪礼旁通图》,还有《祭礼》、《家礼杂说附注》。严陵赵彦肃作《特牲》、《少牢》二礼图,问学于朱熹,朱熹认为应进一步作《冠》、《婚》图与堂室制度一并考证为好,杨复遂本师意,成此《仪礼图》、《仪礼旁通图》二书。《仪礼图》、《仪礼旁通图》,录十七篇经文,节取旧说,疏通其意,各详其仪节陈设的方位,系之以图。读《仪礼》者必明于古人宫室之制,然后所位所陈,揖让进退,不失其方,故李如圭的《仪礼集释》与朱熹《仪礼经传统解》,均特出《释宫》一篇,以总挈大纲。杨复《仪礼图》、《仪礼旁通图》不用此方法,是随事立图,或纵或横,既无定向,或左或右,仅例一隅。与李如圭、朱熹《释宫》比,不免有无序及杂乱之感。个别图有与古制经的诠释不符,有例图少、颇显漏略者。然整体而言,《仪礼图》、《仪礼旁通图》除个别外,大部图皆依经绘象,可粗见古礼之梗概,於初学者多有裨益。此另辟治《仪礼》之新径,足资后代学者之借鉴。版本有:宋建安余民勤有堂刊本、日本宽政十一年刊本、明正德刊本、明嘉靖中吕楠刊本,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东阳卢氏等刻本(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元刻明印本、通志堂本、《丛书集成初编》本。② 六卷。清张惠言(详见《周易虞氏义》)撰。是书认为研究《仪礼》者必须首先通晓古人宫室之制,然后所位所陈、揖让进退才能不失其方,因此,兼采唐宋元及清诸儒之义,用经注加以推断。本书首先阐述宫室图以总挈大纲,而后随事立图,或纵或横,或左或右,按照此图来读《仪礼》,一举一动都极其清楚。此书还对吉凶冠服之制详加考订,图所没有表达清晰之处,又为之做丧。卷二以下,都依据十七图次第为图,从而使读经者,置图于左方,可以边读边阅,而揖让进退之节就可了然于心目间。审察杨复《仪礼图》于行礼仪节,未能粲然毕备者,较为详明。案:《仪礼》一经,已久成绝学,惠言能研究贯通,条理有序,不愧为穷经之目。只是《释宫》本来是李如圭之书,却误编于朱子集中。惠言对于天子诸侯左右房图引用《释宫》,而不知此并非朱子之笔,未免失于考证。翁方纲《复初斋文集》为此书跋,认为其断制过于自信,又认为其纂改杨信斋夹室之说为不妥当。大概方纲笃信朱子,复之礼图,以朱门为本,这是门户之见,不能认为是公论。察其持论,既然认为不能营造古人堂阶,目击其仪来申明自己之学说,那么,不寻求同时之古书来相互比证,如何能得其端倪。而又认为礼家以某经证明某经为通病,大概是其偏见,并非笃论。《史记》一书中《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和《周本纪》可以订证《尚书》,《春秋列国世家》可以订证《尚书》,也可以订证《左传》,《孔子世家》和《仲尼弟子列传》可以订证《论语》,《荀孟列传》可以订证《孟子》,墨子著有《古尚书》,又著有《百国春秋》,管子著有《周礼遗法》,淮南子著有《九师易义》,这在于善读者之钩稽细绎,参订互证,如何能一概抹杀,谓为不足以资考索呢?至于其谓辛敬堂驳惠言,不应当把明堂、路寝合为一事,足以为当今之专己自是者下砭。然而,惠言本来引用金榜《礼笺》之说,《大戴礼·盛德篇》说明堂云:“此天子之路寝也。”可见,自戴德开始把明堂、路寝合为一事,我们不能以此苛责惠言。惠言精于易礼,所著《易义》诸书,早已刊行,唯独此书至其没后,阮元从其女婿董士锡那里取得手稿,在嘉庆十年(1805)印刷成书,而且为之做序,对其极其推许。道光初年,元编刻《皇清经解》,对于惠言《易义》诸书,十采八九,只是此书未被采入,原因是此书版式阔大,图说或纵或横,恐怕缩刻时引起其原式紊乱。此书有嘉庆十年扬州阮氏刊本。


【检索仪礼图 ==>】 古籍全文检索:仪礼图     全站站内检索:仪礼图

司矢
司仗
司仪
司令
司务
司刍
司乐
司市
司礼
司记
司民
司刑
司戎
司场
司吏
司匠
司列
司成
司过
司则
司舟
司会
司衣
司关
司灯
司州
司农
司设
司阶
司约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